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读术教你怎样说话,这些说话的技巧可以帮助形成良好的沟通机制,在沟通的双方中产生良好的心理共鸣。请认真学习……
●巧“问”
与陌生人第一次见面,常常找不到可以聊天的内容,气氛会显得尴尬而使双方都不自在。怎样才能打开僵局呢?关键在于“有话可说”。怎样才能有话可说呢?关键就在于你的发问方式了。问题提得好,别人就有话可答,如此一来一往,双方才能达到良好沟通的目的。发问是一门艺术,只有恰当的提问,才能使沟通的过程和结果朝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关于提问的重要性,如果你是一名教师,绝对能深切地体会到。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面对水平良莠不齐的学生,如何能有效地提问,设置问题的难度和角度,才能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有所收获。还有广大的记者朋友们,当你们采访的时候,是否也感受到提问的艺术呢?
提问的目的是获取信息,当然提问也是转移话题、打破僵局的有效手段。所以提问时要有意识地把对方的思路引向我们问话的目的上来。提问时还应注意你的语气,要让对方感受到你的诚意,使之不好意思拒绝。如果你碰到这种情况,你的同事向你借了点钱,因为是临时看中了某某东西,而刚好身上又没带零钱,只好向你开了口,你把钱借给了他。结果接下来的数日,他好像完全忘了还你钱。向别人催款好像不是一件很好意思开口的事,再说又不是很熟的人,借的钱也不多。这时候,你只要问得巧妙,对方绝对能想起来。“哇,你这个真的很好看!你在哪儿买的呀?”你先称赞了他的东西,然后问他在哪儿买的,自然就会引导对方去回忆当天买这个东西的情景,如果这样他都还不能想起来还你的钱,只能说明他也太爱占小便宜了。
如果对方问你:“这两个,你喜欢哪一个?”你应该就只会回答:“这个或那个。”然后就没有什么话可说了。但是如果对方换一种方式问你:“你喜欢什么样儿的?”你的回答就绝不会仅仅局限于两个中的一个了,你会有更多发挥的空间。
比如像以下这些问题就会让回答的一方有更多的交流空间。
“您对他这个人怎样看?”
“您觉得对这件事该怎样处理?”
“您喜欢吃什么菜呢?”
“您为什么总是讨厌他呢?”
“您需要我做些什么呢?”
“您近来工作怎么样?”
所以,问句中的疑问词很关键,有些疑问词会让对方可以有很多话跟你交流,而有些疑问词可能只会让对方回答出简单的“是或不是”。所以请你常常以“怎样”、“为什么”、“怎么”、“什么”、“如何”等疑问词来提问。
这样的提问就显得很开放,给对方留有足够的空间,让对方能发散思维,畅所欲言,把自己的想法尽可能多地讲出来,我们也得到了更多有关对方的有效信息。
而有些提问选用的疑问词就相对比较封闭了,比如“哪个”、“哪里”、“是不是”、“可不可以”、“会不会”等等,这些词就局限了对方的回答,对方只需简短的“是”、“不是”或其他个别单词就结束了回答。然后呢?然后你们又是一片沉默,谈话陷入僵局……
●巧“答”
有问有答,沟通才能继续。积极回答对方的问题除了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能表达对对方的尊重和重视。如何做到积极呢?
首先要听懂对方的问题,而且要保持一种诚恳的态度,这也是尊重对方的表现,如果总是“嗯?”或“不好意思,刚刚您的问题我没有听清楚。”对方绝对不想再问你第二次。对方在陈述自己的问题时,为了表示你正在听,应该适时向对方发出你正在听的信号,比如适当地点点头。回答完后,顺便反问对方,“那么,你又是怎么看的呢?”使沟通能够持续进行。
●巧“说”
说话乃是一门学问,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如何说好话,如何用好的方式说话,都是我们要注意训练的,因为语言直接影响你的沟通。
先扬后抑的说话方式
“人告之以过则喜”,这是《论语》中的一句话。恐怕只有像孔子那样的圣人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我们都是普通人,试问有几个人听到对方说自己的缺点还能高兴起来呢?“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真正能听得进逆耳忠言的人又有多少呢?所以,在你想指出对方不足之前,不妨先说说他的优点。
这一招是很多会说话的上司惯用的方法。比如要批评秘书打印文件时出现了错别字,懂得说话艺术的上司肯定会先表扬一番,“你今天这套衣服完全衬托出了你出众的气质!”听到如此赞美,秘书肯定心花怒放,然后才委婉地指出:“要是你在打字时能再仔细点,你就更完美了。”这样的“批评”有谁不能接受呢?
先称赞对方,使对方心情愉悦,身心舒畅,从而一定程度上拉近了双方的距离,然后再一步步地将自己的想法委婉地提出来,由于有了之前愉悦的心情做铺垫,所以虽然是一些相对而言不太好听的话,对方也能将你的话一层层地听下去,易于接受,而不至于一开始便火冒三丈,不欢而散。
勿踏“雷区”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寒,做了皇帝后自然少不了有昔日的穷哥们儿到京城找他。有位朱元璋儿时一块儿光屁股长大的好友,千里迢迢从老家凤阳赶到南京,几经周折总算进了皇宫。一见面,这位老兄便大嚷起来:“哎呀,朱老四,你当了皇帝可真威风呀!还认得我吗?当年咱俩可是一块儿光着屁股玩耍,你干了坏事总是让我替你挨打。记得有一次咱俩一块偷豆子吃,背着大人用破瓦罐煮。豆还没煮熟你就先抢起来,结果把瓦罐都打烂了,豆子撒了一地。你吃得太急,豆子卡在嗓子眼儿还是我帮你弄出来的。怎么,不记得?”朱元璋雅兴顿失,当着后宫佳丽和众奴才的面揭自己的短处,让这个当皇帝的脸往哪儿搁。盛怒之下,朱元璋下令将之痛打然后逐出宫外。
每个人都有不光彩的一面,都有不愿意被人提及的隐私。说话一定要有分寸,一定要看场合,不要不假思考地一股脑将别人不堪的历史全盘托出,又或是直接揭别人的短处。每个人都是有自尊心的,将心比心,要是你也以同样的方式被对待,你会好受吗?所以当涉及到会令对方尴尬的话题时,最好绕道而行,避开不谈。实在回避不了,也应该采取委婉含蓄的说法。
一旦触及到了对方的隐私和短处,就相当于踏进了社交的“雷区”,一旦踩中,后果便不堪设想。要善于发现对方身上的优点,别总拿对方的痛处大做文章。
下面再归纳几条说话的原则:
说话时注意语气,多用“能不能”、“可以吗”、“好吗”这样的语气。
不要只顾自己高谈阔论,也给对方说话的机会。
对方说完了你再说,不要插话。
多说对方关心和感兴趣的事物,而不只是自己所关心的事物。
态度永远是第一位的,诚恳、积极、认真。
适当赞美对方,必要的恭维之话也是不可少的。
●让对方无法说“不”
A:“明天你有空吗?”
B:“不,我没空。”
A:“一起吃晚餐好吗?”
B:“我真的没空。”
像这种邀约方式很容易就被对方拒绝了,因为你的问题给了对方说“不”的空间,你让对方在头脑中形成了如何拒绝你的思维渠道。
冷读术教你如何让对方无法说“不”,封锁掉对方说“不”的任何机会,如果你这样说:
A:“明天我们一起去吃饭还是去看电影?”
B:“明天我没空。”
A:“那么就一起去吃晚餐吧?”
B:“嗯,吃晚餐的时间还是有的。”
提问方式变了,结果就不一样。当有两种选择,而被询问“哪一种好”时,对方就会去想是哪一种更好,而不会出现“不”的念头,如果回答“不”,倒显然有点答非所问了。
比如卖煎饼,有些人喜欢吃素的,有些人喜欢加点肉。如果你问买煎饼的:“加不加肉?”对方有可能会回答:“不加,要素的。”但是如果你运用这种冷读说话策略,这样问:“加猪肉还是牛肉?”回答“不加肉”的肯定不多,对方只会在“猪肉”和“牛肉”之间做出选择,这样一来,卖煎饼的收入自然会增加不少。
这种冷读策略,不会让你轻易就被人拒绝,让你被人拒绝的尴尬场面不再重演,在人际交往中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