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璋吞并了陈友谅,势力更加强大,下一个目标便是消灭张士诚。
元璋和谋士们分析当时的军事形势,他指出:“天下用兵,河北有孛罗帖木儿,河南有扩廓帖木儿,关中有李思齐、张良弼。河北军队数量多而没有纪律,河南的稍有纪律而军力不强,关中的一部分道途不通,粮饷接济不上。江南只有我和张士诚。士诚多奸谋,会用间谍,可部队全不讲纪律。我有几十万大军,固守疆土,修明军政,建立严格军事纪律,委任将帅,捕捉有利战机,逐个消灭,统一天下是有把握的。”便一心一意整顿军队,加强纪律教育,练习攻城本领,准备下一个攻坚战。
张士诚,小字九四,泰州白驹场(今属江苏大丰)人,以贩私盐为业。元末集盐徒起事。1354年,袭据高邮,自称诚王,国号大周,建元天祐。1356年,建都平江(苏州),改为隆平郡,设官分职,开弘文馆,招礼儒士。然后出兵拓地,七八年间,南侵江浙,占了杭州、绍兴,北逾江淮,直到济宁(属山东),西略汝、颖、濠、泗,东面到海,有地二千余里。
士诚所占地方盛产粮食,又饶有鱼盐桑麻之利,最为富庶。他生性迟重,不多说话,待人宽厚,但没有一定主见,只想守住这块基业,怕冒险吃亏出差错。大将大臣们都是当年走私的江湖兄弟,如今成了局面,有福同享,做错事以至打了大败仗,士诚也不忍责备,赏罚不明。士诚有两个弟弟:士德(九六)、士信(九七)。士德有勇有谋,礼贤下士,浙西地区的开辟和国事的决策,士德作丞相时很起作用。1357年常熟之役,士德被元璋抓去,不屈被杀。士信继作丞相,与士诚的女婿潘元绍共同管事。但他们贪黩无能,只知日夜歌舞享乐。将帅们也偃蹇不用命,每遇战事,都称有病,等士诚赏赐官爵田宅满足了自己的心愿,才率部出征。出征时,又带着妓女请客解闷。士诚也养尊处优,懒得管事。将帅们吃了败仗,损兵失地回来,照样做官,他也不过问。元璋着人打听到这情形,对人说:“我诸事无不经心,法不轻恕,尚且有人瞒我。张九四终岁不出门,不理政事,岂不着人瞒!”士信任用姓黄、蔡、叶的三个人做参谋,弄权舞弊,东吴有首民谣道:“丞相做事业,专任黄蔡叶,一朝西风起,干瘪!”
士诚与元璋屡次争城夺地,互有胜负。士诚为了抗击元璋,便去王号,受元廷官号,每年输粮11万石于大都。士诚降元后,要见当时著名诗人杨维桢,维桢拒绝不去。士诚又叫人征求意见,维桢回了一封信,指斥他的缺点,信上说:“阁下的将帅有生之心,无死之志;阁下的守令有奉上之道,无恤下之政;阁下的亲族姻党无禄养之法,有奸位之权。有的人假佞以为忠;有的人托诈以为直;有的人饰贪虐以为廉良,又有某御史释虏乞兰,某太守望敌先逃,而阁下礼之为好人,养之为大老。”维桢瑁出,士诚手下的人只为自己打算,士诚却不分是非黑白,刑赏失宜,狃于小安而无长远考虑,必将不有内变则有外祸。
当然张士诚的状况不会因杨维桢的直率批评而改观。
1363年,红巾军主力失败,元朝陷入军阀割据,元璋与陈友谅鏊战江西,张士诚见外来威胁减轻,便又自称吴王,也不向元朝输粮了。陈友谅约他夹攻元璋,他嘴上答应了,可一点行动也没有。
元璋灭了陈友谅,稍加整修,便着手收拾张士诚。1365年10月底,元璋开始实施平东吴计划的第一个步骤。元璋的军队将攻击的目标对准东吴北境淮水流域,到8次年的5月末,尽取通州(南通)、兴化、盐城、泰州、高邮、淮安、徐州、宿州、安丰诸州县,孙德崖早已死去,濠州四面受敌,也投降了。七个月的工夫,便完成预定任务,使东吴军力局促于长江以南。
1366年9月上旬,元璋开始实施第二个步骤。这个月的6日,元璋命左相国徐达为大将军,平章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兵20万攻张士诚。出兵前商讨战略,常遇春坚决主张直取平江,以为巢穴既破,其余诸郡可以不战而下。元璋却决定采用儒士叶兑的计策,先取平江的外围。他认为士诚出身盐枭,和湖、杭诸郡守将都是愍不畏死之徒,同甘共苦。如先攻平江,湖、杭守军必然齐心并力,来援老家,援兵四合,不易取胜。不如想法分散他的兵力,先取湖、杭,使士诚疲于奔走救援,我军则可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枝叶一去,根本动摇,然移兵直取平江,必然可以成功。于是分兵围攻杭州、湖州。临行,元璋亲自誓师,叮咛嘱咐,要将帅和睦,不许左右欺凌军士,进城时不要烧杀掳掠,不要挖掘坟墓,尤其是平江城外张士诚母亲的坟,千万不可侵毁,以免刺激东吴人民,增加抗拒心理。说了又写成戒约,印发给军士。
出师的同时,元璋又传檄声讨张士诚。檄文中指责张士诚八款罪状,除了第四款和第八款和西吴有关外,其他六款都是张士诚背叛元朝的罪状,不看头尾,使人容易误会成是元朝的讨伐令。为了清除东吴官僚、地主对红巾军的疑惧,元璋在檄文中首先强调指斥弥勒教为妖术、妖言、凶谋,列举他们杀人放火的罪状,并且严肃声明自己已经灼见妖言不能成事,不相信这一套了。他优待归降者,陈友谅父兄子弟归降,都封列侯,将相都做大官,人民各安生理,就是明证。
这篇檄文宣告元璋已经背叛弥勒教、红巾军,他已以承顺天命的王者自居,要继承王朝的正统。
元璋的军队攻势很猛,12月8日,徐达攻克湖州,湖州守将李伯升降。徐达随后引兵攻平江。
12月15日,李文忠攻杭州,守将潘原明降,杭州下。
元璋的军队随后克绍兴、嘉兴、海宁等城。27日,合围平江,开始实施第三个步骤。
平江城坚粮足,人有必死之心,一时难以攻克,元璋便采用叶兑的“销城法”围困。所谓的销城法,就是在城外矢石不到的地方筑起长长的围城墙,将卒四面立营,屯田固守,绝断城中与外界的所有联系,让它坐以待毙。
在围城的同时,元璋派大将廖永忠迎接小明王,于瓜州(在江苏六合东南)渡江,中流把船凿漏,将小明王沉于江底喂鱼去了,宋亡。廖永忠回应天复命。1637年的农历元旦,元璋去龙凤年号,称吴元年。
元璋的部队除了筑长围困城外,又架木塔三层,下瞰城中,名叫敌楼,每层都设弓弩大铳。又设襄阳炮日夜轰击城内。张士诚死守,射尽了箭,就拆屋掀瓦为弹,用炮车抛射杀敌,吃完了粮,就吃老鼠、煮枯草;他又率军突围,没有成功。元璋多次派人劝降,士诚坚决拒绝。最后,老鼠找不到了,枯草也没得煮了,砖石也扔完了,元璋的军队攻进城中,士诚亲自率兵巷战,看到实在不行了,便一把火烧死了家属,他也上吊自杀,被部将解救,元璋的军士已到府中,将他俘送应天,平江攻下。元璋军自合围到攻克平江,一共用了二十七、八天;自下令伐东吴,到俘获张士诚,一共用了391天。
张士诚在解往应天的船上,闭眼不说话,不进饮食,到了应天,元璋问话,他不搭理;李善长问话,挨了一顿骂。元璋气极,一顿乱棍把他打死,连尸骨都烧成灰。这年张士诚47岁,东吴亡。就在平江城处于元璋水泄不通围困的情况下,上海县民钱鹤皋举行暴动策应张士诚,被元璋残酷镇压。元璋平东吴后,愤恨当地人为张士诚死守,取大户私租簿定苏、松二府田赋,所以,明代苏、松的田赋特别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