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年表
秦
公元前221年(始皇二十六年)秦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公元前220年(始皇二十七年)秦修驰道,东穷燕齐,南极吴楚。
公元前219年(始皇二十八年)秦始皇东巡,封禅泰山。
公元前216年(始皇三十一年)令百姓自行申报土地。
公元前215年(始皇三十二年)令蒙恬发兵三十万击匈奴。
公元前214年(始皇三十三年)开凿灵渠;设置桂林、南海、象三郡;蒙恬收复河南地,重置九原郡;筑长城。
公元前213年(始皇三十四年)下令焚书。
公元前212年(始皇三十五年)修直道;坑儒。
公元前210年(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病死沙丘平台;二世胡亥即位。
公元前209年(二世元年)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
公元前207年(二世三年)项羽于巨鹿击破秦军主力;赵高杀二世,立子婴为秦王:子婴杀赵高。
西汉
公元前206年(汉王元年)刘邦灭秦;项羽分封天下,自立为西楚霸王,刘邦为汉王。
公元前205年(汉王二年)刘邦东进,楚、汉大战彭城。
公元前203年(汉王四年)楚汉约定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
公元前202年(汉王五年)楚、汉垓下大战,项羽自刎,楚汉战争结束。刘邦即皇帝位,都洛阳,后迁长安。
公元前201年(高祖六年)韩王信降匈奴;匈奴攻太原。
公元前200年(高祖七年)高祖被匈奴围于平城白登山。
公元前199年(高祖八年)刘敬提出“和亲”建议。
公元前196年(高祖十一年)除异姓王,杀韩信、彭越。
公元前195年(高祖十二年)高祖死,太子盈继位,是为惠帝。
公元前187年(高后元年)吕后临朝听制,封诸吕为王。
公元前180年(高后八年)吕后死;周勃等除诸吕,迎立代王刘恒,是为文帝。
公元前177年(文帝前三年)济北王刘兴居反,兵败自杀。
公元前173年(文帝前七年)贾谊上《治安策》。
公元前168年(文帝前十二年)晁错建议“入粟拜爵”,文帝从之。
公元前157年(文帝后七年)文帝死,太子刘启继位,是为景帝。
公元前154年(景帝前三年)吴、楚等七国叛乱。
公元前141年(景帝后三年)景帝死,太子刘彻继位,是为武帝。
公元前140年(武帝建元元年)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公元前138年(武帝建元三年)张骞出使西域。
公元前128年(武帝元朔元年)为抵御匈奴,起用李广为右北平太守,匈奴称广为“飞将军”。
公元前127年(武帝元朔二年)用主父偃策,武帝下“推恩令”,卫青击匈奴,取河南地,立朔方郡。
公元前121年(武帝元狩二年)霍去病击匈奴,匈奴大败,匈奴浑邪王降汉,汉尽有从金城直至盐泽之地。
公元前119年(武帝元狩四年)卫青、霍去病击匈奴,匈奴退至漠北,张骞再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115年(武帝元鼎二年)张骞还,西域使者同至,“丝绸之路”从此开通。
公元前114年(武帝元鼎三年)颁布“告缗令”。
公元前112年(武帝元鼎五年)以酎金成色不足削夺106人的爵位。
公元前110年(武帝元封元年)武帝封禅泰山;设置均输、平准官。
公元前107年(武帝元封四年)汉匈议和亲,无结果。
公元前106年(武帝元封五年)设十三部刺史。
公元前105年(武帝元封六年)以江都王刘建之女细君嫁乌孙“昆莫”。
公元前104年(武帝太初元年)颁行太初历。
公元前100年(武帝天汉元年)苏武出使匈奴。
公元前91年(武帝征和二年)巫蛊之祸,太子刘据兵败自杀。
公元前90年(武帝征和三年)司马迁死。
公元前89年(武帝征和四年)下轮台屯田诏。
公元前87年(武帝后元二年)武帝死,子刘弗陵继位,是为昭帝。
公元前81年(昭帝始元六年)盐铁会议;苏武回到长安。
公元前74年(昭帝元平元年)昭帝死,先立昌邑王刘贺,后立刘病己,是为宣帝。
公元前60年(宣帝神爵二年)匈奴日逐王降汉,汉置西域都护于乌垒城。
公元前56年(宣帝五凤二年)匈奴五单于争立,互相攻伐,贵族多人率部降汉。
公元前53年(宣帝甘露元年)匈奴呼韩邪单于附汉称臣。
公元前51年(宣帝甘露三年)诏儒生于石渠阁论《五经》同异,宣帝亲自临决。
公元前49年(宣帝黄龙元年)宣帝死,太子刘奭继位,是为元帝。
公元前47年(元帝初元二年)宦官弘恭、石显擅权。
公元前46年(元帝初元三年)罢珠崖郡。
公元前33年(元帝竟宁元年)元帝以后宫王昭君赐匈奴呼韩邪单于,昭君出塞。元帝死,太子刘骜继位,是为成帝。
公元前27年(成帝河平二年)外戚王商、王根等五人同时被封为侯,时称“五侯”。
公元前26年(成帝河平三年)命陈农求遗书于天下,命刘向校群书。
公元前7年(成帝绥和二年)成帝死,太子刘欣继位,是为哀帝,师丹、孔光、何武上限田限奴婢议。
公元前5年(哀帝建平二年)哀帝改元易号,再受命。
公元前1年(哀帝元寿二年)哀帝死,中山王刘箕子刘衎继位,是为平帝,王莽秉政。
公元5年(平帝元始五年)平帝死,王莽立宣帝玄孙刘婴,号孺子,王莽居摄,称“假皇帝”。
公元8年(王莽居摄三年)王莽宣布即天子位,国号新。
公元9年(王莽始建国元年)王莽宣布复古改制。
公元17年(王莽天凤四年)琅邪吕母起义;王匡、王凤等领导荆州饥民起义,聚于绿林山。
公元18年(王莽天凤五年)樊崇起义于莒,入泰山。
公元22年(王莽地皇三年)樊崇义军始号赤眉军;绿林军因疾疫分路活动;刘秀兄弟起兵。
公元23年(王莽地皇四年)起义军立刘玄为帝,恢复汉室,年号更始;昆阳大战,王莽主力尽丧;王莽被杀于长安渐台,新朝灭亡。
公元24年(刘玄更始二年)刘秀入河北发展自己势力。
东汉
公元25年(刘玄更始三年)刘秀在鄗南称帝,改元建武,定都洛阳,建立东汉。
公元26年(光武建武二年)光武帝下令释放奴婢。
公元27年(光武建武三年)赤眉军被镇压。
公元30年(光武建武六年)并省四百余县,减少吏员,十置其一;恢复三十税一之田租。
公元31年(光武建武七年)裁撤地方武装。
公元37年(光武建武十三年)统一战争结束,全国统一。
公元39年(光武建武十五年)下令“度田”。
公元41年(光武建武十七年)匈奴、鲜卑、乌桓几次连兵内侵。
公元48年(光武建武二十四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内附。
公元49年(光武建武二十五年)乌桓大人率众入汉,设乌桓校尉于上谷宁城。
公元56年(光武建武中元元年)宣布图谶于天下。
公元57年(光武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国遣使来朝,光武帝赐以“汉倭奴国王”印;光武帝死,太子刘庄即位,是为明帝。
公元59年(明帝永平二年)明帝亲自讲经于辟雍。
公元60年(明帝永平三年)画邓禹等二十八位功臣像于南宫云台。
公元68年(明帝永平十一年)在洛阳筑白马寺。
公元69年(明帝永平十二年)王景整治黄河,实行河、汴分流。
公元73年(明帝永平十六年)窦固等人四路出兵击北匈奴;班超奉命出使西域。
公元75年(明帝永平十八年)明帝死,太子刘炟继位,是为章帝。
公元79年(章帝建初四年)章帝召集儒生于白虎观议《五经》同异,班固将讨论结果编成《白虎通议》。
公元85年(章帝元和二年)颁行《四分历》。
公元86年(章帝元和三年)班超打通西域南道。
公元88年(章帝章和二年)章帝死,太子刘肇继位,是为和帝;窦太后临朝,外戚窦氏专权。
公元89年(和帝永元元年)窦宪大破北匈奴,出塞三千里,至燕然山。
公元91年(和帝永元三年)北匈奴自此西迁。
公元92年(和帝永元三年)和帝与宦官郑众共谋除窦氏集团;宦官参与朝政。
公元97年(和帝永元九年)班超遣甘英出使大秦。
公元105年(和帝永元十七年)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蔡侯纸”;和帝死,太子刘隆继位,是为殇帝,几月后,殇帝夭折,刘祜继位,是为安帝;外戚邓氏专权。
公元121年(安帝永宁二年)外戚邓氏势力被诛。
公元125年(安帝延光四年)安帝死,阎后主刘懿为帝,是为少帝,数月后,宦官孙程等拥立废太子刘保,是为顺帝;阎氏势力被除。
公元132年(顺帝永建七年)外戚梁氏势力兴起。
公元144年(顺帝汉安三年)顺帝死,太子刘炳继位,是为冲帝。
公元145年(冲帝永嘉元年)冲帝死,梁冀立刘瓒,是为质帝。
公元146年(质帝本初元年)质帝中毒死,梁冀立刘志为帝,是为桓帝。
公元153年(桓帝元嘉三年)太学生数千人上书为遭宦官陷害的朱穆喊冤。
公元159年(桓帝延熹二年)桓帝与五宦官合谋除外戚梁氏;五宦官同日封侯,权势尽归宦官。
公元166年(桓帝延熹九年)第一次党锢之祸。
公元167年(桓帝延熹十年)桓帝死,刘宏被立为帝,是为灵帝。
公元169年(灵帝建宁二年)第二次党锢开始。
公元175年(灵帝熹平四年)蔡邕书《五经》,刻石立于太学门外,是为“熹平石经”。
公元178年(灵帝熹平七年)开西邸卖官。
公元183年(灵帝光和六年)张角传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约定起义日期。
公元184年(灵帝光和七年)黄巾起义爆发;灵帝大赦党人。
公元189年(灵帝中平六年)灵帝死,皇子刘辩继位,是为少帝;宦官杀何进;袁绍尽诛宦官二千余人;董卓废少帝,立刘协为帝,是为献帝。
公元220年(献帝建安二十五年)曹丕建魏,东汉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