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立如睡,虎行似病,表面有气无力的病态似真似假,但足以体现它们的落魄。但在自然界中我们可以看到,就像猎豹拱背一样,往往这样的姿势才正是它们准备出击捕食前的手段。
方是做人的正气,是挺直身杆的原则;圆是处世的手段,是弯得下腰的蓄势技巧。为人处世须方外有圆、圆中有方。有圆无方则和众,有方无圆则寡独。
教育家黄炎培有这样一句名言:“取向于钱,外圆内方。”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古时候的铜钱是圆形方孔的,要不怎么叫“孔方兄”呢?外面的圆是对外的,“边缘”要圆活;里面的方才是真正的自己,也就是“内心”要守得住,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自己的原则和立场。“孔方兄”能够历经千百年的流传而不衰,毕竟有它的过人之处,值得我们后人借鉴。
圆活地待人、应变地处世可以说是一种艺术。日常生活中需要它,它可以让我们放低姿态去适应外事外物,如同鲤鱼曲身,以求生活得更加自由自在;追求成功的时候需要它,如同猎豹拱背,让我们在命运的转折点及时地把握机会、蓄势待发;在危及生命的关头同样需要它,适时地弯腰不仅可以让我们少受伤害,甚至还能救己一命。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高僧就是高僧,古寺里的这两句诗已经说明了他们为人之圆、处世之方的境界。曲径不是直的,弯弯曲曲的路才通往幽静之处,一味地直来直去很容易就会撞伤了头。自古就有变通之理,我们理应沿袭。俗话说通则不痛,变通以后再做事,自然也就顺畅了许多。
然而,尚未熟谙变通之道时,就很容易失去立场,使自己晕头转向。此时,做事的原则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如同定海神针,随时指明方向,帮助我们保持清醒。如此,既能坚守原则,又能随机应变,这才是成大事者的处世之道。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不乏有深谙方圆之道、精于变通的人,他们或者叱咤商界风云,赚得一个腰缠万贯、富可敌国;或者是在仕途中翻云覆雨,谋得一个大权在握、一手遮天。可往往虎头蛇尾者居多,善始善终者却寥寥。如果要找一个既能名利双收,又能寿终正寝的完美高手,不得不说的还是萧何。
萧何是刘邦的手下,他全力辅佐刘邦打下了江山。可是刘邦是个猜疑心极重的人,在他登基坐殿以后不久,就开始猜疑和嫉恨那些军功卓著的功臣们,比如大将韩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等,要么将他们满门抄斩,要么被逼谋反,几乎没有一个落得好下场。萧何虽然屡屡受到猜忌,终日战战兢兢,但终究还是逃过了杀身之祸。
萧何帮助刘邦将韩信除掉以后,刘邦封萧何为相国。当满朝文武都来向萧何道贺的时候,只有东陵侯召平非常坦诚地对萧何说:“这下您可要大祸临头了。”
萧何忙问他这是为何,召平回答说:“您被封为相国,整天在都城里待着,而主上却要冒着枪林弹雨四处征战。您没受到打仗的劳累,反而得以加官进爵。这个事情在名义上是对您的赏赐,可实际上是主上对您有些不放心啊。您想,韩信是有百战百胜之大功劳的人,却被杀掉了,难道您的功劳还能赶上韩信吗?”
萧何马上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明白君臣的关系如果处理不好必然会引来杀身之祸。于是,他赶紧跑到刘邦的面前感谢主上隆恩,然后婉言谢绝了这次加封。不仅如此,萧何还跑回家把家里的私财全部拿出来交给刘邦,用以充实军需。萧何的举动果然奏效,不仅免除了祸患,还得到了刘邦大大的表扬,说萧何是何等的忠心。
当刘邦讨伐英布的时候,萧何留在后方负责督运粮草。只要一有时间,刘邦就会问押运粮草的官员:萧相国最近都在做些什么事情?押运官就如实地回答,说萧何只是在安抚老百姓,或者是筹措粮草军械之类。刘邦听了以后也没有说什么。
押运官回到关中后,就把这一情况向萧何做了汇报。萧何听了以后有点茫然,他猜不透刘邦的心思。
一天,萧何与一位幕僚谈到这件事。这位幕僚忽然说道:“您不久就要被诛灭九族了!”萧何闻言大惊失色,赶紧问是怎么回事儿。那位幕僚又说道:主上如此关心您在做什么,很明显就是怕您久在关中深得民心。主上经常外出打仗,后方的关中会很空虚。如果您在关中起事造反,那可就断了主上的后路了,而且他打下的大好江山也会毁于一旦。
萧何很清楚幕僚是要他自贱品性,如果他能做一些贪赃枉法的事情反而会让主上放心,但是他的为人和处世风格又不允许自己如此。再三权衡下,萧何认为这位幕僚说得很有道理,便还是做了一些抢占土地、仗势欺人之事。押运官回到前线后,就把萧何强买民田、被人非议的情况报告给了刘邦。
等刘邦平定了淮南,回到长安养伤时,萧何前去探望,刘邦就把人们诽谤他的书信交给他看,叫他自己去向百姓道歉。萧何看到主上的反应,认为这次的行动达到效果了,回家后叫仆人或是补上田价,或者干脆就把田宅还给原主,逐渐平息了那些谤议。
萧何不但成功地保全了自己,而且还没有违背自己的处世原则,这实在是难能可贵。君臣的方与圆就是高低贵贱的关系,忠臣也好,良相也罢,这种关系是不能改变的。萧何的聪明之处就在于他懂得随机应变,为人时时低调,处世处处圆活且又不失原则,如此方可化险为夷,游刃于仕途上下、人生高低之间。
真正懂得方圆的人,行动时干练迅捷,不为感情所左右;退避时审时度势,弯腰做好蓄势准备,以求东山“再起”之机。方是对内的原则,圆是对外的机变,以不变应万变,做到方圆并济,才能事事如己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