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十年(公元354年)九月二十日。凉都姑臧。一股令人心旷神怡的奇特暖意,正在这座西北名城的各个区间悄然地扩散着。
位于河西走廊东段武威绿洲上的姑臧城,是一座充满了欢声笑语的城市。无论是规模最大的旧城,还是边长千步的小城,不管何时都是人行如梭,车水马龙,如果最初修筑盖臧城(姑臧城前身)的匈奴休屠王部能够穿越时空看到这一幕,想必他们一定会为这座城市的繁华而惊叹不已的。这种傲视群雄的繁华是两汉魏晋的无数代百姓努力的成果,更是历任西平公尽心建设的成果,早在张辉来到这个时代之前姑臧就已经成为了中外各族贸易的中心,出现了“通货羌胡,市日四合”的繁荣景象。与此同时,位于各市的商铺酒楼通常都会营业到夜禁前的最后一秒钟,即使是秦都长安也完全无法与之相比。
“我简直不敢相信,后世的武威城在这个时代居然会如此繁荣,今天不但在南市买到了西域来的火浣布(石棉布),而且吃的是酒足饭饱,就是差一点被拉去青¥◎!×”
在留有明显涂改痕迹的日记上,张辉曾经留下了这么一段话。当时的他的确被姑臧城的富饶震撼到了,但还不是完全满意——因为这座城市虽然在同时代的城市当中算是佼佼者,但仍然遵循着严格的坊市分离制度,与现代城市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坊市是坊与市的和称,市为商业区,坊为居住区,两者之间挡有严实的木板墙,可谓是泾渭分明。商贩绝对不允许进坊销售,居民也不能把自家的木板床架到市区,而且不但坊市之间有墙相隔,不同坊区与不同的市区之间也有木板墙相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倒是有些像监狱。不过那时的张辉还只是金城郡的摄太守,不过一个六品的小官,暂时只能被动地接受这个城市,而不能反过来对其进行改造。但在永和九年的政变之后,一跃升为骁骑将军兼事实辅政的张辉就获得了足够多的权利和资源,可以根据宋代城市的规划好好改造这座凉都了。
“保留原有的市区,但取消禁止商贩入坊的禁令!拆掉坊间的隔墙,把空间改造成可供通行的小巷!还有,夜禁令也取消掉,不打仗的话没有理由把百姓们关在家里的!”
由张辉提出,并得到张耀灵与谢艾批准的改革方案,大致就是这些。张耀灵之所以会同意张辉的这个观点,一是因为他对这个“堂兄”的信任,二是因为他8岁时的一段不愉快的记忆:当时张耀灵曾在夜间偷偷溜出宫外,结果被巡夜的首都驻军发现,不但足足跑了半条街才算是摆脱了追兵,而且在板墙林立鸦鹊无声的坊市里也没有找到任何可玩的东西。打从那时起,张耀灵就厌恶起了这种纯粹是为了方便防守的坊市制度,巴不得早一点将其废除。
谢艾的理由则与纯粹从感性出发的张耀灵不同。他是出于进一步发展商业的考虑才批准张辉提案的。一方面,在各条战线的节节胜利的现在姑臧的安全已经大大地得到了巩固,不再需要那种近乎浪费的过度戒备了;另一方面,张辉开发出的新式商品在进入大批量生产后也大大地增加了姑臧城的物流总量,使得现有的坊市分离制度已然是无法满足交通与交易的双重要求了,改革可谓是刻不容缓。谢艾的观点令张辉深有知音之感,而且在爽快盖章的同时,谢艾甚至还熬夜给张辉拿出了一分补充案,那些“保留世族所居太安、朝阳诸坊。”“增设昼间纠察队伍,以利维持秩序。”之类的条例可谓是说到了张辉的心口上,让张辉不禁感激的五体投地。
经过仔细审定的方案,在永和十年正月初三正式开始实施,并且恰好赶在了张辉出征之前完工。因为工期过急的缘故,在城市建设中出现了不少诸如路面质量不合格,下水道铺设进度落后的缺点,但总体来说还是完成了预定的计划,在没有触怒世族的情况下,为本就繁荣的商业卸去了最后的一道枷锁。
不必为了买罐盐就从城东跑到城西。不必太阳一下山就急着往家里赶。早已憋足了劲的市民们,在去除束缚后获得了莫大的方便,快乐指数几乎是在成指数增长。当张辉在五月五日端午节凯旋回城时,市民们的欢乐达到了最高峰。在悠扬的丝竹声中,姑臧七城的二十二座城门一齐洞开,成千上万的市民自发地涌上了街头,用无与伦比的热情与欢呼将归来的第二军将士完全包围。成千上万只粽子和炸糕被抛给了战绩卓著的老兵,带着少女体香的绵软手帕也被不断地抛向了英气勃发的青年军官们,将这些刚刚经历恶战的军人们感动得热泪盈眶。当天晚上,姑臧城就在各界得强烈要求下举行了第一次得通宵狂欢,就连一直跟张辉关系紧张的阴家都派遣了代表参加。
随后便是七月七日的七夕节。不再受到夜禁束缚的青年男女们,纷纷在这一天踏出了青涩恋情的第一步,他们那笨拙而幸福的神态,就连贩卖饰品的大叔看了也会露出欣慰的笑容。进入八月份后,姑臧城又迎来了被视为团圆象征的八月十五中秋节,各坊的百姓们没有再像往常那样被关在自己的坊中,而是纷纷将案几摆在了坊间的道路上。咬一口香甜的月饼,品一杯甘醇的桑椹美酒,间或还有人兴致勃勃地纵情歌唱,甚至连月光都好像变得更加皎洁了一样。永和十年的这些节日,尤其是中秋节给凉国的百姓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令来自五湖四海的使者客商们大大地开了眼界。不过,张辉并没有急于和他们签订契约,而是向他们发出了参加重阳庆典的邀请。当九月九日到来的时候,姑臧的官员百姓与远道而来的客商们一起将茱萸缚在了臂上,大家一起登上高山,尽情地畅饮ju花酒,品尝重阳糕,儒生们也趁机比拼起了词赋文章,看得周遭众人赞赏不已。
最终,几乎所有的参加者都在重阳节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欢乐,张辉也与代、燕、东晋、龟兹、波斯等国的商人们签订了近两百份购货契约,取得了商业上的大成功。然而,得意洋洋的张辉在回到住处之后,却得到了两个既不能称作好消息,更不能称作坏消息的最新情报。其中之一自然是桓温北伐军的撤退,而另一个则是二十日那股暖流的直接来源:敦煌宋家,有意与张辉联姻。
前一个消息仅仅是让张辉吹了一声口哨,但后一个消息足足令张辉呆了一刻钟。如果从张耀灵那里送来的那卷丝帛所言属实,那宋家可就是铁了心要和张辉联姻,而且要出嫁的那个女孩还是张辉的老相识——一直作为人质留在姑臧的宋沁。
“备马!我要进宫!!!”
恢复神智之后,张辉劈头盖脑地就给身边的谢宝来了这么一段,然后便强行夺走了老友的骏马,一溜烟地冲向了张耀灵所在的宫城。按照国主张耀灵在去年颁发的敕令,张辉是有权在宫城里骑马的,只是他以往一直都没有用过而已。为了逃婚,张辉今天也只能豁出去了。
“我说你这不是开玩笑吗?!我多大?26!人宋沁才多大?14!!!而且,我心里,我心里……唉!!!”
张辉在冲进正德白殿之后,迎头就把张耀灵给狠狠训了一顿。自从青楼前的第一次见面之后,他和宋沁在这一年里倒也算是常常接触,但那都是因为张耀灵的缘故,两人根本就没有私下相处过。更何况,在张辉原本居住的东亚联邦,男女最低结婚年龄分别是20岁和18岁,刚满14岁的宋沁在张辉看起来不过是一个孩子,当小妹妹疼还可以,但是当妻子娶回家?张辉可不是LOLI控或者恋童狂,还没变态到这种地步。
“14?14又怎么了?桓公(张重华)就是14岁时大婚的。”
看到张辉这种活像遭了强暴一样的反应之后,张耀灵费尽全身力气才算是忍住了笑,开始耐心地对张辉解释了起来。在这个时代,早婚是相当普遍的事情,不但张重华如此,谢艾、张瓘等人同样如此,他们两人都是在16岁时成婚的。而且相比联姻的政治意义,新娘的年龄实在是不值一提,如果双方能够结成稳固的联盟,就算新郎新娘相差几十岁也必须成婚。
“广志哥出征前,宋家家主宋混就已经向我提出这个请求了,不过他们当初还不想马上把沁姐姐嫁给你,只打算让她和你订婚。但现在你已经成了攻占陈仓的大英雄,宋家自然不会再观望了。好好照顾沁姐姐,别让她受委屈!”
12岁的张耀灵,以不容置疑的口吻结束了对张辉的训斥。在这之前,他一直都对张辉和谢艾的所有提案保持着全力支持的态度,有些时候还真像是一个人偶。然而,孩子终究有长大的那一天,张耀灵以自己意愿尝试处理国事的那一天,终于还是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