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棣的爸爸去参加了学校的家长会以后,回来一肚子的气。晚上吃饭时,唐棣的爸爸就开始批评教育他,说:“唐棣,今天开家长会的时候,学校当着所有家长的面点名批评你,开完会后还和我谈了一个多小时,反映你的情况。不光是老师说你,同学们也说你,你在上课时说话、睡觉,甚至还公然在课堂上打呼噜,全班都听见了”。
唐棣把碗一推,从饭桌上站起来。
“你干什么?”
“不吃了,吃不下”。
唐棣的爸爸更生气了:“吃不下?就说你两句你就吃不下了?那你怎么在课堂时睡觉的时候就睡的下呢?说话的时候你也能说的下去呀?”
唐棣不吭声,转身进了自己的房间。
营养误区
误区一:家长把餐桌作为批评、教育孩子的地方。
误区二:忽略就餐时气氛对孩子进餐的影响。
厨中论健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于2003年12月在全国范围内针对“中国城市少年儿童生活习惯研究”的课题开展了大规模的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8岁~13岁的儿童及他们的父母或其他长辈。结果发现有超过一半孩子在餐桌上挨过父母的批评,而从未在吃饭时挨过批评的小学生仅有43.2%,中学生仅占29.2%。由此可见,家长在餐桌上批评孩子在许多家庭里都是十分常见的现象。
由于工作繁忙,很多父母没有时间过问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于是一日三餐,往往就成了父母教育孩子的最好时机,经常把餐桌当作了教子课堂。不少家长往往饭碗一端上手,便开始训斥孩子,不是对孩子学习成绩不满意,就是对孩子的毛病、缺点和错误一通批评,不知不觉就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的“出气筒”。但家长们并没有想过在孩子就餐时批评孩子,会对孩子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
之所以提倡不要在餐桌上批评孩子的原因在于吃饭时批评孩子会影响他的就餐情绪。人情绪的好坏对胃肠的消化功能有着直接的影响。当孩子情绪不好时,大脑会通过神经反射作用影响胃肠的消化功能,形成食欲不振、厌食、消化功能紊乱等现象。特别是在孩子在对家长的批评有低触和反感情绪的时候,他们更是会找各种借口结束这一餐的进食,离开这一受批评的环境,这样势必会影响孩子的进食量和进食质量。
饮食真经
人就餐时,中枢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会适度兴奋,消化液开始分泌,胃肠就开始蠕动,出现饥饿感。食物进入胃肠道后需经过消化液的作用并通过肠壁吸收其营养成分,每当就餐时,消化腺就会分泌消化液,而这个消化过程是一个在大脑神经支配下的条件反射活动。我们可能在日常生活中碰见这样的现象:我们在吃饭之前,并不觉得很饿,但是如果知道了准备开饭或有人喊“吃饭了”,就会忽然间发现自己确实饿了,这其实就是大脑神经控制下的人体条件反射的结果。
如果这时遭到大人的训斥、打骂,已经兴奋起来的消化腺就会受到抑制,消化液的分泌就会大大减少,即使食用了充足的食物,也不能得到充分消化,难于吸收。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孩子厌食、食欲不振,营养不良,最终引起疾病。我们也经常见到孩子被训斥得伤心掉泪,边吃边哭,很容易在抽泣时将食物咽到气管中去,引起孩子呛咳、呼吸受阻,或危及生命。
由于孩子的心理状况远没有成年人那样成熟,十分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家长在孩子就餐的时候,为孩子塑造一个良好的进餐气氛,使孩子充分吸引食物中的各种营养成分,是孩子良好进餐的一个重要环节。
饮食宝典
1.当孩子有过错时,父母应多鼓励,少批评,要选择适当的教育时机,切忌迫不及待地在吃饭的时候责备或打骂孩子。
2.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就餐环境,让孩子愉快地就餐。只有全家在平和、宁静的气氛下进餐,父母们辛苦做出来的饭菜,才会起到有益于孩子身心的作用。而不是把餐桌变成了“孩子过错出气会”,“孩子自我检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