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系列乱世的前奏在东汉末年的舞台上演完毕,属于三国时代的豪杰人物们便陆续登场了。在他们之中,以袁氏兄弟——袁绍与袁术的出现为较早,影响也较大。二人均出身显赫,少年得志,拥兵一方,但结局却又不尽相同。
“四世三公”出袁门
东汉末年,随着土地兼并的日益严重和豪强地主的纷纷崛起,出现了以门阀为特点的特权集团,即所谓的“名门望族”。这些名门之后依靠政治上的特权世代为官,地位显赫,发展到后期便演变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士族地主政治。其中,东汉后期的袁氏家族就是很典型的一家。
自汉章帝时,袁安为司徒,他的儿子袁敞后来做了司空,孙子袁汤为太尉,曾孙袁逢为司空,袁隗为太傅,袁家连续四代位居三公之位,天下显贵,所以人称袁氏一族是“四世三公”。袁氏族人不仅世代位居高官,而且出自其门下的门生故吏众多,可谓权倾天下。
袁绍与袁术便出自“四世三公”的袁家。据《三国志》记载,袁术是司空袁逢的儿子,而袁绍则是袁逢哥哥袁成的儿子,是袁术的“从兄”。(袁绍出身存在争议,据《魏书》记载,袁绍为袁逢与小妾所生,即“庶出”,后过继给哥哥袁成。)
少年豪杰袁绍
袁绍,自本初,汝南汝阳人。他相貌英俊威武,为人孝顺,深得叔父袁逢、袁隗的喜爱。由于家族显贵,袁绍年幼便做了郎官,二十岁成为濮阳长,不久因母亲去世而辞官服丧,接着又补服父丧,前后共六年。袁绍为人谦逊,能折节下士,因此追随他的宾客很多。他同情“党锢之祸”殃及的士人,自己隐居不仕,推辞了朝廷的多次征辟,因此在士人中赢得了很高的声望。袁绍的做法招来宦官的仇视,中常侍赵忠曾警告说:“袁本初沽名钓誉,抬高声望,专养亡命之徒,我不知道这小子最终想要干什么!”袁绍的叔父袁隗听到风声,招来袁绍训斥说:“你这是要败掉我们袁家!”受责的袁绍这才应朝廷之命重新做了官。
董卓入主朝廷,开始了残暴的统治。他令朝臣商议废帝另立之事,遭到袁绍的反对。董卓提起剑来怒骂道:“你小子居然敢反对!天下之事,难道还不是我说了算吗?我想做的,谁敢不从!”义愤的袁绍也愤然而起,“天下的强者,难道就只你董卓一人么!”说完,他将刀一横,告退而出,将自己的符节挂在宫门,出京奔了冀州。袁绍这一壮举为自己赢得了满天下的赞誉,也令气焰嚣张的董卓感到震惊。董卓本想悬赏追杀袁绍,但因忌惮袁氏一门的势力而最终作罢。
咎由自取的袁术
袁术,字公路。与哥哥袁绍略有不同,年轻时的袁术以侠气闻名,依靠家族背景,历任京城内外要职,官至折冲校尉、虎贲中郎将。董卓谋废汉少帝,封袁术为后将军,袁术畏惧董卓之祸,出奔南阳。恰逢长沙太守孙坚攻杀了南阳太守张咨,于是袁术便成了南阳之主。
但割据一方的袁术并未就此图强。南阳是个大郡,户口有数百万之众,是个积聚实力的绝佳地区。而袁术却奢淫肆欲,放纵无度,对百姓横征暴敛。他向来瞧不起哥哥袁绍,便与袁绍的对手公孙瓒结为同盟,而袁绍也与袁术的劲敌刘表联合,兄弟二人关系之差,可见一斑。
当时董卓专横,汉室衰微,袁绍想拥立威望很高的汉室宗亲刘虞为帝,结果遭到袁术的怒斥。但袁术此举并不是本着天下公心,而是自己另有他图。汉献帝兴平二年(195),袁术召集属下密商,欲称帝自立,属下无人敢应。袁术很不高兴,但还是假托天命,僭号称帝。他的这一倒行逆施之举立即招来了四方诸侯的讨伐,而他的领地内也因粮食短缺,出现了士兵饿死、百姓相食的惨剧。最终,在曹操、吕布、刘备、孙策的轮番打击下,多行不义的袁术最终兵败身死,落得个可笑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