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规划成立联想技术发展部时,江卫星博士就把与学术界的交流定为部门重要职能之一。江博士在走之前,又实实在在地把我推荐到两个学术组织里: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科学家论坛(YOCSEF),中国计算机学会微机专业委员会。YOCSEF是中国计算机学会下面的一个二级学术组织,是由一批活跃在学术界一线的中青年科学家组成的,一般都是重点大学的系主任、学院院长、研究所所长等。秘书长是计算机学会秘书长杜子德兼任的,学术委员会正副主席是选出来的,任期一年。我在第一次参加YOCSEF会议时,就被糊里糊涂地选上了副主席。我们那届是第二届,谭铁牛(自动化所所长)任主席,李明树(软件所所长)、王沁(北科大计算机学院副院长)、李方(联想技术发展部总经理)任副主席。在英国时,我和铁牛就是好朋友,明树和王沁后来也是好朋友,我被选上是因为我代表联想,联想还是YOCSEF的主要赞助单位。加入YOCSEF真是认识了一大批国内学术界精英,除了上述几位,像北大的程旭,人大的孟小峰,方正的杨振坤,计算机世界的刘九如,计算所的侯紫峰、徐志伟、孙育宁等等。前后有50位~60位学者在YOCSEF学术委员会里工作过,后来侯紫峰、孙育宁和杨振坤都加盟了联想。
在YOCSEF里面,真正体现了“产学研”,我们在一起共事、一起合作、一起讨论问题,当然还有一起争论。学界、研究界的考虑的多是科研课题的分量、研究水平,而企业界的考虑的是有什么产品化的机会、技术的成熟度等。大家毕竟都是精英,尽管有时观点不尽相同,但是彼此能相互理解,总之,这里的氛围非常好。在这种合作氛围下,我们做了很多事。YOCSEF的主要活动是学术论坛和研讨会,基本每月一次,从年初排到年末。每次活动都有两位执行主席,大家轮流担任。我至少参与主持了两次论坛,三次报告会。联想的很多高层都参与过YOCSEF的活动,像柳总、李总、元庆、晓岩、老杜等都作为演讲嘉宾参加了各种活动。参加YOCSEF对联想的最大好处是认识了学术界一大批人才,这些都是宝贵的资源,曾经很多次我们都在不同场合“使用”了这些资源。比如为联想开一些有关研讨会,为联想产品开鉴定会,为联想的大型市场活动做嘉宾等。另外,YOCSEF还为联想提供了很多潜在的技术合作机会。
另一个学术组织是中国计算机学会微机专业委员会。这个组织也是中国计算机学会下面的二级学术组织,同时还是计算机学会下面最大的专业委员会。这个组织与联想的关系是从1998年末开始的。在那以前,连续多届都是挂靠在航天部771所(西安微电子所)。20世纪90年代末,学术界在讨论酝酿着如何使学术组织与企业靠得更近,为科技成果转化等创造更多的机会。在这种背景下,学会的杜子德和联想的江卫星在一起讨论将下届微机专业委员会挂靠在联想,这是一个很大胆的设想,在那之前,没有人尝试过将一个全国性的学术组织挂靠在一个企业。经过缜密的准备和积极的争取,在1998年换届那次大会上,真的把微机专业委员会挂靠在联想了。在那一届,771所的沈绪榜院士被选为第六届微机专业委员会主任,杨元庆被选为第六届微机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江卫星任秘书长。在江卫星离开联想时,就把这个头衔转给我了。把一个学术组织交给企业,还真有些茫然,不知道该做什么。在1999年年初第一次主任会议上,大家一起来安排本届活动计划,才大概有了一些概念,元庆在会上说了些原则上支持的话,具体工作还得我们来推动。
一个具体的目标是要在1999年开个研讨会,2000年要开全体大会。我们为1999年的研讨会定的题目是“嵌入式系统及产业化在中国的发展前景”。那次会是在友谊宾馆科技会堂召开的,我和计算机学会的杜子德共同主持,请了许多学术界、产业界的人士,甚至还吸引了不少外企代表。那时,互联网的高潮正在涌来,人们普遍对传统的WinTel架构的PC不满,寄希望于新兴的、百花齐放的嵌入式系统。那次会正是当时那种思潮的集中反映。会议相当成功,大家讨论得很热烈,普遍认为嵌入式肯定是未来发展方向。其实我们组织那次会对联想内部还有一层意义,因为那时联想也正面临互联网大潮的冲击,下一步如何发展,也需要听听众多专家的意见。
2000年全体大会就没那么容易了。按照策划,我们想克服以往学术组织开大会空洞无物的弊端,希望开成一个跟产业结合较紧密的会议,至少像一个国际会议的紧凑安排,还要配合着同时开产品展示会。这个工作量就很大了。大会那边要做很多准备工作,像论文集、主题报告等都要一一落实。展示会就更是事情繁多了。为了搞好展示会,我们采取了外包承包单位的做法,结果从若干候选单位中选择了“电子产品世界”杂志。结果一不小心,他们成了微机专业委员会展示会承包专业户,以后历次大会都是由他们来做了。这次大会的另一个宗旨是打破以往开大会只赔钱的结局,变成一个赢利的会议。经过周密的准备,那次大会成功了,第一次把一个专业委员会的大会办成了高水平的会议及产品展示会。还达到了赢利的目标,为微机专业委员会赚了钱。
微机专业委员会的活动倒是都成功了,但是联想作为挂靠单位的初衷始终没有达到,也就是学术活动如何跟企业完全挂钩,没有找到特别的切入点。元庆在参加了第一次主任会议后,再也没有参加过微机专业委员会的活动,那次大会也是委托老杜代表联想做的主题报告。其实微机专业委员会全国100多位专家组成,也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如何开发利用这一宝贵资源,应该是企业领导人思考的。
既然联想高层对微机专业委员会的活动越来越淡漠,我们就在2002年换届时,考虑辞掉挂靠单位。这里最关键的问题是要找到合适的下家。经过一番筛选,最后选定了由北大信息学院承接。在换届大会上,选出了陈国栋(原济南市副市长)为主任、张兴(北大信息学院常务副院长)为常务副主任、于敦山(北大信息学院教授)为秘书长的新班子。我在这届班子里被选为副主任。
与中科院计算所曾经变为联想研究院的结局类似,把微机专业委员会挂靠在联想也是不成功的。这里主要的问题是中国的学术界与企业相差甚远,双方考虑的问题完全不同。可见很多时候,美好愿望是一回事,要达到美好的现实又是另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