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他没有西行,而是选择了北上呼和浩特
1.
1992年2月2日。
沿着敕勒川辽阔的草原,一辆破旧的汽车,在巍峨的大青山脚下颠簸穿行,奇禄义就坐在这辆开往呼和浩特的汽车上。
六年的时光,转眼即逝,如今,奇禄义又身处绝境,他别无选择了,只好再次离开伊金霍洛旗,这次,他没有西行,而是选择了北上呼和浩特。
2.
距离呼和浩特越来越近了,奇禄义顺着车窗,看到了美岱召。
美岱召,原名灵觉寺,后改寿灵寺。
明隆庆年间(1567年——1572年),土默特蒙古部主阿拉坦汗受封顺义王,在土默川上始建城寺。万历三年(1575年)建成的第一座城寺,朝廷赐名福化城。西藏迈达里胡图克图于万历三十四年来此传教,所以又叫做迈达里庙、迈大力庙或美岱召。寺周围筑有围墙,土筑石块包砌,平面呈长方形,周长681米,总面积约4000平方米。四角筑有外伸约11米的墩台,上有角楼。进入泰和门,迎面就是“大雄宝殿”,佛殿的墙壁上,有色彩斑斓的壁画,生动逼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南墙正中开设城门,并建有城楼,城门上嵌有明代扩建寺庙时刻的石匾额,上题“泰和门”。城内有顺义王家族世代居住的楼院,还有供奉传为储藏三娘子骨灰的太后殿,骨灰储藏在殿内的檀香木塔中。殿内有明代绘制的壁画,画面上蒙古服饰的人物像中,有传为阿拉坦汗及夫人三娘子的画像,为内蒙古召庙壁画中独有的一处。
“玻璃殿”为三层楼房,是阿拉坦汗和三娘子接受朝拜的地方。在东北方,有座重歇山顶式建筑,这就是“太后庙”,亦称“三娘子庙”。
3.
当汽车缓慢地穿过美岱召时,奇禄义,突然站了起来,他大声对司机说要下车,司机一愣,不同意乘客中途下车,奇禄义又说要下车。他的这次声音,比上次的声音高了许多,司机只好将车停在路边,奇禄义走下汽车。
那辆汽车,又缓慢地上路了,奇禄义站在路边,眺望着大青山……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每一个中国人都曾经学习过这首著名的《敕勒歌》。它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
这首诗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宋诗人黄庭坚说这首民歌的作者“仓卒之间,语奇如此,盖率意道事实耳”(《山谷题跋》卷七)。因为作者对草原牧民生活非常熟悉,所以能一下抓住特点,不必用力雕饰,艺术效果就很好。
有学者这样解读:
开头两句“敕勒川,阴山下”,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接着两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庐”做比喻,说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这种景象只在大草原或大海上才能见到。最后三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图。“风吹草低见牛羊”,一阵风儿吹弯了牧草,显露出成群的牛羊,多么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里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景象。全诗寥寥二十余字,就展现出我国古代牧民生活的壮丽图景。
现在,奇禄义的脚下,就是敕勒川。
4.
在蒙古民族历史上,除成吉思汗、忽必烈等顶天立地、威振四方的英雄汉外,还有一位文武兼备、运筹帷幄、称雄蒙古草原30余年的巾帼英雄。她,就是明代蒙古右翼土默特部女首领三娘子。
奇禄义想起当年在黑水城里,他与布哈林的一段对话。
“听说过三娘子吗?”
“知道。”
“阿拉坦汗呢?”
“不知道。”
“你怎么能忘记祖宗啊?”
“阿拉坦汗,不是我的祖先。我是托雷的后代。”
“你是托雷的后代,阿拉坦汗,自然是你的祖宗了。”
“不是。”
“就是。”
“我不相信。”
“你无知。”
“你才无知!”
“你就是无知!”
“知道三娘子吗?”
“谁不知道?女英雄。”
“她就是阿拉坦汗的老婆。”
“我不信。”
奇禄义不知道阿拉坦汗,却知道三娘子,这不能怪奇禄义的无知,其实,许多人都不知道他们是夫妻,民间中三娘子的故事,一代又一代的流传,阿拉坦汗的业绩被历史烟云淹没,这也怪不得谁。
5.
蒙古族历史上的英雄层出不穷,成吉思汗的荣耀遮挡住他的后代,事实上,每一代人都出现了杰出的代表,每一个代表都曾经名垂青史,据史料记载:
元王朝灭亡后,中国北疆战事连连,商路阻隔,单一的原始畜牧业使靠其为生的蒙古族人民陷于极端困境,手工业极不发达,日用品“必资内地以为用”。明初的蒙古封建主多次要与明朝通贡的意愿皆化为泡影,为此,为获得生活必需晶,出于经济目的而由蒙古封建主燃起的战火不断。长期对峙,蒙明双方疲惫至极。就在此历史时期,18岁走上政治舞台,屡建功勋,率军10余万,称雄于蒙古右翼土默特诸部的万户首领阿拉坦汗远见卓识,深知蒙汉人民的和平愿望,一方面发展生产,自力更生,解决经济困难,一方面决心促成蒙汉和好,以此来加强边疆与内地不可分割的经济关系,而且看到了这是唯一的途径。1534年,阿拉坦汗经过深思熟虑,取得部下和蒙古族人民的支持后,第一次向明朝提出了通贡的要求,那年他才27岁,但由于明朝执行错误的边疆少数民族政策和双方的互不理解,这条路他艰难地走了近40年。他派部下入塞要求通贡不下数十次,但屡屡遇挫,甚至他派去的几个使者也献出了生命,迫使阿拉坦汗“以战求和”,打入北京又撤出,以表示求和通贡的决心(史称“庚戌之变”)。直到顽固反对通贡的嘉靖帝死后,隆庆年间,朝廷空气一新,对拒绝阿拉坦汗要求通贡互市的做法进行深刻反思,认识到“华夷交困,兵连祸结,故思一容通贡,各遂保全”。
1571年(隆庆五年),阿拉坦汗的夙愿终于化为现实。那年5月,边镇得胜堡(约在今内蒙古丰镇市南),“高筑晾马台,广设黄帏蓝帐”,鼓乐惊天,欢歌动地。阿拉坦汗接受了明帝所封“顺义王”称号,授予镀金银印,通贡互市大事始成。这次盛会“洒酒祭祀共同说誓于长生天,从此和局确立之情如此这般……”
阿拉坦汗40年百折不挠的努力,促成了历史上著名的“隆庆封贡”庆典举行,结束了北疆少数民族地区与明朝长达200年之久的战争局面,换来了“边民释戈而荷锄,关城熄烽而安枕”的和平景象。
据有关文字记载,在阿拉坦汗时代,“四十余年无用兵之患,沿边圹土皆得耕牧”,“民老死不识兵革”。民间的互市促进了长城南北的经济发展,也刺激了生产的积极性。
每年,阿拉坦汗等上层封建首领携马匹等入贡明朝,这种朝贡贸易的特殊形式带来了内蒙古地区的经济繁荣,农业和手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就在“隆庆封贡”的第二年,阿拉坦汗下令修建库库河屯城(呼和浩特市的前身),所用原料,明朝曾予资助,历时10年,明帝赐名“归化”,蒙汉人民付出辛勤汗水的库库河屯城出现在古丰州滩上,既是今日呼和浩特的前身。
三娘子即顺义夫人(1550年——1612年),系卫拉特蒙古奇喇古特部落首领哲恒阿哈之女,她本名叫钟金,又被称为“克兔哈屯”、“钟金哈屯”、“也儿克哈屯”等(“哈屯”:即夫人)。
美丽的三娘子从小就聪慧过人,她饱读书文,通蒙古文字,且胸襟开阔,通达事务,为蒙古族的杰出女性。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阿拉坦汗率部西征后,欲与卫拉特部结和亲之好。哲恒阿哈就将爱女钟金嫁给了阿拉坦汗。在成为了阿拉坦汗的王妃以后,三娘子过人的才智更是得到了充分的施展和发挥。
明隆庆二年(1568年),为了辅佐丈夫扩展疆土,发展漠南蒙古经济,三娘子随夫出征瓦剌,其间生一子,取名卜他失礼。这使得三娘子更加受到阿拉坦汗的宠爱和器重,无论大事小事,阿拉坦汗对她总是言听计从。此后,三娘子用了5年的时间协助阿拉坦汗与明朝建立了通共互市关系,积极维护与明朝的友好和贡市关系,使得蒙汉人民可以自由贸易。
每当互市时,常常出现两族民人“醉饱沤歌,婆娑忘返”的情景。可以说,在阿拉坦汗促成蒙汉人民和睦相处几十年这一不朽的功绩中,三娘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五年三月,明朝封阿拉坦汗为顺义王,封三娘子为“忠顺夫人”。
明万历六年(1578年),三娘子曾随阿拉坦汗同赴青海仰华寺谒见了索南嘉措(达赖三世),从此,喇嘛教格鲁派(黄教)传入了内蒙古地区。
不久,三娘子又协助阿拉坦汗营建了库库河屯城(即今呼和浩特),并亲自主持督修。从此土默特部人民结束了历代“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而定居下来,后来库库河屯城逐渐演变成为蒙古草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这是她的又一重要贡献。人民怀念着三娘子,传颂着她的伟大功绩,所以称呼和浩特为“三娘子城”。如今包头市美岱召的“太后庙”就是为了纪念三娘子而修建的,庙内灵堂供有三娘子的骨灰,又称“三娘子庙”。
万历九年(1581年),阿拉坦汗去世,执掌兵权的三娘子一跃而成为土默特集团中的核心人物。这时,阿拉坦汗的长子黄台吉依旧俗想娶新寡的三娘子为妻,三娘子心有不甘,遂率众远遁。明朝的宣大总督郑洛意识到这会影响贡市的如期举行,就立即派人去劝说三娘子,三娘子为了顾全大局,也出于对明朝廷的尊重,终于同意与黄台吉合婚。万历十一年二月(1583年),黄台吉嗣顺义王,三娘子再次被封为“忠顺夫人”。
万历十三年十二月(1585年),黄台吉病逝,其长子扯力克自立为王。三娘子考虑再三后,将王印传给了扯力克,自己则另外筑城居住。总督郑洛担心这样不利于安顿边塞,于是再次派人规劝扯力克,并告之:如果不与三娘子合婚,顺义王则另封他部。扯力克权衡利弊以后,“尽弃妻妾”,与三娘子合婚。万历十五年三月(1587年),扯力克顺利承袭顺义王位。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扯力克死去,土默特部落因争夺王位的继承权发生了一场纷争,争夺的双方分别是扯力克之孙卜石兔台吉和三娘子之孙素囊台吉。在这紧要关头,三娘子不徇私情,遵循阿拉坦汗生前与明朝廷达成的“世代相传为王,以长部落归心”的约定,毅然将顺义王印移交给了据力克之孙卜石兔台吉,此举虽遭到了素囊台吉的怨恨,但却很快消除了内部纷争,从根本上保证了蒙古地区的安定和发展。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四月,三娘子病逝,终年64岁。
三娘子一生历配三王,掌兵权,主贡市,她执政近40年,始终坚持和平互市的政治原则,并继续执行与明朝友好的方针。这不仅顺应了历史的潮流,也符合人民的愿望,并且对蒙、汉、藏民族友好关系的发展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她还吸纳并重用汉人,引进了先进的文化技术,促进了本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因此,她在蒙古草原上享有很高的威望,深受蒙汉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6.
奇禄义来到了美岱召,一进入大殿,他就虔诚地连磕三个头……
当他步出美岱召后,他多次回头,好像在寻找那个佛像,刚才,奇禄义将随身带着那个喇嘛送给他的释迦摩尼佛铜像留在了大殿上了。
这尊佛像,跟随奇禄义多年了。
奇禄义的心情极为复杂,事过多年,他依然无法理解自己当时的那个决定,为何要把那个佛像留给美岱召?
难道,奇禄义有预感他知道自己将过很多年的人鬼不分的生活?
7.
2010年2月12日。傍晚。
奇禄义驾驶着汽车,离开了伊金霍洛旗,沿着通向呼和浩特的方向,汽车疾驶而去。
当年,奇禄义,也是沿着这个方向,来到了呼和浩特。
有人说,辽阔的草原给予奇禄义一个广阔的舞台。
有人说,奇禄义拥有蒙古族广阔的胸怀,具有顽强的抗打击能力,他三起三落,终成就了他的自己的事业,也许,当年,奇禄义并没有想到过这么快就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但有一点,我们必须承认,在奇禄义内心世界里他对自己的未来是有一个清晰地图的,在那个地图上一定有许多重要的坐标与方向,他努力推进了这个进程。
确切地说,奇禄义在呼和浩特度过了他最艰难的岁月,他两手空空来到了呼和浩特,他再次离开了家乡,如果换成他人,也许,就会低下自己的头颅,但奇禄义却正好相反,他要再次崛起,他要在呼和浩特东山再起。
也许,正如一些人所说,那时,奇禄义绝对没有想到过有一天,他随着呼和浩特城市的崛起而发展。
8.
1992年2月2日,下午四点左右。
奇禄义走出了呼和浩特长途汽车站。
呼和浩特长途汽车站的隔壁,就是呼和浩特火车站。
站前广场,人流如织,阳光灿烂,但却没有阳光的温暖,天空湛蓝,却感觉好像是画出来的。
奇禄义双手做了几下扩胸动作。他口袋里只剩下2元5角钱,那尊伴随自己多年的佛像,他留在了美岱召了。
他眼前又浮现出乌兰活佛的影像,这些年来,乌兰活佛的声音一直萦绕,尤其当奇禄义自我激励的时候,他眼前总会浮现出乌兰活佛的身影。
经过这几年的商海博弈,奇禄义自认为具有经商的天赋,现在,他又回到了原点。
如果换了另外一个人可能就彻底的绝望了,但奇禄义隐约感到在呼和浩特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他仔细盘点一下,这6年里,三起三落,每一次起伏,都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每一个起点,对于过去就是一个超越,虽然,现在他回到了原点上,但不是几年前那个空手闯天涯的孩子了,他经过商海的摸爬滚打,赚过钱赔过钱,富裕过贫穷过,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越来越相信还会有机会,而且这次机会即将来临,眼下,最重要的任务是活下来。
众多陌生的脸庞,再次将他拉回到现在居住的城市,他的许多记忆被激活了,还有一些往事被遗忘了,无论怎样,他对伊金霍洛旗还是充满留恋之情的,但是现在,奇禄义感觉到自己就像一只鸟儿,六年的岁月如同风从耳旁吹过,或者就像鸟儿一样,在天空飞过,却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他知道自己必须做出一个抉择,不能再这样徘徊,他不可能在人鬼之间继续轮流转换了,哪怕将来下地狱,他也要光明正大而不是苟且偷生,他要一个不可预知的未来,即便未来充满磨难,也要挺直胸膛做一个对社会有意义的男人。
9.
“孩子,你会有好报的。”那个老妇人,对奇禄义说。
奇禄义搀扶起这个老妇人。
这个老妇人,刚才跪在地上乞讨,无数行人路过,有人掏出5角钱,有给1元的,也有许多人毫无表情,仿佛这个老妇人不存在。在美岱召,买完一张去呼和浩特的汽车票后,奇禄义口袋里只有2.5元钱,一下汽车,奇禄义在站前广场一个角落里,用1元钱买了盒饺子,他顺着人群挪动脚步,他突然看见了那个跪在地上的老妇人,奇禄义将这盒饺子给了老妇人,老妇人狼吞虎咽将饺子灌进肚子里,她才抬起头看奇禄义,奇禄义犹豫片刻,又将口袋里的仅有的1.5元钱递给了老妇人,这是奇禄义最后的财富,还未等奇禄义转过身欲离开,就听见老妇人大声说:
“这是一把桃木的梳子,我没别的东西送你。你看这梳子上有一个结,大家叫她逃劫,带着她是可以避邪。如果没有你的帮助,兴许,我的老命都没了。我的长生天啊,请你保佑我、保佑这个年轻的巴特尔,他是我们草原上的英雄,他把他的饭给了我吃,他把他的钱给了我,他是我的救命恩人。”
奇禄义,最初认为这个老妇人自言自语,不大一会才反应过来,这个老妇人把自己比喻为巴特尔了,巴特尔,就是“英雄”的意思,我怎么会是“英雄”?一想到“英雄”这个词,奇禄义立即感觉到脸上有一种火辣辣的羞愧在燃烧,他恨不得钻进地底下躲起来。
奇禄义没有收下老妇人的那把桃木梳子,但她的那句“逃劫”的话,却一直铭记在心。
直到看不见她的身影,他才扭过头来,肚子里咕咕地叫唤起来,他早就饿得肚皮快要贴到肋巴骨上了,他双腿打颤,他不得不经常变换一下姿势,他脑海里一片空白,眼冒金星,已经过去了四个多小时,眼看太阳就要落了下去,他一直在火车站与汽车站附近逛荡,试图寻找到一个打短工的机会,哪怕帮人家扛一些行李也好赚点零钱,或者,只要能给他点吃的东西都行,尽管,他不时地主动与众多人打过招呼,遗憾的是没有谁多看他一眼。
这么多年过去了,他又一贫如洗,回到了原点。
其实,此时,他还是过于乐观了,他并没有回到原点上,好像与多年前情景类似,但他忘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大家对一个8岁的孩子是愿意帮助的,而对于一个成年人却很少有怜悯之心。
10.
暮色临近。
天,很快就黑了下来。
不远处,破旧的录音机发出沙哑的声音,马头琴,拽出了悠长、悠长的惆怅,夜幕下,奇禄义无处可去,他在火车站前逛来逛去,呼啸的北风,差点冻僵了他的身体,奇禄义意识到必须找到一个安身之地。
他左右看了看,熙熙攘攘的小巷里,人们川流不息,各种吆喝声,此起彼伏,开始有人在自家店铺前的门檐上,小心仔细地刷上面粉熬成的桨子,贴上写有吉祥寓意的对联,鞭炮声,不时从远到近,稀稀拉拉响了起来,几个小时前,奇禄义第一次来到这里,那时,他还认为自己会在这座首府之城找到栖身之地,直到烟屁股烧到他的嘴唇,他才将烟尾巴扔在地上,他把最后一口烟直接咽到肚子里,没有想往常那样吐出来。
直到最后,实在无处可去,奇禄义掀开了了火车站前广场附近的一处暖气管道的井盖,他弯下腰来,将自己的身体缩成蛇的形状,缓慢地钻了进去,里面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他小心地用右脚的脚尖试探地触摸到暖气管道后,左脚再稳妥地踩在暖气管道上,突然,感觉到温暖的气流在身边流动,刚才的紧张与恐惧感消失了,尽管,但那只是一瞬间不安的感觉,还是让他惶恐了一阵子,当他极为不舒服地躺在暖气管道上时,同样的惶恐的感觉再次袭来……
“明天,我该怎么办?”奇禄义自言自语。
“没事的,长生天会保佑我。”奇禄义这样安慰自己。
由于奇禄义蜷在地下,他混淆了时间的概念。
寂静。
死一般的寂静。
有什么在呼吸?
非常近。
有一种热流。
我在这儿干什么?
奇禄义,扭过身去,胡思乱想了许多。
11.
明天,我将会怎样?
每一个明天,都是新的一天,我的明天,也是新的一天吗?
他仔细地想了许久,都不敢接着想下去。
他恐惧明天。
他恐惧未来。
他希望时光倒流。
即使,不能回到从前,也要回到他刚来到呼和浩特的那一时刻,那时,他还有许多希望,而现在,他就像一个冬眠的北极熊那样蜷曲着身子,他能想象出即将来到的春节景象,他能想象出来家家户户的热闹场面,他能回忆起他曾经度过的每一个春节,都不曾像今天这样,他不后悔把饭给了那个老人,他对自己的过去也不懊悔,因为他知道即使他懊悔一万次,也不能拯救他的现在。
奇禄义记不得具体时间了,所有的关于时间的记忆,都是随着太阳与月亮储存在大脑中的。
他浑身酸疼的要命。
不知过了多久,反正,奇禄义决定起来了,他用力推开了井盖,发现一片漆黑,天还未亮,奇禄义又将井盖盖上了,回到漆黑的狭窄空间里。此时,连奇禄义都觉得很奇怪,自己怎么能找到这个地方?
难道,这个地方,就是我生命最后的栖身之地?
一联想起未来,恐惧就再次袭来。
世界上,没有什么比恐惧更可怕的力量了。
恐惧,无处不在,就像跌入沼泽地一样,越想拔出双腿,陷的越深。现在,最好的方式,就是闭目养神,眼睛是可以闭上的,但思想却无法停止下来,越想拽住急速变化的思绪,越感觉到生命的脆弱,我老奇怎么能沦落到今天这样的结局?
奇禄义,真的想不通了。
其实,奇禄义以前还真没思考过这个问题,自己沦落到今天这个下场,怎么一点征兆都没有?
奇禄义又一次仔细回忆了事情的前后顺序,没有任何征兆,一切好像都很稳妥,突然,就发生了,就像海啸那样将自己的一切都卷走了,转眼之间,容不得自己去判断去选择。
在夜深人静的时刻,在呼和浩特这座城市的地下管道里,奇禄义逐渐地开朗起来。
我现在的身体没问题,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一想到这,奇禄义就觉得未来很美好,随之,他的心情也好了,他又哈哈地大笑起来。
奇禄义曾经思考过死亡问题,现在,奇禄义连死亡都不畏惧了,他怎么能不开心?
其实,许多人从未思考过死亡,一旦思考过,就能理性面对,当然了,每个人都渴望继续活着,这样的渴望就能激活潜在的本能。
也许,这就是命运吧?
“我的现在,难道是因果报应?”
一想到因果报应这个词,立即吓出了一身冷汗,奇禄义解释不通,就懒得再去思考,权当这一切都在梦境里,再过20年,一条好汉还会再次站起来的。
在那个夜晚,奇禄义认为20年的时间足够自己卷土重来的。
奇禄义侧过身来,瞪大眼睛,在黑暗中暗暗地发誓,困难是暂时的,我能再次站起来!
这样的誓言,许许多多人都曾经说过,尤其在这样的时刻,每一个人会自我激励。
但奇禄义忽略了实现这个誓言的难度,与其说他在鼓励自己,不如说他在欺骗自己,因为,一到晚上,他就几乎绝望了,他感觉到有一根细细的绳索悬在自己的头上,只要自己一伸手,就可以将其套在脖子上,然后,就像电影中的那样的镜头,他站在一个椅子上,踮起脚尖来,突然蹬开椅子,身体就会像秋千那样的荡了起来,一切都结束了。
奇禄义曾想过这个情节,反复想过,但最后他不得不放弃了,不是他惧怕了,他从来不惧怕死亡,尤其自己选择的死亡方式与时间地点,而是他发现身在热力管道井里,他无法站立起来,像电影的人物那样再凝视房间里的一切,缓慢转过身来,仰起头颅,眼神里充满着刚毅的目光,毅然决然地将绳索套在自己的脖子上,然后,再大声呐喊几句,蹬开脚下的那把椅子,现在,他只能躺着而不能站立。
他突然感觉这样的死去,羞辱了自己的祖先,“我一定要活出个人样来”,他反复地对自己说这句话,直到第二天他醒来,事实上,他早就进入了梦乡,至于他梦里都梦见了什么,是否有一个或更多的奇遇,他从未与他人说起,也许,他自己也不记得了。
这当然是时隔十几年后我的主观臆想,而不是历史的真实。
“长生天,伊金霍洛旗,你们等着吧,我一定还会站起来的!”
奇禄义的这声呐喊,消失在陌生的呼和浩特上空,连一丝萦绕都没有留下,突然,发出一声巨响,他紧张地四处寻望,接着,远处传来了鞭炮声,今天是除夕,鞭炮声传达出一个节日或重要日子的讯息。
奇禄义,他还认为这将是他最后一次漫长的黑夜,或许,这一生的所有的理想都将埋葬在呼和浩特这座城市。
奇禄义,几乎一夜没有入睡,第一个夜晚,就这样的缓慢的过去了。
最后,轻轻地说了一句:“再过20年,我们来相会”,很快,他就入睡了,还发出了如雷的鼾声,好像,这个世界与他无关,他一个人就是整个世界,他正在走向天堂,当他看见天堂的大门时,才发现天堂大门的右边就是地狱的入口处,一时,他犹豫了,不知道该推开哪扇大门。
其实,当奇禄义说完这句话时,东方的天边,已经露出第一缕阳光。新的一天,开始了。
12.
“我是奇禄义,成吉思汗的子孙。”奇禄义,总是这样鼓励自己。
“我知道。”奇禄义,好像听见了成吉思汗的回答。
成吉思汗,是自己的祖先,奇禄义经常与祖先对话,经常在梦境里看到成吉思汗,还有多年前,浪迹天涯时候,奇禄义与萨满师、活佛等人相识的情节,栩栩如生再现出来,托雷骑在骏马上,黑水城里听俄罗斯学者布哈林讲述的故事,那枚萨满师的青铜镜,那些关于《大藏经》的传说,奇禄义记忆里每一次祭祀敖包的影像,总是将他拽回到遥远的过去……
“我会再次挺过去的。”
“我相信。”
“你听到了我的誓言了吗?”
“听到了。”
“你相信我能再次站立起来吗?”
“你还得再经历许多磨难,不远的将来。”
“还有多远?”
“看你的努力与机缘了。”这次,奇禄义听的非常清楚,这是乌兰活佛的回答。
“机缘?”
“对。机缘很重要,当机缘不到的时候,你不应该放弃,长生天知道你是否在努力……”
每个人的生命,都很漫长,生命也很绚丽多姿。
奇禄义,相信自己还会有许多机会,只要机会来了,就能把握,只要把握了机会,就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奇禄义知道这次北上呼和浩特,远不如当年他的那一次寻找:
那一次,他在路上。
那一次,他幼稚的笑脸。
那一次,他是充满自信心。
那一次,他清脆的童声。
那一次,他没有生命的本能需求。
那一次,他无畏无惧。
那一次,他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
那一次,他可以伸出手来推开任何一家的家门。
那一次,他几乎没有任何愧疚感与忏悔。
那一次,他对未来人生没有规划。但这一次不同了,他不是那个8岁的孩子,那个8岁的孩子,也没有成长为今天的这个他,他们之间看起来是同一个人在不同岁月里的影像,但事实上,他不是过去的那个孩子,那个孩子可以浪迹天涯,那是追求理想的行为,现在的他,是祈求生命得到延续。
奇禄义的内心欲望,基本都退去了,只剩下顽强地活着,并且想要再活几十年。他被这个简单的目标所激励与吸引,而这个目标几乎成为他生活的全部。
“我一定会再次站起来的,我相信。”
奇禄义不时地安慰自己。他想起在黑水城,乌兰活佛对他过的话:
“你的祖先是成吉思汗。”
“我知道。”奇禄义答。
“你要为我们的祖先而骄傲。”乌兰活佛又说。
“成吉思汗,怎么是你的祖先?”
“当然,也是我们的祖先了。”
“你敢说是你的祖先?”奇禄义,愤怒了。
这样的争吵经常发生,奇禄义认为成吉思汗是自己的祖先,听说成吉思汗也是活佛的祖先,奇禄义极为反感,后来,奇禄义才知道许多人都把成吉思汗当做自己的祖先,每一次奇禄义总与这些人发生争吵,一直延续了许多年,奇禄义才知道成吉思汗是蒙古族的祖先,还是让我们回到奇禄义的语境背景下,这是一段奇禄义经常讲的情节:
“成吉思汗出生前两千年,我们蒙古族部落与突厥部落发生了内讧,引起战争,蒙古部落战败,惨遭杀戮,就剩下了两男两女,他们逃到一处人迹罕见的深山避难,这里四周是陡峭的山峰和茂密的树林,除有一条难以通行的羊肠小道外,别无它路。山中间是一片气候宜人、水草丰盛的草原。此地名叫‘额尔古涅昆’,‘昆’,就是‘山坡’的意思,‘额尔古涅’,意为‘险峻’。逃来的两家姓氏一为‘涅古思’,一为‘乞颜’。这四个男女互相配偶,长期在此繁衍,久之,感到地狭人稠,拥挤不堪,而昔日小路已塞,无路可通,于是协商另谋出路,冲出峡谷。”
后寻得一处熔过铁的旧矿地,全体聚集,准备了大量的煤炭木柴,宰杀了七十头牛马,剥下整张的皮做成风箱,架起煤柴,七十只风箱一起鼓风煽火,烈焰飞腾,直至山壁熔化,不仅得到大量的铁,打开了通道,来到了广阔的草原。
“从此后,成吉思汗家族为了纪念祖先化铁出山的的壮举,每遇年终除夕便熔铁于炉,将铁锤打成条,以表示谢祖隆恩。”
13.
奇禄义在呼和浩特,他钻进暖气管道后的不久,又对许多人复述了这个传说,众人听说奇禄义是成吉思汗的后代,立即敬重起他来。
寒冷的冬天,曾经被冻伤过的奇禄义脚后跟又被冻裂了,像撕开的白桦树皮,露出了白色的骨头,昏黄的灯光下,他用粗大的针线缝上,不久后,再次涨开了,已经没有了疼痛,他回忆说:确实很苦,很艰难,但远远不如第一次寻找时艰难,那时,自己就是一个孩子,现在,自己已经是一个成年人,忍受力与耐性都比孩子强。
奇禄义也曾经质疑过:万家灯火,为何没有我安身之地?
奇禄义,也曾经如此谴责这个不公平的社会,但他的谴责声还未落地,就觉得不安,他认为当下的所有困难全因为自己,而无能怪罪他人。
14.
“唵嘛呢叭咪哞”
他又听见了那个声音。
冷冽的北风呼啸,
快要冻僵的躯体。
寂静无声的夜晚
已经来半个月了。
“长生天啊,请你宽恕我吧!”
或许,有人认为这是他的祈祷,其实,这不是他忏悔的祈祷。
现在,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活下来。
他知道自己已经没有了回头箭,好马不吃回头草。伊金霍洛旗是不能再回去了,必须在呼和浩特生存下来,无论以什么样的方式都必须生存下来。
鹰,有时飞得比鸡低,但鸡永远飞不了鹰那么高。
8岁时,他自由自在。
22岁时,身不由己。
此时此刻,还有一条路可走。
近日,奇禄义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当然,奇禄义知道这一步迈出后,自己就进入了地狱。但是,如果他不迈出这一步,他真的无路可走了。
其实,他知道这不是一条光明大道,但是他别无选择。假如,有天堂,但天堂在哪里?天堂在哪里?此时,奇禄义不知道,但地狱在哪里,奇禄义是清楚的,就在自己的身边,只要轻轻地推开那扇大门,其实,地狱的大门,对所有人都敞开着,正像天堂的大门,对所有人敞开一样,天堂与地狱的入口处都在人生最关键时刻,一个在左边,一个在右边,许多人都曾经犹豫过,不知道该走向何方。这个时候,没有谁可以当你人生的导师,人生的导师都是在你不需要的时候站在你面前,在你生命最危急的时刻,即便伟人们也困惑,尽管这些伟人们后来成功了,但是并不是他们理性地选择正确的方向,他们大多也是随性推开了那扇大门,在推开大门前,他们从来都没有一个正式的祈祷或仪式,总是后人来演绎这些具体与真实的细节,并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现在,奇禄义就面临这样的抉择,毋宁死,那仅仅是一个传说。
他确实没有其他的选择。事过多年,奇禄义还在忏悔自己当年的选择……
15.
半个月后,奇禄义走出了地下管道,他加入了火车站前广场的一个小偷的团伙,再次艰难地度过最黑暗的时期。
事实上,他已经没有了选择的权利,天堂与地狱对他而言都是临时的栖息之地,天堂与地狱的象征及道德的色彩荡然无存,就好像孩子们涂鸦般的抽象,只留下本能的痕迹,不过,他还是坚信他会站起来的,睡梦中,他又在大声说:
“我是成吉思汗的后代,我是成吉思汗的后代。”
这近似于自言自语的呐喊,无人听到,但事过多年,奇禄义告诉我:“我的先祖成吉思汗确实听到了。”
“成吉思汗,真的听到了,他宽恕了我。”奇禄义一直这样认为。
当奇禄义相信这是真实的相见,他人总会说这是奇禄义的梦境,他们也许定期相遇在梦中……
也许,会有人指责奇禄义这段不光彩的履历,而他并不认为这是不可告人的,这是他一段真实的生活,奇禄义没有掩饰过自己的这段经历。这些往事,对于奇禄义今天来说,是一段不光彩的岁月,但他从来没有刻意回避过,他不想抹掉自己的过去。过去,就是他的人生记忆,没有这些往事,他怎么能走向成功?他感谢过去吃过的苦遭受过的罪。
奇禄义,曾经多年来寄人篱下,浪迹天涯……他认为这些苦难的日子,正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经历。
经历,就是财富。
经历,就是见识。
经历,就是胸怀。
现在,许多人都认为这是奇禄义谦虚的言行,其实,他从来都认为他赶上了一个好时代。
奇禄义越是这样说,旁观者,越能感觉到奇禄义坦荡的胸怀,奇禄义完全可以放弃这样的艰难,换一个活法,其实,这个活法,对于奇禄义来说非常简单,简单的就是追随他人。
当然,这段岁月,还是不光彩的,或者说应该有一定的罪恶感的,奇禄义从来都承认这段日子里的行为违背了他做人的原则,但是,在那时,他顾不得那么多,他知道他别无选择。也许,当他成功后,他就更加自觉自愿地忏悔自己曾经的行为,去大昭寺做义工就是他忏悔过去的行为表白,无非,奇禄义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表达,而没有字正腔圆作秀般行为艺术化,他讨厌将自己打扮成一个绅士,他知道自己就是一个苦孩子,出生于蒙古族贵族家庭里,这不是他的选择,况且,他从来没有因此而有一条捷径可走,相反,这个蒙古血统彻底地将他推到了他必须要咸鱼翻身,要赢得事关家族荣誉的胜利。
高僧们纷纷出现,有的对奇禄义默默不语,有的递给了奇禄义一本《金刚经》,当天夜里,狂风暴雨,乌云压城,他握紧拳头,他发誓:我一定要祖先为我骄傲。
然而,此时,路漫漫而遥远,媒体上不时报道一些明星般的企业家,尽管,有的像流星闪过,大多数还是稳步走向更大的成功,奇禄义耐心地阅读他们的成功经验,就是在这个阶段,释永信、潘石屹、陈晓旭等人,达到了人生辉煌的顶点,而奇禄义却奔走在呼和浩特的建筑工地上,从一个杂工逐渐获得了工头的信任,经过钻研,他掌握了房地产开发的流程与经验,他开始以小的资本介入到房地产开发,恰好,建筑工程与房地产都处于低潮时期,他不断地回鄂尔多斯去融资,企业快速成长起来了。
曾经,有人总结了奇禄义成功的原因:奇禄义这个人,胆大。
有人说:奇禄义看的准。
更多的人说:他的命好。
我们必须承认:奇禄义正好赶上了好的机会,然而,许多与奇禄义一起走进建筑工地的打工者,至今还在工地上。
那么,奇禄义为何成功了?
除了赶上了呼和浩特快速发展的机遇外,我们为何不仔细地研究一下奇禄义成功的原因?
为何,许多人忽略了奇禄义个人视野与性格对他事业的影响与推动?
这是人为的疏忽,还是故意想抹去奇禄义独特的魅力,我们不得而知,谁又能给予一个完整的答案?
还是让奇禄义自己回答吧,奇禄义说:机遇与财富,都是别人给的。
这就是境界,这就是胸怀,这就是奇禄义走向成功的主要原因,他没有忘记自己生活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自己抓住了国家发展的方向与趋势的机遇,乘势而上,获得成功……
事实上,奇禄义只用了10年的时间,就从一个流落街头的流浪汉,成为了一个富翁,这实在超出所有人的想象,其实,在那个年代,像奇禄义这样一夜之间暴富起来的人到处都有,这些富裕起来的人们,连他们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能够有这一天,这一天里的自己,就像影视剧里的角色,都是同一种声音,同一种容貌,同一样的机遇,只不过有俊丑之分、年龄之别……
奇禄义的每一天,确实都在行走的路上,但能走向天国少之又少,长生天对奇禄义没有格外的关怀,假如,我们非得找出奇禄义与他人的不同,我想就是执着与虔诚,看起来执着与虔诚,每个人都能做到,但把时间拉长,尤其拉长到一个漫长的时间,就很难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