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1163年~1164年
人物:宋孝宗VS汤思退
核心提示:宋孝宗和汤思退是一对水火不相容的帝相,起初汤思退总能挟太上皇宋高宗的余威逼宋孝宗就范。后来,宋孝宗得知汤思退死心塌地求和的心态,重新起用主战派张浚加紧战备。汤思退另辟蹊径,挑拨君臣关系,进而鼓动金军出击胁迫宋孝宗,终于惹得人神共愤,落个忧悸而死的下场。
主战的皇帝
起初,宋高宗把秦桧视为至宝,不想秦桧“挟虏势以要君”,独揽朝政大权,在朝堂议事、决断,全不把他放在眼里,甚至在他身边安插耳目监控,弄得他惶惶不可终日。绍兴二十五年(1155)秦桧病死,宋高宗悬着的心才落下,同时他把嫉恨之情转嫁到秦桧的党羽身上。宋高宗听说汤思退不为秦桧的千金所动,对他另眼看待,宠信万分。宋高宗宠信汤思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汤思退专事求和的态度与秦桧如出一辙,重用他就仍可以压制朝中的主战派。为此宋高宗在秦桧病死后,任命汤思退为右相,旋即又升任为左相。只是汤思退的真实嘴脸,大臣们心里清楚得跟明镜一样,加之其根基尚浅,已然成为主战派的靶子。绍兴三十年(1160),南宋王朝天灾频仍,侍御史陈俊卿在朝堂上斥责:“汤思退能有今日,全凭其以巧怍之心、济倾之术攀附于秦桧父子;秦桧死去多年,汤思退的所作所为,仍不出其左右,惹得上天愤怒,以灾祸警示!”宋高宗也怕汤思退步秦桧的后尘,下诏罢免他的相位。
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国迁都汴京,随即组织60万大军分四路大举南侵。不日,金军渡过黄河,负责淮西防务的将领王权弃城而逃。消息传至临安,君臣慌作一团,情急之下宋高宗诏命知枢密院事叶义问统领宋军抵御。叶义问也是胆小怕事之徒,走到建康(今江苏南京)再不敢前行半步,派幕僚虞允文赶赴前线。虞允文虽是文臣,却有过人的胆识与谋略,他组织起群龙无首的宋军,在采石(今安徽马鞍山境内)附近与金军展开殊死搏斗,最终杀得金军铩羽而归,其首领、海陵王完颜亮也在撤回途中被杀。采石一战,鼓舞起主战派的高昂士气,中间派也纷纷附和,群起攻击宋高宗屈辱苟安的国策,使得他在皇位上如坐针毡,不得不于次年禅位给太子赵,是为宋孝宗。
宋孝宗并非宋高宗的亲子,他能成为储君进而称帝,还有一段传奇般的经历。宋高宗唯一的儿子夭折,皇族近支也因为“靖康之难”几乎全被金人早已杀虏殆尽。宋高宗无奈,只好命人在民间查访宋太祖后裔。最后,宋高宗看中了赵伯琮、赵伯玖两个小孩,把他们分别交给嫔妃抚养。经过10余年的教育,两个小孩已长大成人,而且才学都很出众。宋高宗为了能选出最优秀的一个做储君,就想了一个自以为绝妙的办法:赐给他们每人10个如花似玉的处女。一个月后,宋高宗命人把处女悉数召回,命人一一检验。结果赐给赵伯琮的处女完好如初,而赐给赵伯玖的处女都已成了女人。宋高宗听到结果未置可否,也未在其他人面前再提此事。几年后,宋高宗下诏立赵伯琮为太子,赐名,就是后来的宋孝宗。宋孝宗年轻气盛,做太子时就立下光复中原、收复河山的宏愿。即位后,宋孝宗为岳飞平反昭雪,追封其为鄂国公,赐谥“武穆”。随之宋孝宗将朝内的主和派驱赶殆尽,旗帜鲜明地表达与金国决战的意愿。
隆兴元年(1163),宋孝宗即位伊始,就任命主战派大臣张浚为枢密使,都督江淮人马,伺机与金国决一死战。金国左副元帅纥石烈志宁得知后,竟然语带挑衅地要求南宋王朝把海、泗、唐、邓、商五州之地割让给金国,并限期支付当年的岁贡。宋孝宗不但强硬拒绝了金国的要求,还提出重议疆界、恢复双方平等地位的要求。纥石烈志宁恼羞成怒,立刻调兵遣将,传递挥师南下的强烈信号。张浚不甘示弱,极力敦请宋孝宗下诏北伐。四月,宋孝宗诏令张浚出兵,宋军随即渡过淮河,北伐的战幕拉开。初期,宋军取得一些胜利,并攻占了淮北重镇宿州(今安徽宿县)。但是宋军长期缺乏训练、军心涣散、不能协同作战的毛病很快就暴露出来,结果在保卫宿州的战役中失利,守将李显忠弃城撤退至符离(今安徽宿县境内),被金军围剿,十几万大军几乎全军覆灭。
身在临安的主和派立即躁动起来,攻击枢密使张浚,并极力鼓吹宋金两国力量悬殊,求和才是唯一的出路。同时,主和派抬出已做了太上皇的宋高宗,给宋孝宗施加压力。宋孝宗迫于无奈,罢免了张浚,重新起用赋闲在家的汤思退。这时,金国再次提出割地纳贡称臣的要求,主战派纷纷上书反对。汤思退恼怒,在朝堂上肆意攻击主战派:“大言误国,只为博取美名!”宋孝宗踌躇不决,就以谈判的名义派卢仲贤出使金营。临走前,宋孝宗告诉卢仲贤不能答应金国要求割地的条件,卢仲贤是没有主心骨之人,唯唯诺诺地答应。一出宫门,卢仲贤就被久已等候的汤思退叫住。汤思退附耳说道:“如果金人有议和的意思,不妨割一些土地给他们。”不久,卢仲贤来到金营,金军元帅仆散忠义问话:“我们提出的要求,什么时候能兑现?”卢仲贤竟被吓得两股战栗,张口结舌,半天才说出一句话:“我做不了主,得回去请示皇上。”仆散忠义冷笑道:“如果今天不答应,宋金两国就改为叔侄关系,你们还得把中原地区的人民交给我们统治。”卢仲贤连声说:“好!好!好!我这就回去复命!”仆散忠义把写有附加条件的议和文书扔到卢仲贤跟前,轻蔑地说:“若有半点推辞,休怪我大金兵马踏平你们的皇宫!”宋孝宗看过卢仲贤带回的议和文书,在朝堂上暴跳如雷,直骂卢仲贤辱没国家,将其发配到郴州(今湖南郴州)。站在一旁的汤思退战战兢兢,生怕卢仲贤情急之下出卖了自己。直到卢仲贤被赶出朝堂,汤思退才长舒了一口气。见宋孝宗情绪平静下来,汤思退说道:“派吏部侍郎王之望前去,定不辱使命!”宋孝宗答应后,汤思退故伎重演,叮嘱王之望恳请金国减半收取岁贡,其他条件一概答应。王之望踏出临安城不久,汤思退的阴谋就不胫而走,得知消息的张浚紧急赶往皇宫向宋孝宗说明。宋孝宗大惊,急命王之望原地待命,不得与金人会面,同时派大臣胡昉火速前往金国商议改约,并命令宋军加强战备,防止金军进犯。
为求和不择手段
汤思退见宋孝宗又要言战,慌乱之中要宋孝宗请示太上皇之后再作决断。宋孝宗气得不行,在汤思退的奏章上批道:“敌我双方势均力敌,与秦桧做宰相时大不相同,你却终日叫嚷着求和,连秦桧都不如!”汤思退知道宋孝宗铁了心,转而把矛头指向张浚,授意他人诬称正在两淮地区部署战备的张浚“名曰守备,守而不备;名曰治兵,兵而未治”,试图以此挑拨宋孝宗和张浚的君臣关系。张浚闻之大怒,接连上书要求辞职,以表示自己的清白。汤思退趁机言道:“张浚拥兵自重,竟以辞职要挟皇上!”宋孝宗听后害怕了,顺势接受张浚的辞呈,两淮地区的战备随之撤除。但事态的发展,并没有遂汤思退的愿,宋孝宗迟迟不愿作出议和的决定。汤思退急火攻心,偷偷派人潜入金营,鼓动金军出兵胁迫宋孝宗。不日,金军全线出击,把宋军打得溃不成军。宋孝宗无良将可用,方才想起张浚,后悔自己听信汤思退谗言撤除两淮战备。
隆兴二年(1164),金军自清河口渡过淮河,宋军败局已定,朝野上下齐声谴责汤思退祸国殃民。宋孝宗遂罢免了汤思退,将其贬斥到永州(今湖南永州)。不久,太学生张观等72人联名上书,请求宋孝宗以“奸邪误国”的罪名斩杀汤思退等人。当时,汤思退刚走到信州(今江西上饶境内),闻知此信,忧悸而死。年底,宋金达成“隆兴和议”:宋不再向金国称臣,双方为叔侄关系,岁贡改为岁币,减10万。之后,宋孝宗一直念念不忘北伐雪耻,却最终没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