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老翁和一个小孩牵着一头驴子驮着货物去卖。卖完货之后,孩子骑驴回来,老翁跟着走,路人责备孩子不懂事,叫老人徒步。他们更换了一下位置,但旁人又说老人心肠太狠,让孩子在地上走,老人急忙把孩子抱到了驴上,而看见的人却说他们对驴太残忍。于是,一对老小下来牵着驴走,走了不远,又有人笑他们了,说他们是呆子,闲着现成的驴却不骑,于是老人对孩子叹息道:“我们只好抬着驴子走了!”最终他们还是让人笑话了。
这个故事说明,对任何一件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甚至这些想法各不相同,而对做事情的人来说,要有自己的判断,要有自己的选择,莫要在乎别人的看法,只要是自己认准的路,不管别人说什么,都要坚持自己的原则。“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唠叨去吧!”
但总有那么一些人,偏要如上面故事中的老翁,想尽办法去获得周围所有人的赞同,委屈了自己,累了自己的心,却还是不能照顾好所有的人。
在我的姐妹中,田姐是活得最随性潇洒的一个人。今年初春,田姐恋上了野外骑车活动,参加了乐骑队,并准备了全套的骑车装备。可由于我们上班时间固定,田姐决定上、下班时间骑车,骑车找乐的同事还锻炼了身体。但是,田姐那身行头在上班的那个小镇上却惹来太多惊异的眼神。学校里的一些人也经常对她提些善意的建议:“小田啊,骑车上班也太远了,从市区到镇上七十多里,车多,危险啊!”还有人半开玩笑半嘲讽似地说:“小田,你这身行头像奥特曼!”。这学期,连校长都加入了劝说的队伍,每次见到田姐都要委婉地劝说几句。我们姐妹中有人跟田姐说:“老田,要不,就别骑了,顺应民心!”田姐瞪起眼睛大声说:“凭什么啊?我骑车锻炼身体,碍着他们什么事啊?他们喜欢说就说去,我心里自有分寸。”我在旁边竖起大拇指说:“田姐,向你学习!”
我的这位田姐今年四十岁,从她身上看不到人到中年的懒惰和抱怨,每一天都活力四射。我想,她有如此旺盛的精力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就是遵循那条生活原则: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唠叨去吧!
其实,我们观察人的适应能力发现,越是在意别人的感觉,越会对自己没有信心;越在意别人怎么想,越容易使自己的缺点变成严重负担。当然,了解别人的想法,那是人际互动,彼此同理,交流情谊的基本心理过程,缺乏它,人会变得刚愎自用,少一点知人的灵嗅。但如果你太介意别人的想法,就会失去伸展自我的机会,那么这个心结将成为压抑心声和破坏健康的主要因素。因为,我们知道长期处在压抑的心态中可是会产生诸多心理疾病的。在意别人的想法,会使我们失去调节能力,使我们的行为不能及时行动,而耽误很多重大事情的调节。而且,在意别人的评价,往往会在别人的虚假奉承中作出错误的决定,也会在别人的大张挞伐中一败涂地。
“我这么做,别人会怎么想呢?”这是一种最普通、最常见,而且也是一种最具破坏性的消极的心理状态。从早上起床的穿着打扮开始,脑袋里就要想着别人的想法;工作中的所有表现,也要考虑自己这样做,别人会怎么看……等等太多的事,甚至整个人生都被这种“别人”式的想法关进了强有力的牢笼里。这种“别人会怎样想”式的奴隶会伤害我们的创造力和我们的人格,把我们原有的创造能力破坏殆尽。
如此之外,敏感之人还很在意别人的“忠告”。邻居、亲戚、同学、同事,上司、下属,差不多身边所有的人,都会热心地给人以忠告。新工作的选择、孩子上哪家学校……这些不花钱的“顾问”,其实是来帮助我们约束行为的。所以,我们要清楚地知道,给以忠告的人并不能清楚地了解我们的心理反应,如果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心,做事情没有自己的原则性,反而过分听信那些“随口一说”的忠告,这可真是一个成熟人的悲哀了。
所以,为了避免让过分在意别人的想法的超敏感神经,使我们成为“别人想法”的奴隶,建议从以下几点开始做起:
第一,“被别人所批评”本身就代表着你已经被别人羡慕。你生活的地位越高,甚至成为公众人物,批评你的人也会越多,被人在茶余饭后当作谈资的对象的机会也越多。
第二,选择一些不相信闲言碎语的人做朋友。你周围生活着这么一批人,这将有助你不再对“别人的想法”过于在意,更不会恐惧。
第三,“别人”不是先知先觉的上帝,他们往往是道听途说的积极追随者。如果你活在“别人的想法”中仍然非常愉快,那么你尽管模仿邻居的生活吧。否则,你就需要自己的生活方式、做人态度。只要你的所作所为没有伤害他人,你就可以随自己高兴,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这跟“别人”有什么关系?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不断地努力完善自己,通过发奋图强使自己强大起来,从而增加自信心。只有自信才会让我们无畏他人的任何眼光。学会正确处理外界的信息,从正确认识自己开始,做最真实的自己。“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唠叨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