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王戎识李
晋代的宰相王戎,小时候就有见识。
七岁的时候,有一天,王戎和一帮小朋友去玩。
突然,发现路边有一棵李子树,树上结满了李子。小朋友一窝蜂地向李子树跑去。
只有王戎没去,有人路过这里,见此情景,感到十分奇怪,便问王戎说:“你为什么不跟他们去呢?”
王戎说:“那是苦李!”
那人问:“你怎知是苦李?”
王戎说:“如果这李子是好吃的,长在路边结那么多果,早被过路的人摘光了,还等我们去摘吗?”
那人摘来一尝,果然是苦的。
[简评]懂得生活常理,就有先见之明。
(第二节)曹冲称象
曹冲是三国时曹操的小儿子,他自幼十分聪明。
曹冲五六岁的时候,智力就像成年人一样。当时,东吴的孙权送给魏国一只大象,曹操从来没见过这种庞然大物,十分好奇,想知道它到底有多重。那时没有称巨物的称,他就问大臣,怎样才称出大象的重量。大臣们一个也想不出办法来。
站在一旁看热闹的曹冲,却满有把握地说:“我有办法!”大臣们哪里相信一个乳臭未干的娃娃呢,大家以为他闹着玩。但曹冲却一本正经地说:“现在先把大象牵进一只大船里,在大船的吃水线上划道记号。然后把大象拉出来,又把石头搬到船上,直至船的吃水线与象在船上时的一样,再称出这些石头的总重量,那就得出大象的体重了。”
大臣们听他这么说,大家无不拍手称奇,曹操听了,也格外高兴。
于是,按照曹冲的做法,结果知道了大象的重量。
[简评]囿于成规,难得独到见解,打破成规,可以另辟蹊径。
(第三节)镜烧敌船
公元前213年,罗马帝国派大批战船开进地中海和西西里岛,想征服叙拉古王国。.那一天,晴空万里,阳光灿烂,阿基米德和国王站在城堡上观察着海面。远处那一只只露出一些桅顶的罗马战船慢慢地越变越大。
叙拉古国与罗马几经水战,都被打得大败,只有城堡中很少兵力了,此时,国王把希望的目光投向阿基米德,询问道:“听说您最近叫人做了很多大镜子,这里面有什么名堂?”
阿基米德朝遥远的敌船一指说:“只要我们把罗马的战船消灭掉,他们就彻底失败了。而今天,他们灭亡的日子就要到啦,因为我们有太阳神助威。”
国王说:“您一向不信神,怎么今天倒对太阳神这么感兴趣?”’
阿基米德认真地对国王讲述一番,国王听了将信将疑,最后点点头说:“那么,就照您所说的试试吧。”
阿基米德让传令兵通知几百名士兵,搬来几百面聚光镜。大家在阿基米德的指挥下,往一艘艘敌船的白帆上反射去。不一会儿,敌船上的白帆冒出缕缕青烟,海风一吹,“呼”地起了火,火势越来越大。
罗马侵略者狂叫起来,纷纷往海里跳,有的被烧死,有的被淹死。后面的战船以为叙拉古人施了什么妖术,吓得连忙调转船头逃窜。
叙拉古国王兴奋地问阿基米德:“您这些镜怎么真能向太阳神借来火呢?”
阿基米德说:“这镜子是凹面的,它反射出的阳光能聚集到一点,这叫焦点,焦点的温度非常高,从焦点发出的光,射到易燃物上,就能点着火。不过,假如没有太阳的帮忙,我们是无法取胜的。”
[简评]科学就是法宝,懂得它就会显神通。
(第四节)王冠揭秘
地中海的西西里岛上的叙拉古王国的国王,叫金匠做了一顶纯金的王冠,漂亮极了。可大臣却窃窃私语:“谁知道是不是纯金的。”
国王听了这种议论后,就叫人把王冠称了一下,发觉王冠和交给金匠的金子一样重,没法辨别王冠里面有没有含别的金属。国王就把聪明的阿基米德召来,让他弄个水落石出。
面对这顶做工精致的王冠,阿基米德不禁犯起愁来,他左思右想,一连好几天,都想不出办法来。
一天,他在浴室里洗澡,浴盆里放了一大盆水。
阿基米德坐下去,忽然觉得浑身轻飘飘的,身子浮动着,盆里的水哗哗地溢了出来。
这个现象,忽然触动了他的灵感,他高兴地从浴盆里跳出来,大声喊道:“我知道啦!我知道啦!”
咦!这老头疯了吗?瞧,他浑身上下一丝不挂。
其实,阿基米德没有疯,他解开了一个重要的秘密,一时有点忘乎所以。
当阿基米德发觉大家在一旁嘲笑他,低头一看,才知道自己赤裸着身子。马上回屋胡乱地穿上一套衣服,进王宫去了。
他给国王做了一个实验,并断定说:“这顶王冠里含有其他金属!”
国王问:“为什么?”
阿基米德说:“从实验可知,金子重,体积小,排出的水也少;银子轻,体积大,排出的水量多。如果王冠是纯金的,那么它跟重量相等的纯金块,体积应该一样大;放进水罐子里溢出来的水多,说明王冠不是纯金的。”
国王忙派人把金匠抓起来一查问,果然是用同样重的黄铜代替,铸在金冠内层,王冠中掺假的秘密就这样被揭开了。
阿基米德从这个方法中,发现了物理学上用途极广的“浮力定律”。结果,不仅解决了王冠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在科学上为人类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直到今天,我们还在应用阿基米德定律呢!
[简评]思想的火花往往从生活中生发。有心人围绕一事,常常进行冥思苦想也不得其解,但是无意中因某一寻常现象而灵感顿生,大觉大悟。
可是,没有入迷的探究,没有苦心的思考,灵感是不会产生的。
(第五节)“困”与“囚”
东汉时,有个名叫徐儒子的南昌人,11岁时和一位颇有学问的郭林宗交往。
有一天,他见郭林宗要砍庭院中的一棵树。徐儒子感到很奇怪,就问郭林宗:“这棵树长得挺好,为什么要砍掉呢?”
郭林宗说:“这院子方方的,里面有棵树,就像一个‘困’字,很不吉利。”
徐儒子听了,不觉笑了起来,他随手在地上写了一个‘囚’字,然后说:“您看,照您的意思,如果砍掉了这棵树,人住在正方的院子里,不是更不吉利了吗?”
郭林宗尽管学问渊博,竟被徐儒子说得心服口服,最终没有把树砍去。
[简评]以谬破谬,一语赛过千言。
(第六节)一言为定
战国时,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革新。
当新法令制定好后,为树立新法的威信,于是,商鞅叫人在国都咸阳的南门立了根大木头,公布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搬进北门,就赏给他十两金子。”
大家感到奇怪,没有敢动。商鞅又把赏金提高到50两。
有个人将信将疑地去搬了,果然如数得到赏金。
人们这才相信,商鞅说话是算数的。商鞅随后就颁布了新法令。新法令的施行,大大地推动了秦国社会各项事业的变革,使秦国由弱国开始变为强国。
[简评]不失信于人,任何事业都会成功。
(第七节)阿豺折箭
吐谷浑的首领阿豺有20个儿子。一天,阿豺对他们说:“你们每人给我拿一支箭来。”他把拿来的箭一一折断,扔在地下。
过了一会儿,阿豺又对他的同母弟弟慕利延说:“你拿一支箭把它折断。”慕利延毫不费力把它折断了。阿豺又说:“你再取19支箭来把它们一起折断。”
阿豺意味深长地说:“你们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单独一支容易折断,聚集成众就难以摧毁了。只要你们同心协力,我们的江山就可以巩固。”
[简评]团结就有力量,分裂便会危亡。
(第八节)牧童和狼
两个牧童进山,走到一个狼窝跟前,发现窝里有两只小狼。两人商量了一下,便一人捉了一只,各自攀上一棵大树,彼此相距几十步。
一会儿,大狼回来,进到窝里不见小狼,显得十分惊慌。这时,一个牧童在树上拧小狼的蹄子和耳朵,故意让小狼啼号,大狼听到后,循声仰望,怒不可遏,疯狂地扑到树下,一边咆哮,一边在树干上乱爬乱抓。
另一个牧童,在另一棵树上也拧得小狼呜呜叫,大狼听到后,又循声回顾,这才发现还有一只小狼也被捉到树上,立刻丢开这个赶到那棵树下,和先前一样又是一阵咆哮爬抓。
前一棵树上的小狼再叫起时,大狼又返奔过去。就这样,大狼不住气地咆哮着,不停地奔跑着,不断地抓爬着,来来回回几十次。后来,它的脚步越来越慢,叫声越来越弱,接着便气息奄奄地倒在地下,直挺挺地躺在那里抽搐,过了些时候,终于一动也不动了。两个牧童下树一看,这只大狼已经断气死了。
[简评]以逸待劳,惹敌奔命。
(第九节)望梅止渴
三国时期,曹操领兵征讨张绣,一连走了几百里旱路。此时,正值盛夏,骄阳似火。士兵们渴得口焦舌燥,个个显得有气无力,士气十分低落。
曹操心里很着急,可一时没有办法。走着走着,前方出现了一片树木的影子,曹操望见林子,急中生智,只听他朝士兵们大喊一声:“快看呀!前面有一大片梅林,结满了青梅,又甜又酸!”士兵们一听,顿时腮帮酸了,嘴里直流口水,大家精神倍增,努力向前奔走而去。
待到那片树一看,哪来的梅子啊!那不过是片灌木丛罢了。但是,由于刚才曹操那句话,士兵们的口渴都给止住了,于是,这支队伍按时达到了预定的目的。
[简评]一言能解千军渴,妙!
梅子是最易刺激人们产生唾液的典型食物。只要食过梅子的人,每当提起梅子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地流涎欲滴,这奇怪的生理现象,被称为条件反射。
(第十节)司马光救溺童
司马光是宋朝著名的史学家。他编撰的史学巨著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他勇敢救溺童的事迹,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也广为流传。
小时候,司马光和一群小朋友在院子里玩耍,大伙玩得很痛快。忽然听到“扑通”一声,一个小朋友掉到水缸里了。
这水缸又高又大,里面装满一缸水。小朋友们见自己的小伙伴掉进水缸里,个个都给惊呆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吓跑了,只有司马光没有哭,也没有跑,此时,他正想叫大人来救溺童,才跑出院子,他却马上又立住了脚,原来他在看中了一块石头。
司马光抱起那块石头,连忙跑回院子里,向着水缸用力砸去,只听“喀嚓”一声,水缸给砸了一个大洞,水从洞里哗啦地流了出来,一会儿就流光了,掉进水缸里的小朋友也得救了。
司马光救溺童的故事,很快传遍了东京、洛阳一带,大家都称赞司马光是个勇敢、聪明的孩子。画家们还把他救人的事迹画成画,题名为《小儿击瓮图》。
[简评]遇事惊慌无济于事,沉着果敢奇谋顿生。
(第十一节)田忌赛马
战国时期,齐国大将田忌经常和齐威王及宫廷的公子们押赌赛马。田忌的马老是跑不过齐王的马,输掉了不少钱。后来,他听从孙膑的指点,胜了齐威王。
孙膑看到那些马的足力,相差并不远,于是对田忌说:“用您的下等马跟威王的上等马比,用你的上等马跟威王的中等马比,用您的中等马跟威王的下等马比。”
田忌按照孙膑的方法和齐威王比赛,当威王的上等马与田忌的下等马比赛时,田忌的马落后了一大截,观众都捧腹大笑,田忌输了一千金。
但当威王用中等和下等马跟田忌比赛时,田忌都获得了胜利,反而多赢了一千金。
[简评]谋划得当,稳操胜券,指挥失策,满盘皆输。
(第十二节)藏使解难
唐朝时,西藏王松赞干布,听说唐太宗的女儿文成公主既漂亮又能干,于是派大臣东赞去求婚。这时,印度、波斯等好多国家也派了使臣到唐朝求婚。
唐太宗决定让求婚的使臣们比赛智慧,他说:“哪个最聪明,就把公主许配到他们那里去。”
开始,唐太宗叫人牵来100匹马驹,100匹母马,叫使臣们找出哪匹马驹是哪匹母马生的。别的使臣都把毛色相同的马驹与母马分在一起,结果都错了。东赞却不是这样,他先把马驹与母马分开关起来,隔了一夜,才把母马一匹匹地放到马驹中去,马驹一见自己的妈妈来了,连忙扑上去吃奶,就这样一匹匹地放,一匹匹地找,最终全部分了出来。
接着,唐太宗再出一道难题:他叫人找来一根两头削得一样大,又一样光滑的檀香木,问使臣们,哪一头是根,哪一头是梢。使臣们没有一个能够答得出来。东赞用一条绳拴在檀香木的中央,然后把它放在花园的池塘里,他指着下沉的一头说:“那下沉的一头是根,这浮着的一头是梢。”唐太守连连点头。
最后,唐人宗在使臣们面前放一块巨大的玉石,要他们把上边一个洞眼用线穿起来。这个洞眼很小,再说,从这头到那头,要经过一条曲而长的孔道。使臣们一个个试着穿,怎么也穿不过去,东赞也在一边感到为难。忽然他见地上有一只蚂蚁在蠕动,于是,他心生一计,他把丝线拴在一只蚂蚁的腰上,然后把它放到孔眼上去,他向着孔眼慢慢吹气,又在孔眼的另一头,放了些蜜糖,那蚂蚁就扭动着腰肢,努力地向前爬着。就这样,把丝线穿了过去。
唐太宗见三道难题都让东赞解了出来,就答应把文成公主嫁到西藏去了。
[简评]通晓事物的本性,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否则,将一筹莫展。
(第十三节)以桃杀士
春秋时代,齐国有个贤臣叫晏婴,他是齐灵公、齐庄公和齐景公三朝的元老。晏婴为人正直,又足智多谋,因此,深受人们的敬重。
当时,齐景公手下有三名勇士,他们是公孙接、田开疆和古冶子。这三个人虽然有勇力,但却恃勇而骄横,简慢而无礼,这样的人留着迟早会出乱子的。
齐景公很想把他们除掉,但怕手段激烈了,会发生变故,担心他们三人合力抗拒,难以对付。于是他请晏婴商量对策。
晏婴说:“这三人都是有勇无谋之人,不晓得长幼的礼节。大王只要使人送二个桃子,告诉他们:有功的,可以食桃。使他们三人自相残杀。”
景公按晏婴的计策行事。
公孙接第一个跳起来,拿了个桃子,说:“我曾经跟随大王去打猎,要不是我,大王早被猛虎害了,论功劳,应该有我的一份。”
田开疆说:“我曾好几次率兵击退了敌人的大军,论功劳,也应该有我的一份。”说完,也拿了个桃子。
古冶子看到二个桃子都被抢光了,大为恼火,破口大骂起来:“呸!你们算什么东西!想起我老古曾经跟随大王渡河,当时有只大鳖咬住了大王的坐骑,我纵身水里,顺着水流九里多才把大鳖杀了。当时,我左手抓住马尾,右手提着鳖头,从河里一跃而出,大家还以为是河伯出现呢!论功劳,你们还算得了什么?快把桃子还我!”说完,把剑拔了出来,摆开了架式。
公孙接和田开疆那里肯还。后来,公孙接叹了口气,他说:“罢了!罢了!如果论起功劳,我当然比不上你,我若把桃子吃了,显得我太贪了;反过来,我若把桃子还了,也未免太没种了。唉!我真是进退两难了,不如死了吧!”说完,拔剑自杀了。
田开疆看到公孙接死了,也跟着拔剑自杀了。
古冶子看到两个朋友竟然为他而死,他说:“我若独自活下去那就是不仁,一定会被天下人耻笑,这样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于是,也自杀而亡。
齐景公下令以士礼来安葬他们三人。
[简评]令敌争斗,使敌自灭。
(第十四节)水土异地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就对左右大臣说:“晏婴是齐国一个能言善辩的人,如今要来我国,我想羞辱他一番,用什么办法好呢?”
左右大臣向楚王献了一个计策,楚王听着连连点头称妙,得意异常。
不久,晏子来到楚国,楚王为晏子设了丰盛席,在宾主正当畅饮之时,两个小吏捆着一个人走到楚王面前。
楚王故意问:“捆着的是什么人?”两个小吏回答说:“是个齐国人,因偷盗犯了罪。”
楚王转过脸来,望晏子说:“齐国人生来就喜欢偷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