有一家工厂在选聘厂长的时候,发生过这么一件事:经过前面一系列激烈的竞争,最后只剩下了两位候选人(我们不妨称他们为甲和乙)。按照事先规定的程序,他们还要在全体员工大会上发表自己的施政纲要,最后由员工投票来决定最终的人选。
这两个人在能力、业绩、人际关系方面不分伯仲,但从工作经验上看,甲却比乙丰富一些。因此,选聘委员会认为甲当选是肯定没有问题的。
演讲那天,甲和往常一样,穿着工作服就来到了会场,而且可能是熬了夜,他上台时满脸倦意,给人一种萎靡不振的感觉;而乙则相反,他特意修整一番,穿着笔挺的西服,精神饱满地上了台,让人一看就觉得他信心十足。
看到这里,不用往下说,想必大家都能猜出最后的结果:不错,乙以多数票当上了厂长,而甲却落选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
道理很简单,甲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太差了,所以尽管他确实要比乙强一些,但员工却认为他不如乙。像这种由于对被考核者的第一印象不佳或良好,以至于在以后的考核工作中对他的评价偏低或偏高的现象就是“首因错误”。
这种错误,在考核工作中常常表现为“以貌取人”。虽然一个人的外貌与其品德、能力等并无必然的联系,但是一些考核者却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把两者联系起来,尤其是考核者与被考核者初次见面,如果见其仪表堂堂,声音洪亮,心中的好感就会油然而生,考核中最易发现他的成绩,即使有时候有一些小毛病,也会找出理由来替他开脱,“这项工作太难了,所以他才没有出色地完成……”、“这是他一时疏忽,要是再仔细点,肯定就不会犯这种错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嘛,人哪能不犯错误……”
相反,如果见其相貌平平,沉默寡言,蔑视之情也就随之而生,考核时则最易发现他的缺点,对于成绩也是不以为然,“这是他运气好,要不然工作肯定砸锅……”、“这又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要不是别人帮忙,他能完成这项任务才怪……”、“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嘛……”
首因错误同样会给考核工作带来消极的影响,使考核结果不能正确地反映被考核者的真实情况。为了避免这种错误,考核时就不能有先入为主的印象,评价时就不能带有自己的主观愿望,也应该从实际情况来做出准确地评价。正如美国国际管理顾问公司总裁马克·麦科马克在介绍他如何观察人、了解人时所指出的那样。“……千万不要有先入为主的印象。通常人们总相信首次印象,但是除非经过深思熟虑,否则不要轻易地建立首次印象;当别人给你留下印象时,也不要随便作为信条加以肯定,否则,你以后一定会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