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去商场购物,可每到一处,必遇人山人海。沃尔玛鸡蛋会员价4.2元一市斤,每人限售2斤,为了省下8角钱,柜台前排起长队;大润发饺子粉10斤装15.8元,每袋便宜6元钱,大爷、大妈们超水平发挥体能,腰酸背痛的症状全部消失;百货买一送一,过时、反季的服装销售量剧增,不管能不能穿,不管有没有人穿,大包小包塞得满满。夹在蜂拥的购物人群中,“中国式过马路”情景接二连三出现在脑海里,“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本来过马路应该遵守规则,“红灯停、绿灯行”连幼儿园小朋友都明白的事儿,但在现实中如果是一群人过马路,只要有人不管不顾,那么整个人群就会在车流中穿行。眼前的节日购物,明知是商家在制造噱头,但人们捡“便宜”心里仍会占居上风,盲目抢货、跟风购买。家庭理财与“中国式过马路”两个毫不相干的话题,猛然间发现关联如此密切。
从众心理酿成家庭钱财务成本上升。“中国式过马路”是典型的从众心理,而跟风消费行为是最常见的一种消费行为模式。比如:大妈们跟风抢购2斤鸡蛋的事儿,咋听起来从5元到4.2元,的确商家让利不少,降低了菜蓝子成本价格的16%,非常诱人。可是精算采购账,就是在做傻事,首先从旅途算起,大多数人得乘城市公交车到购物商场,就是直达车,往返最低费用也得2元钱。二是时间成本,为了2斤鸡蛋,在附近购买可能半个小时左右就能拎回家,如果去大型超市抢购削价鸡蛋,一般都得两个小时,甚至要搭上小半天时间。三是,抢购造成鸡蛋破损率明显上升,不要说发生严重碰撞,就是不小心打了一个鸡蛋就得不偿失。这样算起来,跑大老远抢购2斤鸡蛋的成本可想而之。所以盲目的跟风,不是在检便宜,而是增加购物成本。市场营销中,许多商家也正是在娴熟地运用人们“中国式过马路”领袖的作用,促成消费者盲目跟风,比如在房地产市场中,为了烘托市场气氛,制造楼市假象,一些销售商雇人排队、认购抽签、现场摇号购房,结果有相当数量的家庭辛苦抢购到的房产,一时半晌不能入住,闲上十年八年的大有人在。为啥有的家庭钱没少赚,却发觉钱老是不够用,很多情况下都是跟风消费造成的苦果。
从众心理导致商品积压。在日常生活当中,往往是个人理性让位于大众秩序。从众行为主要表现在,个体行动非由理智决定,而是主要来自周围人群的影响,现场推广和促销实际上就是利用了这种从众心理。促销活动中,特地营造的购物和消费氛围使公众很容易失去应有的理性,从而达到增加销售的目的。市场营销的一个前提就是尽可能多地聚集人气,也就是造成一个公众集结的现象,然后通过意见领袖的行为产生引导作用,“中国式过马路”中那个无视红灯,率先穿过车流的人就是“意见领袖”。虽然大家都知道闯红灯是危险的,但有人带头,大家就不自觉地跟从了。最典型就是随团旅游购物,有人购买了第一瓶,马上有人跟买第二瓶,很快人手一瓶、两瓶。当时价这些用高价买回的东西很少有人派上用场。如果清点家庭物品,人们就会发现家中有一半以上东西成了积压品,放之没用,丢了可惜,其实占居室空间本身就是在浪费钱财。
不遵守规则构成家庭经济风险。大多数消费者在市场生态中不是不懂规则,也不是故意破坏规则,而是在具体行事时,潜意识里会想:别人都在这么做,我为什么不能这样?我不这样做是不是很另类?是不是很傻?与其被人另眼看待,还不如和大家一样。就拿风险投资来说,2007年初,有人在股市、基市上赚到钱,几天功夫就有成千上万的人跟进来,其实风险投资有许多规则,可人们却无视规则,甚至有的人连股票的名子、基金代理公司都没弄清楚就跟风开户投资,由于头脑膨胀,大盘冲到了6000点的高位,人们还是疯狂往里打钱,没有闲钱,就动用储蓄存款,没有存款就朝亲友借钱,借不到就用房子、车子做抵押,盈利了不知获利归仓,亏了不知止损,反正大家都这样,我怕啥呀!结果市场没有给不遵守规则的人任何同情,深度套牢后,人们才发觉自己这事做得很荒唐。
走出从众心理误区
有这样一则幽默故事:一位石油大亨死后到天堂去参加会议,一进会议室发现已经座无虚席。于是他灵机一动,大喊一声:“地狱里发现石油了!”这一喊不要紧,天堂里的人们纷纷向地狱跑去。
很快,天堂里就只剩下那位大亨了。这时,大亨心想,大家都跑了过去,莫非地狱里真的发现石油了?于是,他也急匆匆地向地狱跑去。但地狱并没有一滴石油,有的只是受苦。
对于幽默故事,人们可以一笑了之,但股市的盲从行为往往会造成“真金白银”的损失,恐怕就不会那么轻松了。
目前,不少投资者乐于短线跟风频繁操作,而血本无归的例子也不乏少数。5·30大跌就让许多跟风炒作垃圾股的散户损失惨重,许多人至今仍未解套。
中国证券投资者行为有三个显著特点,即短线操作、从众行为和处置效应。而调查结果显示,即使在行情上升130%的2006年A股大牛市中,仍然有30%左右的投资者是亏损的,这其中的重要原因是盲目从众、短线投机所致。
投资者的“羊群效应”或从众行为,是行为金融学中比较典型的现象。从众行为让投资者放弃了自己的独立思考,必然成为无意识投资行为者,这其中蕴藏着极大的风险。
投资者的羊群行为,不仅容易导致股市出现泡沫,使市场运行效率受损;同时也使系统风险增大,加剧了股市的波动。在“羊群效应”作用下,投资者在股市涨的时候热情高涨,跌时则人心惶惶,使市场投机氛围加重。
投资心理学告诉我们,证券投资过程可以看成一个动态的心理均衡过程。但在证券市场存在的“羊群效应”作用下,往往会产生系统性的认知偏差、情绪偏差,并导致投资决策偏差。投资决策偏差就会使资产价格偏离其内在的价值,导致资产定价的偏差。
而资产定价偏差往往会产生一种锚定效应,反过来影响投资者对资产价值的判断,进一步产生认知偏差和情绪偏差,这就形成一种反馈机制。在这个“反馈循环”中,初始“羊群效应”使得偏差得以形成;而强化“羊群效应”,则使得偏差得以扩散和放大。
会砍价才是理财高手
理财省钱疯狂砍价
1.买东西“三人行”
想要买到最低价位的商品的时候,最好不要单独行动,因为一个人的话容易被别人的软磨硬泡的话说的心软,那么必定将买不到心中理想的价格。但是人太多也是不好的,人多口杂,反而会让场面变的很混乱。所以,一般来说,三到四人的同行砍价是最好不过的选择。同行者必须要有有过砍价经验的人,当其中一人有看中某件商品时,要提出比自己心理价位低上15%的价格,然后让同行者一个充当白脸,一个充当红脸;一个“拿鞭子”,一个“哪糖果”。一个要挑选中的商品的刺,另一个则要夸店的好,同时要注意店主的脸色,要是人家一怒,不卖了还不是自己不爽?但是也要让别人知道前来买东西的不是可以随便糊弄的。一来二去,店主稍微再抬一下价,就可以以自己的心理价位买到东西了。也许运气一来还可能买到低于自己心理价位的东西呢!
2.“心狠手辣”来砍价
别说大商场的东西就是不能砍价的,其实只要厉害,在大商场的话,任然可以随心所欲的砍价,关键就在于“心狠手辣”的砍价技巧而已,在商场的时候,要砍价,最好就是说软话,听的销售人员心软软的,再加上三寸不烂之舌的磨机,就是心满意足地带着自己喜欢的有价格合适的商品回家了!当遇到老奸巨猾的店主时,懂经济的还可以运用自己的知识,和店主算价钱,要是还有一张三寸不烂之舌,估计老板自己就会投降,将价格压到最低给您了。
3.永远不问最低价
买东西的大忌就是开口就问店主最低价,这样一来再说价也是无意义的了,最低价不是别人定的,要是自己定的,这样才有砍价的余地。
4.因人而异,将砍价进行到底
买东西也是一门学问,要懂得看人!首先,应该分男女。
首先是男店主,通常男人都是比较爽快,要是店主给出了价格,您觉得还是高了,您告诉他,您诚心的要买这件商品了,但是这个价位太高了,如果实在不肯让步的话就只能让别人来做这门生意了。只要店主有些动摇就可以提出自己的心理价位了。
女店主的话通常都是比较难接受一下子就跳的太低的价格,那么通常就要和她们磨机磨机慢慢来,让她们把价格压得低低的,之后您再给一个压价的底价,这样一来就可以了。
但是无论怎样,总是要注意好店主的,要是压的价格实在太不合理的话,店主直接翻脸就不一样了,不但不能买到东西,还要被人说不懂东西,这不就得不偿失了吗?砍价的关键就在于一个度。做什么是都需要一个度,砍价也一样。
错误的消费习惯
家电消费误区知多少
彩电
误区1:能上网的就是智能电视
其实能上网只是智能电视的一个功能而已,真正的智能电视是具有全开放式平台,搭载了操作系统,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和卸载软件、游戏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程序,通过此类程序来不断对彩电的功能进行扩充,并可以通过网线、无线网络来实现上网冲浪的这样一类电视的总称。
误区2:硬屏一定比软屏好
其实硬屏与软屏只是在制作工艺上有一定的区别,在性能上并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硬屏一定比软屏好的说法是片面的。硬屏和软屏的物理性能都是一样的,只要不用重力撞击或用尖锐器物刻划,都不容易损伤。
误区3:120赫兹比100赫兹高端
在中国大陆,电视信号为PAL制式,即50赫兹,此时100赫兹/200赫兹的倍速才有效。如果是在美国或者日本地区电视信号为NTSC制式下,图像信号为60赫兹,这时120赫兹/240赫兹有效。
空调
误区1:变频空调肯定节能
由于变频空调对使用环境相当苛刻,在运行过程中,要求热负载小,设置度与环境度差不能太大,而且一般要使用时间在6小时以上,只有在满足这几个主要条件下,变频空调运行功率才低于平均功率,处于最省电状态。而目前国内空调用户使用习惯以及环境,并不能使变频空调达到最佳运行状态,特别是变频空调在没有达到设定度之前,就一直处于高频运转状态,非常耗电,这也是变频空调要长时间运行之后才能省电的原因。
误区2:空调体积越小越好
更多的小尺寸室内机是在损失了性能和品质及节省材料为基础的情况下达到小尺寸目的的。所以,室内机尺寸较大的空调并不意味着其技术落后,小尺寸室内机也不意味着技术先进,消费者在选择空调时不要把外形尺寸作为标准。
冰箱
误区1:冷冻力越大越好
制冷器具用途各有不同,性能要求也有所区分。家用冰箱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保鲜,过大的冷冻力不仅增加无谓的开支,还会破坏食品的内部组织,影响食物的营养。
误区2:冰箱功能越多越好
只要能保证最基本实用的功能即可,功能多了也未必是件好事。
误区3:耗电量越少越好
只是片面地强调“越省电越好”,往往会对产品的性能造成影响。
数码产品消费的误区
数码产品的种类非常多,我们以最常见的手机为例,这些消费误区也普遍适用于其他数码产品。
1.过分迷恋品牌和跟风最新型号的手机
由于市场上手机的品牌和种类繁多,而且许多最新型号的产品定价较高,如果我们过分追求品牌和跟风,最后的结果可能是花了高价钱后,并不能得到相应的产品品质保证。
2.型号相同价格未必相同
我们首先应该多去逛几家卖场,并可上网查询,货比三家以此来得到最低的价格。其次,新的机型正以更快的速度出现,比它们的前辈功能要丰富得多,这将意味着今天最昂贵的机型在未来几个月中价格将可能大幅缩水。
3.售后服务很重要
即使是最好的手机,如果服务跟不上也会使它的性能黯然失色。选购手机的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服务提供商,理想的是选择在当地能提供最好的服务,确保名声最佳的服务商。
4.价格高质量未必好
手机的价格越昂贵,并不代表接收信号和音质会更好。其昂贵的价格往往建立在手机的附属功能上,例如声控拨号、内置调制解调器等。
5.手机购买场所很重要
现在手机市场,假货、水货泛滥成灾,特别是那些个体私营业者进货渠道不正规,为了获得利润,他们就用假货、水货来压低市场的价格,如果我们购买了这些水货手机后,不但不能保证正常使用,而且以后也无处去维修,因为各大手机生产商对假货、水货手机是不保修的。因此,应该到正规场所去购买手机。
家用汽车消费误区
1.购车时未充分考虑使用、维修等费用
汽车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大量费用来支持,主要包括燃油、过路、保险、维修保养和其他不可预见的费用。不同的车型使用费用相差悬殊,尤其在燃油和维修保养方面。以每年行驶2万公里计算,一般来说,一辆车价为12万元的轿车在正常行驶6年之后,其各种花费累计就将超过当初的车价。
2.不同的车型使用费用相差悬殊,尤其是在燃油和维修保养方面
以油耗为例,一般来说,13升排量的小型车每小时90公里等速油耗约为每百公里6升,城区工作状况下油耗为每百公里8~10升,而排量3升以上的豪华轿车油耗至少要翻一番。然而,一些厂家在广告宣传中宣称的油耗与实际使用的油耗差距很大,其主要原因是厂家给出的数据是每小时90公里的等速油耗,而这种工作状况在实际生活中很难实现。在市区塞车的时候,时速往往不足5公里,其出入很大。
3.为省钱购买低于正常价位的“特价车”
目前,在汽车市场上,正规的汽车制造商对特许经销商在产品价格上控制得非常严,违规者会受到严厉的制裁,甚至取消特许经营权。从这些经销商手中买车,虽然价格上没有什么折扣,但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都让人放心。而另一些经销商推出的低于正常价位的特价车却暗藏着许多“杀机”。这些车降价的原因有些是经销商急于收回资金,但更多的是由于汽车本身存在各种问题,比如抵债车、库存车、事故车等。
4.购买手续不全的进口车甚至走私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