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面,袁绍消灭了公孙瓒,据有了冀、幽、青、并四州之地,成为当时天下实力最为强大的诸侯;南面,曹操剿灭了吕布,平定了兖州、徐州和豫州,“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天下最为名正言顺的势力。袁绍与曹操之间,一场不可避免的霸主之争随即展开。最终,曹操以弱胜强,一场荡气回肠的官渡之战,永载史册。
袁绍“不齿人下”
袁绍消灭了公孙瓒,势力覆盖冀、幽、青、并四州的广袤疆域,坐拥强兵十余万,成为黄河以北当之无愧的霸主。对于袁绍来说,接下来最大的敌人,显然是这位曾经的盟友,占据自己南面兖、徐、豫三州,“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
而此时的曹操虽然实力正蒸蒸日上,但比起北面的袁绍,无论从兵力、经济还是人才的角度,都远远逊色。因此,曹操对袁绍一直采取的是“怀柔”的政策,不断向袁绍示好,以此争取时间,积聚实力。
在袁绍与曹操的对比中,袁绍原本优势是明显的,但其缺少谋断、优柔多疑的性格特点却在此时显露出来,使其逐渐将优势拱手让人。早在曹操迎奉天子之前,袁绍手下的谋臣沮授(一说郭图)便率先向袁绍进献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劝袁绍将汉献帝接来邺城,但缺乏远见的袁绍放弃了这个唾手可得的机会。等到曹操实现了这一策略,袁绍才又后悔,派使者去和曹操商量,想将天子接到离自己较近的鄄城,曹操自然拒绝了他的无理要求。
不久,曹操以天子之命封袁绍为太尉,而封自己为大将军。收到策命的袁绍得知自己位列曹操之下,当即火冒三丈。他拒不接受策命,还破口大骂:“曹操早该死好几次了,都是我出手相救才让他活了下来,如今他竟背弃曾经的恩情,挟持天子来命令我了!”曹操得知后,立即辞掉了大将军之职,转任司空,而将大将军的高位转送给袁绍,并加封袁绍为邺侯。袁绍不依不饶,虽然接受了大将军的职位,但仍推辞掉了邺侯的封号,以此表示对曹操的不妥协。
袁绍与曹操,双方的矛盾显露而直接,一场大战只是迟早的问题。汉献帝建安四年(199),刚刚消灭了公孙瓒的袁绍稍作休整,便在境内精选了十万精兵,万余马匹,任命审配、逢纪统领军事,田丰、荀谌、许攸为谋臣,颜良、文丑为大将,以“为国除奸”为口实,悉遣手下精锐向曹操杀奔而来,率先挑起了这场意料之中的大战。
沿河对峙
为了迎战强大的袁绍,曹操做了周密而有效的部署:为取得战略上的主动,他以攻为守,派遣大将臧霸率精兵攻入袁绍控制的青州,占领齐(今山东临淄)、北海(今山东昌乐)、东安(今山东沂水县)等地,牵制袁绍,巩固自己的右翼;令大将于禁率步骑两千驻守黄河南岸的重要渡口延津(今河南延津北),协助扼守白马(今河南滑县东)的东郡太守刘延,阻止袁绍大军的渡河和长驱南下;自己则亲率主力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一带筑垒固守,迎击袁绍的正面进攻。曹操自知实力不如对手,所以他放弃了分兵把守黄河沿线的办法,采取了集中兵力把守各个隘口的策略。
反观袁绍一方,正如曹操所预料的,在决定成败的关键时刻,袁绍又暴露出优柔寡断的弱点。在起兵南下之初,袁绍的谋臣之中便对出兵的时机问题发生了争执。沮授和田丰认为军队刚刚消灭了公孙瓒,又马不停蹄地攻打曹操,百姓劳顿,粮草紧张,实非上策,不如以逸待劳,凭借自身的兵力优势用骚扰战术拖垮曹操,“三年之中,事可坐定也”。但审配和郭图却对此坚决反对,认为敌弱我强,优势明显,讨灭曹操,“譬若覆手”。两派意见争执不下,本应果断做出选择的袁绍却在此刻犹豫不决起来。谋臣郭图摸透了袁绍的心思,私下里去向袁绍说沮授的坏话,袁绍不仅信以为真,决定立即出兵,而且还削掉了沮授的监军之权。
汉献帝建安四年(199),袁绍统领十万精锐进军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准备渡过黄河南下。正当此时,传来了刘备杀死徐州刺史车胄、占据徐州、起兵反曹的消息。面对如此大好时机,谋臣田丰力谏袁绍,建议出奇兵袭击曹操后方,大事可定,但袁绍竟以儿子生病为由,拒绝了田丰的建议。极度失望的田丰将手杖狠狠地摔在地上,长叹道:“遇到如此难得的机遇,竟因为孩子的疾病而失去了,可惜啊!”没多久,曹操亲征徐州,刘备落败,袁绍失去了两面夹击曹操的最好机会。
斩颜良,诛文丑
汉献帝建安五年(200),袁绍展开了对曹操的大规模攻势。他派遣大将颜良等人率军攻打白马,自己率大军准备渡河。沮授劝阻袁绍说:“颜良性格急躁,虽然骁勇,却不能独当大任。”袁绍不听。
曹操见袁绍来攻白马,便移兵来救。谋士荀攸向曹操献计说:“如今我方兵少难敌,必须分散对方的兵力。主公可率军到延津,假装要渡河北上袭击袁绍的后方,袁绍必然分兵救援。然后我们派轻骑突袭白马,攻其不备,颜良可擒。”曹操果断地采纳了这一建议,出兵延津,佯装渡河。袁绍中计,分兵来救。曹操率领骑兵回军突袭白马,颜良措手不及,仓促迎战。曹操派遣大将张辽和新近投降的关羽突击在前,关羽一马当先,突入敌阵,万人之中直取颜良首级而还,无人可挡。大将被斩的袁军顿时溃败,白马之围解除。
大将被杀,袁绍恼羞成怒。他率大军渡过黄河,追击曹操,驻军在延津以南,并派大将文丑和刚刚投靠而来的刘备领兵向曹操挑战。曹操命人登高打探来敌数量,探子回报说:“大约五六百骑兵”。不久又回报说:“骑兵又增加了一些,步兵不计其数。”曹操说:“不用再禀报了。”接着,他令部队解鞍放马,佯装懈怠,并令人将辎重放置道旁。诸将都觉得敌人众多,应该回营死守,只有荀攸看出了曹操的心思:“这是诱敌之策,怎么能够回营!”没多久,文丑和刘备的五六千骑兵杀到,众将纷纷向曹操请战,曹操说:“未可。”又过了一会儿,对方的骑兵数量越来越多,很多敌兵看到路边的辎重,纷纷上前哄抢,乱作一团。曹操见时机已到,说了一声:“可矣!”一跃跨上马背,率众冲杀上前。当时的曹操只有不到六百骑兵,却以出其不意之攻势,杀得敌方大乱。袁绍的大将文丑乱中被曹军斩杀,袁军溃散。曹操乘胜再战,生擒袁军主将。
官渡鏖兵
两将被杀,一将被擒,袁军上下一时大震。袁绍将兵马转移至阳武(今河南中牟以北),曹操则将部队驻扎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两军兵锋相接,展开了长时间的对峙。
袁绍命士兵将营垒一字排开,依沙锥筑营,东西连绵数十里。曹操也命军队拉开阵势,与袁绍针锋相对。双方短兵相接无数,兵力略逊的曹操逐渐处于下风。曹操命军队闭门不战,固守营寨,袁绍则命人在营中筑起无数土山,命弓箭手站在土山上俯射曹军。一时间,曹军营中箭如雨下,兵士行走都要用盾牌护挡,搞得军中人人恐惧。正在曹军苦于无从应对之时,曹操的谋士刘烨发明出一种发石车(又称霹雳车),可以弹射巨石,曹军以此将袁军的土山尽数毁坏。袁绍又命人向曹军营地挖掘地道,意图偷袭,曹操则在营中挖掘深沟以阻挡。
长达数月的消耗与僵持中,曹操一方粮草和补给不足的缺点逐渐显现。曹操眼见粮草将尽,心生了退守许都的想法。他与谋士荀彧商量此事,荀彧对曹操说:“袁绍悉遣兵马来到官渡,要与您决一胜负。您以弱敌强,若不能在官渡阻止他,必被他乘胜得势,这是天下形势变化的关键时刻。况且袁绍不过是凡人中的领袖罢了,能聚拢人才却不能用好他们。以您的神武明哲,辅之以名正言顺的名义,还愁什么事情不会成功呢!”曹操听后深以为然,决定留下来继续坚守,等待最后时机的到来。同时,他采用荀攸的建议,派遣大将徐晃、史涣率领骑兵主动出击,骚扰、抄掠袁绍的运粮队,并取得了烧毁袁军数千辆粮车的战果,将袁绍也拖入了缺粮的困境。
奇袭乌巢
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十月,就在鏖战双方都陷入人困马乏的境地之际,决定官渡一战胜负的契机终于出现了。粮草屡被劫掠的袁绍命大将淳于琼率重兵万人北上,护送粮草而来,驻扎在距袁绍大营以北四十里的乌巢。沮授建议袁绍增派部队保卫乌巢,防止曹操抄掠,袁绍却觉得没有必要而不予采纳。
上,光着脚跑出大帐来迎接许攸。他兴奋地握着许攸的手笑道:“子远(许攸字子远)前来,我的大事可成了!”连忙将许攸接入大帐。许攸深知曹操缺粮,故意卖关子探问曹操:“袁绍势大,你如何对付?如今还有多少粮草?”诡诈的曹操佯作自信地回答道:“还可以支持一年。”许攸笑着说:“不对,请说实话!”曹操又改口说:“还可用半年。”许攸反诘道:“你不想破袁绍么?为何不以实相告?”曹操笑了笑:“刚才说的都是玩笑话,其实还能撑一个月,我该怎么办呢?”许攸冷笑一声:“你孤军独守,外无救援,粮草已尽了!”曹操见许攸一语道破真相,连忙向他求教破敌之策。许攸说:“如今袁绍有万余车的粮草辎重停驻在乌巢,虽有万人把守,却防备疏松。如果你以恰在此时,袁绍帐中的谋士许攸因屡屡不得重用,且贪财得不到满足之故,偷偷逃出袁绍大营,前来投奔曹操。正苦于无计破敌的曹操听闻许攸前来,兴奋得连鞋都没顾得穿骑兵突袭乌巢,出其不意,烧毁他的粮草辎重,那么不出三日,袁绍自败。”
曹操听了许攸的建议,大喜,马上召集兵马准备出发。众将都以为许攸投诚真假难辨,偷袭乌巢过于冒险,劝阻曹操要三思,而谋士荀攸、贾诩却力谏曹操前往。贾诩说:“明公英明胜过袁绍,勇气胜过袁绍,用人胜过袁绍,决胜时机的把握上也胜过袁绍,有此四胜却半年不能击败袁绍,就是因为太想顾及万全了。您必须抓住决胜的时机,那么大事可立定!”曹操听后,决议孤注一掷,偷袭乌巢。
曹操派亲随曹洪留守大营,自己亲率五千步骑兵星夜兼程,身着袁军军服混入袁军阵地,黎明时分赶至乌巢。淳于琼见来袭的曹操兵少,便莽撞地放弃了守营的战术,而将部队在营外摆开。曹操率军猛攻,淳于琼不敌,退守营寨。得知偷袭消息的袁绍派出救兵支援乌巢而来。将领中有人建议曹操分兵阻挡敌人援军,曹操大怒道:“等敌人杀到身后,再来禀报!”曹操破釜沉舟的决心激励了将士,士兵们都殊死拼杀,一举攻破乌巢大营,放火焚烧了袁绍的所有粮草、辎重。
粮草被烧,无粮的袁军顿时人心涣散。被袁绍派往袭击曹操大营的将领张郃、高览见大势已去,率众投降。袁绍兵败如山倒,袁绍与长子袁谭甩下大军,狼狈逃往黄河北岸。未及渡河的七八万袁军被曹操悉数擒获,遭到残忍坑杀。
曹操缴获袁绍遗弃的大量辎重珍宝。在缴获的袁军物资中,还有曹操的很多手下给袁绍写的投诚示好的密信。就在众将为此人人自危之时,曹操却命人将这些密信付之一炬:“在袁绍强大的时候,我尚且不能自保,何况众人呢!”
官渡之战,最终以曹操大获全胜告终。曹操以少胜多,决胜一战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业;袁绍经此一战,元气大伤,没多久便一命呜呼了。
官渡之战的曹军兵力
官渡之战历来被视作中国古代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至于双方兵力的对比,常规的说法是曹操以一万敌袁绍十万大军(范文澜《中国通史》),而《三国志》中更是记载曹军“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
但早在南北朝,史学家裴松之就对这一兵力表示了质疑。他认为曹操从收服青州黄巾军开始,收编的归降部队不在三十万以下,而且从官渡之战的具体表现来看,曹操能够与十万的袁军对摆阵列,能够屡次偷袭袁军而主营不失,能够追击溃逃袁军而悉数擒住八万之众,足见曹军数量绝非书中所说的那样寡少。
但另一方面,从官渡之战方方面面的信息来看,曹军以少敌多应是基本事实。因此真实的情况应该是曹军兵力逊于袁绍,但差距并不很大,数万人马应该是有的。至于具体数量,因为无史可考,只能任由后人想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