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人刘伯温所著的《郁离子》中记载了一个因失信而丧生的故事:
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秆大声呼救。有个渔夫闻声而至。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账了。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商人说:“你一个打渔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10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渔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后来那商人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欲救,那个曾被他骗过的渔夫说:“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
商人两次翻船而遇同一渔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报却是在意料之中的。因为一个人若不守信,便会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处于困境,便没有人再愿意出手相救。失信于人者,一旦遭难,只有坐以待毙。
诚实,就是忠诚正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守信,就是遵守诺言、不虚伪欺诈。“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人们所乐道的词汇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而我要说的是,虽然诚实是人最基本的品质,但现在真正诚实的人已经不多了。社会发展至今,人们却惘然迷失,似乎已经不知道什么是诚信了。很多人习惯于自我欺骗,甚至互相欺骗。失去诚信,是人们受了外部环境的严重影响,相信那些所谓的教条与标准,或者说屈从于这些教条与标准。这就如同“笑贫不笑娼”一样。于是,很多人在自己的内心与这些教条和标准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就否定自己的真实感受,如同随波逐流,进行撒谎、欺骗,从而失去诚信。原本外部环境只能影响自己内心的感受,此时转变为决定性的因素。人们一旦被这些教条所驯服,向外界屈从,自然就失去了诚信。
有很多人都说,孩童时都是天真无邪,无限真诚的。换句话说,人应该天生就是诚实的。至于后来的不诚实,也是后天因素在作怪而已。而我们也会有这样的感觉,就是每次不诚实过后,心里会觉得有疙瘩。那个内心潜在的良知在告诉你,你这样做是不对的。在这个常有弄虚作假、撒谎行骗的现实社会里,如果我们能静下心来好好的正视自己,就可以让自己的内心清明,当内心清明的时候,谎言、虚伪所带来的自私愚昧就会显得很渺小。而不守信用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也正引起社会的关注,非诚信的事件也在被一一揭露、谴责、曝光。
客观地认清自己,恢复属于你原有的真诚,顺从你内心原始的本愿,显然是一件不易的事。要做到这些,只有不断的自我内省,你的所作所为,一言一行,是出自你内心的真实和自然,还是屈从于那些教条。你若被那欲望的诱惑力所带动,就是虚假自私的奴隶。此刻,唯有你敏锐的向内省察,省察你的每一个行为和表现,剥离那些不是你的东西,让教条不再影响你、决定你。只有内心真正的强大了,外在的因素才不会乘虚而入,你才会回归诚实,恪守信用。
当有一件诚实守信的事件被报道,人们都会津津乐道,这正是因为诚实守信所带来的那种正义感召唤了人们内心的那种本真。所以,无论如何,你都要让自己变得诚实守信,让自己真诚,做回真实的自己,活出自我。这个社会需要有更多的人诚实,只有这样,你才会获得充实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