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龙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
暮春时节,苏中平原干旱得厉害,菜地、桑园不得不浇水灌溉。眼望着邻家小夫妻在田间劳作时夫唱妇随,江苏省如皋市常青镇冯东村青年农民黄山军心里明白,自己曾经拥有的那份田园爱情,现已成了遥远的回忆——
爱妻,为你剐肉也心甘
1989年草长飞时节,黄山军与泰兴姑娘陈晓英在打工途中萍水相逢,一见钟情。首次邂逅,黄山军被纯朴善良的陈晓英深深吸引,而情窦初开的农家女也为眼前这位英俊腼腆的小伙怦然心动。在车间里,小黄是保全工,小陈当缫丝工,整日形影不离。弯弯池塘边,青青林阴下,一对恋人并肩漫步,互诉衷肠。一份圣洁的爱情在异域他乡不期而遇。
两年后一个瑞雪纷飞的日子,有情人携手步入洞房。美满姻缘,让同事们好不羡慕。女儿黄芸呱呱坠地,更使幸福生活锦上添花,蜜里加糖。
可是生活的小船并没有顺着他们既定的航向扬帆前行。正当他俩憧憬美好未来的时候,一场厄运从天而降。
1997年,因腿上的顽疾久治不愈,原本体格健壮的陈晓英日渐消瘦。常言道:豆腐水多,病人气多。眼望着药瓶一天天增多,而几年的积蓄消失殆尽,陈晓英渐渐产生消极悲观心理,对生活失去了信心。这时,她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了此残生,让自己、家人彻底解脱。
爱妻服毒轻生,犹如晴天霹雳,黄山军得知后,悲痛欲绝。他跌跌撞撞地把不省人事的妻子送往镇医院抢救,随后又马不停蹄地转到如皋市人民医院急诊。
在急诊室,妻子口吐白沫,抽搐、哭闹,丈夫的心在颤抖、滴血。黄山军急得用拳头在前额上“咚咚”地擂响,责怪自己没有照顾好妻子。他一边颤抖着签字一边乞求医生:“只要能治好她的病,哪怕从我身上剐肉也行。”
为了便于照料妻子,黄山军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熟悉的保全工活计,在村子里开起了一家修理电视机的小店铺。
望着妻子形如枯槁的身体,望着女儿惶惑迷茫的眼睛,望着母亲因连日折腾瘦得能放进鸡蛋的眼窝,黄山军横下一条心,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治好妻子的病,也要硬撑起这个风雨飘摇的家。
儿媳,你是我的心头肉
钩秤不离砣,媳妇不离婆。这句流传在苏中农村的俗话,本来是说媳妇照料婆婆是本分,而在这个家庭里,白发婆婆义无反顾地担当起了服侍黑发媳妇的重任。
在长达5年之久的求医路上,婆婆没日没夜地精心照料。大到省城医院神经科,小到自称有祖传秘方的个体诊所,看西医求中医,熬药汤喂片剂,婆婆没一句怨言。抱着体重比自己多10公斤的媳妇就诊,婆婆曾经两次肩膀脱臼。为了方便媳妇就近在一家诊所治疗,婆婆咬咬牙,60岁的一把老骨头硬是学会了脚踏三轮车接送。
只要有一线希望能治疗的地方都去了,然而,终究回天无术。由于剧毒农药进入了神经系统,致使陈晓英四肢瘫痪,言语含糊,成了一级伤残。她只能与那张结婚时的雕花床相伴终身。
日子再难过总得过下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婆婆总是村庄里每天起得最早的一个。做饭扫地、养猪喂鸡,一日三餐服侍媳妇,还得浆洗一大盆衣服。瘫痪媳妇肠胃不好,整天大小便频繁,折腾一回,婆婆总是累得气喘吁吁。盛夏时节,婆婆在媳妇的床头上安上电风扇(这是7年间家中添置的惟一一件家用电器),而自己则摇晃着那把破蒲扇。寒冬腊月,婆婆半夜起身为媳妇再次灌上暖和的热水袋,然后自己打着冷战,钻进冰凉板结的破棉絮中。
无私的母爱,拨亮了陈晓英原本微弱的生命之灯。在爱心的感召下,媳妇并没有像医生预言的那样不久于人世,忧郁的脸上又泛起红润。
妈妈,女儿提前尽孝心
为了协助护理妈妈,小黄芸稚嫩的肩膀过早地担负起家庭的艰辛。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夏收时节,大人们赶早忙着责任田里的活计。十一二岁的小黄芸独自烧火做饭。她蹲在炉膛前捅火,麦芒时燃时熄,厨房里弥漫着块状的烟雾,呛得人直咳嗽、流泪。猛一使劲拉风箱,火苗窜出来,烧焦了她的眉毛、刘海。全家人嚼着黑乎乎的锅巴,闷闷地品味着苦涩的日子。
星期天、节假日,读小学的黄芸成了妈妈的“编外护士”。先倒好开水,用嘴吹凉,然后倒出药丸,握在小手中,让妈妈服下。
繁重的家务活,并没有拖黄芸学业的后腿,东挪西借来的学费使得她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读到五年级,她一次不落地捧回了9张“三好学生”的奖状。
去年寒假前,黄芸从学校领回成绩单,就扑到妈妈床前报喜。五六年没有添置过一件新衣服的孩子,何尝不想得到长辈们象征性的一点“物质刺激”呢。她试探地说:“妈,能给我几角钱吗?我只想买块手帕。”说完,眨巴着的眼睫毛上挂着草屋檐头似的雨滴。妈妈示意孩子近过身来,用滚烫的舌头轻轻舔去女儿面颊上的泪痕。黄芸知道失言了,改口说:“妈,其实我什么也不要,只想好好读书,将来考上医科学校,穿上白大褂,设法治好你的病……”
夫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