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蜀道难》竭力描绘了蜀道的艰难可怖,表现了对朋友的担心,其内容是相当可悲可怖的,但我们读完以后,不但不感到害怕,情绪低沉下去,反而为诗的夸张的描写所激动,丰富的想象所迷惑,精神奋发。这是什么缘故呢?我想,这应该从被描写的客观对象和诗人主观世界两个方面来说明。从描写对象说,蜀道虽然艰难万状,使人害怕,但它又具有雄壮、伟大、有力等特点,它在诗人的彩笔下,跟美丽的神话传说结合起来,更形成一种诱惑人的魅力。从诗人主观世界说,我们知道李白的胸襟开阔,气概豪迈,志向宏伟,性格坚强傲岸。他这种思想性格的特色在诗歌中除掉直接的表白外,还常常借助于对外界雄伟的不平凡的事物来寄托和表现。他歌咏高山大川,不是纯客观地复制自然面貌,而是深深打上了自己思想性格的烙印。《蜀道难》的夸张的、具有强烈抒情气味的描写,不正是诗人特有的思想性格的一种特殊的反映方式吗?主客观两方面的结合,使《蜀道难》这首诗尽管表面笼罩着一种悲愁气氛,然而具有一股浪漫主义的激情,使读者的精神状态为之鼓舞奋发,向往雄伟有力的事物和有意义的生活。李白的《横江词》六首,夸张地表现了长江风浪的险恶和旅人不能摆渡的悲哀,但艺术效果却跟《蜀道难》相像,可供我们比较研究。
这首诗在体裁上是属于七言歌行。七言歌行在五七言诗中是一种形式最自由的诗体,它以七言为主,可以兼用长短不齐的语句,长的可以是九言或九言以上,短的三言、四言、五言等均可,不像五古、律诗、绝句那样少变化。这首诗的前面两部分用长句,语言非常奔放畅达;后一部分写剑阁和蜀地环境险恶,又使用不少四言句,显得简劲有力;长句短句的变换,使诗的语言自由活泼,句式丰富多彩。李白最善于写七言歌行,在这种诗体里,诗人充分继承并发展了楚辞、古乐府的特长,发挥了无比丰富的想象,运用了异常奔放的语言,表现了他的豪迈的胸襟和气概,热爱自由、坚强不屈的性格。这一特点,从前人已经看出来了。如唐殷?说:“其为文章,率皆纵逸,至如《蜀道难》等篇,可谓奇之又奇,然自骚人(指屈原)以还,鲜有此体调也。”(《河岳英灵集》)明王世贞说:“太白古乐府,窈冥惝恍,纵横变幻,极才人之致。”(《艺苑卮言》卷四)明胡震亨说:“太白《蜀道难》、《远别离》、《天姥吟》、《尧祠歌》等,无首无尾,变幻错综,窈冥昏默。”(《诗薮》内编卷三)殷?、胡震亨都提到《蜀道难》,可见这首诗又是李白七言歌行中的代表作品。
196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