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绛
刘少奇在党的建设方面,特别是关于共产党员修养的理论,独树一帜,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党建学说。江泽民指出,《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部著作教育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在党的建设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是我们党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建党80周年之际,我们回顾60多年前,刘少奇在河南渑池东关八路军兵站的煤油灯下,撰写《共产党员的修养》报告大纲和首次在豫西省委党员训练班上讲授共产党员的修养,亲切景仰之情油然而生。本文试就渑池报告大纲及其与共产党员修养理论的形式,进行一些肤浅的评析。
渑池兵站与豫西省委党员训练班
1987年《文献和研究》第5期,首次公开发表刘少奇《共产党员的修养》报告大纲。全稿共6页,是用毛笔写在粗麻纸上的。手稿未注明写作时间、地点。后来,又发现刘少奇未曾发表的《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几个问题》手稿,同样未标明成稿时间、写作地点。但在手稿前面附页上有作者写的“报告大纲”、“党员修养”等明注,经有人考证当和6页《共产党员的修养》手稿出自同时同地。1991年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校编的《刘少奇论党的建设》一书中,将上述两篇手稿以《共产党员修养的两份报告大纲》收录,标题下写作时间为1939年,注释中称“这是刘少奇未曾公开发表过的两份手稿,成文时间约在1939年初”。
1995年黄峥撰写的《刘少奇一生》中,只是提及刘少奇在河南渑池会议后,于豫西省委举办的党员训练班上,首次讲授了《共产党员的修养》,未具体谈及两份手稿。
1998年,经中共中央批准出版的《刘少奇传》对两份手稿作出了权威性的结论:“刘少奇在渑池会议后举办的第一期党训班上作了‘论共产党员修养’的报告。现存的‘共产党员的修养’的最早提纲就是在渑池写的。”
这样,渑池兵站与豫西省委党训班,由于在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名著形成中的特殊地位,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与重视。虽然有不少文章论及这方面的内容,但仍有一些不尽确切和谬误之处。
渑池兵站建立于1938年10月。当时,奉中共中央命令赴洛阳筹建十八集团军驻洛阳办事处的刘向三率领50余人,抵达洛阳后,因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态度暧昧,后改设通讯处。于是,除留下10余人开始工作,其余人员遂到洛阳以西100公里的渑池。为便于学习、休整和准备开展武装斗争,建立了十八兵监部渑池第三办事处(又称八路军兵站)。
是年11月28日,刘少奇以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身份抵达河南渑池,开始运筹领导中原局党政军全面工作。他在渑池滞留至1939年1月20日,近两个月。居住在县城东关路南王家大院(今海露大街95号刘少奇旧居展览馆),和公开的八路军兵站及大路对面不远的王蓬珊家后花园三间窑洞(即豫西特委会议、党训班旧址)成三角之势。
刘少奇在渑池传达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听取地方工作汇报,调整党的组织,开展上层统战等工作的同时,较为集中思考了共产党员的修养问题。在这里,他撰写了两份党员修养的报告大纲,并在新组建的豫西省委举办的第一期党训班上,亲自讲授了共产党员的修养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值得研讨的一个问题是,刘少奇在肩负开辟华中的重任,奔赴中原的途中,为什么首次在渑池阐发共产党员修养理论的重大命题?我们认为,这绝不是偶然的。
《刘少奇传》中写道:“刘少奇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一直特别重视党的建设。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在政治报告中强调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了‘中国党的马克思主义的修养’的命题,在刘少奇思想上引起强烈共鸣。他在全会上又主持起草了修改党规党法的报告,使他产生了写作论共产党员思想意识修养的想法。”
这种说法虽不无一定道理,但显然是不确切的。说它有一定道理,一是刘少奇确实“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一直特别重视党的建设”,正如他自己后来回忆说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就是根据多年对党内生活的观察,对党员种种表现的观察,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总结。”二是作为近因,刘少奇不久前在主持起草修改党规党法时,联系到王明“一切经过统一战线”的错误在党内造成的影响,特别是王明违犯党的组织原则的行为,刘少奇深感不仅在新党员中,就是在党的干部,包括高级干部中,加强思想意识和组织纪律的修养,都是十分必要的。
但是,如果说在来渑池一个多月前的六届六中全会上,经毛泽东命题,刘少奇对党员修养问题才有所思、有所发,显然是不确切的。
其一,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政治报告中,在讲到学习时说:“我们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修养,现在已较过去有了一些进步,但是还很不普遍,很不深入。”这里使用的修养概念,和刘少奇对党员个人思想意识修养的全面系统论述,显然是完全不同的。
其二,刘少奇一直重视共产党员的学习、培训和提高,早在1928年他在领导顺直省委工作时,就提出“怎样做一个好的布尔塞维克党员”的严肃命题,还指出:“有了很正确的策略还是不够,一定还要有执行策略的工具——党及群众。”并具体希望“中央及各地党部应该为工农同志开训练班。党应该特别帮助有决心、能吃苦的学生进工厂及学习一门手艺,使他们到工厂中担负工作及培养自己无产阶级意识和资格”。
其三,1937年5月,刘少奇更加明确提出了“干部要有民主的修养”和按照党的要求进行修养。他说:“毛泽东同志在结论(指毛泽东1937年5月8日在中共全国代表会议上的报告——作者注)中提出了我们现在需要的干部的标准: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有政治远见,有工作能力,富于牺牲精神,能独立解决问题,在困难中不动摇,忠心耿耿地为民族、为阶级、为党而工作,而且没有自私自利个人英雄主义等毛病。我们每一个干部应当按照这样的标准来修养。”
据当时在渑池主持党训班的豫西省委宣传部长郭晓棠1943年在延安写的《思想自传》中说:“省委举办的党员干部训练班特请少奇同志作了两次极有价值、极有意义的报告。一次是报告党的历史(后来,我根据这个报告,参考别的材料,写成《党史研究提纲》,于1939年7月1日发表在豫西省委的党报《前锋》上面,分给各地党组织,作为教育与研究的材料);一次是讲《共产党员的修养》(即刘少奇同志在马列学院的报告,后来发表在《解放》上)。在1939年初,首先就在我们这个训练班上讲了一个轮廓,这对我们党员、干部的教育意义是很大的。后来该文发表,在河南成为党内、党外最感兴趣的读物。”
遗憾的是,由于连年战火,环境恶劣,当年的油印小报《前锋》和学员的听课笔记等,已征集不到。
渑池报告大纲与《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在研究刘少奇共产党员修养理论的形成时,我们将他在渑池撰写的报告大纲和半年后在延安马列学院的演讲及经作者修订出版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进行一些比较,是很有必要的。为叙述方便,前者简称大纲,后者简称正本。至于刘少奇在渑池撰写的《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几个问题》报告大纲和在延安马列学院演讲的第三部分《党内团结与党内民主集中制的执行》,虽然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已有各种版本流传,但均未经过作者审定,且建国后作者两次修订再版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都未含此一部分,本文不予涉及。
总观大纲和正本,从命题、框架和内容等,基本上是一致的。可以说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发展、充实和完善。
首先,刘少奇对共产党员必须加强修养的问题,虽然早有所思,但作为一个理论命题,系统进行论述,并拟出报告大纲和首次讲授,始于渑池,这是无可非议的。
其次,从框架上看,大纲和正本布局相同,一脉相承,即先讲共产党员的思想意识修养,再论及组织纪律方面的修养;先讲共产党员为什么要进行修养,再谈修养的方法和党内各种错误思想的表现及其产生根源,最后再讲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尽管在章节纲目方面,大纲和正本前后顺序差别较大(正本最初为两章9节,作者后来亦删去分章,调整为9节),但许多纲目还是基本上相同的。
如大纲中的“二,共产主义事业是空前伟大空前艰苦的事业”;正本第五节的标题为“共产主义事业是人类历史上空前伟大而艰难的事业”;大纲中对于共产党员的责任和共产主义的描述是“党员最基本的责任——是实现共产主义,把世界改造成为共产主义世界,解放全人类”,“共产主义是最美满的——无阶级,无压迫剥削,无自私自利、尔虞我诈,互助互爱,大公无私,有高度技术”;正本中则具体阐述为:“我们共产党员最基本的责任是什么呢?就是要实现共产主义。对于各国共产党来说,就是要经过各国共产党和各国人民自己的手,去改造自己的国家,从而一步一步地把世界改造成为共产主义的世界。共产主义世界好不好呢?大家知道,那是很好的。在那种世界里,没有剥削者、压迫者,没有地主、资本家,没有帝国主义和法西斯等等……人类中彼此充满了互相帮助、互相亲爱,没有尔虞我诈、互相损害、互相残杀和战争等等不合理的事情。”
又如党内错误思想的表现,大纲中罗列为:(一)自高自大的人——个人主义的英雄,好当领袖,小成功即自以为了不起,个人地位;(二)自己发展以妨害别人发展为代价。压落别人,以抬高自己;(三)腐化堕落,旧社会的引诱;(四)遇挫折即灰心、失望、脱离,不了解困难。正本在“三,党内各种错误思想意识的举例”中,则归纳为:第一,加入我们党的人,不只是家庭出身和本人成分各不相同,而且带有各种各色不同的目的和动机而来;第二,在某些党员中还存在着比较浓厚的个人主义和自私自利的思想意识;第三,自高自大、个人英雄主义、风头主义等;第四,少数同志有浓厚的剥削阶级的意识;第五,在我们党内某些同志中还存在着“小气”……以及小资产阶级的急性病、动摇性、流氓无产者和某些破产农民的破坏性等。
对于党员一些错误思想产生的原因,大纲中指出:“党内的自私、自高自大现象之存在,这是由于社会原因,应有的。”正本在“党内各种错误思想意识的来源”一节中说:“我想,原因很简单,就是我们的党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从中国社会中产生出来的……”
再如,正本在全书总结时,对如何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忠诚纯洁的进步的模范党员和干部,提出了四点要求,即:
(一)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学习和革命斗争的实践中,来建立自己的共产主义世界观,建立自己的党和无产阶级的坚定立场。
(二)根据共产主义的世界观,根据党和无产阶级的坚定立场,去检查自己一切的思想行动,纠正一切不正确的思想意识,同时,以此去观察问题、观察其他同志。
(三)经常采用正确的态度、适当的方式,去和党内各种不正确的思想意识,特别是对于影响到当时革命斗争的各种不正确的思想意识,进行斗争。
(四)在思想、言论、行动上严格地约束自己,特别是对于同当时革命斗争有关的政治思想、言论和行动,要用严格的立场和正确的原则来约束自己,除此以外,最好连许多‘小节’(个人生活和态度等)也注意到。但是,对其他同志的要求,除开原则问题和重大的政治问题以外,就不要过分严格,不要在‘小节’上去‘吹毛求疵’。
这里总结的要点,在大纲里面多有提及。如党员要“研究马列主义,掌握马列主义,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坚定的政治立场、灵活的战略策略与工作方法”;反对一切不好现象,使之减少;“最高的人类道德”;“理想最高,工作最实际(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等。
最后,大纲中的一些特定词语,正本都有形象的阐述。如大纲里两次提到“小气”,正本在谈到某些同志存在“小气”时说:“他们没有共产主义的伟大气魄与远大眼光,看不到大的方面,而对于他们鼻子下面的小事物却是津津有味。他们对于党内和革命中的大问题、大事变,不大感觉兴趣,而常常计较那一针一线、一言一语的小事,为了这些小事,他们可郑重其事地和别人争论不休,伤感倍至。这些人也容易被别人的小恩小惠所笼络。”
结束语
诚然,刘少奇1939年1月在渑池撰写的不足2000字的《共产党员修养的报告大纲》,和后来印刷千万册计、翻译成英、日、捷、荷、西班牙等文字,在国内和国外数十个国家发行的名著《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相比较,有其发展的过程,但报告大纲和刘少奇首次在渑池党训班上的讲授,对共产党员修养理论的形成,其历史地位是不容置疑的。刘少奇百年诞辰时,在北京中国革命博物馆举办的《刘少奇百年诞辰纪念展》上,复原陈列了当年刘少奇在渑池讲述共产党员修养的三间窑洞,展现了这段历史,这不仅是河南广大干部、党员和人民的骄傲,也是对全国干部、党员的激励。我们坚信,遵照江泽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加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号召,以及在加强法制的同时加强德治的指示,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精神将永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