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了战场上的滚滚硝烟,朱元璋开始了反腐反贪的后半生。在他经年累月、不分昼夜的严惩贪污事件的过程中,郭桓案以大规模官员涉案,向他制定的法律发出了挑战。最终,郭桓以五项大罪被处以死刑。不过,由于朱元璋惩贪心情过于急切,此案最终潦草收场。
《大诰》记罪状
洪武十八年(1385),户部侍郎郭桓盗卖官粮,把仓库中的粮食纳为己有。此外,他还收受地方官员贿赂,勾结相关官员欺骗朝廷,其涉案金额之大、范围之广震动全国。当时不仅浙西四府被牵连在内,全国十二个布政司也未能幸免逃脱。
朱元璋列出此案的五项大罪,记载于《大诰》之中。
第一,朱元璋起兵淮西,自过江以来,应天、宣城、太平、广德、镇江五府州是他的战备物资的主要来源地,也是他的根据地。建国后,朱元璋下令免除这些地方的夏税和秋粮,官田减半征收。但事实却并非如此,这里的州县数十万官田的夏税、秋粮从没少缴过一分一粒。这些上缴的粮食全部由主管官吏张钦勾结户部侍郎郭桓,连同各级官员们私吞了。
第二,户部收到的浙西秋粮,本应该入国库四百五十万石,郭桓等人只将六十万石收入国库,郭桓还收取浙西等府贿赂五十万贯。
第三,浙西各地机构在征收税粮的时候,严重扰害百姓。官府让百姓用钱来抵消税粮,好从中谋取钱财。每发米一石,原本应该折钞两贯,但地方官员巧立名目,每征收一石米,还要征收水脚钱、车脚钱、口食钱、库子钱、蒲篓钱、竹篓钱,甚至还立出沿江神佛钱来,每一项少则一百文,多则三百文。而所谓的沿江神佛钱,则是在运输官粮时,求神保佑平安的拜神钱。
第四,户部侍郎郭桓等人收取应天、太平、镇江、宁国、广德五府州纳草人徐添庆等户的赃钞,却不征收他们应该缴纳的马草,反而向已经交纳了马草的安庆百姓多加收取,以补足这五处府州的空缺。
第五,他们将那些奸顽大户掺了水的粮食当成好粮收缴上来,与其他粮食收在一仓,结果经常导致全仓官粮全被坏掉。郭桓怕此事败露,就将这些官粮全部埋到地下,后来被主持调查的官员发现,竟有上千石的粮食就这样被浪费掉了。
严惩贪官
郭桓等人给国家造成的损失,相当于当时全国一年的收入,朱元璋知道后,立即让右审刑吴庸带人追查此事。
很快,吴庸查出六部几乎所有的官员都是郭桓的同犯,其中包括礼部尚书赵瑁、刑部尚书王惠迪、兵部侍郎王志、工部侍郎对德等高官显贵,其他的大小官员更是不计其数。
为了追回损失的官粮,朱元璋严令涉案官员如数赔偿朝廷的粮食和其他款项。不过,这些贪官们谁也不舍得拿出赃款来填这个缺漏,他们又将这些负担强加到百姓身上。朱元璋听说后,让各地百姓赴京面奏,以揭发这群无耻的贪官,下狠心要严惩各级官员及牵连在内的富户。
这场大案牵连甚广,从中央六部左右侍郎以下到直隶各省,数万官吏被牵连其中,这些人均被绳之以法,或关入大牢,或是处以死刑。令人震惊的是,窝赃的人遍布天下。惩处了这些窝赃者之后,全国中产阶级人家几乎全部因此破产。
此案过后,中央各部官员所剩无几,涉案受死罪者也高达上万人之众。可能是上报涉案人员的人数过多,朱元璋也感到问题有些扩大化了,于是他给自己找了个理由,把责任推给了办理郭桓案的右审刑吴庸等人,将这些为他卖力当差的官员处死,以平民怨。
郭桓案确确实实是巨大贪污案,可是若说此案巨大到贪污了国家一年的财政收入,巨大到牵涉全国部级以下各地官员和所有的中产阶层,似乎有些疑问。
洪武十三年(1380),朱元璋增设了锦衣卫这个直属于他的侦察机构。锦衣卫遍及全国,有些官员白天贪污,晚上就被揭发。在这种情况下,郭桓这个户部侍郎,竟然能够明目张胆地吞下几省的公粮,实在是令人感到奇怪。此外,在废除了丞相之后,不论大小事务,朱元璋都要亲自过问,成百上千万石的粮食没有入库,而且等到御史揭发才发现,这也是一大疑点。
郭桓案中涉案人员竟然遍布六部要职,这也是不符合常理的。如此多的不合理之处,使这桩不是冤案的大案经不起深究,想必其中涉及了许多朱元璋不想揭露的内幕,所以朱元璋马上下令给这个案子定了罪。此外,朱元璋还将负责审理此案的一批官员,包括主审官右审刑吴庸一并处死,然后大赦天下,匆匆宣布郭桓案就此结束。
仓官私放粮筹
在郭桓案中,龙江卫有几个仓官,因参与盗卖官仓粮食被处以文身、墨面之刑。这两种刑法在古代比较常见,就是在犯人身上和脸上刺上印记,然后仍然在仓库留用,管理粮食。没想到事情过去了仅半年,一个进士到仓库里放粮,早上发出放粮的筹码是二百根,到了晚上竟收回了二百零三根。这名进士觉得其中有古怪,严加责问相关人,才知道那个受刑的仓官不思悔改,又做起私放粮筹的勾当。更加令人愤怒的是,这个仓官将筹码转卖给之前同样受过刑处的其他仓官,这些小仓官竟然联合起来盗支朝廷的粮食。
朱元璋听说此事后,甚为感慨。没想到这些只剩下半条命的人居然还作恶不止。这位平民出身的皇帝实在是想不到还有什么办法能够惩治他们。
贪污之由
在如此严酷的刑法之下,一批批官员们仍然铤而走险,主要原因在于官员们的俸禄不合理。明朝官吏的俸禄是历史上最低的,以县官的年俸为例,一个县官的年俸仅有九十石大米。可是,这九十石大米并不只用来支付县官一家人的吃喝,还要用来请师爷及衙门里的一些办事人员。除此之外,逢年过节,或是有同僚、上级路过此地,还要多少备些礼品作为交际之用,这样杂七杂八地计算下来,县官靠这九十石大米实在是很难应付下来。
当时朝廷发放的俸禄主要是实物,这些实物无形当中也会有一定的损耗。这些实物有时是大米,有时是布匹,甚至还有胡椒之类的东西,只有少数情况下发的才是银两。官员们俸禄的多少是以大米来衡量的,一切银子、布匹都是通过米价折算发放的。在这个折算过程中,官员们吃了不少的暗亏。
有书记载,户部曾以市价三四钱银子一匹的粗布,折算成三十石大米的俸禄发给官员,而三十石大米可以在市场上卖到二十两银子。以一个县官一年九十石大米的俸禄计算,折成户部给的粗布,不过只有三匹,而三匹粗布到市场上仅能换到两石大米,如果某位官员遇上用粗布充当俸禄的话,他全家一年的生活,大概就只能以稀粥度日了。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官员早上刚刚上任,到晚上就学会了贪污。不能说所有的贪官都是被低俸禄逼出来的,但最起码有一部分官员是这样逼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