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是生存的必然选择
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投石打猎,茹毛饮血,以此生存。当今时代,却是知识经济时代,要想生存下去,惟有学习,学习,再学习。舍此,别无他途。
许多人认为,学习只是青少年时代的事情,只有学校才是学习的场所,自己已经是成年人,并且早已走向社会了,因而再没有必要进行学习,除非为了取得文凭。
这种看法乍一看,似乎很有道理,其实是不对的。在学校里自然要学习,难道走出校门就不必再学了吗?学校里学的那些东西,就已经够用了吗?
其实,学校里学的东西是十分有限的。工作中、生活中需要的相当多的知识和技能,课本上都没有,老师也没有教给我们,这些东西完全要靠我们在实践中边学边摸索。
可以说,如果我们不继续学习,我们就无法取得生活和工作需要的知识,无法使自己适应急速变化的时代,我们不仅不能搞好本职工作,反而有被时代淘汰的危险。
有些人走出学校投身社会后,往往不再重视学习,似乎头脑里面装下的东西已经够多了,再学会胀破脑袋。
殊不知,学校里学到的只是一些基础知识,数量也十分有限,离实际需要还差得很远。
特别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只有以更大的热情,如饥似渴地学习、学习、再学习,才能使自己丰富和深刻起来,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以便更好地投身到工作和事业中。
据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调查,半数的劳工技能在一至五年内就会变得一无所用,而以前这段技能的淘汰期是七至十四年。特别是在工程界,毕业十年后所学还能派上用场的不足四分之一。
因此,学习已变成随时随地的必要选择。
美国人认为:年轻时,究竟懂得多少并不重要,只要懂得学习,就会获得足够的知识。
瓦尔特·司各脱爵士曾说:“每个人所受教育的精华部分,就是他自己教给自己的东西。”
已故的爵士本杰明·布隆迪先生愉快地回忆起这句名言。他过去常常庆幸自己曾经进行过系统的自学,而这一名言其实适用于每一个在文、理科或艺术领域内的成就卓著者。学校里获取的教育仅仅是一个开端,其价值主要在于训练思维并使其适应以后的学习和应用。一般说来,别人传授给我们的知识远不如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坚韧所得的知识深刻久远。靠劳动得来的知识将成为一笔完全属于自己的财富。它更为活泼生动,持久不衰,永驻心田,而这恰恰是仅靠被动接受别人的教诲所无法企及的。这种自学方式不仅需要才能,更能培养才能。一个问题的有效解决有助于探求其他问题的答案;而这样,知识也就转化成为才能。无须设备,无须书本,无须老师,也无须按部就班的学习,自己积极的努力就是掌握知识惟一的关键所在。
2求知是人生成功的源泉
求知是成功的第一步,要获得真知识,必得口常开,手勤动,脑善思,要活到老,学到老,求知到老。如此,成功方能伴你左右。
求知是不断地获得成功的源泉。有成就的人往往更爱持续地学习。
相信这个世界上,再没有人比亨利·布莱斯顿更忙碌的了。这个大忙人虽然现在年仅30出头,但却已经是美国SERVO公司的总经理,为当今美国少数弹道导弹专家之一。
虽然已身居要职,布莱斯顿依然力学不辍,一天辛勤工作完后,晚上他还上夜校继续进修。
他选择的进修科目是素描。
为什么他要去学素描呢?针对这点,亨利的回答非常令人感动:
“因为素描可有效地将我的创意说明给我底下的技术人员知道。”
虽然他现在已功成名就,但他认为这并非人生努力的终点。地球一直在转,时代不断地进步,若想跟上时代,就应该不断努力学习。
因此,他利用晚上的空闲时间学习打字、雷达技术、西班牙语、管理学、演讲术等,凡是对他的经营有帮助的他都学。
事实上,他也真的能学以致用,并且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个真正成功的人,即使每天工作再多再累,他也绝不埋怨,并且还能腾出时间继续进修。
为何他如此热衷于自我深造呢?其实,像他这类金领多半都了解这个事实———人生是短暂的,每天能让自己思考的时间非常有限。
因此,凡是能供自由思考的时间,他们是一分一秒都不愿浪费,并且设法做最有效的利用,因为他们都希望能在自己的工作上或专业范围内掌握绝对的成功。
的确,惟有努力才能使人成功,但一次成功并非终点,你必须为获得下一次成功而再接再厉。
从古到今,凡是有大成就者都是不肯满足于现状,而是不断为更美好的明天做准备——求知。
其实,这么做并不困难,虽然辛苦,但是为了成功仍然值得。“今日的努力是美好明天的基础”,因此你片刻都不可放弃学习;若有浪费,即使是片刻也可能为你带来终身遗憾。
你不妨利用多余的时间去学一些对工作及提高工作效率有益的事情。
有效的利用目前可供自己自由思考的时间,可保证你将来的成功。这是投资,也是保险。
现在,你有无展望未来?为获得明天的红利而将多余的时间投资在今天?
不论你从事何种职业,工作时间全部加起来最多也只占一个星期里的一半的时间(一般公司机关每天工作时间为8小时,一个星期上40小时的班,为一周总共时数1/3不到),请问剩下至少一半的时间你都在做些什么?
这些时间包括一天工作结束后的余暇时间及至少一到二天休假的时间,这么多时间都是属于自己的自由时间。
现在,闲暇时间是有了,但问题是,你该如何去有效利用这些时间。
你不妨扪心自问是否珍惜这宝贵的时间?比如特地挪出一些享乐的时间或利用每天上下班坐公车的时间阅读一些与专业知识有关的书籍,或将这些时间用来思考如何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周末。
这里并非在限制你该怎么想、怎么利用,最主要的是想让你了解不能将宝贵的时间浪费在玩乐上。
你应该审慎地去思考一些有意义的事,像如何利用时间创造将来等等。
亨利·布莱斯顿曾说:
“人类拥有头脑,这如此神奇的东西,如果用来浪费在一些无聊事上,岂不太可惜了!”
如果你想创造美好的明天,就应将自己能自由使用的时间投注在增加今天的工作效率、有实际价值的事上。
你可利用闲暇时间吸收一些新知,然后用来引发深藏在心灵深处,仅属于自己的原始创意。
将来有机会的话,这些创意皆将成为有利的工具。
3学会求知,终生学习
终身教育和学习社会必须建立在全体社会成员都能不断进行四种“学习”的基础之上,这就是: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而学会求知当推其先。
学会求知中的“知”在这里不只是指“知识”,而且是指广义上的“认识”,这种认识的对象包括人类自身及其主观世界,也包括自然、社会的外部世界。“求知”则是一个只有起点而无终点、在实践和认识的无限往复中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过程。而“求知”的手段,从口头传授到文字印刷,从广播电视等声像技术到“信息高速公路”,已发生了多次革命性的变化。“求知”的环境,则从家庭、学校扩展到整个社会,继之以“网上一代”痴迷的“虚拟学习环境”。
学会求知已远远超越了从学校教科书和教师课堂讲授中汲取人类积累的知识,而包括了在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了解各种社会关系,习得民族的文化观念,学会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即知道积极意义上的“为人处世”,因为人首先是一种社会存在,因而,形成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是“学会求知”的本质内涵。学会求知就是“学会学习”本身,即学会掌握认识(即“知”)的工具,掌握终身不断学习的工具(包括演绎、归纳、分析、组织知识的工具),学会收集信息、处理信息、选择信息、管理信息,同时学会掌握应用知识于有意义的实践的手段。因为现在学习的很多书本知识,有一部分将在未来迅速变化的社会中逐步过时,而将来迫切需要的很多知识又无法在今天预见,更不可能在有限的正规学校教育中完全学到。因此,“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会求知的方法远胜于求得知识本身。
如同哥白尼发现日心原理引起了天文学的革命,人类进入21世纪后所要经历的学习方式的革命,也将使人类的学习和教育活动发生深刻的变化。教育和学习的作用就是发掘这些财富。
这是一场悄无声息的革命,这场学习的革命发生在每个人的生活和学习中。
在这场革命中,教师在学习中的神圣地位发生了动摇:在信息化社会中,教师和学生都可能同时获取最新的知识和信息资料,教学将不再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惟一渠道。
在这场革命中,学习和受教育不再是人生的阶段性任务,学习是谁的事情?人们习惯的回答是:“是孩子们的事情,是孩子们的任务。”传统的教育观念把人的一生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生活、工作的准备阶段与生活和工作的阶段,学习和受教育是人生的准备阶段。在信息化的社会中,学习和受教育是开放的,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年龄阶段,以最适合自己的方式、选择自己最需要的内容进行学习;学习和工作不再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而是可以在人的一生中交替进行或者同时进行;同时,终身教育使教师和学生的身份也发生了变化。在终生教育中,每个人时而是老师,时而是学生。
学会求知,要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有探求未知的热情,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有科学的人文精神,掌握举一反三的科学方法。总之,学会求知就是要使自己成为“终生的科学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