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忍受煎熬到享受煎熬的过程,就完成了一个成大事者历经磨砺,进而蜕变腾飞的华彩转身。只有熬得住苦难的沉重,爆发时才能撑得起未来的辉煌。
人生本身就是一种修炼的过程,这种修炼就是一种“熬”,煎药般的“熬”、煲汤似的“熬”。璞要经过工匠的千雕万凿,才能成为价值连城的美玉;蛹要经过痛苦的4次蜕皮,才能变成翩翩起舞的飞蝶。渴望成功就不要畏惧“熬”的艰辛。李时珍撰写医药典籍,历时27年,访遍名山大川,尝遍百花野草,终于著成《本草纲目》,造福后代。司马迁为给后人留下公平的历史记载,忍辱负重,煎熬10年,终成《史记》,为后人研究古代历史提供了最详尽的史料。如此,我们可以看出,每一个成功者无不具备坚强不屈、百折不挠的心志,才能熬得住艰辛、挺得起人生。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说:“伟大是熬出来的。别人需要5年做的事,我做10年;别人做10年的事,我做20年。坚持下来,即便不成功,也无悔了。”
“熬”的过程可以增强我们的心智,练就忍耐、沉稳与坚韧。在收获平和心态的同时,我们便会逐渐经得住折腾、担得起风浪。苦尽甘来的感觉很珍贵,就像老酒,经过长时间的酝酿才能历久弥香。一个“熬”了20年的人,会有怎样的结果呢?来看看石悦的故事就知道了。
凭着一种“熬”的韧性,20年来潜心做了一件事,终于让五湖四海的人们几乎在一夜之间承认了他——轰动网络的历史小说《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石悦。
成名之前,石悦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人:出生在平凡百姓家,性格偏内向;从上学以后成绩一直都是不好也不坏,没有任何特长,一直被老师、同学视为资质平平的男孩儿。
石悦唯一与众不同的,就是对历史的痴迷。还在上小学时,当别的男孩子整天拿着变形金刚、仿真手枪玩得不亦乐乎的时候,石悦却对历史故事情有独钟。一套《上下五千年》,是他童年、少年时形影相随的“好伙伴”。进入大学,许多同学谈恋爱、玩网游,而石悦仍然将自己的课余时间全都交给了史书。只要一有空,他就会一头扎进图书馆,如饥似渴地阅读着一本又一本厚厚的历史丛书。
大学毕业后,石悦考取了公务员,他依旧躲进史书中与各朝各代的历史人物交友为伴。石悦成了众人眼中的另类,甚至被大家认为有点儿孤僻。
在实际生活中,他不抽烟不喝酒、不打麻将不泡吧,也不爱交朋友,一点儿都不像“80后”的年轻人。下班后,基本上没有任何休闲活动与社交应酬,常常将自己关在狭小的房间里,独自沉浸在那些刀光剑影、富贵浮云的汗青往事中,或者奋笔疾书地记录着一些有趣的历史故事。
直至有一天,一个题目叫《明朝那些事儿》的汗青小说帖,在天涯论坛、新浪网站风起云涌,深受网友追捧,每月的阅读点击率超过百万。当很多出版商赶赴石悦的单位争相要和他签订出版合约时,大家方才发觉这个平时毫不起眼、有点木讷内向的青年就是目前网络中大名鼎鼎的当红笔者“当年明月”。
后来,有媒体记者向石悦讨取成功经验时,他调侃地说道:“比我有才华的人,没有我努力;比我努力的人,没有我有才华;既比我有才华、又比我努力的人,没有我能熬!”
这话回答得何等恰切!石悦的成功确实是熬出来的,正因为他20年如一日地潜心“煎熬”,才会换来今天的辉煌成就。
真正潜心做事之人都有体会:成功是“熬”出来的。所谓“熬”,就是一个磨炼心性、平肝潜阳、气沉丹田、聚精会神做一件事的过程和态度。一个“熬”字,显示出多少时光岁月流转、多少点滴琐碎。“熬”字就是“难”字、就是“慢”字、就是“痛”字、就是“忍”字。明白了这些转换,才能体会“熬”的无尽内涵。这种“熬”的结果,即便不成功,也诠释了最好的自己。