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很早以前就一直对外国学生善于组织课外活动这一说法有所耳闻,但由于条件所限,无法证实,对此一直半信半疑。到新加坡之后,才多少对这里学生的活动能力有了几分认识。
都说中国学生只读书,从不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因此学生自己也无能力组织活动,而外国的学生在不同教育制度的培养下有着较强的能力组织活动,事实真是这样吗?这里先不给出答案,还请读者自己判断。
我们班从上半年开始就一直在策划一个活动,自编自演一出小短剧,并把门票收入作为慈善捐款献给需要帮助的人们。这个计划听起来十分有趣,本人因此参与了此活动。
剧本由班上戏剧社的同学编写,接下来大家进入了紧张的排练环节。整个策划从编剧到演出完成历时5个月,其中不乏许多亦有趣亦辛苦的片段。总的来说个人认为这个活动还是很成功的——我们一共得到了200多新元的捐款。而我在这个活动中也学到了不少宝贵的知识。
由于在国内未有接触过戏剧,戏剧的种种过程对我来说是极其新奇的。别小看一个不过40分钟戏剧,这其中的服装、道具、台词、灯光和位置,一切都必须经过舞台总指挥的监督与确认。这项认为可不是嘻哈两下就能做好。怎样安排才有新意,如何抓住观众注意力,在不同场景之间切换时应如何迅速行动,都要经过深思熟虑,以及反复多次的排练。坦白说开始的时候大家都抱着“好玩”的心态才参加,但当编排快完成时,众人才发觉这不是游戏,而是一场正式的演出,观众所期待的是专业的素质,而不是手忙脚乱的行为。为了激励我们表演得更好,总指挥不只一次破口大骂,斥责我们态度散漫,或动作表情不到位。我不禁感叹这跟国内的文艺晚会演出差别太大了。因为是自己组织的节目,没有什么老师帮忙,所有工作都由学生完成。从编剧到排练、售票、宣传、布置现场、舞美、音乐、灯光以及最后的打扫工作,都由学生负责。
与同学自编、自导、自演《科学短剧》(右一为作者)在中国,一般是老师负责组织的工作,学生除了在台上露面其余基本不用考虑。在新加坡,学生得自发地形成有组织的小团体,井然有序完成任务,而非像国内乱哄哄的,老师不在就偷懒。搬道具需要人手,打扫卫生需要人手。令人惊奇的是,这里的学生能自觉完成繁杂的任务,不需要老师来“指导”。该干什么时,总指挥会大声宣布,接着马上会有人着手去干,不用再强调多遍。这样的高度自觉性和纪律性让人佩服。
因此,与国内所谓的演出活动相比,新加坡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不仅锻炼了团队写作能力,也学到了戏剧知识,更加深了友谊,还为社会作出了贡献,一举多得。虽然这次活动并没有我想象中优秀,但我从中看到了学生们巨大的潜力和提升空间。长期锻炼下去,几年后新加坡学生的活动能力也许可以将中国学生远远甩在身后了。
(2010年10月18日)
2
本以为刚来新加坡会有强烈的不适应感,没想到几个月过去了,生活倒也十分平稳,没有大风大浪。还未来得及缓一口气,一件突如其来的事打破了原本平静如水的生活。
一天午休,一位老师气势汹汹地走进教室,提笔在白板上写下了一长串名字,并指出这些同学在门外集合,我细看一番,全部都是中国来的同学的名字,其中也有我。不知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便听话地跟着老师走了。几分钟之后,老师把我们带到校长室。要见校长干什么?同学们小声地议论着,却畏畏缩缩不肯上前。校长见到我们,微笑着打着手势让我们分一排站好,现在我才明白,那根本就不是什么友好的笑容,而是暴风雨的前奏。
立正站好,校长问我们是否知道被叫到这来的原因,我们一个个摇头。校长叹一口气,声色俱厉地告诉我们,寝室给学校发来了一些不光彩记录,校长认为情况十分严峻,这才召集我们,进行集中教育。就这样,我们几十个学生在校长室接受了长达半个小时的教育。校长是女士,声音虽不大,但说起话来分量十足,心理素质稍弱的同学经不住这么一说,都“啪嗒”掉下泪来。这次批评会结束后,本以为事情已经结束,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校长决定罚我们留校察看,惩罚的通知便交到了班主任手上。
班主任不清楚是怎么一回事,便把我们都叫出来,语重心长地教育我们不要再犯错,或许是大家还未从第一次批评会中缓过神来,一时间都沉默了,班主任以为我们真的犯了很严重的错误,眉头紧锁,语气更严厉了,好半天才有胆大的同学站出来澄清事实。
起因要追溯到半年以前,我们初到新加坡的时候。那时我们还不太懂规矩,因此常常不经意之间打破了很多我们认为不起眼的小规定,比如每天要及时签到,不能在学习室放东西云云。有的同学还不只犯一次两次。两三个月后寝室集中惩罚了一批犯错次数过多的同学,到此大家正以为罚过了就完事,没料到一丝不苟的新加坡人可就不认为这是个“小错”,于是一而再、再而三地举行批评会,教育我们不要因小错酿成大错,平日生活作风不可马虎。假如在中国,这类事情老师可能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在新加坡,一个小错都不可以放过,尤其是学生,现在我们正处于人生塑形阶段,不严格要求,习惯一旦形成便很难再改。
风波平息之前,所有被批评的同学无一不抱怨老师们太小题大做,大呼不公平,犯小错却得到了过重的惩罚。但事后想一想,这其中也能反映出新加坡人做事一丝不苟,而中国人做事总喜欢“差不多”的原因吧。
(2010年10月)
3
在新加坡学习和生活已一年半有余,回顾过去的这段日子,不禁感叹身边发生了如此多的变化,让人有些应接不暇。老人们常说时光是最好的良药,如今自己亲身经历了变幻无常的一段日子才领悟到,适应变化只能让最初的心情慢慢沉淀,才能更自在地面对新生活。
刚来到新加坡时,还不懂什么叫思乡,“想家”这种感情完全被在外界新鲜事物的刺激下所产生的兴奋感抑制住了,再加上每天的学习任务不轻,倒也不认为离乡求学是件多么痛苦的事。每天除了看英语书和背单词之外自己还跑去图书馆借阅了很多杂志、科学类书籍。由于英文水平的限制,看书速度慢,很多地方不理解,需反复查字典。我是个性格急躁的人,不出两下便失去了耐心,心思一下子飞到了九霄云外,望着窗外飞翔的鸟儿出神。不仅如此,学习语言是一门积累的过程,想一步登天是不可能的,因此每天都要花相当时间在英语上,久而久之,我看到英文书就有想吐的感觉,学习效率也每况愈下。常常坐在桌前几小时的看书,合上书后大脑却一片空白,不知学了甚。现在想来,没有制定一个良好的学习计划,有条不紊地进步,还真是失策,浪费了多少青春!不过,感谢我得天独厚的记忆能力,几个月下来进步明显,这就是传说中的从量变到质变吧!老实说,学好英文除了多读、仔细读之外,还真没有其他捷径可走。在这条路上我摸爬滚打了很久,最终才发现做笔记比光看书重要,光看书比狂背生词本重要,拥有一个生词本也很重要。此外,看完书后一定要关上书,回忆刚刚看的内容。你的大脑愿意反复阅读上千次相同的内容,但一口气记住又是另一回事了。
一段时间之后,学习渐渐走上正轨,但我却在这时进入了情感的真空期。此时的我好似掉落在两个世界的缝隙之间,进退维谷。离开中国快一年,跟国内朋友的联系渐渐淡去,但在这边,除了同届一齐来的奖学金得主之外,很少关系亲近的朋友,更不用说和当地人关系密切了。学校放学时间早,有时回到宿舍,却不知要干些什么,手足无措。在家里可以陪父母说话、看电视、练琴,但宿舍琴房和电视房离睡房远,懒得去,吃零食和玩电脑勾不起我的兴趣,学习可又无精打采。宿舍条件有限,不允许我像在家里那样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比如养花、做料理,生活枯燥得只剩下学习、吃饭、睡觉,想和父母说说话,电话打通后却不知讲些什么。日子一天天流过,找不着事做的我心情愈发焦躁不安,一有时间便沉入对旧事物的美好回忆中。学习时心思全无,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年底回家,在父母开导下才有所好转。
短暂的假期过后,再次回到新加坡,我惊奇地发现日子也不是那么难过了。我每天坚持跑步,现在我在班上的好友渐渐多了起来,闲暇时还加入了《联合早报》通讯社,当起了小记者,与当地同学有了更深一步的交往,同时自己有了新的目标,生活更加充满动力,作息时间也变规律了。
或许这就是成长中必经历的蜕变之一吧!没有人能帮你,除了你自己。眼泪和汗水是必须付出的代价之一,但在片刻挣扎之后,迎接我的将是崭新的天空和太阳。
(2012年1月8日)
家长的话:女儿在外面人生地不熟,要尽可能快地融入集体中,学会宽容与接纳,尽管会有种族、文化、习惯方面的冲突,但一定要以一颗博大的心去爱他们,而不是凭自己的喜好与人交往。心里有爱,你就不会压抑与烦闷,先学着敞开自己,别人才会接纳你。
学会享受孤独与寂寞。在外肯定没有家里自由、自在、随心所欲,但你可以将这些看成是你的人生功课,要学会一个人待着,看看葛丽泰·嘉宝说的:“平生最大乐事就是一个人待着。”其实孤独并非人人能有或人人配有的,孤独是强者的一种勇气,孤独是热爱生命的一种激情,孤独是想象力最丰沛的泉眼,爸妈希望你能利用孤独、好好享受孤独!
要学会养成一种习惯,好好照顾好自己,让这种好的习惯成为你的生活方式。周国平说:“一个人坚持一种习惯,比如节食、跑步、按时起居,也几乎可以算是有信仰了。”好的习惯可以让你在外生活得更充实,更健康,更有活力。没有健康的身体和充沛的精力,要想成功就太难了。渐渐长大后,你得处理男孩子的问题。要记住的基本原则是“他们需要你远大于你需要他们。”这是投资大师罗杰斯写给女儿的话,相信聪明、智慧的你是会处理这些问题的。学好数学和科学,这样你会比其他人更有优势,更能注意到其他人忽视的异常之处。另外,日语要学精通,这样你就多了一根拐杖,钢琴和绘画也要继续学习,可以调剂你的生活,也能让你多一种思维方式。
不要乱买东西,购物之前先填饱肚子,要买就买高质量的东西,物有所值。
最后爸妈要送你一句话:“人生的路很长,女儿勿趋蝇利,勿甘小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