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074100000015

第15章 世界遗产(6)

1909年的中国,清政府已经走到了崩溃的边缘,金石学家罗振玉按照惯例踱进苏州胡同一家字画装裱店。突然被店中所挂古代文书所震惊,多方打听,才知道是一个叫伯希和的法国人送来的,罗振玉找到自己的同学王任俊、蒋斧、董康等人一起要求伯希和在六国饭店当众展示他手里的古董,得意忘形的伯希和在罗振玉等人的追问下,终于说出这些古书来自风沙弥漫的敦煌莫高窟。罗振玉等人痛心疾首,这以后,他们每天都要到八宝胡同伯希和住所来观看、抄录伯希和手里的敦煌文献。中国的敦煌学就这样在匆忙中开始了它辛酸的历程。罗振玉急不可待地将敦煌劫难的情况报告给了学部左丞乔书南,由他下令给陕甘总督,就地封存莫高窟藏经洞,并且拨款库银6000两,让敦煌县令收集散失的文物。新疆巡抚何彦生负责将藏经洞内全部文献解送北京。

王圆在押运车辆到来之前,悄悄地把许多珍贵写本藏在了两个大转经桶里,这些珍贵文献最终被1914年第二次来到敦煌的斯坦因,和日本大谷探险队运到了国外。运往北京的敦煌文献,沿途受到各地官吏燕过拔毛似的掠夺。尤其是负责押运的何彦生,在到达北京后,直接将车队拉回了自己家,指示他的儿子把所有经卷写本检查一遍,凡认为不错的一律窃藏。

他们还将其他文献撕开,来补充卷数的不足,这些藏本最终以八万日元卖给了日本人,这是敦煌劫难中最为令人愤慨和心酸的一段。

尤其不可思议的是1920年,一批在十月革命中流亡出来的白俄官兵窜入中国境内,被当时的中国地方政府扣留,敦煌的官员把残破的莫高窟作为监狱,竟把这大约550名沙俄官兵全部关了进去。潦倒的沙俄官兵把绝望的心情发泄到了敦煌的壁画上,于是这里留下了斯拉夫语的下流话和他们部队的番号,还有烟熏火燎的痕迹。就在敦煌继续遭受煎熬的同时,为抢救敦煌文化遗产的中国学者,出现在欧洲的图书馆与博物馆中。

王重民、向达、姜亮夫是当时政府派遣学者中的年轻人,王重民在巴黎国民图书馆写本部,对伯希和盗窃到法国的敦煌经卷做编录工作,他请姜亮夫去帮忙,姜亮夫于是走上了抄录欧洲所藏敦煌卷子的道路。他放弃了考古学位,只是在国民图书馆内不顾一切地抄录与拍照。

敦煌藏经洞文献的流失,导致了国际性敦煌学的产生,然而,敦煌文献流失到世界许多国家,又打乱了敦煌文献的系统性,给敦煌学的研究、发展带来了困难。直到现在,世界各国所藏敦煌文献,还有多少没有被解读,还有多少被封存在仓库或者文件柜中,没有面世,还有多少作为收藏品束之高阁,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们很难说出来。

莫高窟绵延千年的文化以及藏经洞无法估量的价值,是我们为之骄傲的文化遗产,但同时也是我们民族的一段伤心历史。敦煌研究院的工作人员,至今仍在清理十月革命之后白俄逃兵在洞窟内留下的污渍。污渍总有一天会被清理干净。流失在海外的敦煌文物,最终都会回到这里。

紫禁城·天坛·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布达拉宫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将皇帝的权力推向顶峰的应当是明代。明永乐帝朱棣,在明王朝又是最具帝王威仪的一位。在他执政的岁月里,许多事件被载入史册,如重建长城、郑和下西洋。而朱棣登基后,要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为自己建造一座豪华、宏大的宫殿。

紫禁城

紫禁城,中国规模最大的皇帝朝寝之地,黄色的琉璃瓦、红色的墙,是这里的基调,这种基调的构成,主要出自中国古老的思想,以黄色代表中心之地,以红色代表光大吉祥。

这种色彩也显示了皇帝所居住的紫禁城应为天下的中心,金碧辉煌。

明朝将蒙古人统治的元朝灭亡,重新建立起了长达276年汉人统治的统一王朝。

绚烂豪华,规模宏大的紫禁城,也正体现着皇帝权力的至高无上。

明王朝第三位皇帝永乐帝是洪武帝朱元璋的第四子,在公元1403年继承了皇帝之位。

永乐帝继承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以及全部的国家财政,使得他在事业上得以长足的发展。长期守任于北方的永乐帝,曾在北京这块土地上度过了20多个春秋。他即位后,在42岁的时候又下诏在北京营建紫禁城。

从上空俯望紫禁城,穿过天安门、端门午门,在午门过后就是紫禁城内。这里的建筑物都排列在一条直线上。

永乐帝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完成了中国的这座巨大宫室,集中国古代建筑技法为一体的紫禁城,时至今日仍是值得夸耀的国宝级文物。

紫禁城的太和门是外朝的正门,永乐帝在太和殿召见官僚,并处理政务。

穿过太和门就是宽超过三万平方米的太和殿广场。

举行盛典时,文武百官、马匹、仪仗队近一千人在此整齐地排列谒见皇帝。由于过于的宽广,许多人根本看不到殿内的皇帝。

紫禁城的太和殿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砖木结构建筑,向太和殿延伸的御道上,雕有云和龙的纹样,有块御道石重达200余吨,当时这块巨石运来北京时,采用冬季沿途打井,用水泼成冰道的方式,据记载沿途共打井140眼,同时拉拽的民工就超过了两万人。

太和殿是皇帝举行即位仪式、婚礼大典等的殿堂。紫禁城传说是由天帝派遣的九条龙筑起的,天帝住在宇宙的中心——紫微星,紫禁城之名便由此而来。

位于中央的宝座也只有授予天命的皇帝才能坐。

太和殿在紫禁城建成后不到百日便毁于大火,永乐帝认为这是天地之意。直至第六代正统帝即位五年时才重建太和殿。

在宝座正上方的屋顶上,雕有一条金色的龙,龙犹如吊顶一样,口中嵌着一个巨大的球镜。传说若非天命的皇帝坐上宝座,龙口中的球镜便会落下,置此人于死地。

皇帝在太和殿举行庆典时,作为准备场所和休息之地是位于太和殿后方的中和殿及保和殿。

永乐帝在营建紫禁城时,将处理各种政务公事的场所——外朝,和皇帝的个人生活场所——内廷分开了,在宝和殿的后侧是内廷,也就是皇帝的住处。

内廷的进出口乾清门前,放置着雌雄各一只金狮。通常容许进出内廷的只有侍奉皇帝、皇后的宫女和宦官。这对金狮身后,便是这紫禁城里,禁地中的禁地——内廷。

据统计营建紫禁城的砖块在八千万块以上,然而大量的砖块,竟来自数千公里以外的江苏。当时从南方来京的漕运船只,每一艘都必须携带一定数量的砖块,这样不间断的运送长达十年之久。太和殿广场也铺上了厚厚的砖层,最厚的地方砖层竟超过了5米。

在紫禁城内廷中生活着的皇帝,其护卫是由皇帝的御林军与宦官承担的。到了明朝的末期,宦官的人数达到了10万人。

在内廷的最深处有一个叫北屋所的地方,这里曾是(敬事房)太监的工作场所。

敬事房的太监是服侍皇帝夜生活的。当皇帝想休息时,将数十册的妃子名簿交由皇帝选择,并负责将选中的人送往皇帝的寝室。

在永乐帝之后,这座皇城里又先后生活过23代帝王,他们和永乐帝一样享受着这种奢靡的生活,同样也享受着这座宫室给他们带来的帝王威仪。

中国古代帝王不论哪朝哪代,姓甚名谁,都把自己称作“天子”。为了强调“奉天承运”的地位,皇帝们不仅会为自己建造象征皇权的恢宏的宫殿,还会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进行祭祀天地的活动。古人称祭天为“封”,祀地为“禅”。自秦始皇起,到泰山封禅就一直是历代帝王统治中的一件大事。明清时,帝王祭天的仪式从泰山移到了京城。从此,便有了今日的天坛。

天坛

天坛,位于北京城的南端,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和祈求丰年的地方,它始建于明初永乐十八年,经乾隆年间的改建后,成为今天这一辉煌壮观的建筑群。

天坛东西长1700米,南北宽1600米,总面积约为273万平方米,相当于紫禁城的三倍。因为深绿色在古代表示崇敬和祈求之意,所以,在占地极少的建筑周围,种植着苍松翠柏,进入天坛,树木葱郁,把祭坛烘托得十分肃穆。

祭天坛必须位于国都的南郊、阳天、丙位,这是《礼记》中明确要求的,也是天坛选址的必要条件。

那么南郊、阳天和丙位真正的涵义是什么呢?

古人把国都以外、十里之内称为“郊区”。天坛距市中心最远处不过七里,在“郊区”的范围内。

《周易》曾规定:南部在阴阳五行中属“阳”。天坛的位置应定在北京的南部郊区。

那么,什么又是“阳天丙位呢”?按照古人的说法,“阳天”有两个地方。一处是北京的东南,一处是北京的正南。北京的正南属“阴”,不能考虑。而北京东南的位置属阳,人们把这个位置叫做“丙”,它是阳天中属阳的位置,是祭坛的理想位置。因此,天坛的方位就定在北京南郊的“阳天丙位”上了。

嘉靖二十四年,明世宗把荒废的南郊大祀殿改建成了现在的“祈年殿”,用以正月祈谷、夏日祈雨,冬天来的时候在圆丘上设坛祭天。这三项活动成为天坛的三大祭礼。到此,形成了今日天坛的规模和形制。

从具体的建筑上看,天坛则受中国古人哲学观念和封建礼制的规范和影响。

祈年殿在天坛的建筑中,不仅体积最大,高度最高,而且也是等级最高的主体建筑。因它象征着天,所以,它竟有三重殿顶,比金銮宝殿——太和殿,还多一重殿顶!

祈年殿的三重檐顶,所用琉璃瓦全部都是湛蓝色,这种与天的颜色相同的色彩用来象征皇天上帝。

实际上,祈年殿初建时,三层殿顶的琉璃瓦是三种不同的颜色。上层是蓝色琉璃瓦,代表着皇天上帝、代表天;中层是黄色琉璃瓦,代表着人间天子;下层是绿色琉璃瓦,代表着凡世臣民,代表着世间万物。

祈年殿是仿古明堂式建筑。大殿中间的四根龙井柱,象征着一年四季;内周的十二根大立柱,象征着一年十二个月;外周的十二根大立柱,象征着一天的十二个时辰;大殿的外周、内周共二十四根立柱,象征着二十四节气。这是中国古人“重视农业”思想的具体反映。

祭天大典定于每年冬至的这一天举行,它分为准备和典礼两个阶段。临近祭典,各职能部门早早地就开始陈设宝座、供案、尊桌,搭建幄次、牲棚,清扫道路、坛场殿堂,摆放祭器、祭品;设置前代皇帝的配位;宰杀、制作祭祀用的牲畜。

皇帝要在斋宫斋戒三天,斋戒内容有“不吃荤腥葱蒜、不准饮酒、不娱乐、不理刑事、不近女色、多洗澡,……”等十多个项目。清雍正时,因怕被人刺杀,改为先在大内斋宫斋戒两日,最后一天再到天坛斋宫斋戒。

凌晨四点一刻,隆重的祭天大典开始了。

在十位大臣的引导下,皇帝登上祭天台。斋宫的大钟敲响了,告诫陪祭的百官、执事人员各就各位,各司其职。

祭天大典共有九项仪程,每项都有一套复杂的程式、内容和涵义。

祭天大典的第一项礼仪是燔柴迎帝神,由赞引官高唱赞歌。随后,人们将火炉上的柴草点燃,把敬献上天的一整只牛犊放到炉口焚烧。

在燔炉前还有八座铁燎炉,加上祭坛东西门各有一对,共有十二座。这种铁燎炉专为祭祀时焚烧松板枝、松花、松塔时用。烧时可发出“噼啪”声,并伴有香味。据说一来是避邪,二来是香味可上达天庭。

燎炉旁边还有一座瘗坎,人们把供祭祀用的牛的尾巴割下,拌上牛血牛毛,全部埋在坎里,有不忘祖先“茹毛饮血”之意。

皇帝登上圆丘坛,向上天汇报过去一年中,社稷的情况和自己的功过,希望上天接受自己的盛情款待,恩赐给人间下一年的风调雨顺。

除了象征皇权威仪的宫殿和祭坛,中国的帝王往往都会在政权巩固之后,国力兴盛之时,建造供自己享乐的大型皇家园林。

到了清代,乾隆皇帝倚仗“康乾盛世”形成的民富国强、国库充盈的家底,更是大兴土木。1750年,乾隆皇帝在圆明园之后,又下令在翁山和西湖一带,再建一座大型皇家园林——清漪园。100多年后,慈禧挪用海军经费,把这座清漪园改建为“颐和园”。也许这时的园中景致还是一样的美丽,可是园外的中国早已是内忧外患,今非昔比了。

颐和园

乾隆十六年,是皇太后钮祜禄氏的六十大寿。“以孝治天下”的乾隆皇帝,以祝寿的名义在京西瓮山圆静寺旧址兴建了“大报恩延寿寺”。并发布上谕:把瓮山改为万寿山,更名西湖为昆明湖。同时,乾隆产生了兴建清漪园的想法。但这并非是件容易的事,兴建清漪园需要大量的银子。

乾隆担心招致臣子和百姓的非议,便想出以整理西北郊水系为由,把疏浚、开拓西湖的工程归纳到“兴水利”的名份之下。圆明园、畅春园建成后,水量消耗剧增。这些园林用水的主要来源是玉泉山汇入到西湖的泉水。而玉泉山又是专供北京皇室的主要水源和通惠河的源头。如果上流水被大量截用,不仅宫廷用水受到影响,就连漕运也难以为继。所以,乾隆决心彻底整治西北郊水系,以达到一举两得的目的。

整治西北郊水系从乾隆十四年开始。一方面修整玉泉山、西山一带的泉眼和水道;一方面疏浚、开拓西湖作为蓄水库,并且修建了相应的涵闸。

这样一来,既孝顺,又为民,清漪园便名正言顺地破土动工了。

其实,不管是建清漪园的乾隆,还是修颐和园的慈禧,对于在西郊建园还有更深一层的政治上的考虑。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清王朝统治者,为了摆脱紫禁城处于汉人包围的状况,早在进京之初,就在北京西北郊的山水之畔布防了正红、正黄、正蓝、镶白等所有在旗驻军,目的在于震慑与接应。他们认为在这里建行宫才最有安全保障。

乾隆二十年,清漪园全部竣工。面对建成后的清漪园,乾隆皇帝喜不自禁。他写诗表达了自己的喜悦心情,“何处燕山最畅情,无双风月属昆明”。

乾隆十六年,为了安抚江南汉族士大夫阶层,乾隆皇帝首次南巡。当他巡视到江南一带时,这位游牧民族的主人陶醉于江南美景之中。他命画师把江南美景描摹成图带回北京。

乐山好水的乾隆,前后六下江南,游览过扬州、苏州、杭州、无锡和海宁等地的私家园林。凡是他喜欢的风景名胜,都作为营造皇家园林的蓝本。清漪园正是参照了江南园林的布局而规划兴建的。

昆明湖的面积与周围远近山峦的比例、环湖及湖中的景点,都是杭洲西湖的缩影。西堤及六桥无疑仿效的是苏堤六桥;昆明湖西北水域的河道走向、长岛“小西泠”以及柳桥、半壁桥、荇桥、九曲桥的布局,显然是扬州瘦西湖的复制。谐趣园则是无锡寄畅园的翻版,游历其中,恍若人在江南。

在这座皇家园林中,不仅有现实中的山水胜景,还包括园林主人理想中的神仙境界。

昆明湖中心的南湖岛、治镜阁、藻鉴堂是“一池三山”的典型布局。而“一池三山”就是再现了神话传说中东海上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南湖岛上的“望蟾阁”、“月波楼”,十七孔桥上的“灵”,“偃月”,是在营造天上的月宫仙界。

移植在皇家园林中的这些现实中的或理想中的景观,正是君临天下的皇家气派和“万物皆备于我”的帝王思想的体现。

清王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是尊儒的。这种尊儒的思想都集中表现在清漪园和颐和园的建筑布局中。

从乾隆皇帝以给皇太后纽祜禄氏做六十大寿为由,兴建“大报恩延寿寺”,并改瓮山为万寿山的行为中,可以看出具有很高汉文化素养的乾隆皇帝信奉儒家“以孝治天下”的思想。

在这以后,光绪皇帝在清漪园的遗址上为慈禧大兴土木,重修颐和园,标榜的也是对慈禧的尽孝之心。

颐和园里有许多规模不等的寺庙建筑,在这些建筑里表现了清代帝王们崇尚佛教的思想。

清漪园里共有十一座寺庙。其中最主要的是乾隆皇帝为自己的母亲——孝圣皇太后兴建的“大报恩延寿寺”。乾隆还想仿照南京的“报恩寺”的形制、参照杭洲六合塔的样子,在山顶再建一座延寿寺塔。

同类推荐
  • 常用熟语典故探源

    常用熟语典故探源

    本书以问答形式阐述常用语的渊源问题。把一些“随口能说,一听就懂,深问不知为什么”的问题,追根溯源,一一作答,把它的来龙去脉及其典故所在介绍给读者。文字通俗易懂,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较强,能给读者打开智慧的大门,带来新的启示与帮助。
  • 兰州历史文化丛书·历史沿革

    兰州历史文化丛书·历史沿革

    《兰州历史文化》的编纂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实事求是、全面系统地记述兰州历史文化各时期、各层面的发展成就和地域特色,注意反映文化生态的变化和文化发展的规律,为建设先进文化、推进“文化兰州”建设服务。
  • 蝶间道

    蝶间道

    蝶间道路如同一条没有名字的土路,一条不知道来自何处,也不知道伸向何处的土路,弯弯曲曲高低不平,坎坎坷坷望不见尽头。但他们奋斗,拼搏,永不言弃地走了下去。蝶间道路拥有真情的相伴,他们多次跌倒也不再感觉疼痛。蝶间情爱不单单只是风花雪月,而是一种心灵的守候。如同莎士比亚所说:“爱情不是树荫下的甜言,不是桃花源中的蜜语,不是轻绵的眼泪,更不是死硬的强迫,而是建立在共同基础上的心灵沟通。蝶间道上的这份真何尝不是道出了人世间最朴素的东西,而蓦然回首,这些正在一步一步远离我们人类,是被我们久埋在了心底,还是从未真正的唤醒过,在社会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人类究竟该何去何从?
  •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音乐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音乐

    此系列书籍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的知识,内容包括字谜,中医学,武术,政体,哲学,战争,天文学,诗歌,服饰等。
  • 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

    全书以时代为经、作者为纬,精选从西周至明代的千古传世美文,不但兼顾各个时期、众多作者,而且内容绚丽多彩。虽然只是百余篇历代美文,却涵盖了中国古典散文的简明发展历程、中华文明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精髓、历代知识分子的生存状况与思想状态、文章写作的方法与技巧等诸多方面。既有外交家的唇枪舌战,纵横家的巧舌如簧;又有帝王求贤问策的记述,臣子献计进忠的疏表;还有欢适惬意的宴饮,硝烟弥漫的战场与奢靡宏伟的宫室,落英缤纷的桃源;涵盖了中国古典散文和传统文化之精髓。
热门推荐
  • 中国航空工业大事记:1951—2011

    中国航空工业大事记:1951—2011

    《中国航空工业大事记(1951-2011)》如是记录了中国航空工业近60年走过的光辉历程,系统展示了新中国航空工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全面体现了航空人奋进创新、报销祖国的精神风貌。本书内容翔实、系统,记述准确、可观、简明,不少信息属于首次披露,兼具纪念价值和史料价值,可作为工具书使用与收藏。
  • 吃鬼的人

    吃鬼的人

    在这个世界有着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生活在这个世界却不一定有人知道,他们也有像人类这样的社交圈子。有一种人被特殊的鬼咬了之后,他们就介于鬼和人之间,他们拥有鬼的能力,以吃鬼为生,鬼在他们的看来就像是一种美味的食物,而这样的人在这个世界上被称作————食鬼种!
  • 你是我的终点站吗?

    你是我的终点站吗?

    康宛泠在结束了美国的进修之后,回到了原本应该平静的校园生活,但积聚在心中的对已经和富家千金订婚费烈的爱恋却始终挥之不去。当她真正得到梦想的爱情时,才发现真正让她割舍不下的,却一直是那个骄傲自大、玩世不恭的季昱成……初恋,那触及心灵的悸动,能否有升华为爱的机会?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星虚界

    星虚界

    虚茫的宇宙中,一阵耀眼的光芒发散,伴随着渺渺梵音,历史翻开了篇章,神话就此谱写……
  • 嘻嘻呵呵夏里徜徉

    嘻嘻呵呵夏里徜徉

    画家夏杨与幼儿园体育老师楚熙和偶然相遇后,互相一见钟情,感情逐渐升温,却因为夏杨的粗神经和楚熙和的不善表达而产生误会,再加上前男友的出现,导致分手收场……
  • 豪门盛宠之清梅朱马

    豪门盛宠之清梅朱马

    诸自清原不叫诸自清,只因无良亲妈被冤枉时一句“清者自清”便被改名为诸自清。几年后,家里放满了作家朱自清的书,用亲妈的话说:玷污了这名字,多读他的书忏悔吧。当童年朱自来遇上诸自清,不是“清风徐来,气运双开”,而是“清梅朱马,脚踢拳打”当青年朱自来遇上诸自清,不是“清风徐来,霸道总裁”,而是“清霉朱骂,你上我下”诸自清:凭啥?我要“朱霉清骂,我上你下。”(男女一对一,爽文,质量保证,欢迎跳坑。前期青梅竹马,后期豪门霸道总裁。)
  • 傲娇前妻有点凶

    傲娇前妻有点凶

    身为陆先生的前妻,杜浮欢抱着萌娃溜得很快。身后的陆锦年倒是追得欢。
  • 张恨水经典啼笑因缘

    张恨水经典啼笑因缘

    一部七十多年来一直被改编、重版,使作者一夜成名、妇孺皆知的经典作品。作品以樊家树与三位性格迥异的女性情感纠葛为线索,写尽了爱的执着,爱的隐痛,爱的无奈,爱的背叛……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北京。江南富家子弟大学生樊家树与天桥鼓书女艺人沈凤喜真诚相爱。后军阀刘将军看中沈凤喜,逼她为妾;沈凤喜在威吓利诱下屈从。樊家树在江湖侠士关氏父女协助下进行营救,终未成功。沈凤喜则因深受刺激而精神失常,酿成悲剧。围绕这条主线,同时着力营造关秀姑、何丽娜与樊家树的情感纠葛。是二十世纪中国最为轰动的文学巨作,六次被搬上银幕,七次被改编成电视剧,胡蝶、冯宝宝、米雪、袁立、关山、刘松仁、付彪、胡兵,历代巨星影后争相出演。最令人向往的爱情模式,落入凡间的梦幻情人,二十世纪中国言情小说的里程碑。作为中国大众文学最精致的范本,本书历来被认为是最适合搬上银屏的文学作品。
  • 美女的无敌男友

    美女的无敌男友

    大家族少爷被人陷害,险些丧命,却被一个陌生女子所救。“你救我一命,我便给你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