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说的旁观者的心态是察知与静观。旁观者的心态,我将之称为第三种态度。由于第三种态度是超越了思维才会有的一种态度,它究竟对我们在解决问题时有什么作用,想必这是很多人都想知道的。当我们跳出常规的思维模式,就可以看清思维的活动内容。伟大的爱因斯坦说过,我们不能在产生问题时的统一思想高度上解决那个问题。就是说我们要提升自己的思维高度之后才可以解决之前的问题。那么,何为思维高度?简单地说,我们只有跳出了二元的思维,才可以看清自己思维的本质及内容。思维的作用是带动我们的言与行,并决定我们的言与行。这种力量很是强大,我们有很多人都是受制于它。比如说,某个错误的思维可以让你付出生命的代价,这样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也不少。虽然说要超越思维,可这谈何容易。像爱因斯坦这样的人物也不是说有就有的。要想超越思维,需要靠灵性的觉醒和带动。这种灵性就是你心灵的力量。大概正是因为这种灵性的觉醒很难,所以才造就了人活在世界上的本质孤独吧。这好比史铁生在《我与地坛》里所表达的那种人与人之间难以沟通的状态一样。一个人的意识对于自我的观察好像总有一种束缚,当事人好像很难完全跳出自我而站在一个纯粹客观的别人的角度上来看待自己。
正确的第三种态度是可以跳出事件,以高于常规思维的态度去重新审视事件的本质及内容。通俗地说,你知道发生了什么,但不作出反应和评判,你只是平静地知晓,你镇定自若,身在其中,置身事外。这绝不是你的冷漠和自私,也不是你没有立场,这样的态度是不能理性理解的态度。这样的静观是你内在的没有针对事情产生任何的思维和情绪,并不是简单说你在行为上没有反应。但人的性格是大不相同的。比如有些人沉默寡言,压制自己的情绪,表面看起来他也没有什么反应,但这不是真正的静观。静观是你的内在状态,无思无念的虚空状态。这种虚空的状态是稳定的静默。因此,你静观的态度并不会让人成为一个没有任何作为的人,这样的人反而会拥有非凡的成就。
若一个人不能以第三种态度去看待问题,这其实也不是性命攸关的事情,比如与你无关的事情,与你影响不大的问题。关键的是,在与你自身利益关联的事情上,你是需要建立起这第三种态度。事情与你无关痛痒,你自然觉得怎样处理或许都是可以的。但是,关系到你心灵成长的事,是你必须面对的,与你休戚相关的事情,是你要置身其中的。当你面对着自己的利益得失和人际冲突时,你是必须面对的。所有这些与你相关的事,你能做到毫不执著、不动声色,那说明你已经建立起第三种态度了,而你的内心也达到了超然的静观。因此,拥有第三种态度,对你的为人与处世都是有很好的现实指导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