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三国的历史是一部男人的历史,从某个角度来说并不为过。然而在这之中,却有一位女性,以其超凡绝伦的资质和曲折感人的故事,被人们广为传颂。她聪慧好学,满腹经纶,却命运悲苦,颠沛流离,最终,她为世人留下了两段永载史册的诗篇。她,就是一代才女蔡文姬。
名门才姝
蔡文姬,中国古代著名女诗人、女文学家,本名蔡琰,字昭姬,生活在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因避讳晋文帝司马昭之名,改为文姬。她生在东汉末年一户达官显贵之家,他的父亲,就是当时鼎鼎有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蔡邕。
蔡文姬的家族世代为官,“六世祖勋”,身份显赫,家学渊博。其父蔡邕少年博学,以孝悌闻名乡里,善辞赋、书法、算数、天文,尤其精通音律。蔡邕为人正直有气节,汉桓帝时,当权的宦官中常侍徐璜、左等“五侯”听说蔡邕善弹琴,便唆使汉桓帝征召蔡邕进京献艺。蔡邕不齿为昏乱的朝廷出力,在行进半途称病返乡,隐居不仕。
汉灵帝时期,蔡邕被辟为司徒乔玄的掾属,乔玄非常欣赏蔡邕的才学,便命他去校刊典籍。蔡邕认为典籍年代久远,文字谬误颇多,便奏请皇帝修订《五经》文字。请求被允后,他将校订的典籍书写在石碑上,由匠人刻制,立于太学门前。由于蔡邕书法出众,前来拓碑临摹的人将道路都堵塞了。虎父无犬子,出身名门的蔡文姬自小就继承了父亲的许多优点。她年纪轻轻便博学古今,才思敏捷,善于论辩;同他的父亲一样,她也极为精通音律。相传,年少的蔡文姬隔着屋子听父亲弹琴,竟能精确地分辨出父亲弹断了哪一根琴弦。于是,蔡文姬很小就名闻朝野,很多王公大臣都知道她的才名。
文姬归汉
“自古红颜多薄命”,才情绝伦的蔡文姬也没能逃出这宿命般的际遇。蔡文姬的第一段婚姻是嫁给了河东的世族子弟卫仲道。这原本门当户对的婚姻却因卫仲道的英年早逝而过早地凋谢了。由于结婚时间不长,蔡文姬并没有为卫家生下子嗣。
正当芳龄却守了寡,这本已是蔡文姬的不幸,不过,更大的打击还在后面。
汉献帝初平元年(190),董卓挟持汉献帝西逃长安。侥幸得存的董卓变本加厉地祸乱朝政,他几次试图采取僭越的行为,都被时任左中郎将的蔡邕巧言劝阻,而皇帝的威严也因此得以部分保全。然而,当董卓被诛的消息传至朝堂,平日随性的蔡邕却不经意间感叹了一声。也正是这一声,为他招来了杀身之祸。他被以董卓同党之名打入死牢,虽有满朝文武为其求情,但最终还是冤死狱中。
父亲的死对年轻的蔡文姬来说无异于灭顶之灾。汉献帝兴平年间,北方的少数民族利用中原混乱之际进犯劫掠,失去父亲庇护的蔡文姬不幸落入胡骑之手,被掠至匈奴,赐配给了南匈奴左贤王为妻。而这一去,就是十二年。
东汉建安十一年(206),曹操北征乌丸等少数民族,统一北方。曹操与蔡邕曾是故交,很同情蔡家的遭遇,便遣使匈奴,以金璧赎回蔡文姬。此时,蔡文姬已是两个匈奴小王子的母亲,回乡就意味着母子从此骨肉分离,天各一方,永难相见。残酷的抉择将蔡文姬又一次推入了痛苦的深渊。
她,选择了回乡。
《胡笳十八拍》
回乡之后,曹操为蔡文姬又择了一门婚事,夫君是她的同乡,曹操帐下的屯田都尉董祀。已经历经三次婚姻的蔡文姬此时已是饱尝了人世间的苦难,然而命运仍不肯放过她。
结婚不久,蔡文姬的夫君董祀因为犯法下狱,按律当死。蔡文姬再也经不住如此打击,决定亲自向曹操求情。此时正值寒冬,曹操宴请远近名士,蔡文姬赤脚散发而来,向曹操叩头请罪,声辞凄苦,令人动容。曹操被她感动,于是下令赦免了董祀。蔡文姬以其努力挽回了自己最后的幸福。蔡文姬一生曲折,深刻的人生体会令其更加洞彻世间冷暖。她将这些情感谱写成篇,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胡笳十八拍》和《悲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