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家长,不是做得更努力,而是做得更智慧,要有科学的认识和科学的方法,有效地“管理好”孩子的阅读问题、学习问题乃至成长问题。
虽说,孩子只不过是孩子,但时不时却能说出一些深刻的话、写出一些有意思的文字,即便他们的作文不一定被老师视为优秀。那为什么又能说出、写出一些灵气十足的句子呢?无它,平日阅读面广而已。
现在家长都懂得阅读的重要性,也知道自己要给孩子做榜样、多读书,但是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比如,有一位妈妈说自己一直很努力地这么做了,没事就抱着书看,但孩子现在都11岁了,也没有说喜欢看书,最多看看图画书,而且看个10分钟、20分钟就放下了,更懒得去看纯文字的书,还说很烦妈妈没事儿就看书。所以,一次课上,她问我:“金老师,你有什么高招?”
我没有直接回答这个家长可以怎么办,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先跟她分享程杰小时候读书的经历。我告诉她,程杰小时候也爱看带图画的书,天生对画面类信息更敏感一些,后来才逐渐开始看纯文字的书。那么孩子不管看书是只能看10分钟还是20分钟,能开始看就好。
我们希望引导孩子爱上阅读,这个愿望是好的,但在方法上有待改进。通常成年人做事目的性非常强。可能提到阅读,一上来就会要求孩子看我们认为有用的那一类书。这么做,孩子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排斥、不配合、反感。做家长不是做得更努力,而是做得更智慧,要有科学的认识和科学的方法。最后,才能有效地“管理好”孩子的阅读问题、学习问题乃至成长问题。
允许孩子自主选书可能帮助他们爱上阅读。所以,我建议这位家长给孩子一些钱,然后给他选择的自由,让这个孩子自己去书店买真正喜欢的书回来,让他先自己看。然后家长要做的工作,就是适当了解一下孩子读的内容,每天向孩子询问一些书中的故事情节。比如散步的时候,睡觉前也可以,不经意地问一问孩子:“你还记得那本书中的……故事吗?”“能不能再给妈妈讲讲?”
所谓的“不经意”就是语气比较随意,可实际上事先是有目的、精心设计了这些问题的。其实孩子读完书内心是有跟别人分享的需求的。这样一来,当我们一次次和他就所读的书进行对话,一问一答间,符合了一种阅读记忆效率倍增原理——“给别人讲出来的东西自己能记住90%”。
在我们家,这样的引导和练习是从程杰5岁多就开始的。那时我们家有一个“5分钟公众演讲”习惯——从书本上读到的故事讲给家人听。所以,我后来观察到,这孩子阅读有一个特点,他能将书上读来的东西在生活中去运用,比如他读了宏观经济学,就到处跟人说他只需要5分钟告诉对方10个小故事就能弄懂经济学基本原理了。可以说,程杰的阅读兴趣是从读故事,给家人讲故事开始的。
这样,“管理”孩子阅读,培养兴趣是第一步。这个过程,可以顺应孩子的心理特点,选好孩子“爱看”的第一批书,比如图画书。而且可以将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尽可能为孩子提供轻松自由的阅读环境,让他感到阅读是一种求知行为,更是一种享受。这时智慧的妈妈还有一个很必要的功课——在孩子上小学的阶段,真要会给孩子讲故事!
程杰8岁前(他8岁后上中学,自己开始研究范蠡、巴菲特,读《三国演义》了)我每天要给他讲3个小故事,都是我看过书后自己创造的。因为那时候市面上还没有《培养孩子情商的100个故事》《培养孩子智商的100个故事》之类的书。我就编了一个“新1001夜”的故事,例如有一个故事是《新三只小猪》——实际上就是讲我读过的《穷爸爸富爸爸》系列中的经济原理,借三个小猪的形象表达出来,我会变化着声调说:“从前有三只小猪,分别是小金猪,小银猪,小懒猪……你觉得谁是我们身边的小金猪呢?那些会投资,然后还会用他的资本性收入来赚钱的人是小金猪……”
我讲故事的时候用“婴语说”(即婴儿的语音),孩子说我比任何演员讲的都好。一来孩子喜欢,二来我也顺带给他输入了一个投资理财的理念。当他爱上理财后,他自己就开始研究巴菲特的书去了,都不用我说“多读理财的书有好处”之类的话。
有人可能会说,我不会自己创作故事,我拿起一本童话书就只会给孩子讲那个白雪公主的故事。其实,这个事儿也需要妈妈多做一个功课,亲子阅读到了一定的阶段,讲故事就得有“创新”。
比如,我们家孩子早就觉得照着书讲故事太没创意了,就要求讲故事的人自己发挥想象给大家讲一个不同的故事,所以,我们讲《白雪公主》的话,就要给加上“续集”——白雪公主和王子幸福生活之后又发生了什么故事。这是通过阅读提高学习力的又一种表现——训练了想象力、思维逻辑和语言组织等能力,阅读不仅是看别人的文章,通过复述、模仿记住该学习的知识,还得深入学习别人的文风和思想提升自己的素养。
当然,现实的困境是现行教育体制下,孩子面临激烈竞争,可用于阅读的时间少,无法在充裕的阅读时间中体验和提升。“管理”孩子的阅读第二步,就是如何提升阅读效率问题。我想有三种途径。
①学习快速阅读法,这是最基础但最有效的方法。程杰在申报大学的自我陈述中提到过他自己在这方面的做法。他说对他影响很大的人有三位,其中就有毛泽东,他佩服毛泽东的地方,一是演讲很厉害,二是一年可以读很多书,他觉得自己一年最多可以读50本书,为了提高阅读速度,他8岁那年去了中国速读速记学会,专门学习了快速阅读法,这样他一年的读书量是之前的很多倍。
让孩子掌握一些阅读技巧很重要,可以让他的效率倍增。
②家长自己读过的书,精华部分与孩子分享,可以事半功倍。比如,我每年都会看几百本书。我读过的书,比如《穷爸爸富爸爸》系列的精华内容和理念,在程杰小时候我给他讲故事的时候,就顺便传递给他了;另一部分书,我认为必须要学习的,比如经济学原理之类的书,我的做法是先将书的大纲和精华内容做成PPT。这样孩子只需要花半小时就读完一本书,并且掌握绝大部分内容。
当然一些名著,不能只读精华,程杰个人真正感兴趣的书,比如《三国演义》和其他历史方面的书,程杰会多次读、研究性的读,以至于每个故事都能与他那些成年人“大朋友们”探讨。他对金融感兴趣,然后就读了大量的书去研究商圣范蠡,11岁时还专门写过一个关于范蠡的电影剧本。
③最有效的教育是方法的教育,阅读也是一样,学以致用,帮助孩子获得将知识变为能力的能力,至关重要。比如,在培养孩子阅读兴趣中用过的小方法——孩子阅读书籍后,生活中重述这个故事,甚至给故事编“续集”,这就是学以致用了。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的情况是,少数孩子喜欢看书,多数孩子爱玩电脑,家长就很着急:“怎么天天玩电脑,不知道多看点书?”
在我看来,关键问题是有没有让孩子想过“读的书有什么用?玩电脑为的又是什么?”只有我们深入孩子的内心去体会感悟,给予适当的帮助或点拨,才能解决问题于无形之间。
这时,孩子阅读的问题,其实更是一个从书中感悟并设定人生跑道的问题。阅读,或者说一本书,真的可能影响我们的世界观。我二十多岁游学韩国,学精英教育,因为那会儿刚刚学会韩语,看书很费劲,然后我记忆很深地是花了6个月时间,简直是逐句逐字地读完了韩国大宇集团创始人金宇中的那本传记,然后他所信奉的那句“世界很大,可以做的事很多”的话,真正改变了我对自身、对人生的认识,在我21岁的时候,我知道了不要过多考虑那些不需要的东西,要去做我喜欢做的事,绝不能浑浑噩噩过一生,那是我的世界观形成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时刻。
对孩子来说,一本书的影响更直接一些。比如金程杰想去美国读大学,要在哈佛取得自己的博士学位,这样的念头也来自一本书的影响,大概7岁的时候,我送了他一本书《哈佛日记》,结果书中主人公从小镇走出的哈佛男孩张扬哥哥成了他曾经的偶像,应该从那时开始他内心里有一个声音出来说“一定要去美国念书”。然后程杰还爱看《三国演义》,他看完了以后和我们讨论他最喜欢什么人物,结果让人很意外。一般大家的答案或者是刘备、或者是赵云,还有的说曹操,但程杰说他最喜欢的人是曹冲,就是“曹冲称象”然后英年早逝的那个。程杰说虽然曹冲只活了十五六岁,但是他活得千古流芳。从内心里,他喜欢那些“栋梁型”的人物。我相信那时候他内心里一定又有一个声音出来,就是“一定要少年有为”。
说实话,家里人那时候也没有想到他13岁就高中毕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