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新大陆
美国的命运和精神从第一批白人移民踏上这片新大陆开始就已经敲定了。所谓美国人,以白人为主,他们是欧洲移民,其中以英国人为主。美国被许多向往自由民主的人们当做理想之国。这个国家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伴随着自由主义者对梦想的追寻。欧洲人曾经认为世界由欧洲、亚洲、非洲三块大陆组成,后来一个欧洲冒险家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于是将这片神秘的土地称为“新大陆”,以区别于“旧大陆”。但在欧洲人登陆美洲前,这片大陆只是零星地散布着一些印第安人原住民。实际上,美洲大陆无论从地理还是人文都不是一个新世界,在远古时期就已遍布了人类文明的足迹。早在公元前2.5万年,原来生活在亚洲的一部分人类祖先经西伯利亚,越过那时宽仅百余米的白令海峡大陆桥,来到现在的阿拉斯加。随后他们渐渐地向南迁移发展,到公元前1万年,这些亚洲人的足迹已经延伸到了美洲最南端。亚洲人的迁徙完成后,我们美丽蔚蓝的星球就开始了沧海桑田的变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连接两个大陆的海峡大陆桥被海水淹没。由此,美洲与亚欧大陆之间的联系被海洋隔断,两个世界便在几乎孤立的状态下发展出各自灿烂的文明。在随后的岁月里,新旧大陆实际上仍然在不断地互通有无,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种互通有无在史册中往往语焉不详,美洲大陆渐渐成为文明世界的遗珠。“汤谷上有扶桑,十曰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山海经·海外东经》“上有扶木,柱三百里,其叶如芥,有谷,曰温源谷。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山海经·大荒东经》“扶桑国者,齐永元元年,其国有沙门慧深,来至荆州,说云:扶桑在大汉国东二万余里,地在中国之东。其土多扶桑木,故以为名。扶桑叶似桐,面初生如笋。国人食之,实如梨而赤,绩其皮为布,以为衣,亦以为绵。作板屋,无城郭,有文字,以扶桑皮为纸……国王行,有鼓角导从,其衣色随年改易。有牛,角甚长,以角载物,至胜二十斛。车有马车、牛车、鹿车。国人养鹿,如中国畜牛,以乳为酪。有桑梨,经年不坏。多蒲桃。其地无铁有铜,不贵金银。市无租估。其婚姻,婿往女家门外作屋,晨夕洒扫。经年,而女不悦,即驱之;相悦乃成婚。”哥伦布——《梁书》第五十四卷《东夷列传》有研究认为,这些古书中所描述的扶桑国并不是指现在的日本,而是美洲。传说在公元前2640年,中国的黄帝派出两位探险家石与何远渡重洋,寻访扶桑国。他们横渡了太平洋,一直来到美洲大陆,和住在大峡谷附近的印第安棋布罗人交往。石与何称这些人为“瑶族人”。南北朝时梁朝的著名探险家慧僧,从458年开始了跨洋探险的历程。他从阿拉斯加开始,沿着海岸线向南徒步考察,随后来到墨西哥,一路传播佛教,和玛雅人有过交往。传说“危地马拉”这个地名就是慧僧为了纪念一个佛教徒危塔马而取的。据说明代郑和等人也曾经远航到过美洲诸地。可是强大富饶的天朝对于尚处蛮夷时期的扶桑国并没有更多兴趣,这些中国冒险家的经历只是为华夏璀璨史册中添了传奇的一笔。直到第一个白人踏上了美洲大陆,岁月才让这片沉睡的土地开始了一段风雨飘摇、大起大落的历史。在美洲历史上,最不能不提的就是第一个踏上美洲的欧洲人——哥伦布。哥伦布那次意义深远的航行完全是出于对梦想的坚持和追求,尽管他发现美洲完全是误打误撞的结果。哥伦布是历史上著名的航海家,西班牙犹太后裔。他的父母寄居于意大利的热那亚,父亲是一名织布工人,家境贫寒。哥伦布于公元1451年出生,14岁起就出海当了水手。1476年他的船只被当局缉捕焚毁,他只身泅水逃到了葡萄牙。
哥伦布航海
那时候,欧洲刚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从国王到百姓都在做着发财梦。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卡断了通往东方的道路,使得欧洲人不得不另辟蹊径,开辟新航路的热潮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大西洋边上的两颗“利齿”——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航海冒险气氛最盛。两国的国王对航海、探险、寻宝都极为支持。葡萄牙的首都里斯本聚集着欧洲各地的冒险家、航海家,都在蠢蠢欲动。从小熟读《马可·波罗游记》的哥伦布也是其中的一员。他狂热地幻想着出海远航,向往书中描述有朝一日亲历“黄金遍地,香料盈野”的东方王国。可是那时候,欧洲受土耳其人和阿拉伯人控制,不易通过,而欧洲大陆又是前往东方的必经之路,于是,哥伦布将目光转向广袤的蔚蓝色大海。他深信地圆说,认为从大西洋向西航行,就可以更快地到达中国和印度。哥伦布四处游说,希望得到君主在财力、物力上的支持,可惜葡萄牙国王对他的建议并不感兴趣。由于一直拉不到赞助,哥伦布的远航计划一直搁浅着。1486年,哥伦布转向西班牙国王求助,可是西班牙王室虽然表示出对哥伦布远航的热情,但并没有给予任何实质性的帮助。直到4年后,女王伊萨伯拉与其丈夫斐迪南国王答应为哥伦布远航提供资助,授予他“海军大将”军衔,预封他为“新发现土地”的“世袭总督”。1492年8月3日清晨,哥伦布带领87名水手,驾驶着3艘破旧的帆船,离开了西班牙的巴罗斯港时没有鲜花铺路,没有礼炮齐鸣,更没有隆重的欢送仪式,包括哥伦布自己都没有想到这次航行会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
那时候人们还认为世界是一个扁平的大盘子,一直向前航行就会从世界的边缘坠入深渊。这次航行前程叵测,甚至都找不到自愿参加的水手,国王只能从犯人中挑选。哥伦布是个意志坚定的理想主义者,组建船队的曲折,海上环境的恶劣,以至船员们的不合作,都无法改变他的决定,在茫茫无际的大西洋上,单调而乏味的航行,人类显得如此渺小,唯有梦想指引着他向前,再向前。终于有一天,哥伦布看见海上漂来一根芦苇,这真是救命的稻草,说明附近有陆地了,此时这群人已经在海上漂流了两个月了,庆幸的是无人葬身海底。1492年10月11日夜间,前方忽然出现了隐隐约约的火光。12日拂晓,一片陆地像一块盼望已久的饕餮大餐忽然呈现,让水手们欣喜若狂!这是美洲巴哈马群岛的华特林岛,哥伦布将它命名为“圣萨尔瓦多”,意思是“救世主”。哥伦布深信不疑他们到达的就是印度,但是游历一番之后,失望地发现这里并不像马可·波罗描述的那样富饶,只有一些尚未开化的丛林和野蛮人。1493年3月15日,他留下39人在海地建立殖民据点,其他人则跟哥伦布乘船返回西班牙。这不仅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完成横渡大西洋的壮举,还在大西洋彼岸发现了新陆地,颠覆了整个欧洲的世界观。曾经欧洲人都以为西班牙西岸就是世界的尽头了。凯旋的哥伦布船队受到了英雄式的欢迎。当船抵达西班牙巴罗斯港时,礼炮声响彻云霄,教堂钟声连绵不绝。岸上人山人海,每个人都想一睹哥伦布的风采。走在最前列的是10名被俘虏的印第安人,他们头插羽毛,脸戴镶金面具;哥伦布本人骑着马意气风发,各种珍禽异兽,金饰珠宝,让人叹为观止。西班牙女王在巴塞罗那宫廷举行隆重的迎接仪式,全体王室起立致敬。女王几次向他致意,还赐给他一件海军元帅战袍。听完他讲述探险经历,所有人跪下齐唱赞美诗。编年史家奥维多(Oviedo)也见证了哥伦布的成就,他称哥伦布“当之无愧”。“我个人长时期在宫廷里同许多要人斗争,他们反对我,断定我的计划是疯狂的。可是眼下如我所希望的,靠上帝保佑,这事业已有若干成功的先例了,它为基督增添了荣耀。”——哥伦布《航海日志》哥伦布的航行到达了地球的另一端,让欧洲人知道这茫茫大西洋的尽头有另一番模样,也给新大陆带来了文明的气息。
文艺复兴在他的身上有深深的烙印,他热爱科学,求知欲强,可以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哥伦布的船队的壮举是文艺复兴的延伸。首航成功后,哥伦布又先后进行了3次远航,前前后后到过巴哈马群岛、古巴、海地、牙买加、千里达以及中美洲的加勒比海沿岸。其中第2次的规模最为庞大,有17艘船1500名船员出海。第4次远航率领4艘旧船与140名水手,经过让人望而却步的百慕大三角区,一直到现在,不知多少装备精良的船只、飞机在这个魔鬼三角神秘失踪,但哥伦布却奇迹般地顺利通过。他希望能发现直通印度洋的航线,但是这次航行并未吉星高照,两艘船沉没,剩下两艘船漏水的情况一发不可收拾,船队被迫在牙买加北岸一个海湾停靠。幸运的是,当地土著对哥伦布一行人非常友好,热情地为他们提供食物与庇护之处。但是,贪婪很快打破了这种和平相处的局面,船员中有人开始偷当地人的东西,当地人于是拒绝再提供食物给他们。饿急了眼的船员们,准备要攻打当地人,但是哥伦布制止了这场流血冲突。他邀约酋长在1504年2月29日傍晚跟他会面,他告诉酋长说,“神对你们很生气,如果再不拿食物来,就不给你们月光!”果然,如他预言的那样,几分钟的时间,明亮的月光被一团阴影遮住,几乎要看不见了。尽管这只是普通的日食,当地人以前也看到过,但是他们没想到月食的时间是可以预测的,而哥伦布拥有天文记录,知道这天晚上会发生月食,也知道会持续多久。这一来,果然把当地人震慑得瑟瑟发抖,视哥伦布为神明,诚惶诚恐地答应继续提供给他们食物。听到这个答复后,哥伦布说神已经原谅他们了,月光又再次回到了夜空。有人说:“哥伦布梦见美洲,上帝便把海水变成新大陆。”哥伦布是踏上这个新世界的第一个梦想家,不屈不挠、勇往直前、坚持到底的美国精神从此萌芽。《马可·波罗游记》描述下的富庶东方激励着哥伦布,不只是他,整个欧洲都被东方的高度文明魅惑。尽管被人取笑为疯子,他还是以大无畏的精神,完成了探险计划。这是勇敢者的游戏,混沌之中的谜底已经揭开,以后的发现可能会更惊人。之后事态的发展也许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人间天堂,
在劫难逃
哥伦布笃信宗教,教义对他的生活影响至深。在航行到加勒比海的一个岛上时,当地的酋长按照习俗要将两个美丽的女子作为礼物送给他,却被哥伦布一口拒绝。看来他对美女并没有什么兴趣。但是哥伦布也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相反,他是一个狂热的拜金主义者,他心中最热衷追求的是黄金,他从未想过自己的所作所为会被载入史册,会对整个世界带来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只是因为有着对于黄金的狂热,让他将生死置之度外地一次次向未知的世界航行。他甚至毫不讳言地表达对黄金的热爱:“黄金是一种令人惊叹的东西,谁有了它,就能支配所要的一切,甚至可以将灵魂送上天。”与年轻时的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相比,晚年的哥伦布境遇凄凉,虽然仍有凌云壮志,却无奈英雄迟暮,探险只是年轻人的天堂,就如同现在的美国。由于无法寻获更多黄金,哥伦布像一只被榨干的橙子般被西班牙王室毫不留情地抛弃掉。他在一片凄惨黯淡之中默默离开人世,至死也不知道自己发现的是新大陆,还一直以为他所到的地方就是印度。他把那些岛屿称为“西印度群岛”,称那里的土著为“印第安人”,后人也延续了这些名称。后来地图学家Amerigo Espucci(亚美利加·维布西),到南美海岸考察时,才指出这并非印度,而是一片新大陆。于是,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将新大陆命名为“亚美利加”,这就是美洲命名的由来。玛雅遗址发现新大陆就意味着发现新财富。美丽富饶的亚美利加,对欧洲人来说,简直是世外桃源,用哥伦布的话来说“那里是人间天堂”。
欧洲当时资本主义的蓬勃发展,正需要海外扩张以谋求资本积累。新大陆被发现后,在欧洲更掀起前所未有的淘金梦热潮。继哥伦布之后,西欧各国涌现出大批的探险家、航海家,争先恐后地登上这块富饶辽阔的土地,各自占山为王。西班牙和葡萄牙瓜分了南美洲,而法国、荷兰和北欧人,则把注意力放在了北美。在这场瓜分圈占的竞争中,英国人显得有点慢热,直到16世纪后半叶。伊丽莎白一世当政,英国的国力日渐强盛,义不容辞地加入了殖民北美的行列,从1607年到1732年的一百多年里,先后在北美大陆的大西洋沿岸阿巴拉契亚山脉以东的狭长地带攫取了13块英属殖民地。它们是:弗吉尼亚、马萨诸塞、马里兰、康涅狄格、罗得岛、北卡罗来纳、南卡罗来纳、新泽西、纽约、宾夕法尼亚、新罕布什尔、特拉华、佐治亚。土生土长的美洲人对冒险家们的到来感到好奇,并在最初给予了不遗余力的帮助。但是没有想到,这种善举竟然引狼入室,招致了灭顶之灾。有人说,最先遇到哥伦布的美洲人,等于遇到厄运,一点也不为过,一场“文明掠夺和屠杀秀”缓缓拉开了序幕。在美洲的密林深处曾经孕育出一个古老而又灿烂的文明——玛雅。欧洲人与玛雅文明的第一次邂逅还得说到哥伦布。公元1502年,也就是哥伦布最后一次远航美洲,船停靠在洪都拉斯湾时,哥伦布在当地的市场上看到一些制造精美独特的陶器。从卖主那里得知,原来这种漂亮的工艺品来自“玛雅”。玛雅遗址玛雅文明的出现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要知道人类的生存、文明的孕育离不开水源,四大古代文明都依傍在大河流域:埃及的尼罗河,中国的黄河和长江,印度的恒河与印度河,巴比伦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而大自然却赐予了玛雅人如此苛刻的生存环境:从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危地马拉、伯利兹、洪都拉斯到萨尔瓦多西部,最北为北纬22度,最南达北纬14度,全部属于热带。在中部和南部满是茂密的热带雨林,为了生存要殊死地与邪恶疯长的热带植物争夺土地和空间,北部尤卡坦半岛则是贫瘠的火山高地,灌木丛生,玛雅的燧石饰品气候干旱,地表几乎没有水。他们的生产力水平还停留在石器时代,没有锋利的金属工具,还没有豢养家畜,甚至还不曾拥有轮车,但是就这样神奇地培育出了一朵耀眼的文明奇葩。与第一次的惊鸿一瞥相比,欧洲人的第二次经历就显得有些惊心动魄了。大约10年之后,一艘海船从巴拿马出发前往圣多明各,途中遭遇海难,幸存的12个人历经千辛万苦登上了尤卡坦(Yucatan)半岛。两周之后,他们遇上了土著人,其中5人做了祭坛上的牺牲,逃回西班牙占领区的幸存者,心有余悸地讲述着他们的历险。他们认为遇到的就是玛雅人。欧洲人与玛雅人的首次相遇,让欧洲人认定美洲没有文明,尚未开化,自顾自地担当起传播文明的使命。玛雅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和一种文明。他们虽然在语言文字、宗教信仰、习俗传统上都属于同一个文化圈,但从未形成一个统一强大的帝国,而是分成数以百计的城邦。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灿烂的玛雅文明像美丽的瓷器般不堪一击。16世纪的欧洲人,双眼被无知、偏见和贪婪所蒙蔽,除了闪闪发光的金子,什么也看不到,像疯狂的犀牛闯进瓷器店,任意地蹂躏践踏。
1519年,一个叫Hernan Cortez的西班牙强盗率领军队闯进墨西哥,用暴力征服正处于文明鼎盛时期的阿兹特克帝国。玛雅文明奄奄一息,只在尤卡坦半岛上还残存着一些玛雅小邦。1526年,另一队西班牙强盗开始用暴力铲除“异教”,强制推行基督教信仰,建立西班牙殖民地。在曼尼城中心广场上,西班牙神甫Fr Diego de Landa亲手烧毁了成千上万的玛雅古籍抄本、故事画册和书写在鹿皮上的象形文字书卷,砸碎了无数神像和祭坛,认为这些全是撒旦蛊惑世人的谎言。美国原住民印第安人他们“铲除了一个文化,如同路人随手折下路边的一朵向日葵”。不肯屈服的玛雅人展开了长达百余年的游击战,开始由于不熟悉地形,殖民者们被打得找不着北。后来他们假装好意,阴险地将带天花病毒的毯子送给印第安人。这成了印第安人的催命符,不费一兵一卒就让3000万原住民死得只剩几百万了。这应该是人类最早使用的生化武器了。1697年,最后一个玛雅城邦在西班牙人的炮火中灰飞烟灭,神奇灿烂的玛雅文明也被尘封在幽暗的历史长河深处。在狭隘的宗教感情和贪婪的物质欲望驱使下,世人失去了一个伟大文明。侥幸的是,有三部玛雅手抄本,由于流落国外得以逃脱厄运。心痛的不仅仅是“土著”,后世的学者以及千千万万想探知古代文化和历史真相的人们,无一不为这一文明的陨落感到樵心泣血。“人类假如想要看到自己的渺小,无须仰视繁星密布的苍穹;只要看一看在我们之前就存在过、繁荣过,而且已经消逝了的古代文化就足够了。”——希拉姆事实上,古代玛雅文化只是被殖民者们野蛮消灭的印第安文明之一。16世纪,殖民征服的烽烟渐渐平息之后,这些只剩残垣断壁的文明隐没在深山密林之中,逐渐被世人遗忘了,这一场屠杀与掠夺的罪证也渐渐消逝于无形。直到18世纪末,启蒙运动开始,考古学家们来到玛雅沉睡的密林深处寻访,在传说中的神奇和美丽中,追怀一个神秘的世界,寻回一段失落的文明。高耸的金字塔神庙、庄严的宫殿、遍饰浮雕的巨石祭坛、观测天体运行的天文观象台,以及雕刻精美的石碑和建筑装饰雕刻,精确的数学体系、太阳历,以及神秘的象形文字,无不让人叹为观止。这一令人不可思议的文明在最灿烂的时候戛然而止,为另一个文明的生存和发展让出了空间。或许说哥伦布征服而不是发现新大陆更为恰当一些。虽然新大陆最初的主人们对从天而降的不速之客有过抗争,新大陆也为欧洲带来了一些麻烦,比如,梅毒就是新大陆的“产物”,印第安人似乎天生对此有免疫力,但却是欧洲人的催命符。但这场文明与文明的碰撞,输赢已经一目了然。
●五月花号
1620年9月,一艘有着浪漫名字的木制帆船踏上了它的征程。这就是“五月花号”,重180吨,长90英尺,在茫茫海洋上未免太渺小了,而这个时候又正是一年中最糟糕的航海季节,是什么原因让这群冒险家铤而走险呢?五月花号上载着的正是清教徒的著名领袖布雷德福和他的102名同伴。故事要上溯到16世纪到17世纪英国残酷的宗教斗争,清教徒们发起了一场来势猛烈的宗教改革运动,他们宣布脱离国教,另立教会,主张清除基督教圣公会内部的残余影响。但是到了17世纪中叶,保皇议会通过了《信奉国教法》,政府和教会势力开始严厉迫害清教徒们。被逼无奈,清教徒们只得迁往荷兰避难,但是,背井离乡的他们并没有逃脱宗教的迫害,反而加上了战争带来的双重痛苦。于是他们再一次想到大迁徙。
这一次他们想到了哥伦布发现的新大陆。尽管新大陆是尚未开化的蛮荒,罪犯的流放之所,但是这里地域辽阔,物产富饶,没有国王、没有议会、没有刽子手、没有酷刑,能够自由自在地开拓出一块属于清教徒的人间乐园。海面一片阴晦,一个个惊涛骇浪袭来,五月花号单薄得就像狂风暴雨中的一片树叶,艰难地向前漂泊着,几乎随时都会被深不可测的海洋吞噬。这群饱受苦难的人仍然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为了追寻失去的权利和自由,不顾一切地向着未知的世界前进。最早美国精神的火种,就被这艘在暴风骤雨中乘风破浪的帆船载着,到达了充满生机和未知的新大陆。在那时,美国的命运就已经被划定了。五月花号在普利茅斯港五月花号的全体成员可谓名副其实的风雨同舟,由于大家的共同努力齐心协力,船只竟然没有遇到任何损害,在海洋中航行了66天。更加富有传奇色彩的是,在这次险象环生的远征中,尽管有一位清教徒不幸丧生,但一位孕妇在旅途中顺利产下了一名婴儿,这样一来,到达美洲的时候,船上的人数不多不少,仍然是102名。
新移民们无不认为是奇迹,手画十字,衷心感谢上帝的眷顾。不过由于逆风和时差,五月花号并没有到达预定的目的地——弗吉尼亚的詹姆斯敦,而是在圣诞节后的第一天,在新英格兰登陆。登陆后,一块陌生、荒凉的土地呈现在他们面前。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他们惊喜地发现这里像是有人类生活遗迹的土地,但是却看不到一个人影,令他们感到迷惘。难道这是上天事先就为他们准备的?他们发现了一个天然的良港,非常适合五月花号停泊。这个被移民者称为“天堂”的天然港口就是今天的普利茅斯港。港口附近有一个优良的渔场,可以提供充足的海产品;不远处可见一片连绵起伏的小山,就像一道屏风,环绕着这块土地;结了冰的小溪为移民们提供充足的淡水;肥沃的农田,整整齐齐地排列着;还有一片略显残破,却足以帮助他们抵御寒冬的房屋。这一切看起来都好得不能再好了。后来才知道,这里原来是一个相当繁荣的印第安村落。几年前欧洲人带来的天花在这里流行,全村无一幸免,这也许也是天意吧。1620年11月11日,大家决定上岸,在登上新大陆之前,这些人中的51个男子集合在船舱里开会誓师:以上帝的名义,阿门!我们这些签署人是蒙上帝保佑的大不列颠、法兰西和爱尔兰国王的信仰和捍卫者詹姆斯国王陛下的忠顺臣民。为了上帝的荣耀,为了增强基督教信仰,为了提高我们国王和国家的荣誉,我们漂洋过海,在弗吉尼亚北部开发第一个殖民地。我们在上帝面前共同立誓签约,自愿结为一民众自治团体。为了使上述目的能得到更好的实施、维护和发展,将来不时依此而制定颁布的被认为是这个殖民地全体人民都最适合、最方便的法律、法规、条令、宪章和公职,我们都保证遵守和服从。据此于耶稣纪元1620年11月11日,于英格兰、法兰西、爱尔兰第十八世国王暨英格兰第五十四世国王詹姆斯陛下在位之年,我们在科德角签名于右。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铿锵有力的誓言表达了移民们内心熊熊燃烧的热情和希望,他们要凭借自己的双手,自由自在地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谁也不会想到,这份契约成就了一个超级大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其中已经能够看出了美国精神的影子,包含着民主政治的许多理念与理想,成为后来美国政治制度的奠基石。这些思想和主张贯穿始终,议会代表殖民地利益,而总督代表英国国王,殖民地议会权力的增长成为一般趋势,议会与总督的斗争交织出殖民地的历史。在连绵不绝的斗争中,民众对行政部门产生怀疑,而对立法部门具有好感,这让他们认为立法权与行政权必须分开,后来影响形成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正是在这个基础之上,美利坚合众国建立,并成为世界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范本。这份契约就是“五月花公约”,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份公民自愿缔结的政治契约。五月花号在普利茅斯港抛下了锚链,遵循古老的航海传统,移民们划着小艇登陆时,首先登上了一块高耸于海面上的大礁石。今天这块刻有“1620”字样的礁石静静在卧在沙滩上,享受着美国“历史第一石”的荣誉供人瞻仰。五月花号上人声鼎沸,怀着美好的梦想和真诚的祝福,他们相互庆祝全新生活的开始。严冬很快抹杀了刚刚获得自由人们的欢欣鼓舞,让移民们的美梦几乎破灭。大西洋上吹来的凛冽寒风,在新环境下生活经验的缺乏,繁忙劳动的重压,恶劣的饮食,接踵而来的传染病,夺去了许多人的生命。
102个移民中,熬过这第一个冬天的只有50个,几乎天天都有一家或几家在办丧事,每个人的心头都被笼罩着一种空前的绝望。难道就这样坐以待毙,任命运吞噬?就在他们一筹莫展的时候,不知从什么地方飞来一群火鸡,他们赶紧举起猎枪,火鸡肉救了这批新移民的性命。他们认为,那是上帝送来的。随后一名印第安人走进了普利茅斯村,原来是邻近部落发现了他们,所以酋长派人来察看情况的,了解到他们的遭遇后,印第安人流露出无限的同情,于是事情终于有了转机。慷慨热情的印第安人向移民表示了热烈的欢迎,给他们送来了许多补给品,并教给移民们捕鱼、狩猎、耕作以及饲养火鸡等技能。这一年,风调雨顺,移民们在当地人的帮助下获得了第一个大丰收,过上富足日子的移民们载歌载舞,庆祝重生,于是,就在这一年秋天,已成为普利茅斯总督的布雷德福支持举行了盛典。这就是历史上的第一个感恩节。1789年11月26日,华盛顿总统宣布这一天为感恩节,应当祈祷感谢上帝,各个种族、各个派别都要庆祝这个节日,以追思先民的艰难开拓。直到今天,在美国人心目中,感恩节是比圣诞节还要重要的节日。
这一天,普天同庆,长达4天的假日让人们尽情狂欢、庆祝,也是传统的家庭团聚的日子,上至总统,下至庶民,远在他乡的家人都要赶回家过节,共享丰盛的晚宴,就像中国的春节。节日的餐桌上,救过他们祖先性命的火鸡也成了必备的美味佳肴!有人开玩笑说,这是美国人恩将仇报。而恩将仇报何止是对火鸡。感恩节对于美国的印第安人而言不是庆典,而是“对本土美国人的全国哀悼日”。后来发生了什么,让两种人的思想感情差别竟然如此之大?印第安人帮助移民们在这片土地上站稳了脚跟,宾主和平相处只是短暂的愉悦画面。很快,大批英国移民陆续涌至。羽翼已丰的殖民者们感到印第安人对他们再无帮助,反而成为他们拓展疆土的绊脚石,于是毫不念旧情地开始驱逐这片大地上的真正主人,分而治之、软硬兼施、各个击破,甚至实行赤裸裸的大屠杀。不肯就范的印第安人英勇反抗,无奈这是一场交错了时空的对抗,还处在原始社会的印第安战士如何敌得过资本主义阶段的英国殖民者,不得不且战且退。美国建国后,一穷二白的美国政府没什么耐心教化“蒙昧”的印第安人,征讨和屠杀进一步加强,美国陆军第一团从成立起,杀伐印第安人就是他们的基本任务。《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人,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托马斯·杰斐逊指挥参与了大规模驱逐和屠杀印第安人的军事行动,不再慷慨激昂地大声疾呼“所有人生而平等”。所谓天赋人权不过是某些时候归某些人所有,解释权归美国政府所有,他们一直引以为豪的民主也并不是那么地纯粹和纯洁。“美国向西、向南、向北三个方面猛烈推进时,不仅排挤了阻止它前进的国家,并且残暴地粉碎了这些土地上原来的主人——印第安人——的反抗。这种残酷地驱逐印第安人的行动是美国历史上最可耻的污点之一,而当时美国许多杰出的民主领袖也曾积极参加这种行动。”——威廉·福斯特差不多进行了整整一个世纪,尤其是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美国联邦正规军在当地民兵的配合下,采取分进合击等战术,通过数千次大大小小的军事行动,基本上完成了消灭印第安人的作战任务。在印第安人的血泪中,完成了建国初期的疆土巩固和资本积累,最初的美国精神就带着充满生命力的野心和自由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