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科学家发现,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内的水分会慢慢耗光。如不及时补充身体所需水分,人体会出现缺水危机。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斯科沃尔佐夫近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喝水的学问。他发现,人出生时水分占身体重量的90%,到长大成人后,身体内水分所占比重逐渐降到70%,随着年龄增长,这个比例会继续下滑至50%。这个落差是惊人的。老年人身体里的水分相对减少,所以更要注意补充水分,那么怎样饮水才更科学呢?
老年人喝水应多次适量。由于老年人感觉较迟钝,对体内缺水的自我感觉不灵敏,体内缺水时不易感到口渴,不口渴就不喝水,还有些老年人为了避免起夜就减少饮水量,这样都是不对的。由于年龄的增长,人体各种脏器的代谢和功能都将出现衰退,如果长期缺水,则会加速体内脏器及其功能的衰退,尤其是心血管系统功能的衰退更明显。首先,体内长期缺水,血量减少,血流速度慢,血液粘稠度增加,容易导致心脑血管形成血栓,导致心肌梗死。其次,体内水分减少还会影响肾脏排泄废物的功能,体内代谢产物堆积,容易使身体发生酸中毒。因此,为了健康,老年人要养成每天喝水的习惯。老年人喝水应当适量,每天以1000~1500毫升左右为宜。一般应分多次饮用,一次喝大量的水容易使血容量猛增,加重心肾负担。
老年人炎夏补水很重要。现在很多老年人关注自己的生活质量,经常锻炼身体,夏天也不例外。但是由于锻炼的时候不注意饮水,就容易引发中风。锻炼时老年人提内水液消耗大,要学会主动饮水,少量多次饮一些白开水、淡盐水、淡茶水、菊花茶、绿豆汤、酸梅汤等清凉饮料,但切忌一次饮水过多,应少量多次,以免增加心脏和消化系统的负担。夏天出汗多,老年人身体内的血液粘稠度易增高,血管自动调节机能降低,容易引起脑缺血,严重的还会引发中风。所以夏天进行户外活动时,要及时补充水分,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
老年人冬季更应注意补水。冬季是许多老年性疾病多发的季节,其病死率远高于其他季节,而这与冬季气候寒冷,人体各种功能下降有关,这时候的气候阴气较重,而老年人本来体质就较弱,阴寒侵体,老年人易抵抗不住,发生猝死。老年人体内津液不足,不仅会使血液在总容量方面有所减少,而且会使血液黏性增大,浓度增高,尤其在清晨更会出现这种状况。由于缺水,使得老年人肌体细胞内液更趋减少,诱发各种老年性疾病。所以老年人冬季要养成自觉饮水的习惯,并以喝白开水为好,温度在20℃~25℃为最理想。这样就能提高老年人体内细胞的活性,减少疲倦感。如果不适应水温,可自行提高,但不要太热。
老年人喝水的三个黄金时间:
1.晚上睡前半小时一杯
据专家研究,老年人晚间睡前不喝水,可导致血浆浓缩、血液粘稠度升高和血栓形成。对于老年人或患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晚间睡前饮一杯水,可以预防梗死。许多老年人不愿起夜,所以在晚餐后不喝水,其实老年人膀胱萎缩,容量减少,不饮水照样要起来排尿。睡前这杯水可以适当加一些蜂蜜,对预防便秘可以起到一定作用。
2.半夜醒来一杯
老年人心肌梗死和脑梗死常发生于天快亮和起床后的两三个小时里。这是因为老年人由于肾脏收缩功能减退,夜间尿多,容易致使体内缺水,使血流粘稠,心脑血流阻力加大,易引发心脑血管病变。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病的老人来说,因血管内膜发生变化,血液黏滞性偏高,易形成缺血性脑中风,夜间缺水更增加了这种危险。所以说,半夜醒来一杯水很重要。建议老年人睡前就将一杯水置于床边,方便起夜后饮用。
3.清晨起床后一杯
老年人在夜间睡眠时体内相对缺水,导致血液浓缩、血流缓慢、机体代谢物堆积。早晨起床后,首先饮一杯水,可即使稀释过稠的血液,促进血液流动,有预防脑血栓、心肌梗死等疾患发生的作用。当天气炎热或饮食过咸时,更应多喝些水,这样既可以补充流失的水分,又可以将体内的废物及时排出体外,防止体内环境酸化而损害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