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733年~752年
人物:唐玄宗VS李林甫
核心提示:李林甫为了从唐玄宗手中争取权利,极尽阿谀逢迎、投机钻营、玩弄权术之能事。唐玄宗为了不让人冒犯,不让人与他唱反调,甘愿舍弃朝中的忠义之臣,任由李林甫专揽朝政,为所欲为。最终大祸酿成,令唐玄宗猝不及防的安史之乱将大唐王朝的繁荣昌盛化为乌有……
固宠专权
唐玄宗向来赏识肚子里有墨水的文人学士。李林甫却偏偏不擅长于这些,可他又不甘心落于人后,只好挖空心思把自己投机钻营的本领发挥到极致。李林甫为谋取高位,把突破口放到唐玄宗宠信的武惠妃身上。这时,坐在太子位上的还是唐玄宗的次子李瑛。李林甫抓住武惠妃想让自己的儿子李瑁当太子的心理,主动跑到武惠妃那里献殷勤。苦于没有外援的武惠妃听说李林甫愿意帮她,乐得心花怒放,极力在唐玄宗面前美言李林甫。同时,李林甫还巴结上唐玄宗的近侍高力士。如此双管齐下,李林甫很快就讨得唐玄宗的欢心。开元二十二年(734),唐玄宗准备擢升李林甫做宰相,征询宰相张九龄的意见。张九龄早看透李林甫的为人,直言不讳地说道:“用此人做宰相,恐怕要祸害国家!”唐玄宗不以为然,把李林甫安顿到宰相位子上。
到了开元盛世后期,唐玄宗的心理已变得十分微妙,他既想听到真话故而看重张九龄这种敢于直言犯谏的宰相,但又喜欢李林甫这样八面玲珑的宰相。但是,李林甫远没有唐玄宗想的那么单纯,他既已坐上宰相的位子,就想坐得稳当。可看看左右两位宰相:一个张九龄,一个裴耀卿,都不是李林甫的同道中人。只要这两人在位一天,自己的位子就难保稳当,于是李林甫整天盘算着如何把这两人赶下台。表面上李林甫不仅不动声色,见了他们还满脸堆笑,毕恭毕敬,因为李林甫心里明白,这两人都颇受唐玄宗赏识,尤其是张九龄文采出众,为人正直,扳倒他们得有天赐良机。
开元二十四年(736)末,蔚州刺史王元琰被控贪赃,唐玄宗将其交给三司严办。中书侍郎严挺之听说后四处活动营救王元琰,李林甫知道张九龄一向与严挺之交好,就故意站出来弹劾严挺之徇私枉法。张九龄果然坐不住,和裴耀卿一道为严挺之辩白:“王元琰的夫人是严挺之的前妻,凭此我就认为他不会徇私!”此前张九龄接连为牛仙客任尚书、太子废立的事和唐玄宗唱反调,惹得唐玄宗窝了一肚子火,因此唐玄宗蛮横地打断他的话,说道:“严挺之和他的前妻虽已离异,仍有私情!”
李林甫看到张九龄和裴耀卿都为严挺之说情,心里不由得狂喜:一锅端掉他们的机会来了!一退朝,李林甫就跟进内宫对唐玄宗说:“看他们的架势,是早已勾结到一块对付陛下。请陛下尽早处置,否则后患无穷!”不日,唐玄宗下诏将张九龄和裴耀卿一同罢相,李林甫趁势把投奔自己门下的牛仙客拉入宰相阵营。
营私妄为
李林甫搬掉绊脚石,开始进一步聚拢权势。为防止朝中再出现张九龄这样的人,李林甫明白地警告谏官:“当今皇上英明,我们服从都来不及,还有什么话要多说!你们看看宫门口的仪仗马多威风,平日里吃的饲料都相当于三品高官的俸禄,可是只要它们在当值时嘶叫一声,就会被赶出皇宫!”左补阙杜琎在这节骨眼上上书言事,第二天就被贬到下(今陕西渭南东北)做县令。自此,再没人敢直言上谏了。
即使这样,李林甫还是夜不能寐,时时监控接近唐玄宗的人,尤其是那些才华超过自己的人,最受李林甫忌惮,必定千方百计把他们赶出朝廷。天宝元年(742)的一天,唐玄宗正在勤政楼玩乐,无意间看到兵部侍郎卢绚从楼下经过,不禁被他神采飞扬的气度所吸引,嘴里发出啧啧赞叹。李林甫听说后,担心卢绚被委以重任,就找来卢绚的子弟说:“卢大人名望颇高,皇上有意让他到南海(今广东广州)、交趾(今在越南共和国)去做官,请你们回家探询一下他的意愿。如果他怕远行,可以考虑太子宾客的官职。”卢绚自然不想去那么远的地方为官,又怕诏令下来不能违抗,就上书唐玄宗请求调任太子宾客。唐玄宗看到奏章莫名其妙,但也有意让其出任此职,李林甫赶忙进言:“卢绚资历尚浅,出任太子宾客恐难服众,不如先让他到华州(今陕西华县)做刺史。”唐玄宗觉得李林甫说得有理,就把卢绚外放到华州。
不久,唐玄宗与李林甫谈说起被贬官的严挺之。李林甫立即找来严挺之的弟弟严损之,说:“皇上心里还想着你哥哥,为何不想办法觐见!你就让你哥哥以身患风湿需回京治疗为由奏请皇上,必能得到准许。”严挺之不知是计,按着李林甫的意思写了一份奏章。很快,奏章就落入李林甫手中,李林甫拿着奏章惋惜地对唐玄宗说:“严挺之年纪大了,又染上风湿,就改授他一个闲散的差使,以便他就医。”唐玄宗听后叹息不已,把严挺之罢免。
死不安生
开元二十五年(737),武惠妃病死,唐玄宗郁郁寡欢。其近侍高力士四处物色替代人选,最终把寿王李瑁的妃子杨玉环送入唐玄宗怀抱。唐玄宗对杨玉环很是宠幸,杨玉环的远房族兄杨国忠也跟着沾光,被唐玄宗擢升为宰相。对此,李林甫浑身不自在,费尽心机想把杨国忠排挤出去,可杨国忠也不是省油的灯,凭借唐玄宗对杨玉环的恩宠肆无忌惮地攫取权势,两人的关系一下子陷入剑拔弩张的境地。
不久,杨国忠就利用番将阿布思叛乱的案子,栽赃李林甫与阿布思暗中勾结,曾经是李林甫的亲信陈希烈也帮着作证,使李林甫有口难辩。唐玄宗虽然没有追究,却对李林甫日益冷淡。天宝十一载(752),南诏国不断侵扰边疆,李林甫请唐玄宗派杨国忠前往坐镇。临行前,杨国忠跑到唐玄宗跟前诉苦:“李林甫是想置我于死地!”杨玉环也哭哭啼啼地为杨国忠求情。唐玄宗不胜其烦,向杨国忠许诺:“你就去处理一下军务,回来后还做宰相!”李林甫这时已有病在身,听说后气得不知如何是好。没几天,唐玄宗就把杨国忠召回长安。这时李林甫已病入膏肓,拉着前来探望的杨国忠说:“我死后,国家的事情全靠你担当!”杨国忠连声说不敢。可李林甫两脚一蹬,杨国忠就指使阿布思的旧部跑到长安告发李林甫曾与阿布思结为父子伺机谋反。唐玄宗见“罪证确凿”,怒不可遏,下诏追夺李林甫的官爵,并没收其家产,将其家人全部流放。同时,唐玄宗命人劈开李林甫的棺木,剥去身上的紫袍,掏出嘴里所含的玉珠,换一副薄棺草草掩埋。
唐玄宗在位40余年,李林甫做宰相的时间占了将近一半,跨越了大唐王朝由极盛转入衰败的历史时期。李林甫在其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应是不争的事实;但唐玄宗晚年懒于理政,用人不当,贪图享乐,才是大唐王朝衰败的根本原因。李林甫死后不过三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丢弃长安,亡命巴蜀,太子李亨趁机在灵武(今宁夏灵武)自称皇帝,是为唐肃宗。被尊为太上皇的唐玄宗最终于宝应二年(762)四月落寞而死,葬于泰陵(今陕西蒲城县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