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蜀汉五虎将的威名远播四海。在《三国演义》中,刘备授予开国五员猛将以“五虎将”的威名,他们叱咤沙场,傲视群英,每个人都是一曲英雄的颂歌。然而,真实的历史中,蜀汉却并不存在“五虎将”的称号,五员猛将的形象也与《三国演义》中出入不少。
忠义千秋——关羽
如果说三国的武将中,谁对后世的影响最大,那无疑是关羽。他的非凡武艺,他的忠义千秋,都令后人对这位“关帝爷”生发出无比的敬仰。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今山西运城)人。因与乡人结仇,关羽背井离乡来到了涿郡,并在这里结识了刘备和张飞。三人一见如故,情投意合。黄巾起义爆发后,刘备在他人的资助下,筹集人马,拉起了自己的武装,关羽与张飞跟随左右,出生入死。三人感情至深,平日在一张床上睡觉,有如兄弟;而有外人在场时,关张二人便侍立在刘备身旁,形同君臣。
关羽追随刘备征战,英勇无敌,不避险阻,但他最令人称道的,是他人格中的“忠义”二字。刘备在徐州被曹操击败,逃奔袁绍,关羽尽忠竭义,战至最后。曹操爱惜关羽才能,劝其投降,关羽为保护刘备家小,屈节应允。曹操任命关羽为偏将军,对其极为厚待。但关羽却心念旧主,日夜思归。官渡之战,袁绍大将颜良兵近白马,曹军不敌。曹操命关羽出奇兵迎击。关羽远望颜良阵营,然后单枪匹马杀入敌阵,万军之中直取下颜良的首级,无人可挡(《三国演义》中,有关羽“斩颜良诛文丑”的情节,事实上,关羽只杀了颜良一人)。曹操表彰关羽为汉寿亭侯,并为了留住他,不断地施以重赏。但关羽去意坚决:“我非常明白曹公对我极为优待,但我受刘备厚恩,发誓生死与共,我不能背弃。我终究不会留下的,我会建功报答曹公后再走。”斩杀颜良后,关羽将所有赏赐都原封留好,然后写下告辞信,离开曹操追寻刘备去了。曹操众将想去追赶,曹操却叹息着说:“各为其主,不要追了。”
关羽跟随刘备南征北战,功勋显赫。赤壁之战后,刘备对元勋们论功行赏,任命关羽做了襄阳太守、荡寇将军。刘备入蜀,将大后方的安危交付给关羽统管,而关羽也就此留在了荆州镇守。刘备称汉中王,封关羽为前将军,尊荣冠绝诸将。
关羽为人勇毅,当世知名,而他“刮骨疗毒”的故事更是被传为美谈。关羽在战场上曾被毒箭射穿左臂,后虽痊愈,但每逢阴雨天,伤处的骨头经常作痛。医生告知原来是箭毒渗入骨骼,必须要刮去骨头上的毒,才能治愈。关羽即令医生开刀手术,不施麻醉,自己则与属下对坐饮酒。医生劈开患处,顿时血流如注、血肉流离,而关羽却吃肉喝酒,谈笑自若。旁人观之,无不叹服。
一世名将关羽也有性格的弱点,那就是为人高傲、刚愎自用。孙权曾想为自己的儿子迎娶关羽的女儿,派人前去说亲,关羽不但不答应,还破口大骂孙权,惹得孙权大怒;马超归降刘备,关羽听说马超名气很大,便给诸葛亮写信,一定要与马超争个高下。诸葛亮知道关羽的为人,于是便回信安慰他说:“马超文武兼备,雄烈过人,是一世豪杰,但比不上你的超凡绝伦。”关羽看后大为欢喜,还把信给属下们传看。
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关羽出兵包围樊城。曹操派人与孙权联络,两方联合,约定除掉关羽。孙权采用吕蒙计策,“白衣渡江”,奇袭荆州,关羽后方被断,兵尽粮绝,最终被孙权部将擒杀。关羽死后,孙权以诸侯之礼厚葬。
绝世猛将——张飞
与关羽齐名的张飞也是三国绝世的猛将。张飞,字益德,涿郡人(今河北涿州),年轻时与刘备和关羽结识。关羽年长张飞几岁,张飞以兄长之礼对待关羽。张飞武艺超群,胆气更是绝伦,跟随刘备征战多年,张飞勇冠三军。其中,最著名的故事莫过于“张飞喝断当阳桥”一段了。
刘备兵败长坂,曹操大军追杀而至。危急时刻,刘备命张飞率二十余名骑兵断后。张飞命人将过河的木桥从中拆断(并非如《三国演义》中描写的被张飞“喝断”),自己横矛立马站在桥上。面对席卷而来的曹军,只见张飞大喝一声:“我是张益德,快来与我决一死战!”胆气干云,声震九霄。曹操大军都被张飞吓住,竟无一兵一将敢于上前,刘备因此得以幸免逃脱。一人喝阻曹操大军,张飞名震华夏。
张飞追随刘备,忠心耿耿,战功无数。赤壁之战后,刘备论功行赏,封张飞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刘备入蜀,与刘璋开战,张飞奉命率军逆流而上,辅攻益州。一路之上,张飞势如破竹,期间还上演了“义释严颜”的一幕,传为千古美谈。刘备夺下益州后,封张飞为巴西太守。
与传统的印象不同,张飞并非一介莽夫,刚勇盖世的他也有心细如发的谋略。汉中争夺战中,张飞率军与曹魏名将张郃对峙。张飞故意引诱张郃至山道交战,山道狭窄,张郃的人马前后不能相顾,被张飞杀得大败。刘备称汉中王,封张飞为右将军,名位仅次于关羽。刘备称帝后,加封张飞为车骑将军。
张飞勇猛,可谓万人之敌。他的个性与关羽恰恰相反:关羽善待部属而不尊重士大夫,张飞则对士大夫敬重有加,却毫不体恤下属。他时常因个人喜怒责打属下,而自己也最终由此惹来大祸。关羽被杀后,刘备一怒东征孙权,同样悲愤的张飞迫不及待率军出征。临行前,长期遭到张飞责打,早已满腹怨愤的部将张达、范强趁张飞不备,将他刺杀。可怜一代名将,死于非命。
颇具争议——马超
马超,字孟起,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有羌族血“五虎将”之中,马超声名在外,却在五人之中着墨不多。此中缘由,大概是因其颇具争议之故。
统。其父马腾,原为西陲悍将,早先作乱西凉,后归顺朝廷,被封为征西将军。曹操为稳住关西各路军阀,召马腾入京做了卫尉。马腾走后,将所率的兵马移交给自己的儿子马超,马超由此显名。
马超武艺高强,勇猛过人,所率骑兵战力强悍,因此西部百姓人人敬畏马超的威名。曹操为收服关西诸强,以征讨张鲁为名,“打草惊蛇”,惊扰关西众军阀。以马超为首的各路军马果然人人自危,他们再也按捺不住,尽皆反叛曹操。曹操亲征,与马超等人展开渭南之战,马超先赢后输,被曹操离间计搞得内部失和,终于被曹操打得大败。
渭南之战后,曹操以马超造反为名,处死了马超的父亲马腾及一干亲族。这也就成为马超具有争议的关键:人们认为马超明知父亲在京为人质,仍然反叛作乱,这无异于亲手害死父亲,是无父无君的兽行。因此,渭南之战后,马超威名尚在,但名声很是狼藉。
渭南战败,马超逃到西部少数民族群落,聚集部众,再次起兵。他自称征西将军,率领少数民族部队连克陇上各郡县,杀凉州刺史韦康。韦康生前故吏杨阜、赵衢等人为主报仇,趁马超出城在外,将城门封闭,并杀死了马超的妻儿老小。马超闻知,捶胸大叫:“我满门百口,一朝尽死!”说罢口吐鲜血。失去了所有亲人的马超走投无路,只得投奔张鲁。张鲁忌惮马超之能,私下欲加害,适值刘备围困成都,马超于是投奔刘备。
归顺刘备后,马超跟随刘备平定益州,刘备任命马超为平西将军。刘备称汉中王,封马超为左将军。刘备称帝后,封马超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刘备给予马超极高的名位,但并不委派大事给他。蜀汉章武二年(222),一生坎坷的马超在郁郁中死去,时年四十七岁。
大器晚成——黄忠
在《三国演义》中,老将军黄忠以善射闻名,其与关羽的惺惺相惜更是一段精彩的故事。但事实真的如此么?
黄忠,字汉升,南阳(今河南南阳)人。黄忠早年默默无闻,曾在刘表手下做事,协助刘表的侄子刘磐守卫长沙。曹操夺取荆州后,黄忠继续留任原职,接受长沙太守韩玄的统辖。赤壁之战后,刘备平定荆南诸郡,黄忠归顺刘备(正史并无黄忠与关羽“惺惺相惜”的故事),而后随同刘备入蜀。刘备与刘璋反目,黄忠受命率部攻打刘璋,每逢冲锋陷阵,黄忠总是冲在首位,由此勇冠三军。益州平定后,黄忠被封为讨虏将军。
真正让黄忠跻身“五虎”之列的是他在定军山斩杀夏侯渊一战。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黄忠率部与曹魏名将夏侯渊交战于定军山。夏侯渊兵士精良强悍,实力很强,黄忠身先士卒,激励将士,居高临下,发动袭击,一战斩杀了夏侯渊,大破曹军。黄忠由此名震天下,刘备加封黄忠为征西将军。刘备尤为欣赏黄忠。刘备称汉中王后,想封黄忠为后将军,诸葛亮对刘备说:“黄忠的名望,跟关羽、马超不可相提并论,而如今将他们列为同级,恐怕不妥。”但刘备却执意任命黄忠:“你说的情况我来亲自调解。”于是晋封黄忠为后将军。
黄忠一生,可谓得遇明主,大器晚成。魏文帝黄初元年(220),黄忠病逝。而关于黄忠“善射”之说,正史无一字记载,应该是小说的杜撰了。
贴身保镖——赵云
三国演义》中,赵云给人的印象是一位英俊潇洒的白马将军,他武艺精湛,重情重义,长坂坡前七进七出,救出少主阿斗,杀得敌军胆寒。但在真实的历史中,他却是“五虎将”中与小说描写差《
距最大的一位。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他身高八尺,仪容英俊雄伟,少年习得一身好武艺,立志报国干一番事业。最初,赵云投在幽州公孙瓒帐下,公孙瓒见他是冀州人,便故意嘲讽道:“听说你们州的人都愿跟随袁绍,为何独有你来投我?”赵云正色答道:“如今天下混乱,民不聊生,我们州里人都说,要跟从仁政的所在,而不分袁公还是您。”当时,刘备也寄留在公孙瓒处,赵云因此得与刘备相识。两人一见如故,彼此欣赏,常是同床而眠,交谈甚欢。刘备南下徐州,他紧握着赵云的手道别,赵云回应说:“我终不会背弃您的恩德。”
公孙瓒被袁绍消灭后,赵云辗转重回刘备身旁,刘备任命他为自己的贴身卫队长。长坂坡兵败,刘备舍下妻儿逃难,是赵云策马杀入敌军,怀抱幼主阿斗,救出阿斗的母亲甘夫人。当时,有人对刘备说赵云已经投降曹操了,刘备竟愤怒地用手戟砍向那人:“子龙不会背弃于我!”果然不久,赵云便带着刘备的妻儿归来。刘备入蜀,赵云与张飞一道,逆江辅攻益州。益州平定,封赵云为翊军将军。蜀汉建国,封赵云为中护军、征南将军。
“五虎将”叫法的由来
其实正史中并没有所谓蜀汉“五虎将”的叫法,这一称谓是后人杜撰而成。究其来源,一是源于当时的军队设置,一般有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这四个上将职位,因此就有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并列的局面(赵云例外,翊军将军职位较低);二是因为《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考虑到这五人都是蜀汉开国的功臣和爪牙,于是将五人合著一传,这也就有了五人并称的由来。
实际上,“五虎将”中,只有关羽和张飞算是名副其实;马超与黄忠,一个考虑到是“当地名人”,另一个是照顾“外来户口”,都属于蜀汉拉拢人气之举;而赵云的成色就更低了。倒是曹操的“五子良将”,算得上是那时天下知名的“五虎将”。
赵云在小说中的形象与正史中差别最大的地方,就是他的带兵能力。刘备善于用人,却几乎从不让赵云独自带兵出战。《三国志》中,赵云唯一一次带兵的记录是在蜀汉建兴六年(228),诸葛亮兵出祁山北伐,声东击西,扬言兵出斜谷道。魏国主帅曹真果然派大军前往斜谷道阻拦,诸葛亮主攻祁山,而派赵云与邓芝前往斜谷道牵制曹真。这一战,双方兵力悬殊,赵云与邓芝在箕谷兵败,但却能回营固守,不至惨败。战事结束后,赵云被降职以示惩戒。
唯一一战以战败告终,这就是《三国志》中的赵云。与小说中的常胜将军绝不相同,赵云以武艺见长,领兵却为短,这也就是刘备不使其领兵,而只留在身边作卫队长的原因。赵云于蜀汉建兴七年(229)病逝,死后追谥为顺平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