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是《纽约客》杂志的撰稿人,被誉为“21世纪的彼得·德鲁克,2005年被《时代》周刊评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100位人物之一。他是牙买加一个非洲黑奴和一个白人种植园主的后裔,出生于英格兰,长于加拿大,如今因一连出了三本改变因袭观点的畅销书而在美国出了名。格拉威尔德在其励志自传书《超凡者》中对“成功”与“天才”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并提出了“一万小时准则”的成功规律。 格拉德威尔在书中提到,天生的才能和一定的知识固然重要,但天才并非唯一或最为重要的东西,影响事业成败的关键因素是普通的实践经验。比如说,比尔。盖茨之所以能成功,主要是因为他有幸上了一所给他大量时间练习做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学校──在他自己开办公司之前,他就已经在计算机程序设计上花费了一万多个小时。披头士们之所以能成为“披头士”,是因为被偶然邀请去德国汉堡表演,在那里他们一晚上演5小时,一周演7天,正是这次演出机会使他们大放异彩。 格拉德威尔说,成功不是个人天才的必然结果,而是由家庭、朋友、历史、地理、环境、文化和各种偶然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这些有利条件不断积累的成果。虽然有的人智商很高,但终因缺乏忽略其他因素而沦为凡夫俗子。比如,密苏里州一个乡村养马场有个名叫兰甘的人,他的智商高达195(爱因斯坦智商为150),可在他成长的环境里没有任何人、任何因素推动其超凡天资的发挥,所以也就不可能大有作为。 格拉德威尔认为,无论是摇滚明星、职业运动员、计算机软件亿万富翁,还是其他什么天才人物都不可能通过自己单枪匹马取得成功的。格拉德威尔将人的成功归之于“一万小时准则”,即在任何领域中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进行亲身实践,进行一万个小时的实践———十年一周二十小时的长期磨练。
格拉威尔德的论述恰恰论证了我国那句古老的格言: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当今社会,不少人在鼓吹天才决定论,他们认为要想在某些方面取得一定的成就就必须具备这方面的天才。受这种论调的影响,许多年轻人认为自己是天才,以为天才终究会成功的,于是便松懈下来,有的甚至躺在自认为天才的温床上睡大觉,以期静候成功的到来。这种人往往不是天才,即使真的是天才,如果不经过自己努力去实践,成功也照样会离你而去。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古今中外,俯拾皆是。我国古代伤仲永的故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仲永7岁便显露出诗学方面的天赋,由于只顾人前卖弄,而不刻苦提高自己,成年后跟一般人也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相反,那些被人称为天才的人无不是刻苦努力的结果。NBA现役球员科比·布莱恩特被公认为是具有超人天赋的篮球运动员。科比之所以称为NBA超级巨星固然有一定的天赋因素,但是他的刻苦训练和努力拼搏精神在其中起着相当大的作用。科比成名后,没有躺在自己的名声上睡大觉,也没有成为自己天赋的奴隶,而是每天清晨早早就起床为自己的家人准备好早餐,然后跑到训练场进行艰苦的训练。他每周的训练又何止格拉威尔德所说的二十小时。 可见,天才有时不但不能成为我们成功的有利条件,反而会成为我们成功路上的负累。我们只有正确认识天才的作用,并很好地驾驭自己的天才,然后通过长期的一万小时甚至几万小时的实践磨练,才能达到我们预期的梦想。 老叟箴言 天才只是成功的一个条件,而不是全部。 不经过努力实践就像成功的人注定是个天才的傻瓜。 天才一事无成的原因主要是自己做了天才的奴隶。 迷信天才就如同相信天上掉馅饼一样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