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往昔的不幸与伤痛,我们可以作为一段特殊的经历,或凄美的往事来追忆。如果这些事一直影响到你现在的生活,那么你就该坦然地面对,但不要把自己长期淹没在悲伤和懊悔的情绪里。
安玛是一个喜欢自我成长的人,然而长期以来,她一直在寻找童年伤痛的往事,这让她更加愤怒不已。
那天,她坐在成长团体的教室里,提到父亲不告而别,使得她从小没有享受过父爱的滋味,加上母亲为了照顾三个孩子,整日忙碌工作,使她少了和母亲交流沟通的机会。
本来安玛没有探索过去的习惯,可是自从很多朋友提起参加心灵课程的好处,她也好奇地想探究原生家庭曾经带给她什么样的际遇?以及她在其中要付出多少成长的代价?
果然,在同伴的分享,辅导老师的引导下,安玛开始了生命探索之旅。在抽丝剥茧的过程中,安玛不知道流了多少眼泪,不知道弄湿了多少纸巾。
越挖越深,却也让安玛越来越痛苦,她发现自己竟然背负这么多不愉快的记忆:
原来她不喜欢见到阿姨,是因为小时候,阿姨曾对她说:“你好可怜!你是个没人要的小孩。”
原来她和弟妹关系不好,是因为从小挨打在先,有委屈都没有机会解释。
对童年的创痛,她有了一些明白,却也有不少的疑惑。
为什么母亲绝口不提父亲的事?为什么母亲总是比较疼爱小弟?为什么自己从小就不如小妹那样聪明伶俐?为什么父亲音讯杳然?
想到这里,人生似乎有着无解的茫然。
安玛又陷入痛苦的情绪中。
很多人像安玛一样,喜欢向内里挖掘人生故事,也有不少的人和安玛一样,掉进去就跳不出来,反而衍生更多的问题。
关键在哪里?
安玛问题的关键在于她在Why(为什么)和How(怎么做)之间做选择时,失去了平衡。
意思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在Why的里头停留过久,不断地对自己的过去,对自己的亲人,对曾经伤害你的人有过多的责难反而更容易难过、沮丧。
当然,在Why里头是必要的,但是不要停留太久,最好一边在Why的过程,一边也搭上How的桥梁,这样可以尽快走入高整和外理的过程,去整合关系,去重建生命架构,如此才能真正掌握参加成长团体,进入生命探索的精髓。
像安玛,当她不再一把鼻涕、一把眼泪诉说别人的不是时,她已经能够心平气和地聆听母亲正想告诉她的话。
在这里,安玛也有惊人的发现,原来过去不是母亲不想开口,而是每次母亲一张开嘴巴,早已被愤怒的安玛用激怒的反驳或无言的抗议阻断了。
现在,安玛知道从Why走向How,她才有更广阔的成长空间。
弗雷德说:“我的生活乌烟瘴气,所以我才会有这些想法。”他说错了,如果你些时的生活乌烟瘴气,茫然一片,是因为你心中有这样的想法。如果心中想着快乐,你就会天天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