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宏
我是作为老板秘书进入这家公司的。
老板姓徐,是个精明能干的人物。三十多岁,便拥有四个经济实体,固定资产近五百万元。只是不知道为什么,近两年公司出现了经济大滑坡。尤其是下属的酒厂,已负债累累,人不敷出。为拓展新产品“稠酒”的销售市场,打好翻身仗,厂领导在公司办公室闲谈时提出了进入家庭的销售方案。
其实,所谓的“进入家庭”,不过是踩着人力三轮车进人居民小区现场叫卖而已。如此“下策”,也只有在下班闲聊时才提得出口。至于是不是具有可行性,目前还值得怀疑。
老板说完后,就一本正经地擦起他的皮鞋来。他没有发言的嗜好,常常是等别人议论完了才开口。
派个人去验证吧,有人提议。可是,派谁去呢?酒厂只有八个业务员,而且四个出差未归。
我说:让我去吧,给我一周时间,我不仅要现场销售,还要在各小区建立销售网络。
大家听了哈哈大笑。
我知道他们不会相信。因为我平时总是西装革履皮鞋锃亮,一副准白领打扮,与街上那些踩三轮车的邋遢鬼相比,形象上的确差得太远了。
徐老板也笑了,他说:如果你能在居民小区打开稠酒的销售市场,我帮你擦皮鞋。
虽然是句玩笑话,但我听了心里仍是一热。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上街了,踩着人力三轮车。车上装着二十扎散装的稠酒,大约三百斤。我在晨曦中穿街过巷,放声吆喝,但收效甚微。
慢慢地,我摸到了诀窍。我把人力三轮车踩到那位我认为声音最洪亮的大嫂身后,待她吆喝完“卖米粉啦”,我便不失时机地补上一句:“卖稠酒哇。”承上启下,衔接自然。我的声音虽比大嫂的低,却具有同样甚至更好的冲击力。
大嫂是在我连续卖掉三瓶稠酒之后才发现我占了她便宜的。
她恶狠狠地瞪了我一眼,以示警告。
眼看我跟大嫂“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即将打破,我只好“悬崖勒马”,解除了我们之间的“不平等关系”,猛地踩了一阵人力三轮车,寻找下一位合作伙伴。
快到中午时分,吆喝声逐渐稀少,我也失去了“搭便车”的机会,不得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过好景不长,不到两个小时嗓子就沙哑了。我买了一盒“金嗓子喉宝”,依然无济于事。突然瞧见街上有宣传车结队而过,我灵机一动,找了块木板,借了支笔,不到三分钟就弄了块“招牌”搁在三轮车上,省去了吆喝的麻烦。
最后一天傍晚,我风尘仆仆地赶回公司,已是下班时间了。办公室还坐着一些人,有公司的,也有下属实体的。徐老板见我过来,很高兴地说,我们正谈到你呢。我跟大家打过招呼,见没有什么事,就拉开抽屉,找刷子,准备为一周没有“捞油水”的皮鞋“美容”。
没想到徐老板快捷地走到我身边,要过刷子,示意我坐下,然后蹲了下去……
我慌忙谢绝。
徐老板笑着说:紧张什么?我承诺了给你擦皮鞋的。作为管理者,最重要的是言而有信。公司有你这样的员工,我从心底里高兴,别说是擦皮鞋,就是洗脚,我只要承诺了也会兑现的。
办公室鸦雀无声。
年底的时候,徐老板让我当了酒厂的厂长。
赴任的前一天,我去公司办公室,没有跟徐老板拍胸脯表决心,只带走了那把刷子,以及半筒没有用完的鞋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