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下午5时10分(东京时间)到达成田机场,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主请单位)狭间直树教授来接,住基督教青年会(YMCA)。晚,东京学者佐伯有一、久保田文次、藤井升三诸教授前来访谈。
11月8日上午由东京大学佐伯有一陪同参观东洋文化研究所图书馆,藏有会馆、族谱资料数量甚多。《时报》、《北华捷报》齐全。满洲国资料亦颇多。据云满铁调查资料全部在此。藏书共30万册,其中中国古旧书有20万册。
下午参观明治新闻杂志文库,除刊物外亦收藏许多私人档案文献。请代为复制梅屋庄吉、宗方小太郎、宫崎滔天部分缩微胶卷,约需付3万日元。
晚刘大年约至中国餐馆叙谈,他是应东大邀请讲学一月,其女刘潞陪同来日进修。
追记今天日本学者建议,野原:中国出大部头书籍,后面应有索引。田中正俊:需编近代文献地方方言词典,如“荒物”即不知何解。
11月9日藤井升三全日陪同参观外交史料馆。展览室有历任外相照片、著作,早期外务省相关照片,重要条约文电,等等。外务省档案数量极大,管理井井有条。重点了解与辛亥革命有关资料,堪称资源丰富,但必须沙里淘金,因大多为特务盯梢报告,繁琐零碎且不尽正确。如有一件报告犬养毅情况,若干年后犬养毅在其上批曰:“实无其事。”该馆资深研究员臼井先生友好热情,代为拍照、复印。
11月10日田中正俊教授陪同参观东洋文库、边看边介绍,历历如数家珍。田中云:东洋文库为国会图书馆分馆,藏书60万册,以莫里逊文库、岩崎文库为基础,颇多善本、珍本,所收中国近代史藏书甚全,市古宙三贡献极大。中国(市古)研究所又称现代中国研究会,实为东洋文库一部分,编辑出版各种论文、刊物,包括《中国研究学报》、《中国研究纪要》等。康有为、梁启超在日本期间(1899)给友人信札的照片装订成册,购自旧书店。鸦片战争史实图为英国人绘制,颇为精细。还有早期《圣经》、郎世宁为乾隆画像、原本《永乐大典》多册等等,均为罕见珍品。(我内心亦颇不快,此皆吾家故物也。)
下午3时至江知圣(和式餐馆)参加东京辛亥革命研究会同仁例会,到会者有市古宙三、野泽丰、石田米子、藤井升三、久保田文次、小岛淑男、菊池贵晴等,均围长桌席地而坐。我报告中国辛亥革命研究情况后,争论颇为激烈,无非三派意见:工农为主体、资产阶级革命、绅士运动,各不相让,但加深彼此理解,可谓和而不同。9时始散,前后共讨论六小时(包括边吃边谈),为此行前所未有。
讨论由大山沙里任翻译,北大历史系1977年毕业。其父为满江红书店主人,专卖中国内地出版书刊。本人在日中学院教中文,想系战后留居中国多年始回本土的日本友好家庭。其夫大山宏(Rugnar Boldurson)冰岛人,亦系北大学生,哲学系1978年毕业,陪同沙里前来。据云常向旅日台湾友人介绍大陆情况,有时为蒋介石评价问题争得面红耳赤。向我询问当年黄河花园口决堤事甚详,意在以此作为下次争辩论据。冰岛太小而中国太大,看到地图上有冰岛二字就高兴。现从事世界语工作,到过武汉。
11月11日周日休息。中午东洋文化研究所佐伯有一偕社会科学研究所近藤邦康、徐秋源来餐叙。佐伯治明清史,1976年以前曾任该所所长,为日中学术交流恳谈会发起人之一。多次访华,曾担任“日中学术恳谈会第二次访华团”团长。近藤邦康为我小同行,研究章太炎著述甚勤。徐为台湾人,属东大社会科学研究所,侧重台湾历史与现状,住处即在新宿歌舞伎台湾省民会内。
佐伯云:东洋文化研究所助教任期六年,须至其他学校任职然后才能返所任助教授。此所分13部,如历史、语文、政法、考古、美术、哲学、宗教等,均以研究中国为主,以后将增加朝鲜(含南北韩)研究;其次是南亚政治、经济、历史、文化,主要是研究印度;再则为东南亚政治、经济(东盟),西亚历史、文化(阿拉伯联盟和伊朗);还有泛亚经济、泛亚地理学、文化人类学等。设东洋学文献中心,包括中、朝文。每年出三次纪要、一本《东洋文化》年刊,常就一个问题讨论,然后择优结集出版。还出资料,如利用天野元之助战前在华搜集资料,编辑出版北京会馆大型史料汇编等。我们与东大有关系的其他单位为文学部、法学部、经济学部(主要是地理系)、农学部,主要是为他们学生讲课。最近又承担教养部(本科一年级新生)课程。本所研究印度史的有三位教授:荒屋雄,研究印度中世纪史,明年将访华;山崎利难,印度古代史;松井透,印度现代史。准备补充一位年轻副教授。前述三人均曾在印度研究一二年,荒访问过许多印度寺院和以寺院经济为中心的城市。松井着重研究19世纪以后的印度经济,最近又从英国带回许多殖民地时期印度之档案胶卷,并利用电脑计算当年印度物价。
近藤云:东大研究中国近代思想史者主要是竹内好与西原藏。竹内1953年主编的《中国革命之思想》(岩波新书)是四个人的集体成果。竹内好组织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会(1953―1968),最盛时会员有100多人,发行油印会刊(1―15号),研究康有为、谭嗣同、章太炎、孙文、李大钊、毛泽东、鲁迅。竹内研究鲁迅最有成绩,人称“竹内鲁迅”。参与编写《原典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学者都是会员,可见竹内好对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影响极大,不幸病逝于1977年。东大文学部设有中国文学(汉学)、中国哲学、东洋史等学科,以前侧重古代,所以我们年轻学者自行组织起来研究近代思想史。竹内好早在1933年还曾组织过中国文学研究组(会),增田涉即其会员,出《中国文学月报》,1944年被迫结束。《中国》(1960―1973)杂志亦为竹内好创办。
随即到上野公园精养轩品尝和式茶点,凭吊当年同盟会员活动旧址。
晚间日本历史学会在东大学士会馆举行大型酒会欢迎刘大年与我,颇为盛大隆重,大年致词答谢,简要得体,不愧大家风范。田中正俊则介绍我与众多学者一一握手致意。前驻华大使佐藤夫人(长期住美国)亦来,见我说:“成天听日式英语,现在才算听到美国口音”,外交圈之善于言词如此。酒会结束后,中日学术恳谈会负责人卫藤沈吉(东大教授)、安藤彦太郎(早稻田大学教授)等引至别室吃汤饭,盖知我们会上无法进食也。卫藤为东大国际关系史权威,安藤是《毛泽东选集》日文版主译者,两人政治倾向虽不相同,却能同心合力促进日中学术交流。彼此私交尤亲密,因安藤夫人与卫藤自幼相识如兄妹。卫藤说:“还记得吗?上街我总是背着你,你在我肩上撒过尿。”引起大家欢笑,气氛颇为温馨,不同于酒会之拘泥礼仪。酒会为我任日语翻译者为菊地真美,亦系北大历史系1978年毕业之工农兵学员,现接替前述之德立在东大学士会馆帮忙接待中国学者。
11月12日上午由佐伯引至火车站购买到京都新干线车票,然后自行到外交史料馆查阅、复印资料。晚间到神田逛旧书店,仿佛北京琉璃厂昔日盛况。
11月13日上午9时中山美绪来,系佐伯之研究生兼助教,侧重研究清初物价。陪同参观国会图书馆,接待之女馆员刚访问中国归来,故极殷勤。该馆藏书丰富,惜时间太短,仅借北一辉、萱野长知两书复印。
下午2时半美绪又来YMCA,陪至神田旧书店买书。巧遇曾著《大日本帝国主义》抨击军国主义政府之野原老先生,山本书店(专卖台湾学术书籍)少东亦赶来敬茶并陪同漫谈。野原为马克思主义学者,在高教圈颇受歧视,只能在私立小大学教书。他认为对孙中山不能评价太高,并说要把我的演讲词译成日文在中国研究所办的杂志上发表。下午5时回旅舍,途中美绪始终为我携所购多本旧书(颇重),并不允我分劳。问何以故?答曰:“我是学生,又是女人,理当如此。”我理解日本人之尊师敬老,但颇不习惯其男尊女卑传统之残余。
晚久保田夫妇偕女儿明子来。夫人以前在上海生活过,其父为同文书院成员。亦为历史学家,专门研究宋庆龄。为便于交谈,还请有翻译中村女士,中村为滞留中国之日裔(战争孤儿),泉州华侨大学65级学生,1974年返日。同去离市区甚远之椿山庄进餐。山庄原为山县有朋元帅别墅,仍保持乡居园林格局,餐厅为众多单个平房,散布于浓密树林中。一进山庄即有着和服之倩女持灯笼导引,林间小路弯弯曲曲,但见灯笼光焰摇曳于前,或明或暗,若即若离,颇有《聊斋》所述神秘情趣。餐厅布置全属传统和式,有专设之下女两人服务,一人在门外往返取送菜肴酒水,一人则在室内殷勤斟酒上菜。久保田云:“黎澍先生乃湖南血性男子,我们有意请他到喧闹之酒店放大声音畅谈。你是江浙文士,故安排此幽静处浅斟低吟。”答曰:“先生之言差矣,吾亦豪迈放达之士,可能辜负人间仙境。”久保田颇豪爽,有古武士风,介绍日本辛亥革命研究学者群体内情甚详。据云孙中山最早在日本之寄宿处即在附近山下,并许诺代为复制外务省有关档案,将先寄赠目录复印本,以便选定所需资料。
餐毕,久保田全家又同至YMCA寓所话别。
11月14日上午东大社科研究所古岛和雄教授(兼东洋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偕徐秋源前来送行。古岛早在20世纪60年代即从事日中学术交流工作,1977年曾作为秘书长率日本学术文化团访华,1979年访问武汉期间与我结识。古岛虽感冒尚未痊愈,但谈锋仍健。他认为日本文化源于朝鲜,天皇陵墓为蘑菇形(Ω),曾倡议发掘早期天皇陵墓作考古研究,但无法实现。古岛还兼任东大图书馆电脑中心委员会成员,据云经试验可输入汉字8000字,而常用汉字不过5000字,经常用者仅2000多字,故电脑已可应用中文。但反对过分发展此项工作,因对自然科学更有利,将使学校更加不重视文科。
中午即在火车站进餐,佐伯亦提前下课赶来。他说在东京不易成立统一的对华学术交流组织,因意见分歧太多太大;明年想送美绪到中国研究。又云其母曾见孙中山原住房,因地震与二战全毁。近藤邦康已觅得当时邮政详图,正作实地调查。火车于下午1时24分离站,下午4时20分正点到达京都。
狭间直树来车站接,送至□屋旅馆寄宿。旅舍在东山之麓小溪畔,风景绝佳。此系母女两人经营之家庭旅馆,老式日本房屋,睡榻榻米,木桶式浴缸,为我单独烧水,以助理解日本家居文化。
11月15日上午去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该所原为外务省于1929年在京大设立之东洋文化研究所,次年设立西洋文化研究所,1939年又设人文科学研究所(均早于东大的东洋文化研究所,后者始建于1941年),1949年将以上三所合并成为现今的人文科学研究所,下分14个部。东方学文献中心主任竹内实教授接待晤谈。竹内出生于济南,华语极佳,1951年即开始来华从事学术交流,对鲁迅、毛泽东等有深入研究,知识甚为渊博,话语尤有风趣。他正研究郁达夫,日本已有新发现的资料,当年杀害郁之凶手尚在,据说其内心极为痛苦,深自忏悔云云。
狭间陪同参观大学图书馆和文、哲图书馆。下午会见岛田虔次教授。岛田曾在中国读中学,1941年毕业于京大文学部。长期从事儒学研究,1961年曾作为日中友好学术代表团成员访问中国。1964年参与桑原武夫主持的《资产阶级革命的比较研究》一书的讨论与编写。1974年曾赴巴黎进行中国思想史研究。现接替小野川秀美主持京大辛亥革命研究班(相当于研究会)。他把拙著《辛亥革命前夜的一场大论战》作为研究生参考书,并在书上圈点批注,密密麻麻,完全是中国传统儒生风格。
晚东方部宴请,小野川秀美亦来。京都学者大多能说中文,交流易于东京,加以学风自由,观点相通,气氛分外融洽,9时始散。竹内忽提议带我去附近老式澡堂体验日本文化,笑拒之。
11月16日上午参观人文科学研究所书库,收藏极富,复印过去日本刻印的《海国图志》两种。
下午辛亥革命研究班例会,到会30余人,有些来自奈良、大阪、神户等地,据说为人数较多的一次。我报告后讨论热烈,也较深入,原因是与会者本身对辛亥革命大多已有长期研究,属内行圈提问与质询。如问孙中山某篇文章系朱执信代笔且已收入朱集,新编孙全集应如何处理云云。京都地区马克思主义学者多于关东,因此对辛亥革命时期工农作用、资产阶级与农民关系等问题争论尤多。
晚间会餐。识神户大学研究生陈来幸,系台湾籍旅日华侨第三代。父亲开餐馆,常至中国内地购买土产原料。叔父陈舜臣为日本名作家,出版以中国近代史为题材的长篇小说《鸦片战争》等多种。她本人博士学位论文为虞洽卿研究,将到上海、北京搜集资料。据云神户还有一华人陈德仁,专门研究旅日华侨和孙中山在神户活动的历史。
11月17日至人文科学研究所与小野川秀美先生长谈。小野川1933年毕业于京大东洋史学科,长期从事突厥回鹘史研究。1953年以《清末政治思想》获文学博士。1963年至1964年任京大人文科学研究所雍正朱批谕旨研究班班长,是为辛亥革命(《民报》)研究班之前身,形成集体阅读讨论专题系统资料的优良传统。1970年起从事《宫崎滔天全集》的浩繁编辑工作,已由平凡社出齐四卷,同时主持《〈民报〉索引》编辑工作。1975年荣休,转任奈良大学文学部教授。简记其谈话如下:
以前研究日本史的人不重视宫崎滔天。二战以后反省侵略政策,才有些人研究滔天。专门研究者有渡边京二,著有《宫崎滔天评传》,上村希美雄(熊本县图书馆馆员)著《宫崎兄弟传》(《暗河》1973年秋创刊号开始连载),麦田静雄也在撰写《宫崎滔天传》,即将出版。
黑龙会头山满与内田良平均系侵略主义者,但头山满心胸宽阔,可包容滔天,内田则不然。良平与滔天曾支持同盟会成立,但立场不同。宫崎真心支持,内田、头山主要目的是谋取侵略特权。他们民国二三年以后不再支持革命派,宣传中国仍需君主立宪,是由于感到从革命派那里捞不到好处。
宫崎滔天故居已列为熊本县文化财(文物保护单位)。对阳馆(宫崎早年在东京常住的旅馆)主人的后裔,最近已捐献1900年宫崎与史坚如等用以笔谈的上衣等遗物。
东京有滔天会,包括各界人士,60%是学者、新闻记者和其他关心日中关系人士,每三个月开一次会,请人讲演,但无力恢复大牟田孙中山纪念馆。
台湾已出《宫崎滔天年谱》,可能也是根据近藤秀树《宫崎滔天年谱稿》编的,不够详尽。
日本史学界对于北一辉(滔天同时代人,亦曾支持过同盟会,后转向右翼)研究较多,可能与1969年日本学生运动有关,因北一辉曾是青年偶像。
讲谈社策划出版世界思想家传记系列,共80册,现已出20册。孙文传由小野川写,两年后出版。
11月18日中国文学专业研究生阿迁陪同游览岚山,瞻仰周恩来总理诗碑。碑石质朴无华而浑厚凝重,一如碑主品格,但周围布置尚欠精当。雨中岚山,分外静洁,红叶斑斓,山泉清澈。抚今思昔,感念不已。
晚狭间、吉田富夫(佛教大学文学部教授)偕平凡社某编辑邀请餐叙,坦率畅谈。彼等学生时代均曾对“文革”持肯定态度,对中国目前变化理解不够,希望大陆学者访日时,评价“文革”应注意日本学术界的不同认识水平。归途狭间本拟陪我上山谒河上肇墓,以夜深不安全作罢。
11月19日狭间陪同游奈良,途中见鹿群出没路上,汽车常需绕行或暂停。奈良古城仿佛西安缩微,唐代文化氛围浓郁甚于中土。参观中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之招提寺,日人极尊鉴真大师,供奉规格至高,惜未见其真身(国家级文化财)。
晚赴狭间家宴,其子在门口高呼:“章开沅先生万岁!”令我惶悚不已,其实日人随时可喊“万岁”以表达内心欢悦或敬意也,与华语之“万岁”并非同义。夫人制作西式菜肴甚可口,席间并命其女以华语说“谢谢”。
11月20日上午分别至小野和子、竹内实研究室访谈。和子研究清史与中国妇女史,亦人文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其夫小野信尔为辛亥革命史专家,时任花园大学文学部教授。随后由和子陪同到书肆购买台湾所出影印《苏报》等书籍,折扣颇优,因人文科学研究所同人购书乃逢端午、中秋等节结账付款,而我则为现金交易也。其习俗与我国旧时相类。
午饭后续赴曼殊院及其他寺庙多处参观,日本佛教寺庙文化鼎盛,影响似不下于儒学。
晚狭间陪同去熊本,乘老式火车,卧铺甚简陋,但颇整洁,整夜酣睡,不知东方既白。
11月21日晨7时至大牟田驿站,转车至熊本县荒屋村(今升为市)。先至孙中山纪念馆,距海不过200米,形胜尚佳,惜已荒芜颓败。继谒宫崎家墓,系家族合葬冢,但在其后荒草中发现真乡(八郎)单独之墓。八郎(1851―1877)为滔天长兄,受卢梭《民约论》影响,倾向自由民权,后战死于西南之役。滔天对之极为推崇。现时房主87岁之日笠先生闻讯赶来,絮絮话旧,合影留念。
9时半至滔天生地,旧居为日本传统草顶木屋,维修完好如初。瞻仰孙文曾住房,陈设朴素雅致,正面长台上置有青瓷用品、日本兵书及《左传》等中文典籍。墙上悬有孙文、黄兴书写横幅(孙题“与民怀仁”,黄题“达观”),以及1913年孙文重访荒屋照片。现时房主川口夫人热情以茶点款待,出示宫崎家遗存函札、地契、照片等,其中有八郎家信弥足珍贵。私人保管历史文物如此一丝不苟,诚属难能可贵。屋中尚有长矛两支,矛首寒光熠熠,为滔天家居练武所用,狭间嘱余持矛拍照,俨然九州武士。
中午泛舟有明海(日本内海),阳光灿烂,水面如镜,渔船二三,飘然而过。经岛原、狭间云系早期基督徒聚居处,教难遗址。又云日本历史学者肯定基督教进步作用,与贵国不同。继转谏岛,换车去长崎。
长崎环山面海,为秀色可餐之渔港山城。夜逛大街,车水马龙,光耀胜昼。经旧巷,一家门前有二女相对而立,和服浓妆,鼓掌微笑。我以为显示日中友好,亦鼓掌微笑回应。狭间示意制止,挟余疾行,并指所经桥上数轻佻少年曰:“彼辈皮条客,此屋乃妓院也。”喘息既定,相视大笑。遂进一海鲜馆,以生鱼片、鲜牡蛎佐酒,纵谈至深夜。
11月22日晨起登山,参观为核爆牺牲者所建大观音像,脚踏莲花,俯视人间,慈悲庄严,祈求世界和平。狭间云:二战终结前,长崎死于核爆者7万余人,受伤害者数十万人,广岛系平原,死伤更为惨重,是以反战力量甚大。但途中亦间有右派军国主义传单。
上午11时离旅馆,车行70分钟抵长崎空港。下午3时起飞,4时58分(中国时间,时差1时许)抵上海。晚6时40分到北京。
首次出国访问历时近两月,至此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