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下旬,金江县举行第五次团代会。会议闭幕后,团县委根据县委书记的指示,留下部分代表召开座谈会。座谈会会场设在金江一中,尉越涧自有一番考虑——金江一中是金江县的最高学府,在此召开青年才俊的座谈会,显示县委对这个人才摇篮的重视和期望,表现对知识的尊重,提升会议的文化含量。
一中的一间大教室被布置成一个长方形的会场。黑板正中描出粗大的彩色粉笔字:“勤奋学习、努力实践、再立新功。”
尉越涧等县委领导进入会场时,与会者全体起立热烈鼓掌。他和同行的程瑾、何昆蒙落座后,对引路的团县委书记粟黎明说:“小粟,请大家坐下吧。”
粟黎明举起右手朝下一按,鼓掌声顿时停了下来。
团县委书记响亮地喊道:“请坐下!”
会场嚓嚓嚓的几声,年轻代表几乎是同时坐了下来。
尉越涧显然很高兴,脸上惬意地笑着——政要、名人,无论大小,都不会真正拒绝微笑、鲜花、掌声和崇拜。
粟黎明简短致词后,请县委领导作重要讲话,会场里响起热烈掌声。
尉越涧目视程瑾。
程瑾表示了谦虚,低声说:“请书记先讲。”
这位比书记小两岁的县委副书记分管组织干部工作,权力虽大,说话做事却一贯低调,在干部中口碑很好。只要尉越涧出场,他从来不抢风头。
尉越涧语气和缓地说:“你先讲。会议结束时,我再讲。”
程瑾清清嗓子,作了两分钟的简短讲话。程瑾讲完,尉越涧带头鼓掌,全场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随后,粟黎明动员与会人员围绕主题积极发言。良久,没人敢于打响第一炮,会场气氛一度沉闷。他们的拘谨非常自然——县委领导在场,年轻人无形中感到了压力,不敢像平时那样活跃,冒冒失失说错话,可要耽误前程!
粟黎明神色焦急,说:“大家不要拘束嘛,随便点嘛。”
会议冷场,尉越涧感到不快。团县委书记指名要近处一个穿灰西装的年轻人发言。灰西装从衣服口袋里掏出两页稿子,快速地照本宣科,汇报了自己的思想、学习和工作。紧接着,又有两人念着稿子发言,内容空洞平庸。尉越涧皱起了眉头,心里郁闷——金江的年轻人,难道就如此缺乏真知灼见?这怎能从中发现优秀人才?
心中不悦加上气候炎热,县委书记用手巾揩着脸上冒出的汗珠。
枯燥乏味的读稿朗诵终于结束,会议再次出现冷场。尉越涧露出笑脸,准备开口动员参会者放开随便讲。坐在会场正中的一个小伙子,侧起身子开始了发言:“尊敬的尉书记、程副书记、各位领导,听了以上几位朋友的发言,深受启发。我没有写稿,胆大妄为,发个言,如有不妥之处,请领导批评指正……”
这人身着白色短袖衬衣,年方二十四五,脸庞英俊,神态自信。县委书记精神为之一振,掉头问道:“此子何方人氏?”
粟黎明马上答道:“许飞鸿,荞麦乡土泥小学教师。”
尉越涧问:“什么文化程度?”
粟黎明答:“朝阳师范学校毕业。”
县委书记赞赏的神态,被白短袖尽收眼底。许飞鸿心中波澜骤起,胆气更大,话语更为流畅:“刚才,程副书记要求我们认真学习。谈到学习,人们从来都理解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这无可置疑,革命理论像一座灯塔,照耀我们前进,我们青年人,当然必须刻苦学习理论……要想成为工作骨干,当然要勤学苦钻本行业务知识……”
尉越涧怀抱双手,将鼓励的目光投向许飞鸿。年轻人凝神看着县委书记,悟出其中的含意,略略提高声调:“我认为,仅仅满足于理论和业务的学习远远不够,还应当钻研文学、历史、哲学等多方面的知识。我们青年人,阅读面一定要广,不仅要读中国的书,也要读外国的书。开口政治理论,闭口业务知识,只会拒人于千里之外……”
即席讲出一通与众不同的东西,许飞鸿神采飞扬,颇为得意。一些人小声议论,粟黎明也神情紧张,眼睛瞅着尉越涧和程瑾。
尉越涧心中暗喜,这个许飞鸿,年纪轻轻,胆子确实够大,公然敢在大庭广众之下,大谈离经叛道的东西,自负的心理和特立独行的风格裸露无余。他的讲演其实并无新意,不过,一个年轻乡村小学教师,较之照本宣科之辈,其高明聪颖可嘉可许。
县委书记从许飞鸿身上看到了自己昔日的影子,问道:“小许,一年下来,你能读多少书?”
“尉书记,一年下来,少说也有三五百万字。”许飞鸿的回答十分轻松。
会场里一片窃窃私语。
尉越涧说:“小许,你是教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当然需要广博的知识,俗话说,给人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我们领导干部,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需要博览群书,通古博今。那么,我们的车间青年工人、乡村的青年农民、门市部的青年营业员,难道也要像你一样,读这么多的书?”
没有料到县委书记会这样提出问题,许飞鸿面色窘迫,局促地说:“尉书记,我没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不过,我想,多读点书,总有好处吧。”
许飞鸿话音刚落,一个女人清脆的声音响起:“依我所见,不管干哪一行,知识面越宽越好。只知本行业务,不免孤陋寡闻,在人际交往中,只做一个默默无闻的听众,往往处于被动,不免有被人疏离抛弃的感觉。”
这说话的,是坐在许飞鸿对面的一个约摸二十五六岁的漂亮女青年。只见她发言完毕,用手拢拢一头浓密黑亮的披肩发,向坐在会场正中的县委领导抛去一个微笑。
何昆蒙凑过头来,对尉越涧介绍说:“她叫杨莹,是金江一中的团委副书记。”
尉越涧心想:这个年轻女子泼辣干练,书卷气里透发着飘逸感。许飞鸿、杨莹皆为教师,由此推论,当今金江,教行乃是藏龙卧虎之地。
人们开始踊跃发言,不同看法相互交锋,思想观点发生撞碰,会场气氛活跃起来。尉越涧受到了感染,憋不住了,插话讲道:“大家的发言很好,小许、小杨两位的发言,尤有创意,于我大受启发。我们为什么要刻苦学习?是想成名成家吗?成名成家有什么不好!当然,成为学问家的,毕竟只是少数。但是,通过刻苦学习,能够充实完善自己,愉快胜任工作。腹中空空,谈吐粗俗,难于交往,成不了社会活动家,更难成为真正组织指挥一方的领袖人物。有人可能要说,我们需要的是实干家,我们是小人物,讷于言而敏于行。这个说法,当然不错。但是,实践证明,缺乏科学头脑,只会盲目蛮干,哪能有效实干?因此,我提倡青年人趁着年轻,珍惜时光学点东西。从一般意义上讲,知识渊博的人,往往是对社会贡献大的人,也是最受社会尊敬的人。做一个知识渊博而对社会贡献较大的人,决非一日之功,需持之以恒长期刻苦学习。专家、教授、学者和高级管理人员等社会少数精英,就是知识渊博的人。年轻人须理想远大,忌好高骛远;需脚踏实地,忌鼠目寸光。因此,要当专家还是当杂家,要做通才还是做专才,自己对未来发展要科学定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搞哪一行就要精通哪一行。担负领导工作,如在座的乡村党政干部,知识面还是要宽,最好是杂家和通才。”
尉越涧看到许飞鸿、杨莹脸上好像有些失落,便向他们丢去饱含深意的眼色,说:“有志者,事竟成。立志干大事的人,都有可能从基层起步,逐步成为一个方面的领导人才。”
他转眼扫视全场,话题一转:“有人戏谑我们党政干部,嘲笑我们是‘万金油’。其实‘万金油’不简单呀,与老百姓打交道的那些繁琐事儿啊,还要靠‘万金油’才抹得好呀!专家、学者、教授,固然值得我们景仰,但不能盲目迷信。《国际歌》唱道: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我们基层的工作,还是需要我们直接动手,有些事儿,比如抓计划生育工作,想方设法把人乖乖弄到手术台上,他们肯定不如我们基层干部有办法!这叫做煮酒熬糖各习一行。”
会场里一片大笑,继而爆发出一阵热烈掌声。
尉越涧说:“我丝毫不敢也不能贬低社会精英的作用,不过是在重复伟人们早已揭示过的真理:‘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绿’,‘实践出真知’。我们不仅要读书本,更需要实践。”
尉越涧已在多个场合反复宣扬过这些观点——这是源于灵魂深处从自卑到自慰的嬗变。他的正规学历是初一,后来获得一个函授大学学历。谈起学历,曾见过别人不屑的眼神。中庸平和而又桀骜不驯的他,不断勤学苦练,终于成为掌控上万名知识分子的领导人物。
在接下来的讲话中,他列举华罗庚等人的成功事例,阐述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的道理。他不愿炫耀自己,认为自吹自擂是内心虚弱的表现。
他手指许飞鸿说:“小许,你为什么喜欢读书学习?”
许飞鸿说:“尉书记,我是乡村教师,闲暇时间多,读书是主要的消遣方式。”
学习不是为了工作,而是一种消遣?!
许飞鸿一个平淡率真的回答,勾起尉越涧的无尽回忆。
自碰上1971年县上招收国家干部的机遇,尉越涧从农村出来后,当了10年的教师。先是分到极为高寒的阳平小学。这里,一年四季出门一脚泥,即使是夏天,穿着衬衣坐在屋里,仍会感到丝丝寒意。他只呆了半年,调到了条件稍好的云康小学。山区教师工作艰苦,他倒不在乎,较之过去3年的知青生活,已是巨大的变化。教师和农民相比,从物质到精神,都是乡村中的“贵族”。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一具青春萌发的血肉之躯,能不幻想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能不渴求释放爱情的机会,能不寻找纵论天下大事的场所,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偏僻的山村,虽有绿水青山,却难为年轻人编织美丽的青春梦想。
看到农村孩童那一张张纯真的稚嫩笑脸,尉越涧意识到了责任。孩子们从书包里掏出几颗板栗送给老师,就会使他备受鼓舞。他向往城镇,渴望改变生存环境,却不敢过早奢望。从日晒雨淋生活拮据的农民,变成遮风避雨衣食无忧的教师,他懂得珍惜,常用“知足常乐”告慰自己。实行复式教学的山村教师必须全能。他担任两个年级18个学生的全部课程,在同一个教室里,轮流讲授四五年级的课。这些孩子中,后来居然有人成了博士、教授。课余,漫长的时间难以打发,他消遣方式主要是听收音机。节目中,革命大批判的内容令人厌烦,还算有八大样板戏耐听,唱词精炼,唱腔优美,他喜欢跟着哼唱。他唱会一些革命歌曲后,再去教学生。
每周,尉越涧祈盼的一件事,是接收一次报刊。那个书荒的年代,一书难求。他喜好阅读,报刊成了极为宝贵的精神食粮。他如饥似渴、一字不漏地阅读省报和《参考消息》。仅有的两份报纸根本不能满足他的阅读饥渴。有时,两三周不见乡邮员的踪影,在课间或放学以后,他总是望眼欲穿,多次伫立在学校走廊上翘首以待。他最憋闷的是无友可侃,许多见解只能积存心中。
1976年8月,尉越涧经过一年进修学习,从朝阳师范学校回来,再次回到云康小学,重新过上孤寂的生活。违背规律的“教育大跃进”,山村小学也办起了附设初中班。他担任语文课教师,兼上政治、历史、地理、唱歌、体育等课。教授数学等课的教师有一段生病,他包了所有课程。他心里明白,上那些自己也不懂的课程,无异于瞎子牵瞎子。闲暇时间,大多时候他独自一人,反复盘旋于田间小路,频繁出没于山林之中。学校方圆二三里的小路,哪儿有一棵树,哪儿有一块石,他全然烂熟于心。
……
如今的尉越涧不仅成了城里人,而且是一方长官。屡见城市一些鲜亮诱人的广告词:“你要健康吗?请到××山来!”、“××寨,山清水秀,城里人的天堂!”等等。这些地方,比之曾栖身过的寨子或云康,皆多不如。他想:过去天天置身美景之中,却感受不到美的存在,难道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仔细琢磨,不禁拍着脑袋自嘲——愚蠢!古人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只有衣食无忧,才会流连山水;只有亲友恋人会聚一起,有感有情,有闹有笑,才能触景生情。
尉越涧从遐想中回过神来,发现会场重新归于安静,人们经过了一番对学习目的的辩论,似乎期待着领导做出判断。
他说:“各位年轻同志刚才讨论热烈,各抒己见,见仁见智。当然,我还是觉得飞鸿说得朴实。我在农村小学教过书,闲暇时光,喜欢啃啃书本。时间多寡并不决定人们读书的数量。时间再多,有人也不读书啊!有人白天上山打鸟,夜晚捕捉田鸡,一大上午还在睡懒觉。消磨时光的方式,或勤奋,或慵懒,大不相同。我提一个问题,你们谁能说清,什么最让你们年轻人害怕?”
教室里,一张张青春的脸上呈现出苦苦琢磨的神色。不久,有人神色自若,似乎胸有成竹,却不敢贸然作答。
尉越涧抖抖烟灰说:“我看过一本小书,很有趣。说诸葛亮曾问张飞:汝惧何物?张翼德听了哈哈大笑,说:吾焉能有所畏惧?孔明哂笑不语,在他的手掌里写了一个字,这位一声喝断长坂桥的猛将看了大哭。你们猜猜,是个什么字?”
无人敢回答县委书记的提问。
尉越涧哈哈笑了两声,说:“原来,诸葛孔明写了一个‘病’字。”
年轻人脸上写出的是不以为然的表情——这个故事并不新鲜,我们的县委书记原来害怕疾病?
尉越涧显然捕捉到了年轻人的心理活动,脸上浮起笑容,手指人群说道:“我理解,你们年轻人的优势是身体健康,对于疾病所带来的巨大痛苦,可能缺乏深刻认识。但是,谁敢说自己吃了五谷就不会生百病?况且,疾病有生理的,也有心理的,心理的疾病甚于生理的疾病。年轻人最害怕什么呢?我认为是孤独的感觉。孤独是人类的大敌,不管你是年轻人,是中年人,还是老年人,谁敢说他不怕孤独!孤独是可怕的,当孤独袭来,你会感觉日月无光,草木无情,黑夜漫长,人生索然……”
县委书记点到了要害,人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尉越涧点燃又一支香烟后,说:“战胜孤独靠什么呢?”
当过教师的他故意停住讲演,像熟练运用启发式教学一样,把话题抛给年轻人,却无人应答。
他继续说道:“其实并无解决良方,战胜孤独的秘密武器无非是两个字:兴趣。许飞鸿,你不孤独吧?”
人们的眼光转向许飞鸿,许飞鸿笑笑,却不敢答话。
尉越涧说:“许飞鸿是找到了兴趣所在,能够静读静思,这是他战胜心中顽敌的武器。古人提倡‘头悬梁,锥刺股’,至今,一些人还以为这是最大的勤奋而大加颂扬。我却非常不赞成!这种苦学苦读的学习方法并不可取。我甚至怀疑从古到今,‘头悬梁,锥刺股’是否真的出现过。哲人说得很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重要的是培养兴趣。当然,是培养打鸟捉田鸡的兴趣,还是培养读书的兴趣,人各有志,这就要看志趣和造诣。形成勤学习惯,先要培养学习兴趣。读感兴趣的书,研究感兴趣的事,激发创造力,解决实践中的困难和问题。”
尉越涧举起手,激情地说:“一句话,我们要的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有用之才,而不要自命不凡只会背书搬书的书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