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陌生人,你会脸红、紧张吗?多数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点儿。更严重者,在和家人、朋友说话时,脸也会红,手心也会冒汗,与人打交道的恐惧心理折磨得他们无法正常生活。
青少年时期是我们成长发育的重要转折期,该时期会出现许多心理问题,心理恐惧就是其中常见的问题之一。恐惧是世上最摧折人心的一种情绪,每个人都会有感觉恐惧的时候。
心理学家认为,恐惧是人类普遍的心理障碍,有的人怕狗,有的人怕猫,有的人怕工作不好,有的人怕看恐怖电影,有的人怕死,有的人怕烦,有的人怕战争、飓风和地震等,人们有着无穷无尽的莫名担忧,尽管那些所谓的恐惧离我们很远。
青少年朋友,我们来看这样一个案例吧:
心理医生陈大夫和王某第一次结识是在学校咨询室开始的。那天在电话里预约好之后,陈大夫如期等待着她的到来。
看得出王某是一位十分文静的女生,长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一笑起来嘴角向上翘翘的,给人的印象就是甜甜的青春女孩。同时,王某还是一位很聪明的女孩,有自己的见解,兴趣也很广泛,然而却一直因为没有知心朋友而十分烦恼。
“我觉得自己很孤独,周围的人与我格格不入,我觉得自己简直就是另类。”王某开门见山地说。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什么时候开始的?”陈大夫开始发问。
“大概是大二开始的吧?进入大三以来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
“说说你过去的经历吧!”
稍事停顿,王某开始作自我陈述:
我小的时候,父母因为我是女孩子,从不鼓励我和其他小朋友交往,因此我独处的时间比较多。上高中的时候,我的班主任很凶,还时常打人,再加上我们学习压力普遍比较大,于是我内心开始产生了紧张感,现在更加严重了。
例如有时上课,老师看看我,我就特别不舒服,很紧张,课也听不下去,有时候,老师如果讲得很吸引人,我就会忘了紧张,但多数情况下,总觉得老师在看我。
参加集体活动,例如演讲会等,即使不要求我去演讲,只是做一个听众,我都会紧张。还有,现在和同学交往时,特别是在彼此距离很远时,同学会大声叫我,和我打招呼,但我却不能大声回应,同学就以为我冷漠。
实际上并非如此,而是我担心大声地叫喊,会让身边的人用异样的眼光看我,觉得怪怪的,如果是比较近的距离,我还比较自如。
最近,我刚参加了一个文艺社团,结果有一次在路上一个刚认识的社团成员和我打招呼,我又觉得特别紧张了,心慌意乱,说话时语无伦次。
“他是一个男生,我心里知道,那只是一个简单的打招呼而已,但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紧张。前天,校团委召集我和他及其他同学开会,我就借故回避了,可又觉得这样不好。”
这位同学与人交流就产生紧张的情绪,其实也是一种恐惧心理作祟——社交。你出现在陌生环境、见到陌生人和异性时,有没有心悸、心慌、战栗、出汗、头晕等症状?这些其实都是社交恐惧的症状。
不过,这些症状并不一定表明你患上了恐惧症。调查显示,95%以上的人在陌生环境时会有不适的感觉,见到陌生人初期会有紧张、恐惧、害怕说错话等反应。
在陌生环境看到陌生人,几乎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的有一些恐惧,不知道对方底细嘛!不过,大多数人能够通过微笑、整理衣襟、上厕所等举动缓解紧张情绪,以达到“不当众出丑”的理想效果。
恐惧,本身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也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不过,当恐惧的情绪影响到自己或身边人的正常工作、生活、学习时,这就是一种病态反映了。
小王是成都某公司的业务员,性格外向的他跟客户打交道如鱼得水,工作业绩攀升很快,深得领导器重。
前段时间,小王不愿意上班,看到客户就心慌、脸红、手心冒汗,说话时眼睛不敢直视客户,甚至说话也结巴起来,一看到客户,平时很熟悉的产品特性都想不起来,心里莫名地害怕。
小王以为是自己状态不佳,可没想到星期一起床后,小王看到镜子里的自己很陌生,看到父母时突然心跳得厉害,走出小区大门时也不敢抬手叫出租车,走进单位大门碰到同事也不敢打招呼。
小王很害怕,却不知道自己到底怕什么,只想一直待在家里不出门。小王的父母发现,儿子跟他们说话时,紧张得手不停地搓衣服,面红耳赤,表现出很烦躁的情绪,整天低着头。
小王的这些表现,就是比较严重的恐惧症症状了,必须要治疗才行。
社交恐惧分为几级。普通人遇到异性、陌生人时,心慌、脸红,是正常现象,也是社交恐惧的初级表现。但如果与身边认识的人交往都感觉恐惧时,就是社交恐惧的二级表现,也是社交恐惧中度表现。
如果像小王一样,与家人、朋友这样很熟的人交往时,也会有恐惧的心理,那他就是社交恐惧三级表现。一般来说,初级症状不需要治疗,但如果是二级或二级以上,就需要看医生了。
在恐惧心理出现之前,我们一般能以常态应对社交活动,就算有恐惧也是在初级阶段。一个人一旦出现社交恐惧,一般来说可能是他在成长过程中曾受过很大的挫折,那些事有可能他本人已经忘了,但在潜意识里还影响着他。
社交恐惧症往往不是突然产生的,而是长期积累形成的。患者往往从小就在社交上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然解决,总是一遍遍重复旧有的困扰,令患者十分痛苦。
社交恐惧症在临床上是很常见的疾病之一,多数以青少年发病率最高。具体表现形式是复杂多样的,主要有以下几个种类:
1.红脸恐惧症。遇到羞涩的、难为情的或不好意思的情景时,不少青少年会脸红或发生其他变化,这是很正常的。
而红脸恐惧症患者则不然,他们不曾遇到那些情景,却非常担心自己在公众场合被人关注或谈论,会不由自主地出现不自然的表情动作,弄得自己尴尬难堪,因而恐惧社交。
2.对视恐惧症。主要表现就是在与人交往中,尤其是一对一的交往中,不敢看对方的眼睛,害怕和对方的视线相遇,恐惧和对方对视,始终回避他人的目光。
例如上课低着头不敢看老师,怕和老师的目光碰上;出行时避开行人高峰时段,或走僻静小道,走在路上不敢抬头,害怕和行人的目光碰撞。
3.交往恐惧症。这是比较常见的也是较典型、较严重的一种表现形式。这类青少年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常常产生强烈的恐惧,焦虑不安,心慌气短,颤抖出汗,甚至头晕、恶心、四肢发软、晕厥。严重者拒绝与任何人发生接触,不参加任何社交活动,甚至无法上学。
4.被洞悉恐惧症。这类患者担心自己的想法或内心世界,尤其是“丑陋、肮脏”的一面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经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流露出来被他人了解,而使自己外在的、伪装的良好名声受到不应有的影响。
5.露丑恐惧症。这类患者害怕自己在他人面前做出一些幼稚的、可笑的、愚蠢的、滑稽的、不雅的举动或事情,如讲错话,动作举止不自然,衣着打扮不整洁、不得体,从而影响自己的形象。
这种人尤其害怕单独出现在众人面前被大家注视,若迫不得已上台演讲或从大家面前走过,则会讲话杂乱无章,走路手足无措,腿发软,甚至有一脚高一脚低等过度紧张的表现。重症者往往会当众晕倒。因此患者会极力避免出现在这种被他认为可怕的场所中。例如迟到了,干脆就不进教室。
还有一些其他形式的社交恐惧症,如被人欺负了,担心再遇到欺负自己的人而不敢出门;被老师批评了或被当众嘲笑了而觉得无脸见人,害怕再次遭遇类似情况而回避社交等,都属于广义的社交恐惧症。
“亚社交恐惧症”常常被忽视,这类患者也属于“怕见人”一族,只是其严重程度不及社交恐惧症。其实质表现就是内心深处害怕与人交往,不愿主动或尽量避免主动与人交往,被动交往时也希望尽快结束。
例如让其购物、借东西,或与人谈判、交涉什么事,他们总是找各种理由推辞,或者不做,或者让别人去做。他们回避当众讲话,上课很少发言,上课、开会不愿坐在前排,若是被安排到了前排则拘谨、不自在,不敢轻易变换姿势。
这种“亚社交恐惧症”对青少年的学习影响不大,但对其今后的正常工作影响颇大,必须引起重视,极早纠正。
患社交恐惧症的青少年普遍存在一些性格上的弱点,比如害羞,内向,胆小,懦弱,敏感,自信心不足,爱面子,争强好胜,过于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评价,对批评特别在乎、敏感等。
恐惧,是通向成功的绊脚石。因为恐惧,我们常常会长别人的威风,灭自己的志气,使自己陷入自卑当中。恐惧束缚了我们的行动,自卑抑制了我们才华的展现。恐惧和自卑好比给自己制造了一座无形的监狱,使生命失去自由。
要克服社交恐惧,首先就要注意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树立一些良好的观念:
一是悦纳自己,树立自信。很多社交紧张者就是因为不悦纳自己、对自己不自信。所以,要改变首先就得在心里接受和悦纳自己,树立起对自我的信心。
二是不要对自己要求过高。过于追求完美,对自己要求过高,就容易患得患失,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一心想要得到别人的承认,从而迷失自己。接受自己的现况,不要去管别人怎么看,你越害怕出错,就越会感到手足无措。
三是不要太在意自己的身体反应。紧张总是伴随着一系列的生理上的不适,根据“强化理论”,如果紧张时我们太注意自己身体某些部位的紧张反应,就相当于是在强化自己的紧张行为,使其一步一步地加重。
而当我们不去管自己的紧张反应后,由于紧张得不到注意和强化,紧张反应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退。
四是勇敢地去面对。有社交恐惧心理的人,在社交场合下,往往会表现出逃避心理,害怕自己会出丑而不去面对。其实,逃避并不能消除恐惧,相反,它会使你感到自己的懦弱,使你责备自己,以致下一次会更加紧张。
而且,我们也不可能逃避一辈子的,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上,是必须与人交往的,早晚有一天,我们都必须去面对。
克服恐惧的最好办法就是勇敢地去面对恐惧!就像一位心理学专家指出的那样:“我们害怕的其实并不是事物的本身,而是我们自己!”关键就是看你能不能战胜自己,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勇敢地去面对!
直面恐惧的根本还是在于人的心态。已经发生的事,必定会有解决的办法,车到山前必有路,所以就没必要去害怕;没有发生的事不一定会发生,对莫须有的事物或东西就更没有必要有恐惧感了。
亲爱的朋友,让我们摆正心态,丢掉恐惧,朝着自己的理想努力前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