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扎克说:“挫折和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深渊。”女人的名字不叫弱者,她知道挫折是命运在路上给她设的考验。只有正视它。才能超越它,消除它。
失败是你错误想法的结束,也是你选择正确做法的开始。你不在失败中重新发迹,就在失败中永远沦落。
失败也许是最让大家避之惟恐不及的字眼之一了。有谁会喜欢失败呢?别说是“屡战屡败”,就是一两次失败,也会让有些人觉得大伤了元气,岂止是损失了精力、时间和金钱。
失败带给大家的感受之一,就是自卑。“我不行。成就事业是那些有特殊才能的人或幸运儿的事,对我来说是高不可攀的。”于是,有的人自认无能,从生活的跑道上退到一边,去做一个看客。
失败带给大家的感受之二,就是懦弱。所谓“一朝遭蛇咬,十年怕井绳”。从此变得缩手缩脚,前怕狼后怕虎。再也不敢去冒哪怕一丁点儿险。
失败带给大家的感受之三,是悔疚。有些人会时时想,当初我不那么做,就不会失败了。也有些人盯着失败的伤口,看着它流血,却不知赶快去包扎,只是深深地陷入悔恨自责中不能自拔。
失败带给大家的感受之四,是耻辱。有的人认为,失败是最没面子。最不光彩的事。就有这样一则笑话:一个人与别人下棋,三盘皆输,却要硬着嘴说:“第一盘,我差点儿赢;第二盘,他差点儿输;第三盘,我让他了。”死活不说“我输了”三个字。
失败真是这么令人讨厌吗?明朝人洪应明说,恶劣的生存环境(包括不公正的待遇。贫困的生活)是锻炼英雄豪杰的熔炉和铁砧。能够经受它锻炼的人身心方面都会受益;反之,身心则会受损。用现代的话说,洪应明讲了一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道理。对失败应该如何对待呢?(实际上,失败往往会使一个人的生存环境变得恶劣起来。比如,一个投资家失败,可能马上变成不名一文的穷光蛋。一个军人失败,可能会沦为战俘或受伤。)失败是一种既成事实,惟有正确地对待它,身心才能受益。不能正确对待它,失败就会如上面谈到的,使你自卑、懦弱、悔疚、推诿、逃避……使你产生肉体和精神两方面的疲乏感,而疲乏使你难以着手工作,去积极补救或另辟新径,从而又促成失败。首先,大家应该认识到,失败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功课。人们不可能生而知之,要长大成人,其间必要经历诸多失败。婴儿蹒跚学步,总要摔些跟头。如果摔了一两次跟头就趴在地上不起来,那他永远也不会走路。法国作家雨果说:“尽可能少犯错误,这是人的准则。不犯错误,那是天使的梦想。尘世上的一切,都是免不了错误的。”造成失败的原因无外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因素。有的失败是由于自身知识水平和能力所限。这种情况下,就需靠自身加倍努力,再作冲击。上官云珠是我国著名的电影演员。她原本是一家照相馆的女职员,因为长得漂亮,国华公司聘请她演一部影片的重要角色,还把她的彩照登上画报,准备捧红她。不料她第一天拍戏就砸了锅,站在镜头前浑身发抖,紧张得一句台词也说不出。导演耐心地连试了三次,她都发抖,只得作罢。第一次明星梦破灭,上官云珠不甘心失败,又托人介绍到艺华公司,争取到一个角色。当正式在水银灯下拍摄时,她那个临场紧张发抖的毛病又犯了,第二次又失败了。面对两次失败,上官云珠井没有放弃梦想。
不过她也没有再蛮干。她认真分析失败原因,认识到发抖是因为自己缺乏表演基本功,心虚胆怯是病根子。于是她进入业余剧团,在舞台演出中磨炼基本功,积累经验,东山再起。她还先后到上海戏剧学校、新华公司演员培训班学习。1941年,上官云珠参加《玫瑰飘霉》的拍摄,获得成功,终于成为大明星。英国诗人波普说:“并非每一个灾难都是祸,早临的逆境常是幸福。经过克服的困难,不仅给了我们教训,并且对我们历次的奋斗有所激励。”美国作家爱默生说:“每一种挫折或不利的突变,都带着同样有利的种子。”如果上官云珠没有经受失败,“顺利”地第一次拍摄就通过了,而其实她的演员基本功很差。那么,她就可能只能做昙花一现的“明星”,不会有后来真正的辉煌。失败也可能是客观条件暂时不具备造成的。这时候,需要耐心等待时机成熟,而不能轻易放弃目标。也有主客观条件都不成熟造成失败,这就需要从两方面总结教训,以利再战。失败了,有两种选择,一是鼓足勇气继续尝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另一种是松手退出,另找契机。到底选择哪一种,要根据实际情况,权衡利弊而定。这也与一个人自身的性格有关。
作家毕淑敏当过兵,做过军医,34岁才开始学习写作。有人问她,假如你在投稿时,一投不中,二投不中,三投不中,你会怎么办?毕淑敏回答:“估计三投不中,我就不于了。因为我已尽了所有的努力。如果一投不中,我会想是不是编辑的眼光不行,我可能要找其他编辑部,如果大家都看不中,说明我不是写作的材料,我会激流勇退的。”毕淑敏说,她觉得要试着去干一件事,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完全没有经验,就试着干,叫摸着石头过河,一次不成功,再做,再次不成功,还做,一直干下去,但她认为自己好像不是那种类型的人。
“我喜欢在我已知的情况下,或者说作好所准备工作的前提下,才开始去干;就像跳高一样,有人跳一米的高度,多次跳不过去,也许在跳过20次后,才跳过去。而我事先要领会要领,第一次跳,起码要有百分之五十的把握,完全没有把握的事,我不会去做。”
人们常讲:“失败是成功之母。”对这话不能机械地理解。大家需要对失败作科学的分析,它正是在提醒大家“此路不通”,还是在告诉大家只要继续前行就能成功?考虑到人的生命有限,精力有限,有人认为对常人来说,在连续冲击了多次仍未见转机的情况下,果断地修改目标或暂退一步积蓄力量(包括补充知识、等待时机等),是明智的选择。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的资料,大多数美国人一生中可能会经历三次事业生涯。就是说,终生职业不变的情况已经很少了。人们正处在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机遇与挑战处处都有。大家应该仔细地倾听失败发生的“善意”的警铃声,决定是“向前”还是“拐弯”。
不要一听到失败就惊慌或汛丧。失败也许正是你走向成功的机会。每经历一次失败,你就排除了一个错误,因而也就更接近了成功。保罗·瑞克巴赫说,他自己碰壁的次数比成功的次数要多得多,但他还是步步高升。从在警察局服役14年到一流的房地产管理人,到被选为美国一座城市(东汉普顿)的市长。
在某种意义上,失败也是一种成功。爱迪生致力于制造白炽灯泡的时候,有人取笑他说:“先生,你已经失败了1200次了。”爱迪生笑着反驳说:“不,我的成功就是发现了1200种材料不适合作灯丝。”
大家钦佩那些选择了有益于人类的伟大目标而坚持不懈地奋斗的人们,也许他们毕其一生没有摆脱失败的命运,但他们的失败却为后人扫清了障碍,积累了经验,使后人得以成功飞上蓝天,梦想是许多人用失败为代价实现的。今天,在攻克艾滋病,飞人太空,开发新科技中,还有不少人在努力。他们也许失败,但这种失败不是值得每个人肃然起敬的吗?马克思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下,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会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我们还会畏惧失败,让失败打垮我们吗?不!
失败并不表示你是一位失败者,失败只是表示你尚未成功;
失败并不表示你一无所成,失败表示你得到经验;
失败并不表示你是一个不知变通的蠢人,失败表示你有坚定的信念;
失败并不表示你必须一直压抑不快,失败表示你乐意尝试;
失败并不表示你不可能成功,失败只是表示你也许要改换方式;
失败并不表示你不如别人,失败只是表示你尚有假疵;
失败并不表示你浪费了时间、精力、金钱,失败只是表示你有理由重新开始;
失败并不表示你必须放弃,失败表示你还要更加努力;
失败并不表示你永远无法成功,失败表示你还要花些时间;
这就是我们对失败的看法。
矛盾和不幸并非最坏的事。有什么样的经验,结果就成为什么样的人——经验越丰富,一个人的个性就越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