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汽车大亨亨利·福特说:“失败不过是一个更明智地重新开始的机会。”
福特本人当然有过失败的切身体验。他头两次涉足汽车工业时,他的公司破产了。第三次他成功了。福特汽车公司现在仍然充满活力,仍然是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厂家之一。
另一个有名的“失败”故事的主人公是个青年人。
他的梦想是进入美国西点军校,毕业后服务国家。他两次报考均未被录取,第三次报考时终于如愿以偿。这个年青人是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后来他成为美国最高级将领之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担任西南太平洋盟军总司令。就像亨利·福特一样,他在追求梦想之旅的前几站两次失败。也像福特一样,他没有放弃。
没有人一生从不失败。这话听起来实在太简单,却是至理名言。
明白这个道理对应付失败很重要。懂得这一点,你就意识到失败是难免的。这样,你就不会空耗时间及精力去回避失败,而是集中精力应付失败,反败为胜。
5学会摆脱失望,恢复必胜的斗志
对于不断努力谋求成功、但遭到一个又一个失败的人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克服失望。尽管人人都会失败——因为失败是不可能避免的——但并非人人都会失望。所谓失败,包括未能达到目标,或任务没有完成,这些都是外在的。相反,失望是一种内心的态度,这是可以控制的,它是内在的。
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曾播下失望的种子。问题是,我们怎样处理这些种子。给它们浇水施肥,使野草丛生,最终使我们自己窒息而死呢?还是给这些野草断水断肥,使它们不能生长,不能伤害我们呢?
也许你因为失败而灰心丧气了,也许你不知如何是好,不要失望,你会由灰心丧气变得勇气十足。斯宾塞·约翰逊建议你采取以下的三个步骤:
(1)争取积极行动
如果你等自己想做时才去行动,那你永远不会行动。你必须先行动,其他的感觉才会随之而来。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诗人在自己花园里散步时看见地上有个鸟窝。刚才一阵强风吹过树梢,把鸟窝吹落地上。正当诗人对着这个被毁的鸟窝伤感、沉思时,他抬头看到小鸟已经开始在枝头另筑一个鸟窝了。小鸟并未被强风的破坏弄得灰心丧气,它们已经在积极行动了。
(2)研究积极成功者的事例
研究积极成功者的事例,向他们看齐,这是向失望情绪开战的最佳方法之一。研究的对象可以是你认识的有成就的人,你也可以阅读传记,研究那些人的生平、优点以及他们怎样渐渐获得这些优点的方法。
14世纪蒙古皇帝莫卧儿。有一次这个皇帝在大自然中看到一个积极的例子,大受鼓舞。那时他的军队被一支强大的敌军打败,溃不成军。皇帝本人躺在一个废弃马房的食槽里,而敌军则在大搜捕。
莫卧儿皇帝躺在食槽里,垂头丧气。这时,他看着一只蚂蚁努力扛着一粒玉米,爬上一堵垂直的墙。这粒玉米比蚂蚁的身体大许多,蚂蚁尝试了69次,每次都掉下来。当它尝试第70次时,蚂蚁终于把那粒玉米一直推过墙头。
莫卧儿大叫一声跳了起来!他也能取得最后胜利!他确实做到了——重整军队,把敌军打得四散逃窜。最后,他的帝国从黑海之滨延伸到恒河。
(3)养成积极执著的态度
不懈的努力看来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斯宾塞·约翰逊研究了美国最成功的500个人的生平,还结识了这些人当中的许多人。他发现这些人的成功故事中都有一个不可缺少的元素:执著。这些人即使屡遭失败却仍旧努力。在他看来,只有能克服不可思议的障碍及巨大挫折的人才能获得巨大的成功。
这与美国发明家布卡·T·华盛顿的话相似:“我明白了,成功的大小不是由这个人达到的人生高度衡量的,而是由他在成功路上克服的障碍的数目来衡量的。”
哈罗德·雪曼写过一本书,名叫《如何反败为胜》。作者在书中列出八种执著的精神:
①只要我坚信自己正确,我决不放弃。
②我深信,只要我坚持到底,一切都会迎刃而解。
③在逆境中我会充满勇气,决不气馁。
④我不允许任何人用恫吓或威胁使我放弃目标。
⑤我会竭尽全力克服生理障碍与挫折。
⑥我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努力做到我想做的事。
⑦知道了成功的男人和女人都曾跟失败和逆境搏斗之后,我会获得新的信心与决心。
⑧无论我面临什么样的障碍,我决不向失望与绝望低头。
6战胜导致失败的心理大敌:“我不能”
斯宾塞·约翰逊说:百万富翁欧·杰·辛普森曾遇到过一个敌人——“我不能”——但他战胜了这个敌人。
辛普森降生在圣·弗兰西斯科的下层区。他的家一贫如洗,他不满六岁时得了软骨病,疾病使他的腿变形,足向内翻,小腿异常细弱。
他曾参加了街头帮伙,不久就被抓住了。在监狱里呆了6个小时之后,他说:“我学会了一件事——我永远也不想再回到这儿来了。”
在生活的这一关口,他被邀请与其他一些穷孩子一起到威利·梅斯的家里玩了一天。梅斯是圣弗兰西斯科巨人棒球队运动员,他告诫这个孩子应该努力奋发,将他的能量用到体育运动上,而不应该在哥儿们帮中空耗时日。
他开始工作了。为了帮家里挣钱糊口,他到街头卖报,去河里捕鱼,上铁路货场帮人卸货,进商店给人打杂。
在学校他练踢足球,他打算上大学,逐渐成为一名非常出色的运动员。他被邀请加入了职业球队,并成为全国最著名的球星之一。现在他作为演员和商人,已是一名百万富翁。
辛普森碰到了你我同样会遇到的问题——也许他所面临的处境比谁都糟糕。但他并没有说“我不行”,也没有说“我为什么要去尝试呢?”他决定去拼闯,结果赢得了成功。
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这个敌人。我们会这样想:“我确实不行。
我没有他那种天赋,也没有他那样的机会。”
我们看看自己,再把自己与那些人比一比,那些成功的、富有的和快乐的人们。我们会这样说:“我是个小人物,他们才是大人物。”
我们以为人家生来就伟大,生来就会成功,本来就是幸运儿。
我们以为别人是“天生的”好学生或好职员,以为人家自然而然就有了美满婚姻。
但是我们没有记住:他们也曾经是无名小卒,他们也曾无数次地失败。
你在生活中可曾与“我不行”抗争过?你完全能战胜“我不行”
这个敌人,而选择成功。你完全能走上这样一条路,成为成功的主宰。
7做命运的主宰,在艰难中寻找突破
斯宾塞·约翰逊指出:感慨人生不公的人,总是为自己寻找退缩的理由。勇于追求的人,一定会在艰难中有所突破。
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总是处在一定的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之中。也就是处在某种具体的环境之中。所谓环境,就是所有包围着你、和你发生联系的事物。某种环境与身处其中的个人总是相互作用。如果你不能既适应又突破环境,使环境发生变革,那么环境总是制约着你。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不断以自己的规范与法则作用于个人的人格,而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很难找到使自己完全满意的环境,几乎每个人的境遇都有或多或少的不如意的问题。不如意的事情就像自身的影子,无论你在何时何处,它都会跟随着你。你要坚持自己的个性与追求,那又很可能被人看不惯,因为社会不欢迎与众不同的人。环境就是这样给人的激情和志向设置一堵高墙,罩上一层阴影,打消你成就事业、求得发展的欲望和决心,甚至会扭曲你的人格,让你失去了自我。如果再加上自身的条件不如意,那就更糟糕了。这就有一个如何适应环境的问题。
所谓适应,是指一个人不论客观环境与主观体验如何,都能生活、工作在其中,并能采取常态的对策,通过正常渠道向环境施加自己的影响。人的适应能力的强弱当然和诸多因素有关,但最主要的因素还是心理素质的高低,所以通常所说的适应能力也就是心理适应能力,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适应困难、消极适应和积极适应。
适应困难,是指难以适应自己所处的具体环境的变化。这种人情绪往往不稳定,易受压抑,当出现事情不公平、个人不得志或出现调动、迁居、失恋、丧失亲人等事件时,很难接受和适应这种现实。这种不适应的时间长了,很容易在某些诱因的作用下,导致身心疾病,当然很不利于个人的生存和发展。
消极适应是指对生活、工作环境不满意而又无可奈何。这种人能够听天由命,顺其自然,一般不会引起情绪上的巨大压力。他们往往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来自慰,有自己的一套处事经验。这种类型似乎使人感到适应能力较强,但它是消极保守的,不能积极采取对策来改变自己的处境。这种人对于环境的局限只能接受而不能超越,因而也就难以实现自我发展。
所谓改造性适应就是说当一个人处境不利时,能够通过主观努力,刻苦奋斗,突破环境与条件的局限,有所发展和成就。达尔文原来被父亲逼迫学神学,但他的志趣却在生物学上,后经艰难困苦的环球旅行,广泛考察,终于成为举世瞩目的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事在人为,虽苦犹甘,这是改造性适应的特点,也就是在框架的限制中寻求自由,在艰难的困境中寻求突破。
许多人常常抱怨社会不公,环境不好,也抱怨自己的条件不好,自己得到的太少。可我们是否意识到这是在用一种脱离实际、歪曲事实的非理性的思维方式对待环境与条件的局限,对待周围的一切呢?我们是否注意到了那些生活充实、有所贡献的人们所处的环境、所具备的条件,原本也是不如意的呢?
社会是决不可能给我们每个人都铺好现成的、完全适合自己发展的路的。社会是一片沃土,但是到处有荆棘。因此,我们走向沃土深处,就先要敢于走进荆棘丛。不能适应就不能生存,更谈不上发展。曾有一个科学家在头盖骨里放了一粒种子,种子竟生长起来并顶出头盖骨。我们可以从中感悟到的真理是要学会在夹缝中生长,这就叫适应。
我们每个人踏入社会之后都处于一定的而又不尽如人意的环境之中,这是我们必须承受的事实,也就是有所局限的框架。这个框架尽管是无形的,但谁也无法超脱它,只能适应它,在适应的过程中寻找突破口,寻求个人的发展。承受不是屈从,适应不是放弃正当的追求,因为积极的承受和适应,除了谋生的意义之外,其实质是在社会大学深造,在困难环境中锻炼。这样的人生岂不是更有意义吗?
如果不想默默无闻,首先就要适应默默无闻。如果不想被环境制约,首先就要敢于突破。惟有如此,才能找到人生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