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被认作乱世的救星,还是被指责为窃国的汉贼,毁誉参半的曹操带着全天下人的关注步入了自己的晚年。多年独步朝野,曹操的欲望越来越大,他称公、称王,却在称帝的最后一步戛然而止,留给世人无尽的争议。而当他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其功过是非却远非盖棺定论一般容易说清。
曹操称魏王
常年独步朝堂、一言九鼎,晚年的曹操已不再是当初那个各路诸侯讨董卓时因义军不思进取而悲愤落泪的曹操,不再是那个用人不疑、严己宽人的曹操;取而代之的,是一位权欲旺盛、满腹猜忌、心狠绝情的老人。他对上欺压汉献帝,不仅残忍地将汉献帝的皇后和皇子处死,还强迫汉献帝立自己的女儿为皇后;对下则不念旧情、睚眦必报,赐死荀彧、处死崔琰等人。随着曹操私欲的进一步膨胀,丞相的名位早已不能满足他。
其实早在渭南之战后,得胜回朝的曹操便已享受到了上朝不必通名、可持剑上殿的“格外优待”,但这是远远不够的。汉献帝建安十八年(213),经历濡须口与孙权对峙的曹操回到许都,文武百官早已按照他本人的意思准备就绪,共同上表,胁迫汉献帝颁布了曹操等候许久的册封诏书:册封曹操为魏公,加九锡,划拨冀州十个郡为曹操领地,建魏国,定国都于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曹操有设置魏国丞相、太尉、大将军等百官的权力。
汉献帝二十一年(216)五月,被胁迫的汉献帝再次册封曹操由魏公升为魏王,食邑三万户,位在诸侯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并可享用天子的冠冕、车服、旌旗、礼乐郊祀天地,出入得称警跸(出行途径清道警备),宗庙、祖祭和节日排场皆遵照汉朝天子规格,子弟尽数加封列侯。如此一来,他名义上虽还称汉臣,实际上已俨然如同皇帝了,而封曹操为王之举也破了自汉高祖刘邦定下的“异姓诸侯者不得为王”的祖制。
贵为魏王,天子仪冕,曹操只差称帝一步了,善于逢迎的群臣们自然主动迎合而上。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侍中陈群等满朝文武奏请魏王:“汉朝的天寿已尽,不再适合于今日。殿下的功德巍巍,是众生所望。这天人相应、万众同声之际,殿下应登皇帝大位,还有什么犹豫的呢!”已是皇位唾手可得之时,曹操却选择了就此而止,他对劝进的群臣说:“如果天命在我,我愿做周文王(商周交替,周文王德而不反,其子周武王灭商建周)。”
曹操为何在最后一步戛然而止?有人说,曹操不敢篡位是因为受“挟天子以令诸侯”之累,他以此彪炳正统,笼络人心,才有如今的基业,所以不敢自毁根基,是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也有人说,曹操选择以退为进,一句“吾为周文王”,将篡位的机会留给了儿子,也就此躲避了篡位的恶名。待到儿子称帝,自己自然能得到皇帝称号的追封,可谓“名利双收”,足见一代“奸雄”的本色。上述争论千百年不绝,而真实的想法恐怕只有曹操自己知道了。
曹操之死
魏文帝黄初元年(220,也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一代枭雄曹操走到了自己生命的尽头。正月,曹操病逝洛阳,时年六十六岁。曹操一生不尚奢费,他的宫室器用都本着高雅而不奢华的原则,妻妾不着锦绣的衣装,身边的侍者数量不过十人,穿的鞋也一律单色;家中的帷帐和屏风有破损,就补上继续用,睡觉用的被子连个花纹都没有,而一生所得的金钱,大都赏赐给了众人。曹操生前就反对婚丧嫁娶的靡费之风,因此他留下遗嘱:“天下尚未安定,还不到遵循古制进行厚葬的时候。我死后入葬只穿平日的衣服,随葬不带金玉珍宝。葬礼一结束,众人就把丧服换掉。各将领屯驻在关隘的,都不得赶来吊丧,各个部门官员也要各守其职。”按照他的遗命,当年二月,曹操被葬于高陵,谥号魏武王。曹丕篡位称帝后,追封曹操为魏武帝,庙号太祖。
几番功过后人说
曹操一生,毁誉参半,千百年来一直是极具争议的人物。如何评价,不能妄断,只能结合史实,体味曹操一生的几个角色片段:
曹操首先是一个军事奇才。他统御海内,威服四方。用兵打仗,大抵依照孙武、吴起的兵法,但又不拘泥,总能因事而变,出奇制胜,变化如神。他还自撰兵法十余万言,史称《孟德新书》,颁发给众将。众将按照兵法作战,屡试不爽。曹操总能在将领外出作战之时,身处后方却对前线做出准确的指示,往往将领遵照他的指令就能获胜,不遵照就会落败,足见其用兵之神。每与敌人对阵,他总显得气定神闲,好像不想作战一般,然而每到决胜之机,他总能气势饱满,意志昂扬,因此战无不胜。
曹操是位知人善任的人才大师。他洞悉人性,善于观察,别人很难迷惑他。他任人唯贤,不论出身,独具慧眼,能从一般兵士中提拔出于禁、乐进这样的名将,能收留并重用张辽、徐晃这样的外来降将,而其他被他从微末之处发现的人才更是数不胜数。因此他能在乱世之中,独得如此众多的人才,开创出属于自己的大业。
曹操自己文武兼修,是位文武全才。他统兵作战三十余年,不论身在哪里,从来手不释卷,认真研读各种书籍。他白天与众人探讨用兵之法,夜晚就独自思考经传文学,每次登高必会赋诗(孔子曰:“君子登高必赋”),而每有新作,就令人谱上乐曲,编为乐章。曹操武艺也是了得,他力大过人,能手射飞鸟,躬擒猛兽,曾经在南皮涉猎,一日就射中雉鸡六十三头之多。他还擅长草书书法、音乐、围棋,水平能与当时的名家匹敌,甚至连炼丹制药,曹操都懂得不少。
但曹操同样是一位严酷好杀的诡诈之人。他刑法严厉,犯罪必死,有仇必报,就算是有人跪在他面前痛哭流涕,也不得活命。在他起兵之初,沛县的袁忠、桓邵和陈留的边让都与他有过过节,曹操怀恨在心,及到掌权,曹操命人将边让全家灭族,并追杀了逃难的袁忠;桓邵自首,跑到曹操面前哭求活命,曹操却说:“跪着就能免死么!”还是将他全家灭门了。有一次,曹操讨贼途中兵粮不足,他找来粮官询问解决办法,粮官提议减少士兵每餐饭量,曹操首肯,但却导致士兵的不满。为平息众怒,曹操再次叫来粮官对他说:“我要借你的命来安抚众人,不然不能解决问题。”说罢,就令人斩杀了粮官,并传令军营:粮官私做主张,减少饭量,偷盗军粮。类似诡诈之事,曹操举不胜举。
曹操严酷,却对家人有着温馨的深情和无比的宽容。曹操的原配夫人姓丁,而另一位妻子刘夫人生下长子曹昂后不久就去世了,于是由丁夫人收养曹昂。丁夫人视曹昂如自己亲生,母子情深。然而在征讨张绣的作战中,因曹操疏忽,曹军被敌人劫营,长子曹昂为护父亲逃脱,死在战场。曹昂之死,令丁夫人无比伤心,她将孩子的死归罪于曹操:“是你把我儿子杀了!”由此夫妻失和。曹操不愿总听丁夫人的痛哭和抱怨,于是命人将她遣送回了娘家,想让她有所收敛。不久,曹操亲自去接丁夫人回去,怨气难消的丁夫人却视若不见,一点面子也不给曹操。曹操却抚摸着妻子的后背,温情地劝慰:“跟我一起回去吧!”丁夫人还是不应。曹操无奈,只得与丁夫人断绝了关系。但曹操仍不忘原配,即使位尊权重,也时常令人向丁夫人问寒问暖,照顾如同往昔一般。对丁夫人,曹操有着无限的愧疚,在他临死之时还念念不忘:“我一生行事,不曾亏欠于心。但如果死后真的有灵,曹昂问我:‘我丁妈妈在哪里?’我将如何回答他啊!”说完泪落于地。
英雄还是奸雄?或许曹操二者兼有吧。不论他是收拾了乱世还是搅散了和平,正如他所说的:“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从这一点来说,曹操无愧为伟大。一如《三国志》的评价:曹操,超世之杰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