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旅行社产生的历史背景
18世纪60年代发生在英国的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推动了世界经济的繁荣,引起了社会关系的重大变革。与此同时,对人类旅游活动的进步和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工业革命对世界旅行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工业革命扩大了有财力外出旅游的人数。工业革命以前,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人类旅游活动多表现为皇家贵族的消遣享乐的旅游活动、文人墨客的学习和探险旅游、手工业者与小商人为了解其他地区的产品供求状况以及外出产品交换的需要而进行的旅行。工业革命造就了一大批以工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为代表的新兴资产阶级,他们凭借自己所占有的生产资料,积累了大量财富,成为既有金钱又有时间的有产阶级。度假、旅游成为这些有产阶级日常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工业革命在造就了一批新兴资产阶级的同时,还造就了出卖劳动力的工人阶级。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工人阶级的不懈斗争,资本家不得不考虑增加工人的工资以及给予他们带薪假日,使广大劳动者也有可能成为旅游活动的成员,从而使外出旅游的人数不断扩大。
第二,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进程,改变了一部分人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性质。工业革命使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或工业区,节奏紧张的城市生活和嘈杂拥挤的社会环境,使人们产生了返回自然、追求宁静悠闲的乡村生活的愿望,以求身心的休整。再者,由于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性质,枯燥、重复单一性大机器工业劳动取代了那种随农时变化而忙闲有致的多样性农业劳动,使得人们渴望放松、休息和调整,于是旅游便成为人们经常性的活动。
第三,科学技术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为大规模的人员流动提供了条件。1769年詹姆斯·瓦特发明了蒸汽机,这一技术很快在交通运输中得到广泛应用。轮船、火车相继问世,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而且其费用低廉,使更多的人有能力支付旅行费用。轮船、火车的运行速度和运载能力也远远高于公共马车,从而缩短了旅行时间,为外出旅行的人们提供了方便,使大规模的外出旅行成为可能。
第四,旅馆业和餐饮业等旅游服务行业的发展,为人们旅行提供了方便。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带动了餐旅业的发展。当时,在欧美的一些主要城镇、交通枢纽和铁路沿线建起了许多客栈、餐馆和咖啡馆,这些服务机构的出现为出门旅行的人们提供了必要的生活之便。
总之,工业革命使整个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加之铁路的廉价运费,使更多的人有能力支付旅行费用。劳动人民通过斗争赢得了某些传统节日带薪休假的权利,所有这一切为更多的人外出旅游提供了机会。社会经济和旅行条件的变化使外出旅游的人数大大增加。但是由于当时绝大多数人,包括新兴资产阶级在内,都缺乏丰富的旅行经验,对异国他乡的情况了解甚少,也不知道如何办理旅行手续,加之语言及货币方面的障碍,使得人们实际出游受到限制。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专门的组织机构和专业人员把旅游活动的组织、安排和联络工作担当起来,把旅游者同提供旅游服务的各行各业联系起来。富有经营头脑的英国人托马斯·库克认识到了这些问题,并预见到设立相应的服务机构前景将十分光明,于是托马斯·库克于1845年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
1.1.2 世界旅行社的发展
1845年夏季,托马斯·库克旅行社与铁路公司合作,首次组织了一次纯消遣性的火车旅行,此次旅行由莱斯特出发,途经诺丁汉德贝市到利物浦后返回。托马斯·库克对这次旅行做了周密计划,亲自考察旅游线路,确定沿途游览地点及游客食宿等具体事宜。并编写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旅游指南《利物浦旅行手册》。托马斯·库克本人不仅亲自担任旅行团的陪同和导游,而且在沿途一些地方还聘雇了地方导游。1846年,他又成功地组织了350人到苏格兰的集体旅游,并配有旅游向导。1855年他组织了从莱斯特到法国巴黎的旅游,使旅游活动首次打破国界,走向世界。到1864年,经库克组织的旅游人数已达到100多万。托马斯·库克卓越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使得他的公司业务经营非常成功,规模日益扩大。库克公司的成功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地的纷纷效仿,欧洲和世界其他国家相继成立了许多类似的旅游组织。1857和1885年,英国先后成立了登山俱乐部和帐篷俱乐部。1890年法国和德国成立了观光俱乐部。1893年,日本成立了专门接待外宾的“嘉宾会”等。但此时,旅行社的规模比较小,数量也不多,主要经营国内旅游和近程境外旅游,并以包价旅游形式为主。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旅行社的数量不仅有了较大增长,规模也有所扩大,出现了诸如托马斯·库克旅行社、美国运通旅行社和比利时铁路卧车公司等大型旅行社。由旅行社组织的旅行活动扩展到西欧、北美等地区,所使用的交通工具不仅有火车和轮船,还出现了大型汽车旅行。此外,旅行社所经营的旅游产品也由单一的观光旅游,发展为观光、探险等多个旅游产品。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世界局势相对稳定,经济快速增长,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闲暇时间增多,促进了旅游需求急剧增长。尤其是航空运输业的发展,使人们的旅行更为便捷、舒适、安全,旅行费用更加低廉,从而促进了“大众旅游”的兴起。世界旅游业的繁荣与发展,为旅行社行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旅行社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旅行社的数量和分布范围与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旅游业的发达程度有直接关系。
1.1.3 我国旅行社的产生与发展
1.1.3.1 我国旅行社的产生
我国旅行社的产生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西方国家旅行社是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条件下产生的,而中国的旅行社则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鸦片战争帝国主义列强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开辟通商口岸、建铁路、开工厂,使外国商人、传教士、学者和冒险家怀着不同的目的纷纷登陆中国,随而要求提供相应的交通、住宿及娱乐设施。为了迎合这种需求,一些外国旅行社便趁机到我国设立代办机构。如英国的托马斯·库克旅游公司、美国的运通旅行社、日本观光局等,它们是专门为本国公民来中国旅行提供服务的。与此同时,国内民主资产阶级为了实业的发展,经常往来于内陆各地,一些有识之士为寻求救国真理,纷纷出国考察和学习,需要提供方便和服务。当时我国著名的爱国民族资本家和金融家陈光甫,在国内旅行受到外国旅行社的冷落后,随即产生了自办旅行社的创意,我国的旅行社便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1923年,我国第一家旅行社成立,最初为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下设的一个旅行部,1927年6月正式命名为中国旅行社。
1.1.3.2 我国旅行社的发展
中国旅行社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到1937年已发展成为一个具有87个分支单位和招待所、近千名员工、业务范围遍及海内外的综合性连锁旅游企业,并成为世界上闻名的大型旅行社之一。到1949年,中国旅行社的分支机构遍布中国各主要城市,在旅游业务方面居于支配地位。此外,还有一些较小规模的旅行社,如中国汽车旅行社、现代旅行社、精武体育会旅行部、友声旅行社等。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第一家旅行社于1949年11月在厦门成立,命名为厦门华侨服务社。为了满足我国对外接待工作的需要,1954年成立了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及其分支机构。1957年,由各地华侨服务社组建而成华侨旅行社总社及分支机构,其业务是负责接待海外华侨、外籍华人、港澳及台湾同胞。中国国际旅行社负责接待国际友人。从体制上来说,两者都属行政事业单位。它们的任务是以政治目的为主的对外接待工作。由于这种较强的政治属性,使旅行社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在长期封闭之后对外敞开大门,大批海外游人抱着各种心态纷纷来到中国访问。为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1980年国务院批准团中央成立中国青年旅行社。1981年12月,国务院批准中国青年旅行社为企业单位,经济上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接待对象以青年为主,在业务上受国家旅游总局的统一领导。此时,中国旅行社行业形成了中国国际旅行社、中国旅行社和中国青年旅行社三家垄断经营的市场格局。三家总社垄断了引进客源的外联权,其分支机构分布全国,旅游接待能力大幅度提高,但仍保持行政事业单位体制。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促进了我国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1985年,国务院颁布《旅行社管理暂行条例》,决定打破垄断,放开经营旅行社,凡是符合规定条件并经旅游主管部门批准,各部门均可以开办旅行社。《旅行社管理暂行条例》规定了旅行社的企业性质,并按照旅行社的业务范围划分为一类社、二类社、三类社,使旅行社的管理体制得到彻底转变。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消费逐渐成为我国居民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国内旅游需求和出境旅游需求急剧增长,入境旅游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从而促进了我国旅行社的大发展。进入90年代以后,旅行社行业规模迅速扩张,尤其是产生了一大批定位于国内旅游市场的小旅行社,旅行社的经营出现了无序竞争状态。为进一步完善旅行社经营管理体制,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旅游需求,1996年国务院对《旅行社管理暂行条例》进行修订后正式颁布《旅行社管理条例》,对以前的旅行社管理办法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为旅行社行业的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我国旅行社经历了从少到多、从弱到强、从单一经营向多元化经营的发展,形成了可观的产业规模。至2004年底,我国旅行社已达14927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460家,国内旅行社13467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