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下半年到1999年上半年,一场Internet的巨浪席卷中国大地。这场巨变的始作俑者是一批世界级企业巨头,他们早就对Intel、微软形成的垄断局面严重不满,Internet大潮似乎让他们感到打败“Wintel”集团的时机到了。
1998年底,IBM总裁Gerstner宣称:PC时代已经结束。据IBM PSG副总裁Hester诠释:PC时代的结束并非意味着PC的消亡,而是说PC产业已经不再是信息技术行业的驱动力,它的地位已经降低。未来PC将更多地作为一种接入装置,一种终端出现。IBM提出“PC时代已结束,认为正在进入PvC时代”。PvC(Pervasive Computing)是普遍计算的缩写,意思是计算无所不在。
1999年4月13日,前康柏总裁Pfeiffer在“康柏99创新论坛”上声明:康柏,这一全球最大的电脑制造商,已经从一个PC公司转型为全球企业计算公司,并且能够提供手持PC、个人电脑、服务器、关键任务商业应用系统、高质量的服务和技术支持等范围广泛的产品与应用技术解决方案。随后康柏推出NonStop eBusiness计划。其内涵为:在互联网经济中,为客户提供持续的关键任务计算能力。要保证客户能在7天×24小时随时与厂商和供应商进行沟通。该计划是通过康柏提供解决方案,包括必需的硬件、软件和服务来实现的。
优良的服务一直是惠普享誉业界的招牌。1998年,惠普提出了e-Service的理念。e-Service与传统服务的不同处在于:首先,通过网络降低服务成本,解决远程用户出现的问题;其次,由于拉近了与客户的空间距离,无形中提高了服务质量,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服务过程中的摩擦和损失;最后,e-Service还是个资源库,所有“事件”都是可重复利用的资源。电子服务用低成本承担了高效率工作,使企业和用户双双从传统服务中解脱出来,集中于核心的增值业务。1999年4月,惠普推出“99风云行动”,大幅降价,打响了惠普在中国市场上与本土品牌价格战的第一枪。
Dell的“直线订购模式”是众所周知的一种直销商业模式。它的特点一是没有第三方;二是提供量体裁衣的个性化产品和服务是Dell的顾问服务实际上从售前开始的,这就最大限度地贴近了市场,实现了与客户的“零距离”。Dell通过“零库存”和“虚拟制造”提供了极为高效的资金流通率,其当时的库存期为6天,相当于一年库存周转61次。
另外几个在互联网经济时代新涌现的企业动态已经引起世人的普遍关注:
Amazon是1995年成立的世界最大网上书店,当时读者已遍及160多个国家,读者超过200万人。管理层只有9人,市值已达312亿美元。
Emachines成立于1998年9月,CEO Stephen A。Dukker有16年PC销售经验,现有员工20人。该公司采用与ISP捆绑销售模式,以最低价399美元销售PC,创造了前所未有的PC销售业绩,1998年11月到1999年2月,达到美国家用电脑市场第4位。1998年全球排名第15位(当时联想是第16位)。
Free-PC公司更是走到了极端。不但向选择的客户免费提供PC,还提供免费三年上网。
在Internet大潮的冲击下,联想像其他一些IT厂商一样,产生了极大的困惑。归纳起来有这样几点:
●新经济理论
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似乎突然在一夜之间失去作用,而时兴的新经济学概念是“注意力”经济。几年前,Intel的Grove就提出过“争夺眼球”的观点。他认为:谁能吸引消费者更多的注意力,谁就能成为下世纪的主宰。当时Amazon的巨大成功,以及Yahoo的成功无不证明这条真理。另一个更典型的案例是ICQ。那是3个以色列裔的美国大学生发明的一种网上聊天的软件,他们没有经营,而是以免费的形式发给大家使用,结果获得了一个巨大的用户群,受到了AOL的注意。AOL说:“没有销售,没有赢利,没关系,给你2.87亿美元现金。”这个举动无疑对传统的生产方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冲击。后来的事实也证明,这种新颖的商业模式,的确是抓住了用户的心,形成了所谓“Killer Application”,腾讯就是按照ICQ的模式,做出了中国的QQ,取得了巨大成功。
●PC落入尴尬境地
首先是PC的地位下降,沦落成为众多可选的接入设备之一;二是PC已不再是高科技的化身,门槛值很低,任何小企业都可以操作;三是像所有产品的生命周期的规律一样,PC的利润越来越薄;四是服务突然显现出巨大的价值,而各种硬件产品有成为附属品的趋势。已经有些低档PC在以免费赠送的形式推出,此时,低档PC生产商已变成具有先进理念营运商的打工者。
●Wintel架构受到挑战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后期的十几年里,PC产业是如日中天,发展到了极致。谁也没有想到,以前只有在条件良好的科学实验室使用的计算机,此时已能随便放在家庭的书桌上。英特尔和微软为PC的普及做出了巨大贡献,当然他们同时也使自身的商业利益实现了最大化。到了互联网时代,Wintel架构突然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最典型的一个论点是:现在的PC已经严重脱离了用户的需求,而在“摩尔定律”下,盲目地追求所谓的高速和多功能。其实一个家庭用户恐怕只能用到现有PC 5%的功能,剩下95%功能是没有用到的,但用户却为此付了费。而且大量资源(硬盘、内存)是被庞大的系统所占用,而不是用在用户所需要的实际应用功能上。
这些新产生的问题,每个都在撞击着PC厂商的生存基础,任何一个问题都是PC厂商所不愿意看到的。但毕竟是人算不如天算,历史发展已至此,PC厂商也不得不去应对。联想也不例外,也要想自己在互联网时代的应对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