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武、樊哙率军三万北上,柴武知道樊哙性烈如火,一路上节制着他,每日只行军三十里,但是自提中军的刘邦却已经亟不可待。
“柴武,为何一日只行这么点路,寡人何时才能平叛回国?”“皇上,匈奴骑兵骁勇善战,况且客场作战,轻敌冒进者必败矣!”刘邦闻言大怒:“哼,你的意思是寡人是骄兵必败了?你不敢进兵没问题,传旨:令灌婴、夏侯婴为先锋,率三万战车军行进,务必日进五十里!”柴武怒火满腔,却争不过刘邦,只得退下。“柴武啊,你怎么会明白寡人的心思啊。”看着柴武的背影,刘邦也有一丝后悔,不是他对柴武不满,而是国内的形势不容乐观……
却说长安城内的汉宫中,丞相萧何、安国侯王陵、大将季布都跪在吕后面前。“你们看看,皇上才离开多少时间,这就有人意图不轨了?”一道奏章被扔到地上,萧何跪爬几步捡起来一看,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大意是讲淮阴侯韩信对刘邦由王贬侯的做法相当不满,暗中积蓄兵马粮草,图谋不轨。“娘娘,韩信被贬淮阴侯本是陛下钦定,纵有反意也不必担心。老臣有一计策,定能让这些蠢蠢欲动的反王不敢轻动。”萧何乃大汉老臣,对于这类子虚乌有的报告早习以为常,但是韩信不同常人,当年破项羽、夺天下多亏此人。韩信立下十大功劳,却因刘邦猜忌,无端削爵。现在刘邦带走的三十二万大军几乎已经是大汉的全部人马,开国名将也都随驾出征,韩信一旦要是造反,根本无力抵挡。“相国大人有何妙计?”吕后对待别人想来苛刻,唯独萧何。毕竟萧何忠心耿耿,又是开国第一功臣,官居相国,是大汉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只需调齐相曹参率军扼守潼关,再命季布将军率军出镇襄阳,安定皖、洛。他二人智谋广足,勇略有余,又是陛下所依仗的能臣,必然无虞。不知娘娘意下如何?”吕后看了一眼太子刘盈:“太子以为如何?”刘盈生性孱弱,与刘邦那种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完全不同。“全凭母后与几位大人做主便是了,孤无异议。”刘盈弱弱地说了一句,他似乎过根本不清楚太子之位意味着什么,对政事也没有什么兴趣,只是希望能做一个孝子,侍奉父母。“罢了,王大人,长安城内还剩多少人马?”王陵赶紧答应:“回娘娘的话,还有一万五千御林军,除了守城之外,大多督办军粮去了。”吕后说:“萧相,兵马只有一万五千,如何是好?”萧何说:“请娘娘下旨,调齐相曹参率一万齐军速往潼关,季布将军可率五千御林军去襄阳,如此无忧矣。”“如此甚好,请相国速去办罢!”三人告退走了。
“相国,飞虎军、飞豹军、天鹰军都随皇上出征漠北,国中所剩人马多是老弱残兵,就算全部调齐,也绝不是韩信的对手啊!”曹参已经早早地离开齐地来到了相府,萧何面对这位老友的到来没有一丝的诧异,开国之后,他们两人一人为将,一人为相,日久竟生出些矛盾来,越发地不可收拾。今天,萧何觉得是个机会和他和好如初了。“说的是啊,这长安城中的一万五千人都是当年跟着陛下南征北战剩下来的老兵了。虽然忠勇,可战斗力早已大不如前。曹参哪,你有什么办法?”曹参与萧何共事多年,虽然有了一些隔阂,到底还是国事为先。“丞相,我以为应该给我一支精兵,我率兵出斜谷道,震慑陇西一带。俗话说关东出相,关西出将。那里物产丰盛,土地肥沃,足可养兵十万。我到任之后即可开垦屯田,以朝廷的名义招募人马。韩信等辈若敢谋反,也要忌惮几分。”萧何知道曹参的才能,放心地把这件事交给他去办:“贤弟切在愚兄府宅中歇息片刻,今夜你我不醉不归。明日你就随我和季将军进宫请旨。”说完,走到曹参身边,一把抱住曹参。曹参也顺势抱住萧何:“好兄弟,你,终于回来了”“哥哥放心,有我在,不会有事的!”……
“臣请太子殿下刷下圣旨,命齐相曹参率军一千前往陇西屯田,奖励耕织,以备国家不时之需!季郎中提兵万人出镇襄阳,以安南方。”说完,萧何跪倒在地。“臣等附议!”见老丞相跪下,其他臣子不敢不跪,也都鹦鹉学舌似的喊了一声“附议”。刘盈见状十分尴尬,“众位爱卿所奏甚合孤意。孤,孤……”转过头去看了帘后的吕后。只见吕后板着面孔,面上不见一丝笑容,只是轻轻点了点头。
“孤准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