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季养生
明代医学家张景岳曾说过:春应肝而生,夏应心而长,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四季轮回的日子里,我们看过了春的明媚,领略到了夏的热情,收获了秋的浪漫,目睹了冬季的透明。也是这四季的转变,告诉了人们要顺应四时,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是一年的开始,天气转暖,冰雪开始融化,万物复苏,一切都是新的开始,到处都散发着生长的气息。
春季是我国农历的立春到立夏这一时间,也就是农历的一月、二月、三月,包括了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六大节气。春天是阳气生发的季节,人也应该顺应自然,聚积一冬的内热要散发出去,新陈代谢加快,气血趋向于表面,阳气蒸腾于外面,形成了阴胜于外而虚于内的生理状态。中医养生学认为:春属五行中的木,与五脏中的肝对应,是养生的关键时期,养生者在春季不要只关注于学习、工作,而忽略了养生。春季养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饮食养生
早春时节,气温仍然还很寒冷,人体为了御寒要消耗一定的热量来维持基础的体温,所以,早春期间应该注意热量的补充,食用一些热量高的食物。早春过后,气候开始由寒变暖,气温一日三变,细菌、病毒等开始繁殖,活力增强,容易侵犯人体的正常机能,而致使人生病,所以摄取足够的维生素和无机盐来加强人体的免疫力。
科学研究表明,在春天这个季节,以下食物具有较好的养生效果,大家可以经常食用。
小白菜、胡萝卜:可以补充人体所需,抵抗各种致病因素,增强人体免疫力。
黄豆、苹果、金橘:比较清淡,可增加食欲。
山药:具有健脾补胃、补虚弱的作用。
春笋:补充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
香椿:具有消风、解毒、健胃的作用。
菠菜:具有养血润躁的作用。
——起居养生
春季养生应该早睡早起。春季的到来,人体的阳气趋向于表面,皮肤舒展,汗腺分泌比较多,身体各个部分的负荷加大,而且人容易产生困倦。这时千万不可以贪睡,因为它不利于阳气升发。中医认为“久卧伤气”,因为躺久了会造成新陈代谢下降,气血运行不畅通,造成营养障碍。
因此,在春天应该早睡早起,睡眠时间尽量控制在八小时内,此外,经常到室外、树林中散步,和大自然亲密接触,这有助于提高夜间的睡眠质量,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消除疲劳,减少白天的困倦现象。
——运动养生
春回大地,在这春日融融的季节里,自然界到处都充满了生机勃勃的景象,万物复苏的同时,让人们更多的看到了生命的活力,这是个最适合锻炼的季节,但是春练要合理、适度,不要选择剧烈的运动。以免由于过度和损耗反而对人体养阳和生长产生不利影响,春天比较适合进行以下运动。
1.散步。
春天是欣欣向荣的季节,人也应该随着春的节奏去运动,散步是一种比较调节情绪的运动,它能使烦躁的心情平静下来,观赏周围的景色,呼吸新鲜的空气。所以或,散步是一种陶怡性情的锻炼方式。
2.做保健操
保健操有很多方式,如:广播操、健美操、此外,我国传统的健身方法还有很多,如:太极拳、气功、五禽戏等也是春季很好的锻练项目,日常生活中的爬楼梯、骑车、仰卧起坐等都是可以选择的项目。春季锻炼一定注意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要做到防寒保暖,谨防感冒的侵袭,还要注意防止意外,春练时要学会自我保护,防止受伤。
——疾病预防
春季是大地回春的美好季节,然而,总会有很多人出现嗓子疼、鼻音重等症状,究其原因,是因为您忽略了“春季病”的防御。春季我们应该预防哪些疾病呢?
1.呼吸系统疾病
初春,气候变暖,温热毒邪也开始活动,各种致病的细菌、病毒开始繁殖,导致流行性感冒、肺炎、麻疹的发病率频频增加。一些抵抗能力弱的人就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呼吸道黏膜,导致全身抵抗力下降,所以,一些疾病也会乘虚而入导致发病。这里我们为您提供一些小窍门,防止疾病对您的干扰。
喝醋杀菌法:在每次吃饭4喝点食醋,菜肴中拌些蒜泥和姜汁,可以有效的杀菌。
葱白汤与姜汤:熬一些姜汤可以驱散风寒。预防流行性感冒。
梨姜冰糖水:可以治疗酸痛,咳嗽。
2.肝炎
春季是慢性肝炎的复发季节,有支器管扩张的疾病患者,由于天气冷暖无常,常会引起咯血的症状。所以,我们也准备了一些抵抗的方法,为您提供参考。
保养肺肝:要做到防寒保暖,注意饮食,保持情绪稳定,不要过度劳累。
多吃银耳:银耳具有润肺生津、益阴养肝的功效。
菊花茶:具有平肝明目、预防感冒、降低血压的作用。
3、过敏性疾病
每年春暖花开的时候,许多植物的花粉由于量大体积小,在起风的时候容易传播,花粉一旦被吸入口腔或和皮肤接触后,会形成抗原刺激,如支气管哮喘、鼻炎、湿疹等。春天过敏性患者明显增多,所以应尽量少吃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外出时还要携带抗过敏药物。如果感到皮肤发痒、全身发热、咳嗽等,应该迅速离开。
2.夏季养生
夏季给人们的感觉总是骄阳似火、酷热难耐,人们的元气很容易受到影响。中医养生学认为:夏属于五行之中的火,与五脏中的心对应,阳气较为旺盛,所以,夏季养生养生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饮食养生
1.多喝汤
当人出汗比较多,体液损耗比较大的时候,多喝汤既能及时补充水分,又有利于消化吸收。喝汤最好喝豆类汤,绿豆性凉,具有清热解暑的功效。绿豆还可以和薄荷作成绿豆薄荷汤,绿豆与南瓜一起作成绿豆南瓜汤,绿豆和米仁一起作成绿豆米仁汤,绿豆和金银花一起作成绿豆银花汤。
2.多饮茶
茶叶作为一种饮料不仅清香可口,而且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在古时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上就有记载:“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多饮茶既能及时补充身体出汗后体内损失的水分,又有清热解暑的作用。
3.多吃粥
多吃粥类食品,是我国传统的保健方法,对于身体大有好处。用于防暑的粥品有荷叶粥、鲜藕粥、生芦根粥等。
4.多吃青菜
青菜含水分多,含蛋白质和热能少,是维生素和无机盐的主要来源,而且绝大部分蔬菜含有较多的纤维素,可以增加胃肠道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使粪便容易排出。尤其在炎热的夏季,多吃青菜对身体非常有利。
5.多吃苦味食物
夏天气温比较高,多吃苦味食物可以清泻解暑,健脾开胃,增进食欲。啤酒和苦瓜是夏季适合的苦味食品。
——运动养生
夏天由于气温高、湿度大,给运动健身也增加了困难,因此,如何健身是一个不太好解决的难题。究竟有那些运动适合于夏季养生呢?
1.旅游
夏日旅游的主要目的是消夏避暑,所以适合旅游的地区应该是海滨和山区。原因有二,首先是山地的气温相对较低,但昼夜温差大。海滨气候又称海洋气候,夏日里内陆已是烈日炎炎,但海滨却凉风习习。一般地说,气温的高低与海拔高度成反比。海拔高度每上升1000米,气温约下降5℃~6℃。其次是海滨与山区的环境宜人,空气清新。炎夏暑日,清凉的海风拂面而来,使人顿觉爽快,倦意全消。宽广松软的沙滩,为人们进行日光浴和海水浴提供了天然场所。因此,夏季旅游最好去海滨休息10天左右,这样非常有益于身心健康。
去山地旅游也有不少好处,一般地说,山地环境对人体健康较为有利的高度范围是中、低山区,即海拔高度在500~2000米左右的区域,它对人体健康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山地气候的疗养效应和山地环境中的某些长寿因素两方面。我国著名的山地气候疗养地有庐山、黄山、峨嵋山等,这些地区峰峦和山涧起伏,绿树成荫,山花烂漫,空气格外清新,呼吸这样的空气,可镇定情绪,预防哮喘发作,还能改善肺的换气功能。山区壮阔的自然景观、宁静透明的天际或变幻无穷的云海都令人心旷神怡。人们可充分利用山地的自然条件作短期疗养,避暑、爬山、游览和散步,通过这些活动,使心血管系统功能得到锻炼。
2.游泳
夏季参加体育锻炼,最好的项目就是游泳了。骄阳似火,热风扑面,游泳是最舒服,最健康的避暑方式,既锻炼了身体,又可祛暑消夏,一举两得。
游泳可以提高人的呼吸系统的功能。经过游泳锻炼后,能够充分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使体内组织细胞新陈代谢旺盛,游泳还能提高心血管系统功能。大大增强心脏的功能,减少代谢废物在血管壁上的沉着。
游泳的确好处很多,但它也不是任何人皆可参加的运动,下水之前,务必作一次彻底的体格检查。此外,游泳不应在饭后一小时内进行;游泳前还必须充分作好准备活动,以避免发生抽筋和感冒;在下水时,不要猛一下跳进水里,应先在水浅的地方用水洗洗脸、洗洗上肢、搓搓胸腹,使身体充分适应,再到水深的地方游泳。
——疾病预防
夏天的到来,让很多人都失去了往日的神采,而且还有很多人容易患病,因此需要积极预防。
1.感冒型腹泻
许多人在夏天总是轻易的就感冒,严重者还会附带着腹泻,大热天引发感冒的原因是因为夏天空气既闷热又潮湿,白天的温度高,大多数人的家里都开着冷气,体弱的人在一冷一热之间最容易感冒,轻微的会使全身酸痛不舒服,严重的会发热,头痛,许多人喝冷饮、吃凉性的食物,从而引起腹泻的症状。家中可以备一些藿香胶囊,减轻病痛。
2.夏季头痛
夏天气温高,室外热室内冷,一冷一热,常使得很多上班族有头疼的现象。这就需要我们合理的安排自己的起居时间,不要一味的赖床不起,而且,起居有时还可以帮助机体更好的吸收大自然的新鲜空气,使身体自内而外的调节,有益于身心的发展,此外常开空调的房间要保持空气的清新,经常通风、通气,如果头痛时要立即换一个清凉安静的环境。避免空调病的发生。
3.秋季养生
中医养生学认为,秋属于五行之中的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金属之秋”秋季虽然温和,但从节气的角度看来,秋季早晚温差变化大,所以,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养生。
——心理养生
秋凉后,秋风秋雨天气多,阳光少而暗淡,松果体分泌的“褪黑激素”相对增多,抑制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激素的分泌,生理浓度相对降低。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是唤起细胞工作的激素,它们的相对减少,使细胞“瘫痪懒散”,因此,人们就情绪低沉、多愁善感了,也就是我们说的悲秋。
秋季养生,远离“悲秋”情绪的困扰,调摄精神、保持健康平和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在秋天里,人们一定要保持精神上的安宁,只有这样才能减缓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还要注意不断地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季容平的特征,不使神志外驰,以保肺之清肃之气,这就是顺应秋季季节特点,在精神上养收的方法。用一句话来概括秋天精神调养的原则,即要做到心静神宁,而要达到这一点,就需要排除杂念,无所欲,无所争。
如果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看待人生,即使在多事之秋,也可以享受到秋季独特的美,拥有愉快、年轻、浪漫的心情。对中老年人来说,应明白有“心无其心,百病不生”的健心哲理,要收神敛气,保持内心宁静,不以物喜,不为己悲,以乐观开朗、宽容豁达、淡泊宁静的精神,克服秋季肃杀之气对心情的影响。
吴师机说:“七情之病也,看书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矣。”凄风苦雨使人愁时,不妨听一听音乐,欣赏一下戏剧,或观赏幽默逗乐的相声,把注意力转移到兴趣爱好上,可以使苦闷的情绪一扫而光。
——饮食养生
秋季吃东西要以甘润温养的食物为主,既不可过热,又不能太凉。这既是养阴润肺的重要原则,又是使情绪保持稳定平和的重要内容,不至于使心情过于郁结,也不至于使心情过于亢奋。
秋季的特点是由热转寒,阳消阴长,万物干枯凋零,气候干燥,人往往容易出现口干舌燥、便秘等症状,所以秋季要特别注意饮食的调理,经常吃一些清淡的食物和新鲜蔬菜,是调整胃脾的最佳时期。另外秋季的饮食保健要有放有矢,以健脾、补肝、清肺为主要内容。秋季还适合多吃粥,因为燥邪比较重,而燥邪最容易侵犯人体的肺脏,因此,秋季的饮食调理应该以防燥滋阴、滋补肺脏为主。古人认为“晨起食粥,推陈致新立膈养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以说,早餐最好喝上一碗粥,可以达到润燥滋阴的功效。
除此之外,还应注意饮食定时、定量,让肠胃生理机能维持正常的活动,使其有序地进行消化,不至于紊乱或过度消耗。饮食有节制益人,无节制则伤人。
——睡眠养生
睡眠充足,精神就好,精力也充沛,心情也愉快。在秋季三个月,秋风清肃,万物收藏,人们起居应与气候相适应,避免秋天肃杀之气对人体的侵害。秋季早睡,正符合人体需求。一方面弥补炎热夏季的睡眠不足,一方面由于气候变得凉爽正适合睡觉。
秋季睡眠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睡前不要喝浓茶
茶中的咖啡碱能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使人过度兴奋,难以入睡,而且饮用过多的茶会使夜间尿频,影响睡眠质量。
2.睡前不要兴奋
睡前不要进行剧烈运动或过度的娱乐运动,否则会使人的情绪持续兴奋,难以入睡,睡前要保持心态平和,这样有利于睡眠。
3.睡前不要吃太饱
吃太饱会加重肠胃的负担,影响消化功能,从而影响睡眠,睡前饥饿也不利于睡眠,人在饥饿状态下也难以入睡。
4.睡觉要防风
身体在睡眠状态下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降低,容易受风邪的侵袭,所以,在睡眠时要注意保暖,不可以让风直吹。
——运动养生
金秋时节天高气爽,是运动锻炼的最佳时间。坚持适宜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调心养肺,提高内脏器官的功能,而且有利于增强各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体对寒冷刺激的抵御能力。在秋季,可以进行以下几种锻炼方法。
1.登山
秋天是登山的季节,一般来说,秋季温差不是很大,天气冷热适宜,所以,利用这个时节去邀几个好友登山,也是一种有益于身心的活动。它可以调节关节的柔韧性和协调性。
2.冷水足浴
这是一种锻炼元气的方法,每次足浴前先用手掌摩擦足部,使足部变的温热,然后双足浸入冷水中,在用两足相互不断的摩擦,以至于到足部潮红,每次十分钟,可早晚各进行一次,它可以促进足部血管的强烈收缩,而且全身的生理功能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处于积极活动状态。有助于增强呼吸道的抵抗能力,可预防感冒。对冬季的防寒保健很有帮助。
3.旅游
趁着金秋,结伴去野外旅游,登高远眺,饱览秋花烂漫、红叶胜火等胜景,保持快乐的心境,那么所有忧郁、惆怅都会被丢在一旁,拥有愉悦和谐的心情,焕发出青春的活力。
4.冬季养生
冬季草木枯萎,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也是自然界万物闭藏的季节,人的阳气也要潜藏于内,因此,冬季养生的基本原则就在于“藏”中医养生学认为,冬属于五行中的水,与五脏中的肾相对应。所以冬季是一个需要好好保养的季节,一方面收敛过度的精力,另一方面顺应节令,在饮食和作息时间上配合调节,以此来增强冬季的抵抗力。
——饮食养生
1.适量补充无机盐
医学研究表明,人怕冷与饮食中无机盐缺少很有关系。专家建议冬季应多摄取含根茎的蔬菜,如胡萝卜、百合、山芋、藕等,因为蔬菜的根茎里所含无机盐较多。钙在人体内含量的多少可直接影响人体的心肌、血管及肌肉的伸缩性和兴奋性,补充钙可提高肌体御寒性。含钙较多的食物有:虾皮、牡蛎、花生、蛤蜊、牛奶等。
2.多补充含蛋氨酸的食物
蛋氨酸的转移作用可提供一系列耐寒适应所必需的甲基。寒冷气候使得人体尿液中肌酸的排出量增多,脂肪代谢加快,而合成肌酸及脂酸、磷脂在线粒体内氧化释放出热量都需要甲基。因此,在冬季应多摄取含蛋氨酸较多的食物,如芝麻、葵花子、酵母、乳制品、蔬菜等。
3.多补充热源食物
如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以提高肌体对低温的耐受力。尤其应考虑补充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鸡鸭肉、鸡蛋、鱼、牛奶、豆类等。
4.多吃些富含维生素B2、A、C的食物
寒冷气候使人体氧化功能加强,肌体维生素代谢也发生了明显变化,饮食中要及时补充维生素B2,以防口角炎、唇炎、舌炎等疾病的发生。维生素B2主要存在于动物肝脏、鸡蛋、牛奶、豆类等食物中维生素A能增强人体的耐寒性,应多吃些富含维生素A的肝脏、胡萝卜、南瓜、白薯等食物。维生素C可提高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对血管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应注意摄取新鲜蔬菜和水果。
——运动养生
随着天气逐渐变冷,很少有人在去坚持锻炼,日子久了,好不容易减下去的肉又重新出现在你的视线里。可是,大冷天如何锻炼呢?
1.衣着厚薄要适宜
冬季进行健身运动,开始要多穿些衣物,穿着衣物要轻软,不能过紧,热身后,就要脱去一些厚衣服。锻炼后,如果出汗多应当及时擦干,换去出汗的运动服装、鞋袜,同时穿衣戴帽,防止热量散失。另外,在室外进行健身锻炼更要注意保暖,锻炼后身体发热较多,总想凉快一下,但切不可站在风大的地方吹风,应尽快回到室内,擦干汗水,换上于净衣服。
俗话说:“寒从脚下生”,由于人的双脚远离心脏,血液供应较少,加上脚的皮下脂肪薄,保暖性差。所以冬季在室外进行健身活动特别容易感到脚冷。若头、背、脚受冷,冷空气从皮毛和口鼻侵人肌体,不但影响健身锻炼效果,还会感冒生病。平时有些健身爱好者喜欢穿健身鞋过冬这样不好。因为胶底鞋导热快,不锻炼时脚掌容易受寒,以至引发冻疮、关节炎等疾病热身活动要充分。
2.热身运动
由于气候寒冷,人体各器官系统保护性收缩,肌肉、肌腱和韧带的弹力和伸展性降低,肌肉的粘滞性增强,关节活动范围减小,再加上空气湿度较小,所以使人感到干渴烦躁,感到身体发僵,不易舒展。如果不做热身活动就锻炼,往往会造成肌肉拉伤、关节扭伤。所以在冬季进行健身锻炼时,尤其是在室外,首先要做好充分的热身活动,通过慢跑、徒手操和轻器械的少量练习,使身体发热微微出汗后,再投身到健身运动中。
3.环境要舒适
冬季人们习惯把健身房的窗子关得紧紧的。殊不知,人在安静状态下每小时呼出的二氧化碳有20多升。若是十多个人同时进行锻炼,一小时就是200升以上。再加上汗水的分解,消化道排出的不良气体等,致使室内空气受到严重污染。人在这样的环境中会出现头昏、疲劳、恶心、食欲不振等现象,锻炼效果自然不佳。因此,在室内进行锻炼时,一定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另外,冬季也不宜在煤烟弥漫、空气浑浊的庭院里进行健身锻炼。同时要注意,气候条件太差的天气,如大风沙、下大雪或过冷天气,暂时不要到室外锻炼。若想到室外锻炼,应注意选择向阳、避风的地方。
4.选择科学的锻炼方法
由于冬季寒冷,身体的脂肪含量较其他季节有所增长,体重和胸围相应增加,这虽然对瘦人增重长胖有益处,但肌肉轮廓、线条和力度的发展不够理想。因此,冬季健身要提高锻炼的强度和力度,增加动作的组数和次数,同时增加有氧锻炼的内容,相应延长锻炼时间,用以改善机能,发展专项素质,消耗体脂,防止脂肪过多堆积。另外,锻炼间隙要适当短一些,尤其在室外应避免长时间站立于冷空气中。如果间隙时间过长,体温下降,易使肌肉从兴奋状态疲惫下来,粘滞性增大,这样不但影响锻炼效果,而且再进行下组练习时容易受伤。
5.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
不要张大嘴呼吸,以免冷空气直接刺激咽喉,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及咳嗽。
——预防疾病
冬季气候的特征是气温低、空气湿度小、多偏北风、冷空气活动频繁、降雪概率较大,而人体五官与空气接触的机会较多,容易患病,因此需要积极预防。
1.鼻出血
鼻出血又称鼻衄,是鼻黏膜小血管,尤其是鼻中隔前下方动静脉血管网破裂引起。冬季气候寒冷干燥,鼻豁膜容易结痴,人们常用手挖鼻孔导致出血;冬季又是感冒和鼻炎发病高峰期,这两种疾病都容易引起鼻出血。因此,冬季应注意预防感冒和鼻炎,并克服挖鼻孔的坏习惯。
2.口角炎
口角皮肤和黏膜交界处潮红、脱屑、糜烂、皲裂、出血、疼痛称为口角炎。冬季空气干燥,嘴唇发干,如果用舌头去舔,唾液在干燥空气下立刻蒸发,从而越舔越干,导致嘴唇、口角干裂,因而口腔中的细菌乘机侵人口角,引发炎症。另外冬季进食新鲜蔬菜少,造成维生素B2缺乏也可诱发口角炎。因此,冬季应多喝水,多吃水果和蔬菜。
3.青光眼
青光眼是一种致盲眼病,多在冬季最冷的月份发作。其症状是眼痛、眼胀、视力减退,并伴有头痛、恶心等症状。平时一定要保持稳定的情、绪,避免精神紧张和过度兴奋;注意起居规律,不在黑暗处久留,防止瞳孔扩大,引起眼压增高在晴朗的天气下应适度参加户外活动,因为这样可增加眼底血管氧气的供应,减少血液中二氧化碳的聚积,避免眼压升高;在气候寒冷的恶劣天气里尽量减少外出,以减少对眼部的影响。
4.耳冻疮
耳冻疮的主要原因是耳部肌肤对寒冷(气温在10℃以下)的异常反应,还与肢端血液循环障碍、气血运行不畅等因素有关。耳朵的血液供应比其他部位少,除耳垂有脂肪组织可保温外,其余部分只有较薄皮肤包着软骨,里面的血管很细微,保温能力较差,因而很容易冻伤。耳冻疮的复发率很高,往往一年生冻疮,年年都复发。所以,冬季一定要注意耳部保暖。
冬季养生,要着眼于“藏”。具体到人体的精神活动,就是人们在冬季要保持精神安静,要想办法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动,最好能做到含而不露,经常保持思想清静、调神养生,还要学会调摄情绪,宠辱不惊。如果情绪实在难以控制,可以尝试疏泄法,把积聚、抑郁在心中的不良情绪,通过适当的方式宣达,发泄出去,以尽快恢复心理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