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信心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
自信心必须从小培养,肯定和鼓励在培养儿童的自信心方面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由于学前儿童的知识经验有限,判断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比较低,但好奇心强、感受性高,因此他们很容易受暗示的影响。在这方面,家长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结合具体情境、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孩子采取积极的暗示,如一个微笑、肯定的目光或是肢体上支持等,避免消极暗示。
如果孩子自尊心特别强、爱面子、希望在心理和情感上保留一些自己的空间,当他与人交往遇到困难不知所措的时候,家长的一个拥抱,一个抚摸会胜过许多的提问,这里蕴涵着家长的智慧。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多采用积极暗示的方法,产生的效果是直接的,给孩子最大的收益就是自信。
良好的家庭沟通是一门艺术,是孩子社会化学习的开始。儿童在学龄前,电视、电影、书籍等大众传播工具是学前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媒介。幼儿善于模仿,易受感染,成人可以充分利用现实生活的良好榜样去影响孩子,引导他学习别人严格要求自己、克服困难的良好行为,避免让孩子接触那些暴力的、消极的、阴暗的东西。
2.使孩子的进步不断得到强化
自信来自家长对孩子长时间的肯定。家长经常这样鼓励孩子:“你真聪明!”“棒极了!”“你这么能干,真是个好孩子!”这些都是正强化。但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单单这些做法显得不够真实具体,不是最有效的方法。因为学前儿童的思维是具体的、形象的,所以强化的语言也应该遵循真诚、具体、及时的原则,减少夸张、抽象、不切实际的表达方式。当你的孩子跑过去把摔倒在地的小同伴扶起来的时候,你立刻由衷地说:“知道帮助小朋友了,真是个好孩子!”得到你的鼓励,他会从内心体验到帮助他人,被人称赞的快乐。这种“帮助他人”的行为就得到了正强化。一般来说,儿童对自身力量的评价都是依从于他人的,周围人的鼓励,对于增强儿童自信心有很大作用,儿童所尊敬和崇拜的权威者,对他们的评价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3.“你能行”教育
1岁半的芊芊对放在桌子上的圆珠笔产生了兴趣。她拿起笔,在手中转来转去,一不留神,把笔帽给转开了,弹簧“啪”地一声,把笔帽弹到了沙发后面。芊芊愣在那里,不知该怎么办了。爸爸没有替女儿去捡起笔帽,也没有任由笔帽躺在沙发后面,他把沙发轻轻推开,让女儿走进去把笔帽捡起来。女儿犹豫地看了看爸爸,爸爸充满信心的对女儿说:“你能行!”小芊芊在爸爸的鼓励下,走到沙发后面,捡起了那个笔帽。爸爸立即把圆珠笔各个部件组装成一个整体,父女俩相视而笑。“你能行!”一句话,让孩子的自信和独立向前跨了一大步。
适当引导儿童参加些实践活动,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既不太难也不太易的任务,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力量,体验到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欢乐,它是孩子成长的推动力。
4.自信心是家庭教育的着眼点
自信心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无论在智力上还是体力上,抑或在处世能力上,都有着基石性的支持作用。一个缺乏自信心的人,便缺乏在各种能力发展上的主观能动性,而主观能动性对刺激人的各项感官与功能及其综合能力的发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引导儿童看到自身力量、增强自信心的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儿童去发现同伴的长处,这种多方面的横向比较,既不减弱儿童的自信心,又可防止儿童产生过于自信或轻视他人的骄傲心理。
孩子人际交往的自信,还来自孩子在与他人交流方面的经验,其中语言能力是最核心的。此外,还有交流的其他技巧、倾听能力、身体语言、情绪的表达等。父母平时要利用各种有利时机多和孩子进行这些方面的沟通,这种沟通应该是平等的,而不是命令或是强迫的方式。
自信心就像人的能力催化剂,将人的一切潜能都调动起来,将各部分的功能推动到最佳状态。而高水平的发挥在不断反复的基础上,巩固成为人的本性的一部分,将人的功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准。一个宝宝的成长路线,如果一直是积极上升的,可以想象其累积效果对孩子的将来是十分有价值的财富。
5.孩子的冒险精神
应该鼓励孩子有一定冒险精神,有克服胆怯的勇气,有与别人一比高低的信心。许多体育运动都具有培养孩子勇气、信心及冒险精神的特性,鼓励孩子积极参加有挑战性的运动,无疑会对孩子将来的人生发展带来很大的益处。体育不仅仅是锻炼身体的手段,还可以教会人们如何迎接挑战。
事实上,孩子在体育项目或其他体力游戏上所锻炼出来的勇气、自信及大胆细心的作风,也会影响他们日后在事业中的所作所为。在西方国家生活的人们会发现,一些证券交易所中最好的经纪人往往是运动员出身,这不单单是他们拥有一般人所没有的强壮体魄,得以应付高强度的精神紧张,而且在心理素质上得天独厚,反应迅敏,自信而有魄力,勇于做决断,理所当然地满足了这项工作的要求。
6.经历失败,享受成功
记得豆豆第一次做事是在2岁的时候,他看到爸爸在洗碗,感到很好奇,就拉着爸爸的腿,不愿跟妈妈回客厅去。见此情景,爸爸干脆把豆豆抱到洗碗池上:“来吧,咱们一起洗,看看你能干得怎么样!”豆豆马上跳进洗碗池里干了起来。说是在洗碗,其实更像是在洗澡,衣服、裤子都湿了个透,碗不但没洗干净,而且还掉到地上,摔碎了一个。开始时,豆豆还在笑,觉得坐在洗碗池里玩是件有意思的事,可是慢慢地,他觉得不好玩了,就无聊地把水泼到水池外面,把碗推到洗碗池一角又推回来……终于,他忍不住哭了起来。直到这时,爸爸才把他抱出来,送他去洗澡,换了干净衣服,再把他放在洗碗池旁边,自己戴好围裙,把洗碗液挤到水里,然后在豆豆的注视下,把碗一个个洗干净、抹干。结果,豆豆第二次洗玩具碗筷,衣服只湿了一半。第三次,只有袖子湿了一点点。爸爸教他把碗洗干净的方法。就这样豆豆对干家务事的兴趣没有减少,反而越做越好。
7.帮助孩子学会与他人合作
如果你家的小宝宝总是不太合作,这可能意味着你的孩子可能有着一定的自主意识。这时需要花些时间思考导致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如环境刚刚改变,孩子刚刚受了妈妈的批评等。有时不合作的行为可能只是宝宝个人独特性格的一种表现,这就需要慢慢来,这个时候可以考虑每天安排多一些宝宝单独活动时间。
有时需要激起他配合的意愿,按照孩子的好奇心与兴趣,可以让他成为你的工作伙伴,慢慢学会与他人合作,让小朋友通过实际行动建立合作的态度,发展出对个人能力的自信。当你的孩子确实配合完成指定的工作时,要及时嘉奖他,并且具体说出值得赞许之处。在与小朋友的合作时,要给孩子交代清楚并做出适当的引导,以免让你的孩子难以遵循。
8.何谓行为能力倒退期
一向比较独立的大孩子一下子变成了胆小依赖的小宝宝。别担心,这是因为他走进了“行为能力倒退期”。只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和安全感,就能让孩子重新变得勇敢起来。
对于大多数孩子而言,忽然退回到小时候的行为状态,这表明他们正在承受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痛苦。在他们的心里,现在的生活充满了挫败感,他们适应不了生活中的变化,他们害怕长大要承担的责任。因此,孩子选择退回到更小时候的行为状态,来逃避现实,减缓内心的压力。这时候,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给自己的一个保证:父母是爱他们的,父母依然会照顾他们,他们依然可以依赖父母。
当孩子出现行为倒退时,爸爸妈妈可以给孩子一定的帮助,可以通过一些小方法来帮助孩子重建自信心。例如,孩子要求妈妈帮忙穿衣服时,妈妈可以提议和孩子分工合作,孩子穿一只裤腿,妈妈穿一只。当孩子要求爸爸帮忙上厕所时,爸爸可以建议他,如果孩子自己上厕所的话,爸爸可以陪他玩游戏。
很多时候,孩子并不是真的失去了这些行为能力,他们只是想获得父母的帮助而已。因此,父母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和认可,多给孩子一些锻炼的机会,就会逐步地让孩子重拾自信心。另外,不要忘记给孩子庆祝他的每一次小小成功。在孩子缺乏安全感时,就要毫不吝惜的给予孩子关注和爱。
孩子总会慢慢长大,也许他会不时地出现倒退行为,但是只要有爸爸妈妈的理解和帮助,随着身体和智慧的增长,孩子终究会自立。
9.让孩子自由放飞
小孩子都喜欢画画,让孩子随意涂鸦,而不是教他学习绘画技巧,虽然孩子画出来的可能只是一团乱麻,但是那里有他的内心世界、他的想象。有条件就带孩子到野外去,让孩子多亲近自然。观察树叶、捕捉昆虫,这远比书上抽象的内容更容易理解。大一点的孩子,可以让他们帮助妈妈做家务,如做饭做菜,从买菜、摘菜、洗菜、切菜到炒熟的过程。如果孩子能够参与其中,他会明白,一件复杂的事情,需要按照程序和步骤来做。同时,也能明白一顿饭来之不易,会懂得珍惜。
要遵循孩子早期发展的自然规律,容许孩子按照自己的步伐成长。多让孩子接近大自然,给他一个真实的而不是书本中的世界。这样,孩子的心智会更成熟、更健康,有利于今后在学龄期开始的知识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