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字润之,1893年12月26日,诞生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的一个村子里。他的父亲上过两年学,对孩子极为严厉,母亲没有文化,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毛泽东所处的中国那时正走向分裂,衰落的清王朝已无力控制日趋严重的社会混乱和经济动荡。后来,毛泽东曾告诉他的传记作者埃德加·斯诺,那是一个即将“四分五裂的中国”,并且只有中国青年的英勇行动能够挽救那个时代。
毛泽东就是挽救甚至彻底改造了那个时代的英雄。16岁时毛泽东不顾父亲反对,到东山高等小学堂去读书。在那里,他大开眼界,第一次直接接触到了社会主义思潮。他酷爱读书,尤其对人物传记充满了极大的兴趣。他不仅读了尧舜、秦皇、汉武的故事,而且还读了叶卡捷琳娜女皇、彼得大帝、惠灵顿、拿破仑、葛莱斯顿、卢梭、林肯等的书籍。总之,无论从日本到美国,从古代的中国到现代西方,能够激起毛泽东憧憬和热情的人物,既有勇士,又有开国元勋。
1911年毛泽东来到长沙读中学,不久辛亥革命爆发,毛泽东在长沙城内的高地上,亲眼目睹了起义取得胜利的情景。然而,当他凝视着欢呼的人群以及树起的彩旗时,他万万没有想到,38年后,几乎同一天,他会站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然而新中国的成立却充满了艰辛,在好几次紧要关头,都是因为毛泽东挺身而出才使革命形势化险为夷。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之后,共产党处于无限迷惘之中,这时候毛泽东客观地分析了形势,提出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动武装革命的看法,使共产党找到了希望。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伤亡惨重,被迫长征,而此时日本又发动了疯狂的侵华战争,红军的命运危在旦夕。毛泽东提出了“联合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从而使红军受到全国各界的支持,有力地扭转了红军的处境。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翻脸不合作,国共双方剑拔弩张,毛泽东则更是打出了奇仗、胜仗,从而为新中国的成立铺平了道路。“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毛泽东以远见卓识统一了一个支离破碎的民族,他是一颗永不沉没的恒星。
毛泽东酷爱游泳,年轻时他就强调游泳是中国人强身健体的一种好方法。1917年4月他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题为《体育之研究》的论文,文章中指出,体魄矫健、意志坚强的重要性在于能够使中国人顶得住外国的压力,挽救自己的民族。文章开头的几句极明确地说明了这个目的:
“国力积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颓萎,此甚可忧之现象也。……长是不改,弱且加甚。夫命中致远,外部之事,结果之事也;体力充实,内部之事,原因之事也。体不坚实,则见兵而畏之,何有于命中,何有于致远?”
文章中还歌颂了在惊涛骇浪中游泳的无限快乐。1955年后,游泳成了毛泽东生活中的重要内容。而此时的他已经年过六旬,且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袖了。当共产党领导人聚集在北戴河举行年会时,他仍然去波涛汹涌的海滨游泳。他总是仰面躺在水面上,手和腿一动不动,这样顺流而下,漂浮近几英里。当他的同伴有些惊慌时,他会平静地劝道:“也许你们害怕沉下去,那么你别去想它。如果你不想,你就不会沉。相反,如果你想了,那你就必沉无疑了。”
新中国的成立并不是毛泽东政治生涯的结束。他从不满足,总是力图改变。他总是在探索一个具体实在的社会主义。
他又总是充满了自信与乐观,为了实现崇高的理想,他不惜付出重大代价。然而遗憾的是,他并不像善于革命那样善于搞社会主义建设。1958年,他号召全国人民“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以早日实现“超英赶美”
的梦想。由于“大跃进”脱离了中国实际,不久它就失败了。
1966年,全国又卷入了“文化大革命”的恶梦中,加上“四人帮”趁势作乱,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
毛泽东一生面对着数不清的敌人:军国主义者们对毛泽东的新闻舆论大为怨恨;党内反对派们对他的国共合作主张进行大肆攻击;土豪劣绅们憎恨他支持农民造反;蒋介石则猛烈攻打他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日本帝国主义试图扫荡他的北方据点;美国发动威胁中国的朝鲜战争;前苏联反对他攻击赫鲁晓夫的反斯大林政策。然而,在与诸多敌人的斗争中他从未被打败过。并且,即使在他晚年,在与林彪阴谋夺取领导权的斗争中,他依然岿然不动,正如他的一首词中所说:“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毛泽东是伟大的,他的思想是他的后继者们的宝贵财富,他们尤其继承了毛泽东不畏艰险、勇于创新的品格,当他们遇到困难、犹豫不定的时候,他们的耳际会回响起毛泽东的话:“只要你不害怕,你就不会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