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进入北京后,大顺政权控制了整个西北、华北、鲁豫两省和湖北、江苏的部分地区,广袤数千里。大顺军在北京做的主要工作是:接管明朝中央和地方政权,没收贵族、官僚的财产,追赃助饷,准备南征,筹备即位大典,并努力稳定社会秩序。然而,大顺军的领导者在战略上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对大局认识不清,没有认识到关外的满清政权是与自己争夺天下的最强有力对手,从而放松了戒备,结果一着失错,满盘皆输。
在皇太极统治时期,清政权就已定下夺取明朝天下的计划,但因山海关始终控制在明朝的手中而未能得志,只能绕道蒙古,从北面突入长城,骚掠京畿地区。皇太极死后,清皇室发生争夺皇位的斗争,但很快达成妥协,共立6岁的皇九子福临为帝,由皇叔父睿亲王多尔衮和从叔父郑亲王济尔哈朗一同辅政。不久,多尔衮专权,称摄政王,成为清政权强有力的领导者。这时,李自成已控制西北,并以破竹之势进军北京。1644年3月5日,清廷派人送信给大顺军,表示“欲与诸公协谋同力,并取中原”。信送到大顺军榆林守将王良智手中,王随即奏知李自成。遗憾的是,李自成并未因此给清廷以足够重视。
清廷对关内虎视眈眈,大顺军的主要将领则忙于追赃助饷,文官则忙于筹备登极典礼,等待加官进爵,对于屯居在山海关一带的明辽东总兵吴三桂的势力,仅派降将唐通率8 000兵马前去招降。吴三桂和山海关总兵高第接受了招降。山海关由唐通接管,吴三桂则率部前往北京,准备朝觐李自成,接受新命。4月30日,吴三桂行军至永平府(府治在卢龙县),一两天后到玉田,得知在北京的父亲吴襄被大顺军将领刘宗敏逮捕,“索饷二十万”,爱妾陈圆圆也被刘宗敏占有。吴三桂本来是个军阀,政治态度完全以个人和家庭利益为转移,听说家属受害,便一怒回击山海关,打败唐通,夺关自守,并招引清兵入关。
5月9日,清廷已得知明朝灭亡的消息,内秘书院大学士范文程上书多尔衮,建议入主中原,一统天下,并指出“我国虽与明争天下,实与流寇角也”。14日,清廷聚兵十四五万,“往定中原”。
18日,李自成率兵6万东征吴三桂。
20日,行军至翁后(辽宁北镇附近)的多尔衮接到吴三桂的“泣血求救”信,急奔山海关。
22日,李自成进军永平,并增兵至10万。
25日,吴三桂的使者到达连山(辽宁锦西),向多尔衮告急,清兵于是昼夜兼程。
26日,李自成率军抵达山海关城下,对吴三桂的约8万军队发起猛攻。当晚昏黑,清兵进屯关外欢喜岭。27日晨,据守北冀城的吴军向李自成投降,吴三桂见形势严峻,急投清兵营中请降。午后,清兵乘大顺军与吴军战得疲劳之机,突然杀入战阵。大顺军对辫发清兵的参战毫无精神准备,顷刻间败下阵去。
31日,李自成退回北京。6月3日,在武英殿草草举行登基大典。4日晨,即率部西撤。5日,清兵进入北京,为崇祯帝发丧,谥为怀宗端皇帝,并打出为崇祯帝复仇的旗号,以拉拢明朝的遗留势力。
李自成由于不重视根据地的建设,没有及时下力气组织恢复社会生产,当然是兵败如山倒,1645年2月,再败于潼关,4月,三败于武昌。6月初,又大败于江西九江西面40里处,大将刘宗敏、军师宋献策等人被清兵俘获,丞相牛金星则不辞而别。6月5日左右,李自成行至湖北通山县九宫山下,遭地主武装的突然袭击,不幸遇害,时年39岁(一说这是李自成为了促成义军的联明抗清而制造的假象。其实李自成并未死,而是隐居湖南石门县的佛寺当了和尚,直至终老。)。
在李自成从西北进攻北京的时候,张献忠率部进入四川,如风卷残云,迅速平定全境。1644年12月26日,张献忠改成都为西京,自称大西王,国号大西,年号大顺。1646年秋,张献忠率军北上,兵锋直指陕西清兵。不料广元镇守刘进忠降清,引清兵偷袭西充凤凰山大西军老营。张献忠毫无戒备,仓皇应战,不幸中箭身亡。
随着清兵的入关,对关内实行野蛮的薙发与屠杀政策,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大顺、大西军的余部,在新的形势下,走上了与南明政权联合抗清的道路。
1644年5月20日,明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帝位,以次年为弘光元年,建立南明小朝廷。1645年(清顺治二年)6月9日,清军攻破南京,随后在芜湖俘获福王,押往北京斩首。福王政权灭亡。随后,明朝残余势力又相继在浙江绍兴建立鲁王政权(1645—1653年),在福建福州建立唐王政权(1645—1646年)。1646年12月24日,明桂王朱由榔在广东肇庆即帝位,建元永历。农民军与桂王政权联合进行了不懈的抗清斗争。但是,南明的四个小朝廷丝毫未改明末的腐败,大敌当前,仍是党争不绝,更无法对农民军推心信任,内讧不断,自我削弱,结果节节败退,桂王退入缅甸。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秋,吴三桂率清军10余万入缅,押桂王回云南。翌年夏初,吴三桂杀桂王于昆明。大西军将领李定国得知桂王被害,悲痛万分,染重病离世,前后坚持十余年的大西军余部的抗清斗争结束。
1664年(清康熙三年),川东、湘西的抗清义军失败,大陆上的抗清斗争基本上随之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