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598200000010

第10章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1

清代陈康祺的《郎潜记闻初笔》里,有几则关于当时文人活动的笔记,很有趣。

其222则《吴俗三好》,曰:“王渔洋谓吴俗有三好,斗马吊牌,吃河豚鱼,敬五通神,虽士大夫不免。恨不得上方斩马剑,诛作俑者。”王渔洋在康熙朝,是文坛领袖;官场也很得意,做到刑部尚书,相当于司法部长,好了得的。因此,文人意气,加上首长意志,加上法官意识,一旦激动起来,就会习惯性地以权势而非文人的口气说话。幸亏玄烨不曾授予他这把斩马剑,否则,不知江南地方该有多少颗士子的脑袋,斩于这把剑下?

康熙本人相当地欣赏他的诗作,录三百篇,曰《御览集》。皇帝为作家编书,这对一个文人来说,是极高的褒誉了。记得郭老晚年,唱和领袖的诗作,连篇累牍,甚是努力;可未见到毛主席对其作品(除了“抗战”时期的《甲申三百年祭》外),有什么只言片字的称道。相反,倒有“十批不是好文章”、“劝君少骂秦始皇”之类的讽喻。王渔洋则不同,诗写到被皇帝亲自编纂的地步,那还了得,有了这份殊荣,他不想当官也不行了。于是,翰林院侍讲、南书房行走、国子监祭酒,一纸一纸的委任状颁发下来,升官加饷,晋级提职,终于达到士子们做梦也想不到的境界了。

“学而优则仕”,是古今文人奉为圭臬的行动指南,所以,一个个苦读四书五经的士子,为之孜孜钻营,削尖脑袋,为之苦苦奔走,洞穿鞋底,博个一官半职,封妻荫子,也就不枉十年寒窗了。直到今天,这仍旧是很多作家不约而同的奋斗目标。最起码要在各级文联作协担当一个职务吧!当代作家心气比较高,文而优则仕,其目的不仅仅当个什么玩意儿,而在乎当了什么以后,追求那羊群里的骆驼,高人一等的感觉,立刻与原来论哥们儿的作家,不一个成色了。前排就座,学问见长,指手划脚,像模像样。当上了官,自然水涨船高,作品容易发了,书籍容易出了,自己也认为确是文坛扛鼎之辈了。当然,谁也不会相信,官位到手,学问就大,大权在握,文章就好,职务提升,才气就高。然而,他偏这么以为,捧臭脚的果然也就这样认为,这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当代版《笑林广记》了。

有幸与迟子建、林希一起领《小说选刊》颁发的奖。

所以,一个三流作家,或因缘时会,或风云际会,或瞎猫碰上死耗子,坐在过去应是一流作家坐的位置上,不等于就是一流作家。因为我们看作家,是看他的脑袋,不是看他的屁股,他屁股就是坐在金銮殿的宝座上,作品该屎还是屎。但是,这些人的自我感觉的错位,也真是让人痛苦。一下子,琴棋书画,全会了;一下子,上下古今,全通了;一下子,吹拉弹唱,也不外行了;一下子,东西南北中,到处可见他抓住麦克风,哇啦哇啦说得地动山摇了。这时候,就不能不生出“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悲哀。

每当遇到这样的壮烈场面,我禁不住想起莎士比亚说过的警句,不是所有闪闪发光的东西,都是货真价实的金子;想起鲁迅先生告诫他的儿子,不要做一个空头文学家的至理名言;想起艾青先生嘲笑过的,“是名作家而无名作品”的那些明公;当然也会想起如今很不吃香的斯大林早先说过的一句名言:职务提升了,不等于智慧也增加了。母牛下犊以后,自然会生出乳汁,但作家当了官,工资也许增加,才华是不会增加的;作品可能好出版,但不等于是好作品;评论或许要多一些,出镜率或许要高一些,那是冲着他身上的黄马褂而去的,一旦剥掉了这张皮,照旧狗屁不是。

可在清初诗坛上,王渔洋是当之无愧的,是绝对的一流诗人,他力辟公安派的俚俗、竟陵派的纤仄,倡“神韵”说。在文学史上,凡能提出一种使别人“翕然从之”的文学主张,都非等闲之辈。他强调“兴会神到”,追求“得意忘言”,以清淡闲远的风神韵致,为诗歌的最高境界。此论对清代初叶的诗风产生过影响,说他是清初诗坛执牛耳的一代文宗,不算过分。王渔洋靠他货真价实的作品说话,底气充沛,有恃无恐,汪洋恣肆,毫无顾忌。他拥有这份资望、身份、地位,可以对他不喜欢的社会风气,不赞成的时代潮流,加以抨击;抨击不灵,加以棒喝;捧喝无效,祭起尚方宝剑,对作俑者严惩不贷。

王渔洋对“作俑者”很反感,挺有道理。这个带有贬义的词汇,常用来比喻一件不好事情的带头者,或一种不好风气的提倡者。查这个词,语出《孟子》:“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王渔洋的论点,孰是孰非,姑置勿论,但他将批判锋芒直指作俑者,却是很有识见的行为。在《郎潜记闻初笔》这部书中,其511则《长生殿传奇》,和541则《盛名为累》,看看这两则记闻中的“作俑者”,就可知道这类挑事带了一个坏头儿的人,是如何令人厌恶了。

一、“钱唐洪太学昉思升,著《长生殿传奇》初成,授内聚班演之。圣祖览之称善,赐优人白金二十两。于是诸亲王及阁部大臣,凡有宴会,必演此剧,而缠头之赏殆不赀。内聚班优人请开宴为洪君寿,而即演是剧以侑觞,名流之在都下者,悉为罗致,而不给某给谏。给谏奏谓,皇太后忌辰设宴乐,为大不敬,请按律治罪。上览其奏,命下刑部狱,凡士大夫及诸生除名者几五十人。益都赵赞善伸符,海宁查太学夏重,其最著者。后查改名慎行登第,赵竟废置终其身。”

二、“国初,庄廷、朱佑明私撰《明史》一案,名士伏法者二百二十一人。庄、朱皆富人,卷端罗列诸名士,盖欲借以自重。故老相传,二百余人中,多半不与编纂之役。甚矣,盛名之为累也。”

在《郎潜记闻二笔》里,其300则,说得更详尽些:“明相国朱文恪公,尝作《明史》。国变后,朱氏家中落,以稿本质千金于庄廷,廷家故富,因窜名己作刻之,补崇祯一朝事,中多指斥昭代语,归安知县吴之荣罢官,谋以告讦为功,藉此作起复地,白其事于将军松魁,魁移巡抚朱昌祚,朱牒督学胡尚衡,廷并纳重赂以免,乃稍易指斥语重刊之。之荣计不行,特购得初刻本上之法司,事闻,遣刑部侍郎出谳狱。”

在清代的文字狱史中,前者,是小事一桩,后者,株连之广,也算一件要案。文人们由于舞文弄墨的缘故,触怒当局,弄得龙颜大怒,而招灾惹祸,一般都是有“作俑者”揭发在先,皇帝老子才会动手在后。大多数皇帝,日理万机,忙得不可开交,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关注诗人作家,但是怕人提醒、告发、打小报告、咬耳朵根,那可就要捅马蜂窝了。

假如,那位没被邀去参加庆寿聚会和看戏的“某给谏”,本来就懒得凑热闹,正好,不请,也就不去应酬,关起门来睡大觉;假如,那天晚上,他应邀出席了,不但与剧作家洪异交流创作心得,谈得兴起,还与优伶们格外多干了几杯,带着浓重的醉意回府,一觉睡到天亮。我们试设想一下,他要不想扮演始作俑者这个角色,皇帝想找事端,也挑不起来。如果,我们若不把打小报告的“某给谏”,想象得太卑劣的话,他一定要把那次饭局的参与者,统统置于死地,似乎也没有多大道理。因为,他既然自认为应该有被邀请出席的资格,那么,显而易见,他和剧作家洪昇,和内聚班的班主及演员,和其他到会祝寿的文人雅士,有过从甚密的关系才对。至少,他们同属一个经常在一起活动的文化人圈子,是毫无疑问的。可以想象,他应该是和这些人时不时地在彩排啊,首演啊,碰头见面,互致问候。到了幕间休息的那一会儿,也会在剧场贵宾室里,一块儿喝喝咖啡,抽抽纸烟,上上洗手间,聊聊对演员、对剧本的初步观感之类吧!

按理,文人相轻,互相拆台,有可能;当面恭维,背后撇嘴,更可能;打小报告,给他们上一点眼药,也不是不可能。但不至于下毒手,或者,不至于想让他们一个个都完蛋。能够解释的理由,只是面子上下不来,一时之忿,题奏上去,谁知他请得了神,而送不了神,他知道康熙也看过这出戏,评价还不错,估计会给点颜色看看,但不致伤筋动骨,哪晓得后果却是严重得出乎他的想象。这一本,不但许多与会者遭殃,革掉顶子,永不叙用;而处于创作高峰期,正春风得意的洪异,也从此完蛋,被削籍除名,遣返回乡,再也写不出作品了。

这位才子太可怜了,肯定会求德高望重的王渔洋,在康熙那里为他缓颊,那是他的恩师啊!可皇帝发火,谁有勇气敢碰逆鳞?王渔洋也救不了这位高足,只能眼看他打铺盖卷离开京城。我想,当后来,“某给谏”得知回到杭州老家的洪昇,由于心情抑郁,百无聊赖,无法振作,以酒浇愁,最终也因酒醉落水而死,他会不后悔自己奏的那一本吗?否则,这位写《长生殿》的洪异,不知还会写出多少传世之作呢!

而那位告讦私刻《明史》案的主角,则是属于丧心病狂的始作俑者了。如果他拿到这部书,明知不妥,也不想害人,懒得告密,看看,放在书橱里,也就拉倒。我想,皇帝不会跑到琉璃厂书肆去翻找违禁书籍,找不到口实,自然没法掀起一场大规模的政治运动。世事之恶,人心之坏,就在“作俑者”存心挑起事端,好从中大捞一把。徐之荣是知识分子中的最可怕的一类。不惜以他人的头颅和鲜血,来染红自己顶子,也是古往今来,屡见不鲜的升官发财之道,他有什么理由不出卖同类呢?

他第一次跳出来告,被庄廷摆平了,因为出版家有钱,买通关节,将书中违碍处改了改,也就蒙混过关了。哪知道,他是那种咬住一口,死也不肯撒嘴的主。第二次又跳出来告,将未修改的原版书送上去,这一回,告成了。他之所以一告再告,吃准了皇帝对于文人压根儿的不放心,他抓住这部私刻《明史》中,对满清人关的不敬文字,无限上纲,告一个人还在心不死,留恋旧朝,妄想复辟那失去的王朝,这罪名还不够大?

老实讲,当时的清政府,君临天下,统治着偌大的还未完全控制的国家,不能不对被统治者中的知识分子,保持着高度警惕;尤其对那些具有反清复明意识的精英人士,正愁找不到机会来个一网打尽呢!好,正中下怀,于是,皇帝拍板,第一,“之荣卒以此起用,并以所籍朱佑明之产给之,后官之右佥都”。这也是所有“作俑者”为之奋斗的原动力。第二,很简单,一个字:“杀!”大批人头落地。这种食肉类知识分子,太恐怖了,我想我们也难免会碰上的。

私刻《明史》一案中,死得最冤最无辜的,莫过于那些列入编纂委员会的一班名流,有的知道自己挂名,有的甚至不知道自己挂名,庄、朱二人,也像现在的书商一样,以为挂上了这些大牌、大腕、大老、大人物的名字,一来显出学术品味,二来在市场上好卖。谁知道,大清皇帝正想杀鸡给猴看,要汉族知识分子夹紧尾巴做人,于是,这些名流,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一个个皆做了刀下之鬼。

重提《郎潜记闻》里的陈年往事,那位使许多人掉了脑袋的徐之荣,罪不容贷,即使千秋万代以后,也是要被人诅咒的。而那位“某给谏”,即使往好里想,他或许并不打算把事情搞到这种不可收拾的程度,但洪异和众人为之付出的惨痛代价,那真是太巨大了。冲这一份可恶,我忽然觉得王渔洋想要一把斩马剑诛作俑者的愤慨,倒变得特别容易理解了。

2

就在读《郎潜记闻》的同时,缪俊杰、崔道怡两位老朋友的一篇重头文章,《风雨文坛反思录》在刊物上发表出来。其中提到的共和国文坛的第一案的《我们夫妇之间》和那位来自解放区的作家萧也牧,使我浮想不已。不过,这实在是挺沉重的回忆,一点也不那么有趣了。

马克思说过:“一切发展中的事情都是不完善的。发展只有在死亡时才结束。”这一切都只能视作不完善的必然了,但是经过50年岁月的沉淀,中国文学的发展,确实是到了由过去种种的幼稚、浮躁、浅薄、狂热,应该渐渐被沉静、理智、求实,以及历史的辩证法所代替的阶段。公道自在人心,这说法也许不甚科学,但研究正面和反面的教训,有人坐定下来考虑写文学史的问题,或者,将以前写过的文学史,如今觉得有必要重写的时候,我想,这是文学成熟的表现。

于是,那些论理应该忘记,但又不能完全忘记,已经淹没了太久的故人旧事,有可能浮出水面。只是可惜,桃花依旧,人面何处,就不能不令人怅惘。我不知道萧也牧这个名字,现在还有多少人记起。他可以说是全国解放以后,第一位因作品受到批判的作家。假如这也可以上《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的话,我想他可以享受这样的“荣光”。

如果说,杜甫写诸葛武侯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诗句,是对未能施展抱负和才华的人的一种发自内心的惋惜,那么用之于萧也牧,当无不可,这颗过早陨落的流星,真使我们叹息不已。如果不是命途多舛,蹭蹬半生,按他所展现出来的创作实力判断,绝对有可能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然而,他像春天飞来的第一只燕子,才带来一丝不稳定的春色,便遇到了首次文艺整风的疾风暴雨。于是,他还未来得及写出锦心绣口的文字,那“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的落英缤纷、狼藉凋零的局面,便将他的才华彻底埋葬了。这也是阶级斗争的必然,从那时起,中国作家的命运,便系于作品的命运。常常因为作品的被批判,作家也就跟着一败涂地,萧也牧的文学生命力,尤其脆弱,简直不堪一击,一棍子打下去,便永劫不复,再也直不起腰来。这类徒唤奈何的终身遗憾,就成了此后许多作家难以逃脱的伤心史。

也许,这是历史发展的辩证法,总得有人付出代价,让后来人获得教训。像我,当时只能算是一个文学青年,初试笔锋,不也搭上50年代的“右派”末班车,从此碧落黄泉了吗?但幸运的是劫后余生,我们赶上了“文革”以后的新时期文学,而萧也牧没能熬过十年浩劫,便是永远地沉没。

前不久,我为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编选一部《中国短篇小说五十年集》的时候,回顾半个世纪来林林总总的创作,老实说,在审视共和国成立初期的那些公式化、概念化、标语口号、图解政治之作,屡屡被那些不忍卒读的小说,搅得昏头涨脑之际,萧也牧发表在1950年1月份《人民文学》杂志上的《我们夫妇之间》,不能不说是一篇出类拔萃的佼佼之作,即使50年后读来,那种温馨的情调,细腻的笔触,内心的探求,人性的描绘,还是令人怦然心动的。在那里,我们读的是人,而不是荷载革命的符号。

我回忆起50年前翻开这期刊物的体会,那时我是一个文学青年,对解放区文学,如同看那四个吊兜土布军服的来自解放区的干部一样,浑身上下,只有一种色彩,那就是革命。但是阅读经验告诉我,这篇跳出解放区文学模式的作品,与我们以前所读过的外国文学的经典著作,中国文学的优秀作品,在审美意义上有更多的共同点、接轨处,不禁颇感意外了。初读时,真有如见故人般地亲切,这篇作品给爱好文学的我们,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信号,小说是可以这样写,也应该这样写。

我想,如果那时的读者、作家、评论家和文艺界领导,有今天的这一份宽容精神,沿续着这种大家熟知的文学道路发展变化下去;当然,革命的,来自解放区的,为工农兵服务的文学实验,也并行不悖地坚持下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经50年的努力,中国文学的现状也许更令人鼓舞,不会出现十年“文革”期间,全中国只有一个作家的世界文化史上留下的大笑柄。

然而,萧也牧像邻居家一只啼鸣得太早的雄鸡,其不适时的行为,在一个规范的社会里,肯定不会带来什么吉运的。现在读了缪、崔二君的文章,从他们所提供的背景材料看到,当时对萧也牧发起第一次批判的“积极分子”,主要是和他拥有同样革命身份的、同样来自解放区的一些作家和评论家。可能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或许这篇在他们看来是离经叛道的小说,使他们难以接受,而受到更多的青年读者欣赏,好评如潮,不胫而走的盛况,说不定益发激怒了他们。但是,选择这篇已经距发表时间一年有半的作品进行批判,人们显然难以理解,如果是一篇果然如此成问题的小说,在过去的15个月里,声严色厉的批判者都干什么去了?

很清楚,当1951年的5月,毛泽东发动了那场批判电影《武训传》的政治运动,给他们一个可以发动攻击的机遇。萧也牧被当作牺牲品,送上批判的祭坛,绝不是偶然的,而是早就有目标,只不过没有等到适当时机罢了。不过,我猜想,运筹帷幄的毛泽东在运动初期,萧也牧的这篇作品,并未纳入他的视野。他对小说作品的宽容度,要比康生,要比当时执掌文艺界的领导,显得从容不迫些。最好的例子,就是对《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他不认为是大毒草,也不主张给王蒙划为右派。当然,最终,毛泽东不会把文艺界或文学界的动向置之度外的,这也是可以肯定的。

但运动刚刚开始,最高决策者自有他斗争的战略部署,其批判的针对性很明确,是思想界、学术界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人民日报》社论所指的“资产阶级反动思想侵入了战斗的共产党”,像萧也牧这类小资产阶级情调的小说,离反动尚远,并不在批判的范畴之内。但是,“积极分子”们所表现出来的特别高昂的斗争热情,引起最高领导层的注意,文艺界的批判便由边缘地位推到了运动的中心位置,首当其冲的主角,是萧也牧,随后,全面铺开,引发了一场对诸多作家和作品展开批判的运动。

第一个吹响批判大进军号角者,是《人民日报》刊登关于《武训传》的“社论”两旬以后,即1951年6月10日,《人民日报》的“人民文学”副刊上,发表了陈涌的《萧也牧创作的一些倾向》,正式对萧也牧创作倾向进行点名的直接批判。批评了作者进城以后写的《我们夫妇之间》、《海河边上》,认为是“依据小资产阶级观点、趣味来观察生活,表现生活”。

按照历来政治运动的规律,批判对象确定以后,那些更多的庆幸自己未成为批判对象的人,便要努力做积极分子。在知识分子群中,面临这种只有痛批才能自保的严峻时刻,有人说违心的话,有人做违心的事,便是不以为奇的了。而且,很快就能找到解释的逻辑而若无其事,而心安理得。所以,如火如荼的批判,急风暴雨的斗争,像舞台一样,提供给参与者一个表演自己的机会。个别知识分子的两面性、投机性、庸人哲学、苟且主义形成的某种人性上的扭曲和畸裂,以至穷凶极恶,也是历次政治运动不断扩大化,殃及无辜,制造冤假错案,产生许多悲剧的根本原因。

否则,我们就无法理解冯雪峰,为什么会在稍后几天的《文艺报》上,发表化名为“读者李定中”的那篇文章。这篇《反对玩弄人民的态度,反对新的低级趣味》,光题目的口气就够吓人的,仿佛作者举着胳膊在批斗会上,声嘶力竭地喊口号,至于吗?具有相当文学水平的冯雪峰,会不懂得?只不过一篇小说嘛!但“严厉批评和火爆热辣的意见,引起文坛震动”。同时,对陈涌文章也批判,指责为“软弱无力”,这也是政治运动中常常出现的怪圈,“左”会遇上更“左”,更“左”会遇上极“左”,最后就只能以“左”得丧失理智,不可收拾而告终。

现在,已弄不清楚冯雪峰雷霆万钧似的化名出击,是他觉得这样违心之言,与他这个名字连在一起,不是一件很光彩的事呢?还是他认为自己“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的党内身份,对萧也牧的威慑力过于强烈,而使他经受不住呢?我真心希望这位文学前辈,当时抱有的是后一种想法,但愿如此。

紧接着,在延安整风时期就领教过口诛笔伐的丁玲,那时尝够被斗挨批滋味,尝够不公正待遇,现在转而以不公正的态度对待他人,也很难理解这位文学前辈究竟所为何来?我想她在30年代,是文学创新的勇士,其实应该能够体谅萧也牧的文学尝试,即使真正错了的话,也是艺术探索中的无心之错,他不过希望解放区文学有一点突破,但他不可能奢望自己在新中国文学萌芽期,能有力量去制造一种与党对立的倾向,这帽子扣得也太大了一点。

应该说,曾经在延安被批得体无完肤的丁玲,好像能够设身处地为萧也牧的孤立无援、众矢之的、十手所指、十目所视的局面,想一想才是。这种不知道明天,不知道下场,甚至不知道上天该怎样惩罚她的痛苦处境,她是有过亲身亲历的体会的呀!但想不通她执笔为文,站到这次批判行列中,目的何在?出于捍卫文学的革命性,义愤填膺?还是出于求得这场斗争中有一个好的表现?或是出于她领袖群伦的指导欲望不宜保持沉默?在《文艺报》上,也发表了她的批评文章,题目是《作为一种倾向来看——致萧也牧的一封信》。

这是一篇定性的文章,等于是一纸判决书,给萧也牧画了一生的句号。经过这样剑与火的“洗礼”以后,他成为一只不再唱歌的鸟,创作活动完全中止,处于销声匿迹的状态之中,在文坛几乎不为人知。虽然,他在嗣后的编辑岗位上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几部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长篇小说,都有他付出的心血。经他编辑出版的工人作家的小说集,都有他未署名的精心撰写的编者前言。他还培养出来一些相当有水平的年轻编辑……但他始终努力使所有的读者,遗忘他的名字和他的作品,一直到“文革”当中,终于在迫害中屈辱地死去。

因为编这部《中国短篇小说五十年集》,收入了他的《我们夫妇之间》,按照体例,文前刊有他的小传:

萧也牧(1918—1970)浙江吴兴人。曾就读于吴江大学附中,1937年入山西民族革命大学,先后在晋察冀边区牺盟会五台山中心工作,做过地区报纸《救国报》、《前卫报》编辑,担任过张家口铁路分局工人纠察队副政委。1949年相继在北京、天津工作,发表了《我们夫妇之间》、《海河边上》、《锻炼》等中、短篇小说。被批判后,到中国青年出版社工作。主要著作有《萧也牧作品选》。

所以要把这份小传抄录在这里,也是出于对这位赍志而殁的未得施展才华的作家的敬意和纪念。斯人已去,文字长存,他和他的作品,在当代文学史上,我想是不会抹煞的,因为这是和一段文学进程联系着的。

我想,用秦兆阳的一段文字,来结束这篇文章,也许最能代表人们怀念萧也牧的心情了。

“呜呼也牧!生如力耕之犊,殒如风中之烛,未竭忠诚之心,遽遭无妄之咎。生之年汝知我而我不汝知,死之后我知汝而难通款曲。每念及此,怅惘而痴。但愿历史教训永志不忘,历史遗毒立即消亡。”

顺便说一句,1951年,那些最早对萧也牧,对《我们夫妇之间》进行批判讨伐的“积极分子”,到了1957年,角色互换,不幸又成为别的“积极分子”进行批判讨伐的对象。

老天爷也真会开一些很残酷的玩笑。

同类推荐
  • 文言修辞新论

    文言修辞新论

    文言修辞学是研究探讨古诗文语言修辞现象的一门学科。本书对这一学科的发展源流及与其它学科的关系作了全面论述,并重点介绍了文言修辞的一些基本概念。
  • 国家荣誉

    国家荣誉

    本书是我国第一部揭开东突恐怖主义组织神秘面纱,再现新疆公安民警反恐斗争的长篇小说。
  • 最美不过诗经

    最美不过诗经

    两千年前的爱情在田园牧歌里生根发芽。当个手摇木铎的彩诗官,夺走于千顷沃野,弯下腰,采摘着属于自己的快乐、忧伤,生活的每一个片段,不加修饰,都能吟出动人的乐章。
  • 神话探幽

    神话探幽

    民间文化是一方丰饶绚丽的园田,人类文化艺术史上一切引以自豪的奇范、巨树、大多根植于它的沃土,并因其内蕴丰厚、基拙深广而葆有无尽的魅力和特久的生命。
  • 洎水悠悠(郭宏彬诗文集)

    洎水悠悠(郭宏彬诗文集)

    作者经过大约两年左右的思考整理,从300多首诗歌及文章中挑选组成本书,算是对人到中年的一种总结和回顾。故乡也好,母校也好,巴山蜀水也好,不仅是作者成长和生存的根基,也是创作的土壤。虽不知道这些作品最后的命运,还是借用黛玉之言,不指望它们带我“玉堂金马登高第,只望它高山流水遇知音”。这也是我真实的愿望。
热门推荐
  • 大梦为天

    大梦为天

    卑微到尘埃中的流落街头孤儿,为钱财、身世踏上征途,迷梦、手足、血色,在封印与灵珠中沉沦衍生出唯属于他的道,沧桑大梦,千秋一场,却是那苍海桑田凌云天......
  • 麻烦就是机会

    麻烦就是机会

    本书运用哲学中的辩证法告诉人们:麻烦不是洪水猛兽,它是乔装打扮而来的机会。麻烦是庸人的地狱,智者的天堂,如何看待麻烦完全是由个人的态度决定。
  • 我的世界之武意世界

    我的世界之武意世界

    16岁少年穿越到了一个架空的世界,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一界强者。
  • 逆骨战神

    逆骨战神

    神州大陆,强族鼎立,万千宗派一个从二等家族出来的少年获得逆天传承,踏上了一条强者之路。
  • 逍遥海岛主

    逍遥海岛主

    因为生命之源获得第一桶金的张亚明,决定在澳大利亚买下一个岛屿。美味的大龙虾、昂贵的鲍鱼、新鲜的金枪鱼、营养丰富的海参、横行的螃蟹、还有各种的深海鱼……都是我家的特产!萌萌的树袋熊、珍贵的鸭嘴兽、可爱的袋鼠、凶猛的大白鲨、憨态可掬的海龟,还有傻傻的浣熊……都是我的宠物!蓝天白云沙滩,美丽的海岛,这就我眼中的天堂,接下来要讲述的就是我在澳大利亚当海岛主的精彩生活!推荐新书,我在三界开网店,下面有直通车!
  • 夫人又不见了

    夫人又不见了

    三年前她骗了他的心便逃去了国外三年后她归国而来身怀重任他抓住她的手:“卿卿不乖,害我一番好找别跑了嫁给我嗯?”“滚”宁卿翻了个白眼.
  • 柠檬茶香

    柠檬茶香

    考上亚梭学院的那天,就是郦晓菀和梅里奥订婚的日子,这也是她期盼了十年的日子,终于,和他订婚了,他冷漠,傲慢的眼神里,满是令人刺心的鄙夷和不屑。“实话跟你说吧,我不喜欢你,也不喜欢这场婚约,唯一喜欢的就是这场婚约给我带来的好处。”好处?是啊,从此,他再也不用被父母逼着去做他不喜欢的事从此,他可以花名在外,高枕无忧从此,他就可以拿她做挡箭牌,继而和他喜欢的女人恩恩爱爱。···············经年后,曾经以为的深爱,不知不觉被搁浅;曾经以为的噩梦,有种爱在悄然间深入骨髓。直到那个女人骄傲登场,无论是哪一种,郦晓菀知道,都不是她的。
  • 奋斗的飞跃(优秀人才成长方案)

    奋斗的飞跃(优秀人才成长方案)

    21世纪的青少年面临着生存能力、毒品、艾滋病、创新潜能、环保意识、意志力培养、独立自主、文学修养、良好习惯、心理健康、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自我管理、安全保护等考验!当你在人生的道路上迷茫时,此套书为你明确前进的方向;当你陷于痛苦煎熬时,此套书为你补足勇气去战胜一切困难;当你迷失自我时,此套书将为你制定振作精神的计划。如果我们有足够的勇敢去爱,有足够的坚强去宽容,有足够的度量去为别人的快乐而高兴,有足够的睿智去理解充溢于我们身边的爱,那么我们便可得到前所未有的满足感。此套书是一套内容丰富、文笔流畅的励志精品集。每次读起,字里行间对我们的灵魂是一种很好的滋养。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海很蓝雨很清你很美

    海很蓝雨很清你很美

    过去了就不再回来,你我之间只不过是回忆,再见吧,就当我求你,我欠你一句对不起,对我说一声再见,可好?”“莫雨茜,你够狠,你明知道我要的不是对不起。”三年前,她离开了他,只是因为不想让他难过,她爱他,嗯,很爱,他一直在等,可他却要结婚了,他的变化太大,让她来不及闪躲她进入了他的公司,他看到了她,却还满是怜惜,他应该恨她的不是么Z市的A大学各系都是人才倍出的地方而他和她就曾是这所大学里令人羡慕的情侣,他,身世一般,长相出众,第一永远属于他;她,长相甜美,身世普通,成绩却为女生中最优秀,却在他之下,梦想着成功进入演艺界。“呵,莫雨茜,你终究还是我的,离开我你什么也不是!这个故事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