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能够跳过困境直接走向成功,困境也不会一直阻碍我们前进。当身陷困境时,不能武断地以失败或结束而定论,只有胸怀大志的人,眼光才会更加高远。真正的英雄,是弯腰而不弯志。
强者在成为英雄之前,并非都是一帆风顺的,或已经扬眉吐气,更多的是处于困境中的窘迫。而恰恰正是这些困境,成为他们日后薄发的蓄势条件。只有能够承受困窘的磨难,才能历练出任重而道远的力量。落魄对于英雄来说只是暂时的休整,一旦走出人生的低谷,英雄本色随即还原,昔日风采便会展现。
英雄落魄时的遭遇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可能是生活上的困苦,有的可能是精神上的磨难。但是这些都不能改变英雄的品质,不能阻挡英雄注定要走的路。
射击界的六朝元老王义夫,在奥运赛场的领奖台上上下下,可都没有改变这位“一枪定乾坤”的老将那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
1984年7月29日,王义夫和许海峰一起站在了领奖台上,共同见证中国奥运零的突破。只是那时,他比许海峰站的矮了一截,他是第三名。
1988年,他第二次参加奥运会,成绩一般;1992年,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他用最后一枪创造了辉煌,获得了他个人在奥运会上的第一块金牌。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当所有人认为王义夫将获得他的第二块金牌时,他却因病猝然倒地,被送往医院紧急输氧,最终以0.1环的差距丢掉了这块金牌,那一幕也成了中国奥运史上悲怆的一幕,英雄落寞的背影长久地留在了世人心中。
2000年,王义夫又来到了悉尼,复出后的他只获得了银牌。虽然包括他预赛在内的大部分成绩都打得已经很好了,但很多人还是认为王义夫不获得金牌似乎就像一个失败者。
转眼间,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8月14日,王义夫又站在了射击场上,他成为了中国军团唯一的一位六朝元老,终于以一颗历练后极其淡定之心,凭借最后一枪获得了中国代表团在雅典奥运会上的第二块金牌。
2005年3月,王义夫出任中国国家射击队总教练,同时兼任手枪队主教练。他说:“我愿把我的经验传授给年轻的队员们,做一块基石,让他们踩着我的肩膀迅速成长起来。”
而他的徒弟们也没有辜负这位“老枪”的希望。比如说,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获得首金的杜丽。
2004年以后,杜丽从不为人知的冠军“队友”到真正的奥运会冠军,一时间被世人寄予了太多的希望。尤其是2008年在自家门口的北京奥运会上,全国人民更是希望杜丽能再次勇夺首金,为国争光。
然而,2008年8月9日,杜丽在北京奥运会首日比赛中率先登场。在巨大的压力下,杜丽最终在决赛中名列第五,与奖牌无缘。
可就在5天后的8月14日,杜丽笑了,一扫首金失利的阴霾,她摘得了女子50米步枪三姿的奥运会金牌。
相隔4天,最黑暗的时间,杜丽落而再起、调整心态、重整旗鼓。除了亿万名观众的支持,最重要的,是教练王义夫在背后的鼓励与支持,他总说:“不以眼前论成败。”面对困境,他们的腰弯下了,但是并没有停止丝毫奋进的努力,因为他们心中时刻都装有比眼前得失更大的志向。
一时的困境可能只是英雄成就一生的一个小插曲,也许会带来些许困难和烦恼,但决不可能成为其一生的主题曲。一时的困境不会成为永远,它只是前进路上的一次磨炼和调整,以眼前得失论成败,是一种视短利浅的行为,并很有可能因此而错失未来更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