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看过一幅漫画,至今印象依然清晰。一只瘦瘦的狐狸,从一个篱笆的小洞钻进了葡萄园,它大吃了三天,身体突然臃肿肥胖。吃光了园里的葡萄,它想从来路返回,哪知道肥胖的身躯,已经无法从那个来时的洞子钻回去。
聪明的狐狸思索了三天三夜,又饿了整整三天。脱去了肥胖,重新变成了原来那只瘦瘦的狐狸,才从小洞突围而出。
漫画是戏谑的嘲讽,还是善意的规劝?我从中看出的是,人们生存的图景和普遍的窘况。我们原本是那只瘦瘦的狐狸,怎奈挡不住贪欲和浮华的诱惑。一次侥幸,让自己虚胖。“小洞”是一把剪刀,剪除了人生本不属于自己的部分。如果不是这把“剪刀”,在恰当的时候,恰当地修剪,让狐狸还原为狐狸,狐狸就有可能变成了熊猫。
攀登雪山的运动员,稔熟这样的常识,在攀登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扔掉自己在登山前认真准备的、以为很重要的所有装备。扔无可扔,险要处,教练员还要告诉他,连呼吸都要保持克制,粗重的呼吸都有可能引发一次雪崩。也只有身临其境的人们,才能认识到,呼吸才是“必需”,其他一切都是“多余”。当安危系于一发,雪崩这把剪刀,甚至连呼吸也要裁剪。
俄国作家托尔斯泰在小说《一个人一生需要多少土地》中,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地主终身都在处心积虑地跑马圈地,临终前,他让人搀扶着自己去巡视自己的所有领土,当走到自己狭小的墓穴前,才恍然大悟,其实自己真正需要的土地到底是多少?归宿是一把剪刀,剪去了一生的虚荣和幻想,让疯狂攫取的意义变得毫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